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打造品牌最關鍵的是要堅持品牌主張。品牌主張是一個品牌最堅實、最根本的東西,也是創造品牌的原因。而且它不應該只停留在營銷層面,而是要滲透到整個公司的方方面面,產品、營銷、員工以及每一次與客戶的接觸……都應該完全體現這一主張。
「品牌需要回歸本源,了解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到底是什麼,然後再去思考如何與消費者溝通並且加快與消費者連接的速度。」 Levi's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吳夷駿在2019年GDMS大會現場告訴胖鯨。
在採訪中,品牌主張是不斷被提及的關鍵詞。面對嘈雜的市場環境以及流量的誘惑,不「衝動」,以品牌主張為基石,加快與消費者的連接速度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Levi's的品牌主張是什麼?如何保持品牌建設與生意增長的平衡?面對碎片化的興趣和文化圈層,如何找到目標圈層並保持溝通?以下是Levi's的答案。
你如何理解品牌?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你認為打造品牌的關鍵是什麼?
對我來說,打造品牌最關鍵的是要堅持品牌主張。品牌主張是一個品牌最堅實、最根本的東西,也是創造品牌的原因。而且它不應該只停留在營銷層面,而是要滲透到整個公司的方方面面,產品、營銷、員工以及每一次與客戶的接觸……都應該完全體現這一主張。品牌不應該在營銷實踐中或市場競爭中迷失,忘記自己的本源。我認為,保持本源是能夠讓品牌長期充滿競爭力,生存下來的根本。
Levi's的品牌主張是什麼?
對於Levi's來說有三點,這三點也是我們品牌的立身之本。
第一,Levi's為世界帶來第一條牛仔褲。在這個領域,Levi's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專家。所以緊扣這個文化,並且不斷地向前演繹,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二,做永遠的文化中心。這點比較寬泛,特別是在今天各種各樣的文化不斷湧現和發展的情況下,不被時代淘汰,並且在每個時代中都能觸及到被不同文化影響的年輕人,是我們需要深刻體會和積極參與的。
第三,真實的表達。我們作為品牌要真實的表達,同時我們也鼓勵年輕消費者做真實的表達。不必刻意去模仿或迎合任何人,無論是品牌還是消費者都應該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主張。
做好這三點是Levi's在市場中充滿競爭力,充滿活力的原因。
Levi's目前所處的競爭環境是怎樣的?近兩年的營銷目標是什麼?
Levi's在美國和歐洲增長非常好,但在中國當前的環境下,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無論是國際品牌還是本土品牌,在營銷和產品方面做的都很好。特別是本土品牌,在速度和產品方面能夠非常快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生意的增長點。主要是做好兩件事:保護主要增長點,投資新的增長點。男裝和牛仔系列目前是我們生意的主要增長點,但女裝和上裝近年來也有顯著的增長。Levi's從來都不是只屬於男性的品牌,它也屬於女性,代表著自由、性感、美麗等許多美好的特質。雖然談到牛仔一定會加一個「褲」的後綴,但其實還有夾克、衣服以及其他非牛仔品類,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增長的主要引擎。
你如何看待品牌建設和生意增長的關係?如何在前進的過程中保持兩者之間的平衡?
這個問題今年的討論特別多,但其實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品牌建設和生意增長要密切配合。如何配合?在什麼階段做什麼樣的策略?這其實是所有營銷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認為營銷是不能一概而論的,營銷人的KPI或者是職責,需要結合當時的市場狀況、競爭環境以及營銷目標去看。
如果是一個新品牌,營銷人的首要目標一定是打造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衡量標準一定是看有多少人被觸及,品牌的曝光做的怎麼樣。換到另外一種情況下,品牌已經足夠知名了,但在當前需要改變品牌形象,那你的KPI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是品牌促銷活動或雙11這樣的大促,為了推動生意增長,一定會有不同的營銷矩陣,衡量的KPI也不一樣。
我認為從總體來說,品牌建設和生意增長是息息相關的,但營銷人需要根據目標來做好兩者之間的平衡。
與過去相比,Levi's的目標群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Levi's今年有一個很重大的戰略——高端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因為中國的消費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費者。中國的消費者見過最好的品牌,他們在品味、審美以及對品牌的追求上已經領先於其他國家的消費者。
面對消費者的變化,Levi's也順應潮流做出了改變。Levi's在美國是很多人穿的牛仔褲,它是給所有人的牛仔褲。但是在中國,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獨特的,他們會有不一樣的追求。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他們對時尚的要求是要快,對設計的細節和面料質感都非常關注,並且有個性化的需求。所以我們制定了高端化戰略,從產品、營銷,到終端的整體設計和產品組合,都會向更高端的方向傾斜。
Levi's現在的消費者年齡段是怎麼樣的?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線下消費者和線上消費者在用戶畫像上有一定區別。傳統來看,Levi's是一個更偏向於男性的,面向較為成熟、穩重的群體的品牌。但在今天的環境下,我們結合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審美的偏好,通過今年的營銷實踐,比如和騰訊的聯名產品,收穫了許多90後甚至是00後這樣年輕消費者的認同。
在終極目標上,和品牌最初的定位是一致的:我們要做每個人都能擁有的牛仔褲。但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短期內,我們會更多地面向年輕消費者。
今天的年輕消費者,如果按照興趣圈層或者文化圈層來看,是越來越細分的,甚至是碎片化的。在觸及年輕消費者方面,Levi's的挑戰是什麼?有怎樣的經驗?
挑戰是我們希望拿下所有市場,這其實是每一個品牌主都想要的。但一個品牌一定有它自己的主張和獨特的使命。對於Levi's來說,它的使命是做最好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品牌,重現我們的文化。所以哪些文化圈層和我們的匹配度高,哪些消費者對時尚和潮流最關注,這些圈層就可能是和我們有關係的,是我們需要觸達的。在實踐中,還是要回到前邊提到的堅持自己的品牌主張,不能為了迎合一個圈層而改變,需要用最真實的品牌主張和消費者溝通。
除了遊戲、電競之外,你們目前還關注哪些跨界的玩法?
我們其實不是因為電競或者遊戲去和QQ合作的。這次合作的初衷是為了想要和年輕的消費者做深層次的溝通。Levi's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具有非常濃重的美國西部生活方式的色彩。在選擇合作品牌方面,其實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任何認同我們的品牌理念,有冒險精神的品牌都是我們潛在的合作夥伴。
比如我們和耐克的聯名款,也非常受歡迎。其實很多潮牌都很喜歡和Levi's合作,用它們的方式演繹品牌文化和精神,有很深厚的合作淵源。
消費者很關注運動休閒風潮,對於你們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是從運動公司來到Levi's的,在我看來,運動、潮流其實是不分家的。在運動公司時,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一個產品它的價值不應該只是運動。特別是在中國,有多少人的跑鞋只用來跑步?一雙鞋也好,一件衣服也好,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是多功能的,能滿足多個場景的需求的。潮流是一個基準,沒有人會因為要去運動就不在乎潮流,今天大家在運動的時候也希望是美美的,這是大趨勢。
對於時尚品牌或者牛仔品牌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也在向另外一端延伸。剛才提到的上裝和生活產品是一類。我們還有一些全新的牛仔褲產品,奧運會馬上到來,大家會看到從事極限運動的運動員穿著Levi's的牛仔褲。這些牛仔褲非常適合運動,甚至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我認為,運動和潮流之間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差異還是在於品牌主張。如果耐克去做時尚,它的主張是什麼?Levi's做運動,它的主張又會是什麼?有了一個清晰的品牌主張後,無論大家如何跨界,品牌始終是不一樣的,都不會影響品牌的個性。不一樣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一個品牌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同的地方。
消費者的潮流偏好變得非常快,甚至推動了供應鏈的變化,時尚行業現在也出現了一股反向定製的潮流。未來Levi's會朝著這個方面發展嗎?
會,Levi's在這個方面走在很多公司的前面。服裝行業傳統模式是先訂貨,再到消費者端,會比較慢。但Levi's在科技創新方面,一直是領軍者。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定製服務。Levi's的定製服務分不同層次,一種是比較基礎的,比如我們和QQ炫舞的合作。我們提供不同圖案,消費者可以到店鋪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當場就可以拿到自己的特別定製款。另一種是定製師提供的定製服務。一件普通的夾克,消費者希望增加花紋和文字,甚至是改變衣服的結構,我們都可以幫助消費者實現。全國很多店鋪現在都有這樣特別定製的服務,通過官網和小程序也可以進行定製。最高階的是全身定製服務,目前國內還沒有,但我們很快就會引進。未來,消費者可以在Levi's店裡,根據自己的人體三維數據,定製符合個人身材和喜好的牛仔褲或上衣。目前定製服務在Levi's的生意當中也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還有一個供應鏈的改變是新科技的研發。牛仔衣行業一直被詬病在水洗的環節中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Levi's也在通過包括使用可降解材料、開發新技術等手段,致力於減少浪費,更好地保護環境。Levi's的FX科技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具有顛覆性意義的。以前牛仔產品的顏色是通過水洗來實現的,引入FX科技後,通過雷射就能取得與水洗相同的效果,不再浪費水資源。這個技術還可以實現圖案定製、印刷以及破洞處理等,美國已經有所應用,我們希望能夠儘快引入中國。
最後一個問題,未來兩年Levi's會關注哪些營銷趨勢?你們會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
我認為這個問題具有雙向性,一方面科技的發展不可避免。今天在GDMS的現場,大家都提到了許多大趨勢,比如大數據、智能零售等,都是未來的方向。我比較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消費者數據挖掘洞察,輔助決策,提升工作效率。在新零售方面,如何更好地了解走進門店的消費者是誰,他們的決策路徑是怎樣的,如何優化顧客體驗從而提高轉化率。這些其實都是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帶來的改變。
還有另外一個趨勢,我認為是回歸品牌的本源。在採訪中我也提到過很多次,品牌的主張是什麼,如何用真實的聲音與消費者溝通。因為這個時代競爭很激烈,變化又很快。很多時候營銷人會容易「衝動「,找一個流量明星或者和流量IP合作。在2019年,我們見的實在太多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認為品牌需要回歸本源,了解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到底是什麼,然後再去想如何與消費者溝通並且加快與消費者連接的速度。
圍繞這一點再做最後一個追問,前兩年有一種聲音是說只要做戰役就好了,但最後會發現聲量其實是不夠的。在實踐中,到底應該怎樣回歸品牌本源?
確實很多時候做完一個戰役後感覺像沒做一樣。很多時候是因為溝通是無效的,原因可能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或用了合適的方式,或者是這件事跟品牌本身的關聯並不大。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我認為有時候不動反而比動更好。以靜制動的要求其實是更高的,品牌要想清楚它的本源到底是什麼,它的消費者比較關注什麼,在哪種情況下消費者才會做出決策。營銷費用是有限的,營銷人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觸及到消費者,贏得消費者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