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海洋哺乳動物,為何海獅可以曬太陽,而鯨魚擱淺就變鯨爆?

2021-01-07 怪羅科學

我們經常會在網際網路看到一些擱淺的鯨魚,它們龐大的身軀在沙灘上一動不動,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它們就會漸漸死亡,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一次「鯨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一下,鯨魚雖然名字裡也有「魚」,但是它們卻更像我們人類。

它們和我們一樣是哺乳動物,呼吸的是空氣,依靠的是肺,它們無法長時間呆在水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到水面呼吸。

但是為什麼它們不能和我們一樣在陸地上多生活,哪怕是一小段時間呢?

其實海洋哺乳動物並不少,它們在海裡尋找食物,經常是胖乎乎的,看著有點萌萌噠,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是可以長時間在岸上生活的,甚至是曬太陽。

圖為:有耳朵的是海獅,沒有是海豹

比如傻傻分不清的海獅和海豹,它們就會來到沙灘上,曬曬太陽,甚至它們是在沙灘上繁殖的。

為什麼鯨魚卻不行?這要從它們的演化說起!

海洋哺乳動物的祖先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鯨魚生活在海洋裡的時間太長了,它們已經更適應海洋的環境,而不是陸地!

生命起源於海洋,然後最早的動物伴隨著海洋的潮起潮落爬上了岸,並逐漸在陸地上擴散開來。

然而,海洋哺乳動物卻是如假包換的陸地哺乳動物演化而來的,也就說,它們經歷了從水裡出來又回到水裡的過程。

圖為:鯨魚的進化圖譜

如果你經常看動物世界,你會發現,海洋哺乳動物不只是海獅和海豹驚人的相似,大部分海洋哺乳動物都驚人的相似。

比如它們大都背腹彎曲,有鰭狀尾部,並且都失去毛髮光溜溜的,外耳廓脫落等等;然後它們的身體周圍都有一層皮下脂肪層,這是它們在海洋環境中保持溫度的方式,也是它們看起來總是圓鼓鼓的原因。

不過,這不是因為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而是因為趨同進化的結果,不同物種在適應海洋環境的過程中進化出了相似的身體結構。

儘管海洋哺乳動物的祖先各不相同,但是總結起來就三大類,鯨豚類(各種鯨魚和海豚等等)、鰭足類(海狗、海獅、海象和海豹等等)和海牛類(儒艮和海牛等等)。

圖為:驚人相似的海洋哺乳動物

鯨豚類是海洋哺乳動物的主導,具有最高的分類和生態多樣性,以及最廣泛的地理分布。

大約在五千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一群偶蹄目動物把眼光投向了海洋,它們成為現在鯨豚類的祖先,也算是海洋最早的哺乳動物居民。

你可能不敢想像,與它們最親近的是河馬,其次就是一些反芻動物(鹿、羊、牛等),雖然鯨豚類是食肉的,但是它和這些反芻動物一樣有一個腔胃(胃裡有多個腔室)。

海牛類是唯一的食草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差不多和鯨豚類起源於同一時期,只不過它們沒有鯨豚類那麼成功,早就在滅絕的邊緣。

圖為:海牛

儘管它們也是由一群原始的有蹄類動物進化而來,但它們與河馬或反芻動物沒有任何共同的祖先。

相反,它們與大象和巖狸關係密切,被歸入非洲獸科。它們也確實和這兩種陸地動物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圓形心臟(其他哺乳動物心臟底部都是尖的,它們是圓的),四肢頂端都有三到四個指甲狀結構等等。

由於和鯨魚一樣進入海洋的時間太長了,所以它們也不能在岸上很好的生活。

鰭足類就不一樣了,它們是「最年輕」的海洋哺乳動物,大約起源於2500萬年前漸新世晚期,它們屬於食肉目的角獸類食肉動物,可能是由原始的熊進化而來的。

鰭足類比鯨豚類晚「下海」2000多萬年,這是它們依然可以享受陽光浴的原因。

那麼,一隻擱淺的鯨魚會經歷什麼呢,可以呼吸空氣,為何依然不能在陸地存活呢?

趨同進化下的兩個物種有許多相似之處

為什麼鯨魚和海豚不能很好的在岸上生存?

首先,鯨魚和海豚需要穩定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種的供應才能生存,它們的食物來源都在海洋裡。

有些鯨魚會潛入2000米的海底尋找食物,而海豚一般也會到200米深處覓食,因為只有這些地方才容易找到它們身體習慣和容易消化的特定食物。

如果它們來到岸上,它們將找不到合適的食物,即使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它們的消化系統也不一定能適應。

其次,它們的身體需要保持溼潤才能生存,如果被陽光曬到的話,會迅速變幹。

一些體型小的海豚如果來到岸上,它們可以生存幾個小時,但是當它們的皮膚變幹後,它們會迅速脫水而死。

第三,對於體型巨大的鯨魚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它們將無法呼吸。

雖然它們用肺呼吸空氣,但是由於它們的體重太大了,它們的體重降壓倒自己的重要器官,而在海洋裡它們不用擔心這個,因為海水的浮力很好的排除掉壓力。

這也是為什麼海洋動物體型可以長到如此巨大,而陸地動物卻不行的一個原因。

另外,由於它們離開陸地太長時間了,它們的四肢已經完全無法像海獅那樣在岸邊挪動了。一隻擱淺的海豚(體型不大的那種)只能在岸邊「鯉魚打挺」,而不是匍匐著回到海裡,而像鯨魚這種大體型的,只能一動不動的待在原地。

最後

有時候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不同物種適應了相同的環境,進化出相似的結構,它們卻八竿子打不著邊。

雖然海洋哺乳動物和我們一樣哺育後代,用肺呼吸著空氣,與生活在海洋裡用腮呼吸的冷血動物完全不同,但是它們卻又和這些動物一樣只能生活在海裡,而不是陸地。

不過,如果有一天這些海洋哺乳動物走上了岸,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它們已經這麼幹過一次了。

但是這個時間周期會很長,可能又是數千萬年,而數千年對於生物演化來說也只是短暫的瞬間。

相關焦點

  • 海洋科普(1303)| 鯨魚擱淺會鯨爆的原因
    本文來自 怪羅(ID:guailuo123)我們經常會在網際網路看到一些擱淺的鯨魚,它們龐大的身軀在沙灘上一動不動,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它們就會漸漸死亡,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一次「鯨爆」。其實海洋哺乳動物並不少,它們在海裡尋找食物,經常是胖乎乎的,看著有點萌萌噠,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是可以長時間在岸上生活的,甚至是曬太陽。
  • 鯨落是鯨魚對海洋的饋贈,鯨爆卻是鯨魚留下來的「生化武器」
    這就是一場完整的鯨落,鯨魚用自己的身體打造了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所以我們說它的死亡,是在反哺海洋。鯨落的發生,一般都是在深海裡,我們基本不會看到。這些鯨魚在海洋裡死亡,才有可能發生鯨落。那些擱淺的鯨魚並不會發生鯨落,反而會發生鯨爆。碰到在海邊擱淺的鯨魚,不要靠近它,鯨爆一發生,還是挺可怕的。
  • 鯨爆!—鯨魚的終極「生物武器」
    多數人只聽說過鯨落,沒有聽過鯨爆。鯨落是鯨魚留給海洋的寶物,鯨爆卻恰恰相反。它帶來的傷害,說它是生化武器一點也不為過。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鯨爆,也是種「生化武器」,它是靠臭氣和腐敗物質來毒害人們的。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它,但你應該聽過鯨落現象。一鯨落萬物生,並不是說說,鯨魚死後反哺海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供養其他的海洋生物。
  • 鯨落或者鯨爆,鯨魚死亡後不同凡響的表達方式
    眾所周知,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同樣也是海洋裡的重量級選手。但在死亡面前,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鯨魚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死亡,在自然界中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鯨魚之死分為兩種,一種是帶有浪漫色彩的死亡——鯨落,另一種是帶有宣洩情感的死亡——鯨爆。
  • 鯨爆後果不堪設想!新州沙灘現鯨魚「殭屍」 萬一爆炸 味道如生化武器
    圖片來源:臉書有關部門和海洋哺乳動物救援人員正想方設法如何將15噸重的死鯨從新澤西海灘上挪走。圖片來源:Fox海洋哺乳動物擱淺中心(Marine哺乳動物擱淺中心)的聯席主任邦·舍爾科普夫(Bon Schoelkopf)說,尚不清楚它的死因,但在它的身體部位沒有明顯的受傷跡象。
  • 海洋哺乳動物有哪些?它倆被多數人忽略了,海豹海獅其實很好區分
    海洋哺乳動物又稱海獸,目前關於海洋哺乳動物的分類還存在爭議,以前的分類方式似乎不適用了,新的分類方式為:食物全部或者絕大部分來源於海洋,生活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哺乳動物即可稱為海洋哺乳動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哪些是海洋哺乳動物。
  • 走進海洋 | 鯨為什麼會擱淺
    我們常常發現擱淺的鯨魚少則一兩頭,多則數百隻,而鯨魚集體擱淺的情況又被成為「集體自殺」。今天Blue君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鯨魚擱淺的原因。1、地磁場異常太陽黑子的強烈活動引起地磁場異常,發生「地暴」,破壞了正在洄遊的鯨魚回波定位系統,導致鯨魚集體擱淺。
  • 鯨爆!大自然的炸彈——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
    很多人只聽說過鯨落,但是卻不知道鯨爆,鯨落是鯨魚留給海洋的寶物,但是鯨爆卻恰恰相反,他帶來的危害,說是生化武器一點都不為過,在歷史上曾報導,鯨魚爆炸的威力極其兇猛,甚至還炸死過人,場面堪稱煤氣爆炸。那麼好端端的鯨魚為什麼會爆炸呢?
  • 澳大利亞出現鯨魚集體擱淺事件,已有25頭死亡,它們為何想不開?
    一個人終結自己的生命可以出於很多方面的原因,而且這些原因一般不難發現和理解,因為人是有思想和意識的動物,可以通過推理得出問題的答案。但是動物終結自己的生命,這種現象往往是匪夷所思的,因為它們並不會產生過於複雜的意識和思想。
  • 鯨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為什麼上岸會死?
    總之,人們將這一切都推給了鯨本身。但是,在我看來,並非如此,也可以說不止如此,我認為在其中有人類的關係。首先,人類對海洋的汙染日益加劇,尤其是一些人類的生活用品隨意地拋入大海,這一點從許多海洋生物解剖的腹中就不難發現,尤其是有害且難分解的白色汙染。
  • 紐西蘭再現鯨魚大規模擱淺事件,數量超100頭
    類似的情況在今年11月初的時候,也曾經在斯裡蘭卡發生,在斯裡蘭卡科倫坡郊區的海灘上,也曾經有多頭領航鯨擱淺,後來倖存者在眾人的全力搶救之下,被重新放回到印度洋之中。其實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在歷史上,很多鯨魚擱淺事件的主角,領航鯨是最常見的,領航鯨也是鯨魚中非常聰明的一種,那麼,它們究竟為何擱淺呢?讓我們一同往下看。
  • 上海擱淺死亡鯨魚,究竟是哪種鯨?
    原標題:上海擱淺死亡鯨魚,究竟是哪種鯨?  3月20日,在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匯的海面發現一頭死亡鬚鯨。此事引起了上海市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經相關部門研究決定,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對鯨魚進行解剖並製成標本。
  • 鯨類擱淺非專業人士不要圍觀,因為可能會爆炸,往往一觸即發!
    這一過程構成了哺乳動物歷史上最顯著的宏觀進化轉變之一,並伴隨著讓人印象深刻的解剖學、生理和行為轉變,使鯨類在新的棲息地中適應並繁衍。同為哺乳動物,用肺呼吸,為了有效地存儲和保存氧氣以延長屏氣時間,鯨類進化出了多種適應方式。這些適應方式包括:增加氧氣的存儲量,由於大量氧氣保存在血紅蛋白中;高性能的呼吸系統;以及一個適應高壓環境下的肺等等。
  • 沉入海底是萬物生的鯨落,擱淺則是危險的鯨爆
    巨大身體,超強的存在感,藍鯨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即使是死亡,鯨魚也會對地球帶來不小的反響。再大的生物,也難逃死亡的魔咒,而死亡後的鯨魚,一般面臨兩種完全不同的局面:沉入海底或者擱淺。整個鯨落生態系統會經歷4個階段:移動清道夫階段:一些肉食動物,例如盲鰻、鯊魚,會以鯨魚的肉為食物,解決鯨魚90%的身體組織,這個過程可以持續4-24個月。機會主義者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會以剩餘的鯨魚屍體為食物,並在鯨魚的殘骸中定居下來。
  • 鯨魚是哺乳動物,那麼它在水中是如何餵養小鯨魚的呢?
    ,海牛目、鰭足目(海獅科)、食肉目(海豹科)等也是我們常見的海洋哺乳動物。現存的海洋哺乳動物無論體型大小,它們都為了更好地適應海洋的生活不斷的進化著,比如四肢退化成為更適合遊泳的鰭,這在生物學上叫做「趨同演化」,這裡的「趨同」就是與魚類越來越像。已知的最原始的鯨類是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巴基斯坦古鯨,那時的古鯨四肢以及尾巴都沒有退化,像極了現在的狼,它們主要棲息在淺水區或者是近水的陸地上。
  • 鯨這種神奇的「太空哺乳動物」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什麼會越變越大?
    鯨魚變大之謎生命的裡程碑之一出現在3.75億年前,當時動物們試探性地離開水面去徵服陸地;另一個生命裡程碑則出現在大約5500萬年前,當時一群難以描述的哺乳動物逐漸放棄堅實的大陸而回歸大海。從這些相當小而又不起眼的祖先,鯨魚一直演化,直到變成龐然大物。
  • 世界海洋日 | 三亞領航鯨救援進行時:鯨魚兩度擱淺 多個社會組織24...
    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攝  「鯨魚今天的狀態比昨天好很多,但還不能進食,眼睛一直沒有睜開,需要繼續治療和觀察。」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實驗室研究助理楊子欣守護在平臺上,鯨魚的一舉一動她都十分掛心。
  • 鯨爆了!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 澳大利亞發生史上最嚴重鯨魚擱淺,380頭鯨魚死亡
    這次鯨魚集體擱淺是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鯨魚擱淺之一,超過了1996年在西澳大利亞創下的320頭鯨魚擱淺的最高紀錄。頭鯨魚,周二,一架直升機在附近發現了另外200頭鯨魚,專家認為這是同一批擱淺的鯨魚。鯨魚是群居的哺乳動物,領頭的鯨魚迷失方向,導致大批鯨魚陷入困境。鯨魚容易受到海灘的影響,這些海灘在大範圍內緩緩傾斜,所以鯨魚的聲納脈衝可能無法檢測到淺水區的海岸線。
  • 紐西蘭擱淺的鯨魚:為什麼那麼多鯨魚會擱淺
    這些照片引人注目:數十隻鯨魚被困於紐西蘭偏遠地區的海灘上。本周早些時候,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的一名步行者發現了這群鯨魚。僅僅幾天之後,另外51隻鯨魚被困在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s)的海灘上後死亡。雖然鯨魚擱淺並不罕見,但它們通常只涉及一個個體而不是整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