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拉·蓋傑爾 - 副編輯 兩天前
古雨林的化石遺蹟剛剛在南極洲西部出土。
這是南極西部的溫帶雨林的一個例子,大約9000萬年前,恐龍還在地球上行走。
(圖片:C.J.McKay/Alfred-Wegener-Institut;創作共用許可證CC-by 4.0)
大約9000萬年前,西方南極洲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根據最近在那裡發現的化石根、花粉和孢子,這裡有一片欣欣向榮的溫帶雨林。
當時的世界是一個不同的地方。在白堊紀中期(1.45億至6500萬年前),恐龍橫行的地球,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558英尺(170米)。熱帶地區的海面溫度高達95華氏度(35攝氏度)。
研究人員說,這種酷熱的氣候讓一片熱帶雨林在南極洲生根發芽--就像今天在紐西蘭看到的那樣。
熱帶雨林的遺骸是在冰層下發現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從附近的海床上收集到了沉積物核心。是於2017年在南極洲西部,位於松島冰川處採到的樣本。
研究團隊一看到核心,就知道他們有一些不尋常的東西。大約在9000萬年前形成的圖層是一種不同的顏色。「它明顯不同於上面的層次,」德國不萊梅港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地質學家約翰·克蘭奇(Johann Klages)說,在一份聲明中說.
使用遠程技術驅動Mebo海底鑽井系統的是「波拉斯頓」號船上的一名操作員。(圖片來源:JP Klages/AWI)
回到實驗室,研究小組將核心放入CT(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儀。由此產生的數字圖像顯示,整個土層都有一個密集的根系網絡。粉樣還揭示了古代的花粉孢子和殘餘物。開花植物從白堊紀開始出現。
通過對花粉和孢子的分析,英國諾森布裡亞大學的古生態學家烏爾裡希·薩爾茲曼(Ulrich Salzmann)研究了南極洲西部9000萬年的植被和氣候。薩爾茲曼在聲明中說:「大量的植物遺蹟表明,當時的南極洲西部海岸是一片稠密的溫帶沼澤森林,與今天在紐西蘭發現的森林相似。」
沉積物巖心顯示,在白堊紀中期,南極洲西部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約54華氏度(12攝氏度),與西雅圖相似。夏季氣溫較高,平均為66華氏度(19攝氏度)。在河流和沼澤中,水會達到68 F(20℃)。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當時的降雨量與今天英格蘭威爾斯的降雨量相當。
考慮到南極洲有一個為期四個月的極地之夜,這些溫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溫暖,這意味著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沒有給生物帶來生命的陽光。然而,當時世界變暖了,部分原因是二氧化碳,研究人員說,大氣中的濃度很高,根據對沉積物核心的分析,濃度甚至比以前想像的還要高。
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氣候建模師GerritLohmann在聲明中說:「在我們的研究之前,一般的假設是白堊紀的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大約是百萬分之一千。」「但在我們基於模型的實驗中,它需要濃度達到1,120到1,680 ppm,才能達到當時南極的平均溫度。」
這些發現表明溫室氣體就像二氧化碳會導致氣溫飛漲一樣,以至於今天結冰的南極洲曾經有過一片熱帶雨林。此外,研究人員說,這表明了今天冰原的冷卻效應有多重要。
這項研究昨天(4月1日)在網上發表在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