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模具,生物是產品。環境不變,生物的演化就缺少了動力和推力。環境產生變化以後,生物為了生存不得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生物的演化就這樣發生了
人類的祖先為什麼會開始直立行走?是環境強迫的結果!很多人不明白環境在生物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他們提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猜測
現代進化論的研究有一個不好的傾向,就是過分強調基因在生物演化中所起的作用
人類的祖先古猿為什麼選擇直立行走,從基因的角度解釋,可以認為是許多和直立行走相關基因的隨機突變所導致的,這從局部看似乎有道理,但從整體看是錯誤的
什麼是基因,怎麼理解基因所起的作用?海雲青飛 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基因相當於程式設計師寫的代碼,你的手機,電話機,冰箱,洗衣機都是代碼在控制運行,但是代碼不會憑空產生,其實是程式設計師通過代碼在控制它們的運行
把生物性狀的演變和物種的演化歸因於基因的隨機突變,從很小的局部看有些道理,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遠古非洲的一些猩猩為什麼要直立行走呢?是猩猩直立行走以後逐漸導致了相關基因的非隨機突變,而不是隨機突變的基因使他們直立行走
2007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行走的原因是為了減少能量消耗
研究人員讓五隻黑猩猩戴著面罩在跑步機上直立或四肢行走,記錄行走過程中氧氣的消耗量,然後將結果與人類直立行走時的耗氧量進行比較
結果為:
黑猩猩直立行走和用四肢行走所消耗的氧氣基本上差不多
人類直立行走時所消耗的氧氣只是黑猩猩四肢行走時的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人類能夠在直立行走時節省能量,節省下來的能量就能用於其他的用途,這就意味著產生了新的物種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你會發現很多人在不加思考地說 人類直立行走是為了減小能量消耗,獨立思考一分鐘就這麼難嗎!
既然 黑猩猩直立行走和用四肢行走所消耗的氧氣基本上差不多,人類的祖先猩猩根本沒有必要去直立行走!
假設宇宙中存在「上帝」,並且她親自出馬誘導數百萬年前東非的猩猩:
你們現在是四肢行走,但是直立行走是有好處的,雖然這好處目前不明顯,但是遙遠的將來就明顯了
你們聽我的話,現在開始直立行走,堅持數百萬年以後,你們可能進化成人類
你們進化成人類以後,你們去做實驗的話會發現直立行走的人類比直立行走的猩猩的耗氧量要少得多
你們聽懂了嗎,心動不如先去,現在就開始直立行走吧
這麼「複雜」的邏輯,許多生物學的愛好者都不能理解,猩猩能理解嗎!即使猩猩能理解,猩猩會為了幾百萬年以後的好處去做自己目前很不習慣的事情嗎!
其他似是而非的錯誤猜測很多,比如,有的人認為猩猩直立以後受到身體受到陽光照射的面積就少了,而且頭上有濃密的頭髮隔絕熱量,直立行走可以防止自己在炎熱的地方被曬成肉乾,這種說法的錯誤在於,既然陽光照射身體的面積少些更好,那麼人類的體毛就不會退化了。濃密的頭髮是猩猩進化後才出現的,為了自圓其說故意顛倒時間,這樣做普通人雖然未必能發現,但總是不對的
很多錯誤的猜測可以當作笑話來看,海雲青飛 就不一一舉例了,只要學會獨立思考,你自己也能一一分析
在分析研究物種演化的時候,我們只要掌握一個基本的原則,就不會犯大的錯誤:
生物不會為了遙遠的利益而去做目前很不適應的事情,只有緊迫的生存危機才能迫使生物改變日常行為模式
日常生活中就隨處蘊含著生物演化的道理
海雲青飛 是站著寫這篇文章的,為什麼?站著寫作對人體有好處!如果我在這裡說站立學習、工作有很大的好處,會去實行的讀者百分之一都不會到
原因很簡單,你可能會這麼想:
坐著做事帶來的「舒適」眼下就可以體驗到,直立做事帶來的暫時不舒服是實實在在的。你說將來有好處?對不起,太遠了,本人不感興趣!
不是說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動物嗎,對於人類來說,直立做事應該比較自然才對,為什麼你還不願意直立?
可想而知,要讓四肢行走的猩猩為了極為遙遠的將來的利益改成很不習慣、極不舒服的直立行走,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你理解了這點,就可以輕易地知道許多的對生物演化現象的猜測為什麼是錯誤的了
大約1000萬年前,東非的自然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森林逐漸消失變成了草原,這對人類的祖先古猿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要理解森林對古猿生存的意義
小朋友也知道,森林中的果樹可以為古猿提供食物。人們容易忽略的,也是更重要的是,森林是古猿的庇護,如同媽媽是寶寶的庇護
古猿在森林的庇護下才有安全感,在遇到食肉動物追捕的時候,古猿可以迅速爬上樹躲避
說得簡單點,森林對於古猿來說,最重要的作用是保命。保住小命,對於任何生物來說都是第一位的
遠古東非大裂谷附近森林的消失,對於古猿來說,就如同寶寶突然沒有了媽媽的保護,生命就變得十分脆弱了,他們隨時可能成為大型食肉動物口中的美味,這時,直立行走就很有必要了
不用別人教,古猿自然就知道,直立行走時視域更大,視線更遠,可以更早地發現遠處的獵食者而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說遠離或者準備反擊。直立行走雖然很不習慣,也很痛苦,但是為了活命,再苦再累,古猿也得直立行走(可不是像有些人所想像的直立行走可以節省能量)
細心的你可能會問 海雲青飛:
即使古猿通過直立行走可以更早地發現敵情,被食肉動物盯上以後,也未必可以逃脫追捕,古猿打得過獅子嗎?如果打得過獅子,就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就在森林中尋找庇護了
這就要大從型食肉動物的捕獵特點說起了
獅子這樣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策略通常是潛行靠近獵物,在近距離發動偷襲,為什麼這麼做?人們容易想到的理由是近距離的衝擊可以節省體力,獅子短時間衝擊的速度很快,但不持久,靠近獵物以後再衝擊成功的把握更大
其實,更重要的是,獅子天生就喜歡偷襲,這是它的策略,如果被捕獵對象早早就發現了獅子的存在,那麼獅子就可能放棄這次行動了
對於任何動物來說,保命總是第一位的
而對於野生動物來說,要保命,就要儘量防止受傷,野生動物可沒有人類這樣發達的醫學,如果意外受傷,即使是小傷,也可能導致死亡。同樣是不小心被扎了一根刺,人類即使不去醫院,至少都知道把它拔掉,而獅子這樣的野生動物沒有手,不知道如何拔刺,最終可能因這根刺而死亡
獅子偷襲式捕獵的好處是可以把自身受傷的可能降到最低:
獅子近距離發動偷襲,獵物驚慌失措四散而逃,只顧著快速逃命,談不上組織反擊,這就把自身受傷的可能性極大降低了
如果獅子在遠處就和獵物四目相對,這意味著獵物可能逃跑或組織反擊,如果獵物反擊,獅子就可能受傷,而受傷很可能意味著死亡,這時獅子就有必要放棄捕獵以避免自身受傷
如果古猿通過直立行走及早地發現了遠方獅子的存在,獅子還會進攻古猿嗎?獅子很大可能放棄行動!
你可能懷疑,老虎、獅子等大型肉食動物真是如 海雲青飛 所說,捕獵方式是以偷襲為主嗎?你別不信,人們早就做過實驗證實了這點
美國 Big Cat Rescue 曾經拍過一部影片《Never Turn Your Back on BIG CATS!》,影片中,飼養員背對著籠子蹲著,沒有多久,老虎 Alex 就雙眼緊盯著他的背部,躡手躡腳地靠近了,飼養員一轉頭,老虎立即停下了準備撲擊的動作
接著飼養員又用獅子和豹子做了同樣的實驗,結果相同
獅子、老虎所在森林附近的居民在進入森林時,往往會反戴面具以防止大貓攻擊
印度筏木工人長久以來都會反戴面具,以讓想偷襲吃人的老虎以為他們的偷襲計劃已經被人發現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喬丹(Neil Jordan)有一次看到獅子在悄悄接近黑斑羚準備偷襲,後來黑斑翎看到了獅子在靠近,當獅子意識到自己的偷襲計劃被黑斑羚發現以後,就放棄了獵捕,他受此啟發,在非洲牛隻的屁股上畫眼睛,發現這可能會減少牛被獅子攻擊的概率
大型食肉動物總是傾向於偷襲而不是正面硬剛,不是打不過,而是傷不起。古猿的直立行走可以提前發現在捕獵的大型肉食動物,大型肉食動物知道自己偷襲不成後往往會放棄捕獵。也只有為了保命,才能強迫古猿長時間堅持很不適應、充滿痛苦的直立行走,並且最終導致了人類的誕生
本文是 海雲青飛 所著《進化的奴隸》系列連載之十一
複讀機無助於學術的進步,
寫文章一定要有新的探索。
知識若不能為進化服務,
一切成果都是水花鏡月。
人人進化,強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