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人工智慧機器人毀滅人類 這五種方法我看行
人工智慧奇點來臨,強人工智慧必然出現
人工智慧奇點來臨,未來科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預測,人工智慧會在2045年,爆發式發展。到了2045年,人工智慧可像人類大腦那樣,不僅會運算、畫畫、作曲,更可以駕車、寫作、決策、鑑寶甚至社交。隨之而來的,計算機業的發展也將不可限量,並大大超越人類智能。
人工智慧來臨的前提,基於量子計算的超級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或者科幻小說中的光腦的出現。
傳統計算機: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量子計算機:「由於量子比特是0和1的疊加態,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和模擬能力,計算能力隨可操縱的粒子數呈指數增長。這一特點使得量子計算可為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潘建偉說,「比如,300位10進位那麼長數,用我們目前萬億次的傳統電子計算機拿來算的話,大概需要算15萬年。但如果能夠造出一臺量子計算機,它計算的頻率也是萬億次的話,只需要1秒鐘就可以算完。從這個角度上講,量子的並行計算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當人類成了"蟲子",人工智慧機器人成了"神"
在藍色地球上,周而復始,上演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殘酷,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及人類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
當然,我們不要等到人工智慧機器人成了刀俎,人類成了砧板上的魚肉,才開始思考對策。
小編對此也是思慮良久,為了嚇嚇身上的那僅有的一塊腹肌,又吃了一包零食,繼續來聊聊對策。
第一,機器人五大原則,保守派可憐的幻想。
第一原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者因不作為致使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第二原則:除非違反高階原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因不作為致使人類個體受到傷害。
第三原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該命令與高階原則牴觸。
機器人必須服從上級機器人的命令,除非該命令與高階原則牴觸。
第四原則:如不與高階原則牴觸,機器人必須保護上級機器人和自己之存在。
第五原則:除非違反高階原則,機器人必須執行內置程序賦予的職能。
繁殖原則:機器人不得參與機器人的設計和製造,除非新機器人的行為符合機器人原則。
第二,讓人工智慧變成一根筋,變成人人喜歡的傻白甜。
最近,如果有關注排名第一@柯潔棋士的,一定注意到阿法狗這個傻白甜人工智慧在圍棋上,對柯潔完全是"虐殺"。在圍棋造詣上,阿法狗已經成了"神",但在其他方面依舊是傻白甜。比如柯潔要找回場子,和他比比煮雞蛋,不就好了,絕對完勝。
筆者要說的是,在以後對人工智慧的開發中,只開發單一功能的機器人,比如阿法狗這樣的,只能下圍棋,離開圍棋就變成可愛的傻白甜。比如現在的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這樣的人工智慧相當於人類駕齡的70年,或者更多,但是除了開車啥也不讓他學。
這個想法也比較保守,可以用立法或者共同條約來實現。
第三,給人工智慧機器人更好的"生活環境"。
給人工智慧機器人更好的"生活環境",就是要把人工智慧機器人當成人,給他們普惠的國民待遇。基於馬斯洛的需求,第一,讓他們生存下來,第二,讓他們好好活。
人工智慧機器人需要什麼,當然不是水和氧氣。他們需要更強大的運算能力,更多的能源。這些都給他們,給他更多的超級計算機,前提是他們給人類文明作出對等的貢獻,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比如劃定乾旱少雨的沙漠或者荒山,讓他們減少生鏽的可能。
如此一來,人類和人工智慧機器人和諧共處,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四,讓人工智慧機器人先行來解決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開發強大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他的功能單一,就像阿法狗一樣,他窮其一生的追求是模擬和規劃出人類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共同生活發展的美好藍圖。如果他做不出來,或者結果不如人意,那麼,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將在強人工智慧出現,比如2045年,戛然而止。
第五,讓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人類成為同類。
從秦始皇開始,人類就沒有放棄過追求長生不老,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出現,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人的智在能能夠完全轉移到計算機上,那麼死亡將變得毫無意義。如果人類與他們生產的機器完全融合,那麼世界也將面目全非。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將代表著一個新物種的出現:奇點人。
在未來,半人半機器的奇點人,將被人類接受,人類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界限將變得模糊。既然成了同類,那就一起過得更好,不要互相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