昨天,phys.org、Science Codex、ZeeNews、IEN、Kitco等多家媒體都在報導一件新鮮事:日本筑波市(Tsukuba)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電腦上設計出了一種比鑽石硬度更高的碳基材料。這種材料被命名為「PentaDiamond」,將來也許可以用在一些難度較高的切割加工領域。
一直以來,鑽石都是自然界中最硬的天然物質,原因就是其中的碳原子共價鍵結構。然而,碳原子可以形成很多種不同的穩定結構,即我們所說的「同素異形體」(allotropes),其中就包括了石墨、碳納米管等等。
碳納米管(nanotubes)的硬度取決於裡面碳原子互相結合的方式。
對於傳統的鑽石而言,每一個碳原子和周邊的四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covalent bond)。我們可以粗淺地把這種化學結構叫做「SP3雜化」(如下圖)。
在碳納米管和其他的一些材料中,每個碳原子和周邊的三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這是SP2雜化。
筑波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如果碳原子以SP3和SP2混搭的方式組合,會產生奇妙的效果。
「同時存在SP2雜化和SP3雜化的碳同素異形體,具有更大的形態密度。」——藤井靖一。
研究小組為了計算最穩定的原子組合結構,採用了一種叫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方法。DFT之前在化學和固體物理領域被廣泛應用於預測材料的結構和屬性。一般來說,人們很難跟蹤一個材料中所有電子的量子態,但DFT卻採用近似的方法測算原子周圍空間內的電子密度,從而簡化了整個計算過程,也能通過電腦計算出非常精確的結果。
科學家發現,PentaDiamond的楊氏模量(Young's modulus,用於測量硬度)高達1700GPa,而傳統鑽石只有1200GPa。
有趣的是,PentaDiamond雖然比傳統鑽石更硬,但密度卻低得像石墨一樣。未來,PentaDiamond可能被用於切割、鑽探,以及用於再現行星內部高壓狀態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END -
編輯:闊耳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