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最讓我吸引人的地方可能跟別人不同,這部番的意識流手法讓我沉迷。動漫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內心獨白。用一些晦澀的語言表達了每個人物的內心變化,情感與觀念跟著劇情的發展流動。每個人的情感在瞬息萬變,也因為這些情感做了很多奇葩的行為,番中有很多墨暈染和水滴底進水面的鏡頭和片尾的萬花筒,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我感覺可能象徵著眼淚可能象徵著人性的墮落與救贖,總之它肯定是有所象徵的。
對於每個人來說是見仁見智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番的很多心理上的暗示,說的不是很明白,留給了人很多空間去發揮,結尾的開放結局,對於每個人來說對這部番的理解都會不一樣。其次,私以為這番存在爭議的原因,有對性元素的具體描寫,有對感情另類極端存在方式的描寫,及針對以上描寫套用在了日本高中生為主體的人物上。性教育的缺失,無法正視性,如何看待文化作品中性元素作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或成為了觀看這番的一個障礙。
再者,如果真正想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其實只要仔細看看片尾曲就好了。那些如萬花筒般凌亂的畫面,正是本劇中那一幕幕宣洩著肉體欲望的浮世繪。而片尾曲的歌詞也正是女主角內心無聲的吶喊,肉體與靈魂在這裡激烈地碰撞,人物內心的矛盾和悲傷被刻畫的淋漓盡致。這樣一部如此赤裸,如此真實,穿越重重虛偽直達人心的作品,怎能讓人不喜歡呢?然後談談瘋狂開車的劇情,這也是本番的賣點所在,可能很多人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入的本番,包括我。
但是賣肉能吸引人的好奇,卻不能留住挑剔的觀眾,作品靠賣肉上位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此番的火爆固然有著人類最原始衝動的影響,但是好的劇情發展卻是它能夠保持長青的原因。麥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茜。我覺得麥內心或多或少還是有些自負,來源他不錯的長相,與人相處的善意,還有一部分源於被妹子追求的自信吧。可惜麥還是太天真了,他和茜本就不在同一等級,就算他理解茜的所有行為。
但是他其實給予不了茜真正缺失的部分,他無法變成茜的那個特別。他的行為在茜看來就是普通人的獨佔欲也不過是滿足了茜想要享受別人好這點而已。而哥哥正是贏在了這方面,他沒有對茜表露出任何希望她只成為他一人的想法,而是甚至可以說無限度的包容,他只是希望喜歡的人活著。正是這樣才使得茜不由得在意了起來,因為在這樣一個人身邊可以包容她的一切。
最後我想說,什麼是人渣,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人渣。因為人渣的種子深深埋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在絕對道德的審判下每個人都可能是罪人。然而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越是深刻,越是真實,就越是會感到人類的淺薄與無知。道德不是從來都有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至高無上的準則,人類對於自身的理解與思考,對於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才是創造更加幸福與美好世界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