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中遠海特運公司一艘3.6萬噸級天恩輪航行至北極東北航道最高點,並在那片海域升起了五星紅旗。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兩極冰蓋融化速度也在加快,這就使得北極地區變得熱鬧起來。
天恩輪航行在北極東北航道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總統多次向丹麥表達想要買下格陵蘭島的意圖,仿佛給人一種置身於200年前世界的感覺。我們都知道美國起家靠的是13個英屬殖民,剩下大部分國土都是靠攻佔奪取或收購,比如路易斯安那州就是買來的。
一旦收購格陵蘭島的方案得以成功,則意味著面積超過5個日本的世界最大島(216萬平方公裡)將併入美國。如此一來世界國土面積排名也將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將直接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全球第二個疆域超千萬平方公裡的國家。
白色冰蓋覆蓋的就是格林蘭島
雖然收購格陵蘭島的想法被丹麥否決,但天下沒有談不成的生意,終歸還是價格問題。
這究竟是一座什麼島,能讓美國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直接收購兼併呢?
世界第一大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這些都是格陵蘭島表面上能夠看到的光鮮之處,但它的好處遠不止如此。對於美國來說主要有兩大戰略利益:
R-36彈道飛彈發射
首先是戰略預警作用,截至目前俄羅斯仍然是保有1500多枚戰略武器的核大國,根據地球大圓航線原理,從俄羅斯起飛的彈道飛彈走北極彈道只需射程超過7000公裡即可覆蓋美國本土大部分目標。
加上北冰洋大部分海域都有厚重冰蓋覆蓋,增加了反潛難度,而俄海軍德爾塔-4、北風之神等多型戰略核潛艇皆具備穿透冰蓋能力,這裡也被稱為戰略核潛艇的天堂,射程達8000公裡以上的輕舟、圓錘潛射洲際飛彈更是美國防不勝防的戰略武器。
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
有鑑於此,美國空軍早在冷戰時期就在格林蘭島北部興建了圖勒基地,該基地部署有用於戰略預警的鋪路爪相控陣雷達,可以為美軍提供至少15分鐘預警反應時間。
鋪路爪相控陣預警雷達
戰略預警部署並非一定要通過購島方案才能實施,而借購島深度介入北極爭端才是美國真正意圖。格陵蘭島宗主國丹麥與俄羅斯有羅蒙諾索夫海嶺及北極劃界爭端,這一爭端以2007年俄派遣考察隊在北冰洋洋底插旗事件為開端進入白熱化。
如果美國拿到了格林蘭島就意味著繼承了這些問題,並能以此為由頭進一步擴大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
阿拉斯加州
通過收購兼併國土介入北極事務其實早有先例,美國本土原本與北極毫無瓜葛,但在19世紀中期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由於擔心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攻佔阿拉斯加,所以與美國達成了售賣協議,後者於1867年僅以720萬美元代價就拿到了面積達17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並於1959年正式成為美國第49個州,該州也是美國最大州,同時也是最大飛地。
部署在阿拉斯加的F-22隱形戰鬥機
阿拉斯加州疆域已經伸入北極圈,使美國成為無可爭議的北極事務國。目前該州也是護衛其國家安全的軍事堡壘,大部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皆部署於此,還有常態部署第五代隱形戰鬥機F-22的空軍基地,海軍更是以此為依託經常性在北冰洋進行戰略威懾巡航。
時隔152年之後美國又想在格林蘭島故伎重施,由此看來弱肉強食的國際森林法則並沒有成為歷史,所以我們更要提高警惕,做好充分心理準備迎接未來更加艱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