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2紀錄片中有一小段海獅協同捕獵的場景,讓人不禁感慨海獅超強的智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實際上我們在海洋館中常常能看到海獅的風採,不僅能表演、做算術,還能彈鋼琴(有報導稱日本伊豆半島三津海洋動物園內有一隻海獅經過近一年的馴練,學會了用下顎觸擊鋼琴琴鍵,連續不斷地奏出樂音),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現今存在的6種海獅:
北海獅(Eumetopias jubatus, Steller's Sea Lion),這是最大的海獅種類,成年雄海獅一般是成年雌海獅的三倍大,脖子粗壯多毛,像獅子的鬃毛,顏色範圍從淺黃色到紅棕色。
加州海獅(Zalophus californianus,California Sea Lion),如果你看過海獅表演,那基本上就是加州海獅,可以被教會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許多自然行為,幾十年來,聰明的加州海獅一直以它們的能力取悅人類。
加拉帕戈斯群島海獅(Zalophus wollebaeki,Galápagos sea lion),這些海獅比它們的近親加州海獅要小一些,它們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
南美海獅(Otaria flavescens,South American Sea Lion),短而寬的口吻使南美海獅有別於其他海獅,體表呈深褐色,腹部呈暗黃色或淺金色。
澳洲海獅(Neophoca cinerea,Australian Sea Lion),成年雄性澳洲海獅長有白色或黃色的鬃毛,與深褐色的身體相對,分布在澳大利亞的西部和南部海岸。
紐西蘭海獅(Phocarctos hookeri,New Zealand Sea Lion),紐西蘭海獅長有黑色或深褐色的鬃毛,比它的鄰居澳洲海獅略小一些,只發現在紐西蘭的海岸線上,是所有海獅種類中範圍最小的,已被列為瀕危動物。
海獅生境及分布
世界各地的水域都有海獅,但北大西洋沒有,這裡的溫度與一些海獅生活的地方相似,也有很多海獅的食物,研究人員暫時也不能給予合理的解釋。一些種類的海獅生活在亞北極地區,一些種類的海獅生活在氣候溫暖地區,在野生環境中也有一些已確認的雜交海獅案例,可能是由於自然原因,如風暴,導致它們遠離它們的自然棲息地,遷徙到另一種海獅生活區;如全球變暖,自然棲息地的冰層融化,迫使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海獅遷徙到其他地區;如人類行為,海獅的溫暖水域棲息地有更多的船隻和遊泳者。
海獅特徵
鬍鬚:海獅臉上有一大片鬍鬚,又萌又可愛的樣子,然而,每根鬍鬚都有神經末梢附著在海獅的嘴唇上,可以幫助它們尋找躲藏在泥沙中的蛤蜊等食物。
外耳:海獅具有外耳,沒有內耳,而且外耳是向下的,在潛水時可以向下閉合,避免耳朵進水。
眼睛:海獅眼睛後部的反射膜就像一面鏡子,把他們在海洋中找到的微弱光線反射回眼睛,這有助於他們看清水下,捕獵或躲避敵害。
體色:海獅的體色從深褐色到深灰色不等,幼崽的體色是棕色的,雌性比雄性淺,當幼崽六個月大的時候,由棕色漸變成淺灰色,其中有一些看起來更像是黑色的。
體型:雄海獅比雌海獅大得多,很容易把它們區別開來。海獅身體圓滑,可潛入海洋深處(最高可達180米),海獅是哺乳動物,必須呼吸空氣,所以它們不能永遠呆在水下,通常一次在水下停留10到20分鐘。
鰭:海獅的前鰭長,後鰭短,後鰭上有五個腳趾,而前鰭上沒有腳趾。海獅的鰭足非常強壯,既能夠幫助它們在陸地上移動,還像一塊船槳,幫助它們在水中快速遊動,其短距離衝刺速度可達29km/h。前鰭還有助於調節海獅的體溫,當天氣變冷時,薄皮的鰭狀肢中的血管會收縮以防止熱量流失,但當天氣變熱時,血管會舒張,加快散熱。
海獅飲食
海獅是食肉動物,主要食物來源是魚,包括鯡魚、鯖魚、鯧參魚、鮭魚,還包括魷魚、螃蟹和蛤蜊等,主要取決於生活水域中的食物。海獅進食比較粗放,不會經過細嚼慢咽,而是直接將食物吞下去。不過對於大塊的獵物,海獅會用它鋒利的牙齒將獵物撕碎,然後吞下去。還會用後牙咬開蛤蜊的殼,吃掉蛤蜊。
海獅繁殖
雄性海獅大約在6歲左右性成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至少要到10歲才會交配,因為它們必須足夠強壯,才能夠與其他雄性競爭並吸引雌性。雌性在3歲左右性成熟,會尋找最強壯的雄性伴侶交配。雄性海獅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爭奪與雌性交配的權利,雄性海獅會營造一個海獅群,通常有10到30隻雌性,以便更好的繁殖。雄海獅會在五月左右上岸,爭奪自己的領地,雌海獅幾周後上岸尋找強壯的雄海獅,組建海獅群。當交配季節開始的時候,雄海獅會發出更加猛烈且帶有攻擊性的吠叫聲,既可以吸引雌性,也可以恐嚇闖入領地的其他雄性海獅。雌海獅在陸地上生下幼崽,通常一次只有一隻幼崽,但偶爾也會有雙胞胎。當它們出生時,有一層毛髮保護它們免受寒冷,幼崽出生後立即攝食母乳,母乳含有50%以上的營養成分,有助於它們快速成長,並長出保溫的脂肪層。
海獅交流
長期觀察海獅的研究人員發現,海獅是一位交際高手,很活躍,而且方式多樣。儘管研究人員花了多年的時間觀察並記錄了這些信息,但還不能完全理解海獅的溝通信息。海獅咆哮像是雄性的專屬,既是一種交流方式,也是尋找伴侶的手段,咆哮聲越大,代表其越強壯,可以吸引更多的雌性。海獅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類似於鳴笛,甚至喇叭的聲音,然後轉換成它們用於交流的一系列聲音。海獅群體龐大,交流方式(聲音)多樣,很難專注於某一種聲音。然而,幼崽能夠本能地識別母海獅的聲音,不會和其他聲音混淆,還可以用嗅覺來找到母海獅。
海獅進化
海獅進化的真實歷程還不為人知,科學研究也有一些結論,但還不足以令人信服,因為學者對證據的看法不同,其結論不同,逐漸形成不同的理論。但有證據顯示海獅可能出現於2300萬年前,然而,它們並沒有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經歷巨大的進化歷程。研究人員相信它們最初可能只在陸地上生存,因陸地上缺乏食物而進化出蹼足和鰭足能在水中生存。也有學者認為這種進化可能是由環境溫度的變化引起的,因為陸地上太熱,水裡比較涼爽,它們在水裡待的時間越來越多,逐漸進化成水生生活。
海獅的天敵
海獅的主要捕食者是虎鯨、鯊魚和人類,而無論是在水裡還是在陸地上,人類對它們的威脅最大。許多研究人員相信海獅比虎鯨和鯊魚遊得快,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也是導致它們成為這些捕食者獵物的因素之一;同時,年幼的或者生病的海獅不能像健康強壯海獅那樣快速遊動,也更容易被捕食者獵殺。海獅通常能察覺到虎鯨或鯊魚,其最優先的逃離辦法並不是快速遊走,而是遊至岸邊或者登陸陸地,但有時這些捕食者可以跳起來,仍然可以捕捉到離水還不夠遠的海獅。
人類一直以來都是海獅最大的捕食者,早期記錄顯示它們作為食物來源被獵殺,而且脂肪被用來榨油,毛皮用來製作工具,骨頭用來製作武器,甚至鬍鬚也被用來清潔管道。隨著狩獵能力的提升,海獅被大量捕殺,然而這通常只是為了獲得狩獵的成就感,或者是為了防止海獅大量捕食人類的經濟魚種,或者是為了防止海獅破壞漁網。
海獅社會結構
海獅是極具群居性的動物,其社會結構完好,海獅通常生活在非常大的群體中,可以有成千上萬的成員,在其內部又分為不同的亞群,海獅一生中可以多次在這些亞群中活動,這取決於它們的年齡、性別以及它們在整個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
雄海獅體型更大,在海獅的社會結構中佔據絕對優勢,它們會組建一個包含多達30隻雌性的亞群,與之交配,繁育後代。來到某一亞群的雌性很可能已經在上一個交配季節懷孕了,它們會在生下幼崽後再次交配。當雄性離開亞群後,雌性會因為要照顧幼崽或懷孕而建立起一種聯繫,會繼續維持它們這個團體。即使它們共有一隻雄性,雌性一般也不會互相攻擊,當雄性離開時,它們會努力照顧彼此,還互相幫助照顧幼崽。幼崽一年後會離開母海獅,形成一個年輕態的亞群,還有部分雌性海獅錯過交配季節,它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年輕群體聚集在一起,後期又會與老齡態、不能再交配的海獅聚集在一起。
海獅文化
在秘魯,海獅和大海一樣被秘魯人所崇拜,海獅在其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你會經常發現海獅出現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
海獅也出現在許多類型的動畫片中,還有針對不同年齡段出版的有關海獅的書,還有一些關於海獅的精彩紀錄片,讓我們深入了解海獅的真實世界。
海獅保育
世界上有許多因素導致了海獅數量的下降,它們被認為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是導致海獅數量下降的罪魁禍首,今天,在許多地區獵殺海獅是違法的。不僅僅是人類,還有一些自然問題也在繼續威脅著海獅,成年海獅往往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它們包括癌症、癲癇和肺炎,還有寄生蟲。現在已經有了國際法來保護海獅免遭滅絕,保護組織正在努力教育公眾保護它們的必要性,也有法律幫助保護他們的自然環境。
參考資料:
https://www.britannica.com/animal/sea-lion
https://www.sealion-world.com/
https://animals.sandiegozoo.org/animals/sea-lion
△內容來源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程俊,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