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抖音看到一個視頻。
視頻中,女孩追著車,不停地向車裡的人喊著:
「我求求你,求求你,不要走......」
一句句撕心裂肺的聲音,儼然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小孩。
只是車子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車速變得越來越快.....
我翻了下評論,有網友說,這大概就是愛情中最卑微的樣子。
也有網友說,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的確,女孩的模樣,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為愛而卑微的人。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覺得心疼。
心疼她,也心疼曾經卑微愛過的自己。
凱哥在後臺,經常會看到很多讀者類似的來信。
她們無一不是因為被愛而傷,想找個人說說話。
其中,我聽過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
「他不愛我,可我就是放不下他怎麼辦?」
凱哥想說,其實啊,真正的愛情,是不需要委曲求全的。
相愛的人,應該是互相吸引。
一方高高在上,一方委屈迎合,
這樣的愛,本身就不會長久。
仔細想想。
我們會發現,美好的愛情往往是順其自然的。
有的人,是因為一幅畫。
他們邂遇在一次郊遊,女孩坐在他對面。
他拿著個素麵本,寫寫畫畫。
女孩好奇想看,卻又害羞止步。
當男孩把畫稿送給她時,她看到了自己在對方心中最美的模樣。
大畫家莫奈就這樣用一幅畫,開始了他和妻子的愛情故事。
有的人,是因為一場雨。
他們相識於網絡,相知相惜。
於是,決定試著約會。
離別時,一場大雨卻將他們困住。
男孩衝進雨裡,為女孩買了一件雨衣。
歌手許嵩借一場雨,給自己的情歌加了靈魂。
所以說,愛,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也許,是第一次見你笑的時候;
也許,是第一次見你說話的時候;
也許......
同樣,不愛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甚至與你無關,只是他不憧憬愛情罷了。
哪怕是偉大如葉芝,傾盡一生,也同樣愛而不得。
當詩人葉芝第一次在巴黎與革命家矛徳·崗相遇。
他這樣形容他們見面的情景:
「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
可矛徳·崗是革命家,或許天生就不喜歡女子氣的詩人。
葉芝的求婚被拒絕了,隨後矛徳·崗嫁給了另外一個革命家。
儘管矛徳·崗的婚姻生活充滿了不幸,但面對葉芝的熱情,她仍是無情對待。
葉芝曾經想過,將自己的手臂放入火爐中,直到燒壞為止,以此來證明自己對矛徳·崗的心。
但,他終究沒有這樣做。
「我沒有這樣做不是因為怕疼,而是怕變瘋。」
我想,葉芝說出這句話時,一定是充滿了絕望吧。
即便在去世前,葉芝還想著見矛徳·崗最後一面。
他在邀請信中寫道:
「我親愛的矛徳,我想請你和你的朋友來我這兒喝茶,我一直想見你,但——"
未能說出的話,不知是苦澀、深情,還是克制?
但這都不重要,因為他還是被拒絕了。
葉芝徵服了一個時代,卻未能獲取一個女人的芳心。
他一生沒有失敗的作品,愛情是他唯一一首失敗的詩。
英國詩人奧登悼念葉芝時寫道:「瘋狂的愛爾蘭,將你刺傷成詩。」
多少人欣賞葉芝,多少人愛著葉芝。
可惜,在葉芝的眼裡,只有那個不愛他的人。
你看,愛就是一道難解的題啊。
面對一個不愛你的人,即便是偉大的詩人,也如螻蟻般卑微而渺小。
可明知如此,依舊很多人撞了南牆也不想回頭。
有人說,
愛情是奢侈品,昂貴而又脆弱。
可一旦沒有了尊嚴,便也就不值錢。
還記得,前陣子「上海第一美女」沈麗君的跳樓自殺事件。
昔日女神,縱身一躍,只留下了一封遺書。
遺書中,她透露自己8年來一直忍受丈夫的出軌和冷遇,再加上其情人的逼宮,讓身患癌症的她走投無路,所以選擇了輕生。
27歲,沈麗君辭掉年薪幾十萬的工作,和這個相戀八個月的男人閃婚。
然而,結婚不久,丈夫就出軌了。
她的婚姻,只剩一紙婚書。
丈夫對她宛如路人,對小三反而盡心盡力。
面對丈夫的不忠,公婆對兒子的縱容,小三的示威,她都選擇了忍讓。
她不希望給孩子一個破碎的家庭,想著忍到孩子成年以後再離婚。
直到她發現自己身患宮頸癌,這最後一顆稻草讓她充滿絕望,萬念俱灰。
於是,她選擇結束了自己僅35歲的生命。
有網友說,沈麗君缺了底線。
面對丈夫和小三的惡行,她一次次地退讓。
然而,幸福從不會因為你的退讓就眷顧你。
如果她一開始就堅守自己的底線,那又是另一番結局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
愛得卑微的人,總是很難從愛裡走出來。
想起微博上有一個話題:你是什麼時候決定放棄一個人的?
網友評論道:
當我走了99步,而他卻一步也沒向我靠近的時候。
當對白只剩下「嗯」「哦」「早安」「晚安」的時候。
當發現自己連爭吵、解釋的欲望都沒有了,只想安安靜靜睡一會的時候。
......
是啊,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一個不斷積累失望的過程。
你走了100步,他卻一步都不肯前進。
99步走完,愛夠了,失望也夠了。
這第100步,就是最後的底線。
可還是有人像沈麗君一樣,終其一生,也走不出這個怪圈。
悲劇,是人生的標杆。
有些東西,不是爭取就能得到的。
流水,丟失的青春,還有,不愛你的人。
在我們沒有遇到愛情時,經常會覺得愛情很難把握。
一邊希望對方足夠優秀,一邊又怕對方看不上自己。
而在自己的伴侶選擇離去時,我們常常又十分糾結。
一邊捨不得這段感情,一邊是知道對方已經喪失情意。
人生在世本孤獨,愛情的陪伴太珍貴了。
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委屈自己,保全愛情。
可這樣的結局,往往更狼狽。
正如張小嫻所說:
「喜歡一個人到失去自我的程度,卻換來冷漠無視,他就是不喜歡你,就是不珍惜你,就是不稀罕你顫抖著雙手奉上的這份羞怯的愛。那你還等什麼呢?是等待奇蹟還是等待自己的死心?卑微的愛情無法善終,這面銅牆鐵壁是打不開也踢不開的了,趁青春正好,不如歸去。」
對方不珍惜,不喜歡,
只能說明對方欣賞不了你的好。
如此,你所謂的愛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很喜歡張小嫻那句,趁青春正好,不如歸去。
是啊,青春不易,要荒廢就和那個愛你的人一起揮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