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浮世繪」

2021-01-09 中國慈善家

照片源於2006年1月20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出現一頭體長5米左右的深海巨齒槌鯨。這是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自1913年開始記錄泰晤士河意外出現的海洋生物以來,首次發現的巨齒槌鯨。這頭鯨魚「漫遊」泰晤士河、欣賞大本鐘的照片,佔據全球各大報紙頭版。但是最終鯨魚無法適應陌生環境,倫敦時間當天晚上7時,這頭巨齒槌鯨的生命之火在被送往海洋的途中熄滅。

《泰晤士老爹》: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浮世繪」

文/霍思伊 攝影/Julia Fullerton-Batten

發於2020年第2期《中國慈善家》

對英國人來說,一切和泰晤士河有關的故事,都太過尋常也太有趣了,悲劇喜劇皆是如此。

「在泰晤士河,有出生、受洗、死亡、洪水、河邊日光浴、女士橋、漂流瓶中的訊息、河邊拼命拾荒的小孩子,還有賣淫、被損毀的遺蹟和無窮無盡稀奇古怪、荒誕和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巴頓這樣對《中國慈善家》形容她的系列作品《泰晤士老爹》。

泰晤士河上的滑鐵盧橋又被稱為「女士橋」,這座橋的建造始於1939年,當時有大約500名工人。戰爭爆發時,大多數工人都加入了戰爭。到1941年,施工現場只有50人。當時的婦女們接受培訓繼續橋梁的建造工作。這座橋還是唯一在「二戰」期間遭到德軍炸彈襲擊的橋梁。戰爭結束時社會動蕩,很多記錄丟失了,多年來,只有泰晤士河的河船嚮導知道新的滑鐵盧橋是由女士們建造的,他們每天都會向乘客講述這座「女士橋」的故事。直到最近,歷史學家克裡斯汀·沃爾研究了這個奇怪名字背後的故事。她找到了存檔的女性焊工和在橋上工作的工人的照片,並採訪了目擊者,這些目擊者見證了倫敦歷史上幾乎被遺忘的真相。

1950年的一天

這是個周末,巴頓在家裡待得有點無聊,於是和丈夫來泰晤士河邊散步。她彎下身,在退潮後的岸上仔細地搜尋,硬幣、古老的菸斗、經年的果醬罐頭,有時還能找到一些很有趣的歷史物件。

被河水衝上來的一切事物都是未知的,巴頓把它們撿拾起來,從中看到泰晤士河的過去和當下。「這太有趣了,那天我站在岸邊,突然在心裡跟自己說,我要做一個項目,講述發生在這條河上的故事。」她說。

她的故事也是其中之一。十幾歲從德國到牛津後,她就住在泰晤士河畔。現在,她住在倫敦西部,步行到河邊只需要十分鐘。看著泰晤士河的潮汐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幻莫測,發生在這裡的一切,對她而言有一種「幾乎成癮的吸引力」。

泰晤士河不是不列顛群島最長的河流。在巴頓看來,與世界上其他許多河流相比,它只是一個侏儒,但它對英國和世界歷史的意義是巨大的。泰晤士河從倫敦西北部的山谷一路直下,途經因殖民和工業化而崛起的倫敦市中心,流經450公裡後進入北海。

它見證了整個大英帝國的輝煌與衰落,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和脫歐。其間蜿蜒穿越的,除了這些宏大的歷史和漫長的時空,還有一些英格蘭風景如畫的城鎮、村莊和複雜多面的臉龐。

不記得從多久之前,倫敦人就用「泰晤士老爹」來稱呼這條塑造了倫敦和整個英格蘭的河流。在更古老的宗教中,老爹是一個裸體的老年人形象,是河神。在喧囂不安的19世紀,他是一個髒兮兮的乞丐,總是愁眉苦臉,被人驅趕。

在戰後的一些卡通畫裡,他又變了一個模樣,體面了一些,但仍徘徊在泥濘的岸邊,和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故事。他就是英國和英國人本身,象徵著無常,困苦、擾亂、波動和恆在。一首歌是這麼唱的:「帝國來了,帝國走了,無論結局如何,老爹一直在向前走,直到走進壯美寬闊的大海。」

巴頓的第一張照片,就是拍攝河邊的「拾荒者」。

在維多利亞時代,退潮後的泰晤士河邊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髒兮兮、衣衫破爛、光著腳的小孩,在泥濘、潮滑的岸邊,搜尋被河水衝上來的一切可以賣的東西。

這些孩童大多十幾歲,有的看起來只有五六歲,他們臉上都是汙跡,滿是硬繭的腳掌在沙灘上艱難地移動,有時能找到一些木頭、煤塊、繩子或骨頭。

如果足夠幸運,還能找到一些更值錢的東西,比如紐扣、硬幣,或有歷史價值的物件,極罕見的時候,能發現金屬。這是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社會的最底層。直到20世紀早期,還有很多這樣的「拾荒者」。

但在今天,泰晤士河岸邊「拾荒」已經變成一個特別的愛好,一種行為藝術。人們會穿上防水的威靈頓靴子,用一些金屬探測器或其他高端設備來幫助尋找,除此以外,還需要政府授予的一張許可證。

結束了古典時代最後的輝煌,在維多利亞之後,英國被捲入兩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迅速衰落。照片《在倫敦塔橋下曬日光浴》所呈現的,是「二戰」後的一個沙灘,以及一個全新的時代的開始。

位於倫敦塔附近的倫敦塔橋橫跨泰晤士河,是最具標誌性的橋梁。今天人們也許很難想到,早在18世紀,橋下一直是倫敦人的熱門沐浴場所。它為倫敦人提供了逃脫他們陰鬱、擁擠的房屋的娛樂場所。泰晤士河的潮汐使得只能在退潮的短時間河岸才是安全的。1930年代初期,在聖凱薩琳臺階和塔樓之間的北岸,鋪設了1500駁船的沙子。該海灘於1934年7月正式開放。許多人,特別是居住在東區的人們享受不起昂貴的假期,免費的「塔灣海灘」成為極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可以租用划艇和輕便摺疊躺椅,河灘上配有救生員和救援設施。

攝影師選擇再現1950年代的塔灣海灘,沙灘上是穿著老式泳衣和復古長裙的女性和兒童,還有冰淇淋和熱狗攤位。當然,這些攤位和設備經過特殊設計,可在潮水開始上升時快速撤退。

照片中人物的身後,巨大的倫敦塔橋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輛紅色公交車正在橋上行駛到一半。倫敦塔橋,是從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連接起倫敦南北兩區,橋頭堡極其繁複奢靡,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當大型船舶想要通過時,橋面兩側會慢慢向上抬升,呈八字抬起,在一聲巨大的轟鳴後,最終分開。

這座橋因毗鄰倫敦塔得名,這裡曾是王室城堡、全英國唯一的造幣廠,以及充滿最多血腥的監獄。現在,倫敦塔裡陳列著17世紀以來幾乎所有英國君王的王冠、權杖,它們是倫敦和大英帝國最輝煌時期的象徵。

在離橋最近的一片泰晤士河沙灘,這裡曾是18世紀倫敦人周末最常去的日光浴場。尤其對被迅疾的資本主義快速拋在身後的東倫敦人而言,他們負擔不起昂貴的旅遊費用,在這片沙灘上靜靜地躺一下午,是他們短暫逃離自己過度擁擠的住所的最便捷方式。來此治療幽閉恐懼症的遊客中,尤以女人和孩子居多。

1815年,在發現有男人開始裸泳後,政府頒布了更嚴格的沙灘使用法律。1930年,一個牧師注意到有小孩在河裡遊泳,為了讓堤岸更安全,1500艘沙船駛向這裡。1934年,喬治五世宣布這裡永遠免費對孩子們開放。因「二戰」關閉了一段時間後,1946年這片沙灘被重新開放,直到1971因河流汙染而再度關閉。

巴頓選擇以1950年的一天為原型進行拍攝。

「在人們開始全世界飛行,坐上廉價航班就可以去到任何地方的時代來臨之前,四五十年代,窮人們只能來到這裡。」巴頓說。雖然,泰晤士河每三小時就要漲潮一次的規律,讓人們只能短時間地享受陽光和河水。

這是她在這個系列中最喜歡的一張照片,用她的話說,這是一次「完美的拍攝」,她喜歡拍攝人群,在一個袖珍空間內講述私人的生活史。這張照片全景式地展現了戰後英國資本主義喧囂突進的另一面——一個平靜的午後,一群普通人的生活。「這和倫敦塔橋背後的象徵意味形成了一個對照」。

「重構」真實

巴頓從沒否認過自己在「重構」真實。與捕捉每個當下瞬間的攝影師不同,她在按下快門前,需要做大量的歷史文化研究、尋找特定時代的服飾、挑選演員、塑造人物、布景和設計燈光。她照片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經過縝密「設計」的,她在儘可能還原一個過去的時空。

1852年,拉斐爾派畫家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讓模特莉齊躺在浴缸裡,頭微微露出水面,嘴輕輕張開,像在唱歌,盯著天花板的一個點,眼球一動不動。她維持這個姿勢數小時,直到浴缸下維持水溫的油燈熄滅。米萊斯沉迷在奧菲利亞的死亡裡,沒有注意到這點。

《奧菲利亞》是英國畫家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爵士的畫作,於1851和1852年創作完成,現收藏於倫敦泰特美術館。畫作描繪了威廉·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中的角色奧菲莉亞,因她與哈姆雷特悲劇性的愛情而陷於巨大的悲傷之中,從樹上掉下後躺在霍格斯米爾河的溪流中歌唱,最終歸於沉寂。

莉齊後來因為水溫過低而大病了一場,此後為了緩解身體的疼痛而染上毒癮。她流產過一次,死於過量吸食鴉片。在藝術攝影師茱莉亞·富勒頓-巴頓眼中,莉齊和奧菲利亞的命運有一種「可怕的契合」。

米萊斯選擇復原這個場景,巴頓也是。在奧菲利亞悲劇的一生中,這是她唯一得以解脫的時刻。也可能只是因為它發生在水裡,就在泰晤士河的一條支流上。

在拍攝「奧菲利亞」時,她遍查史料,找到米萊斯1851年繪畫時的確切地點,這裡是距倫敦兩個小時車程的一條泰晤士河支流河邊。

奧菲利亞浸入水中時,身體周圍漂浮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小花,每種花都有不同的象徵含義。為了完全還原這個場景,巴頓和助理用了幾個月去尋找每一種特定的花。由於跨越不同季節,很多拍攝時找不到的,就用塑料或其他材料仿製。

她找到一個和莉齊幾乎一模一樣的模特,讓她換上同樣的裙子,梳同樣的髮型,化妝成同樣的膚色,躺在水中。為了讓她不致在水中下沉,巴頓在水下設置了一個固定的託臺。拍攝前,另外三個模特先穿上同樣的裙子下水,擺出畫作中的姿勢,當巴頓把一切都設計好後,再讓她的「莉齊」下水,拍攝只用了20秒,但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複雜。

有歷史記載以來,泰晤士河沿岸曾多次洪水泛濫。隨著倫敦的規模及其人口的增長,洪水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威脅到倫敦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8世紀,在倫敦河沿岸修建了防洪堤,但仍不能有效阻擋洪水。直到1984年泰晤士水閘開始運作,情況才有所好轉。

20世紀上半葉,洪水泛濫,生活在泰晤士河畔低洼地帶的人們必須通過窗戶逃離家園,划艇在被水淹沒的街道上行進。

在拍攝該系列的最後一組照片「1814 冰凍集會」時,她花費數月時間,和95個演員、5個髮型師和3個服裝造型師一起,在一個大型工作室內還原了1814年泰晤士河最後一次冰凍的場景。她給每個演員都設計了詳細的人物小傳,包括姓名、職業、身份、家庭背景等。「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演什麼,這幾乎就是在拍一個電影」。

在19世紀,當泰晤士河冰凍後,臨時帳篷迅速搭了起來,各國國旗飄在空中,爐子裡煮著食物、茶和咖啡,甚至新出現了一條「城市路」,就在冰上。從沒見過泰晤士河結冰的當代人或許很難想像,在17到19世紀的倫敦,每當泰晤士河進入冰封季後,整個倫敦的娛樂和社交生活都被移到了河中央。

算命、賭博、滑冰、馬拉雪橇、吞劍、柔術、小丑、喜劇表演、拳擊、摔跤、跳舞。狂歡持續了四天,有人醉酒、有人跌落冰下,扒手、妓女和賭徒在此間巡遊,這是那個時代的倫敦「浮世繪」,也是巴頓「重構」的真實。

17至19世紀初的北半球處於「小冰河時代」。在此期間,倫敦泰晤士河的潮汐部分完全凍結了24次,有6次,冰的厚度足夠倫敦人在上面搭起帳篷聚會娛樂。「舊」倫敦橋有許多狹窄拱門減緩了水流,更容易結冰。它於1831年被拆除,建造了拱門寬得多的「新」倫敦橋,河水不再結冰。1814年的弗羅斯特博覽會是倫敦人最後一次冰上狂歡,歷時四天。當時有一頭非洲象被帶到布萊克弗裡亞爾橋附近的冰凍河面,攝影師重現了這一歷史畫面。

她尋找真實的方式,是儘量完美地還原曾經發生了這一切的場景。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這些人曾在這裡,相遇、滑冰、曬太陽、生活。

相關焦點

  •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時間:2015.03.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分享到:
  • 除了春宮畫、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
    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露骨但卻不失美感的春宮畫?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今天,知美君就帶大家看一看平時比較少見的,詼諧而又充滿創意的浮世繪——遊繪。「遊繪」這個詞在字典中查不到,是一個美術史上也不存在的新詞。
  • 泰晤士河風光秀麗,是英國的母親河,兩岸集中了倫敦的標誌性建築
    來到英國,泰晤士河畔肯定要走走了,也是倫敦必去景點之一!古老的建築大多集中在北岸,保留得相當完好,周邊還有金融圈,許多白領站在大街上邊喝咖啡邊聊天,一起來看看吧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橫穿倫敦市,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 百科全書式浮世繪大展來了!從神奈川衝浪出發,帶你夢回江戶時代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淺井了意《浮世物語》一提及浮世繪,首先映入腦海的定是葛飾北齋筆下的《神奈川沖浪裏》,那幅關於滔天波浪的描繪。圖/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其實不然,正如淺井了意對「浮世」的闡釋,「浮世繪」即表現現實世間的繪畫。
  • 浮世繪與現代漫畫的結合:插畫師筆下的日本藝伎,斯美人兮
    今天JIOJIO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組作品是將現代漫畫美學與傳統日本浮世繪藝術相進行融合的插畫作品!他筆下的藝伎一個個令人心神蕩漾,每一位都吐露著掩藏不住的芬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一位插畫師的作品吧!
  • 京劇與浮世繪版的復仇者聯盟,美隊有點憨,寡姐依舊颯
    那你有想像過浮世繪版的漫威和京劇版的漫威麼?下面來讓我們大開眼界吧。浮世繪呢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的繪畫藝術形式,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國內外都很流行,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
  • 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倫敦的象徵
    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也是倫敦的象徵。倫敦塔橋,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於1886年。倫敦塔橋,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倫敦塔橋, 從前這個巖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連接的岬, 由於海浪的侵蝕衝刷形成2個圓洞,正好成雙拱形,所以起名為「倫敦橋」。倫敦塔橋,在1990年1月15日傍晚時分,與陸地連接的圓洞突然塌落,與大陸脫離形成現在看到的斷橋。倫敦塔橋,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大自然塑造的景觀有一種人工無法比擬的神奇! 倫敦塔橋的設計頗為合理,在世界橋梁建築業中有口皆碑。
  • 「沒有泰晤士河,倫敦好像就不能發生故事」:大河大城的黑暗與美好
    記者 | 實習生 黃俊儀編輯 | 黃月1「沒有人會否認泰晤士河對倫敦的至關重要性。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貿易,同時也帶來了美、骯髒、財富、悲慘與尊嚴。如果沒有泰晤士河,倫敦這座城市就不會存在。」泰晤士河既是英國的母親河,也是一部流動的城市歷史。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6月24日,「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即將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通過中國明清民間木版畫、日本浮世繪和歐洲銅版、石版畫串起一條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之路。梵谷對於浮世繪版畫的研究浮世繪、繪本將「日本主義」帶入西方十九世紀,歐洲印象派與日本藝術界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一種跨文化的交流。
  • 泰晤士河上的冰凍集市
    有一個地理「冷知識」:倫敦的緯度比哈爾濱還高,大約相當於大興安嶺地區。但無論是親自去倫敦過冬天,還是通過影視劇了解,都會發現那裡並不需要「大棉襖二棉褲」的「保護」。
  • 科研人員最新研究:倫敦毒品泛濫讓泰晤士河裡的鰻魚都「嗨了」
    近日,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由於倫敦古柯鹼吸食泛濫,導致泰晤士河的一些鰻魚染上毒品而「過度活躍」。古柯鹼通過吸毒者的尿液進入倫敦泰晤士河 資料圖片科學家們通過英國議會大廈附近泰晤士河的監測站發現,泰晤士河中的古柯鹼含量正在不斷增加
  • 倫敦人古柯鹼吸太多,泰晤士河裡的鰻魚都high了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倫敦泰晤士河裡的古柯鹼濃度太高,生活在裡頭的鰻魚都嗑high了……據《倫敦旗幟晚報》、《地鐵報》等英媒1月21日報導,科學家指出,泰晤士河裡的鰻魚近期異常活躍,原因是倫敦廢水含有高濃度的古柯鹼
  • 泰晤士河的老紳士
    用午夜在塞納河邊漫步的心情感受一次泰晤士河。 伍迪·艾倫讓《賽末點》中那個為保持上流社會身份的昔日窮小子將殺人罪證的那一枚戒指以完美的弧線拋入泰晤士河。為泰晤士河無端蒙上一層陰鬱和罪惡的色彩;卻將塞納河籠罩在人文和優雅的光環裡。似乎塞納河邊就是浪漫,只要親近就有靈氣。
  • 案例|BIM與泰晤士河(1/7)
    01 泰晤士河是流動的歷史當我們談論英國的時候,泰晤士河絕對是不可以被忽略的。這條300多公裡的河流,雖然在尺度上比不上地球其他大江大河,但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的精華所在,絕對可以說是它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泰晤士河邊上有著無數上百年的歷史建築,如大本鐘、威斯敏斯特教堂、聖保羅大教堂、倫敦塔橋,泰晤士河的夜景也非常璀璨。
  • 深海鯨魚「驚現」泰晤士河(組圖)
    這名「稀客」驚現泰晤士河,引起許多行人駐足觀看,一度導致交通堵塞。  「稀客」光臨  目擊者首次見到這頭鯨魚時,它正在倫敦大笨鐘附近的泰晤士河流域遊動。這名「稀客」當即吸引眾多河畔行人駐足觀看。  目擊者湯姆·霍華德·瓦因說,他看到鯨魚在威斯敏斯特橋下遊過。
  • 英國倫敦的地標:大本鐘塔,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一道靚麗風景
    伊莉莎白塔,舊稱鐘塔,俗稱大本鐘,聯合王國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的附屬鐘塔,世界上著名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倫敦乃至英國的標誌性建築。 伊莉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塔橋為四座塔樓連接而成,從橋上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風光
    塔橋橋身為四座塔樓連接而成,橋長244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塔橋的參觀者通過的人行道(需收費),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下層為車輛和行人通行(免費),如今橋面上只有兩個車道,給行人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橋基上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主塔有五層樓之高。
  • 剪紙並非只是民俗藝術,看看美國剪影剪紙與日本浮世繪剪紙
    美國的剪紙很多在剪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有些作品被稱為剪影剪紙;日本則結合浮世繪的細膩將其唯美性發揮到極致;歐洲的剪紙與當代紙品和實用設計密不可分。剪紙利用視覺的正負空間,提供的是一種想像的維度和張力。如果僅僅按照地域劃分的話,剪紙在中國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 英國倫敦塔橋合攏時卡住,泰晤士河兩岸交通堵塞至少1小時
    據外媒消息,當地時間22日下午,英國倫敦塔橋發生機械故障,在橋臂合攏時卡住了,造成泰晤士河兩岸交通堵塞至少1個小時。經過1個多小時後,警方上發布消息稱,塔橋的故障已排除,已經重新恢復通行。事實上,2005年倫敦橋也曾發生過技術故障,下層橋面的兩個橋臂無法降下,塔橋關閉了10小時之久。
  • 泰晤士河:如何用照片重現一條河流的過往?
    然而,她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泰晤士河遊泳的女性,從普特尼遊到了布萊克沃爾,全程共27公裡。兩年後,她因爭取婦女穿露膝連體泳衣的權利,在美國被判猥褻罪被捕。©Julia Fullerton-Batten這是極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49篇推送。這是一首關於倫敦泰晤士河的頌歌,一條河流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