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研發的難點與創新

2020-11-24 中國網財經

  最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ICRA)向世人展示了該領域最新的設計和創意理念,從飛行運輸、環保檢測、工業製造到休閒生活娛樂,形形色色的機器人幾乎覆蓋了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E)《光譜》雜誌從專業角度,介紹了會展中的20種機器人技術,設計重點在於以創新方案解決目前機器人應用中的一些難題,主要集中在控制、傳感、驅動、操作、抓握、義肢、人形機平衡、外骨骼、飛行取物、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組織微型機器人團隊等方面。

  1.以視覺觸鬚傳感來校準製圖——仿生觸鬚機器人

  對於那些要在現實世界中長時間工作的觸覺機器人系統來說,能自動糾錯校準是其保持長期穩定的前提,Bellabot就是這類機器人。它像個由許多「眼球」組成的大「複眼」,每個「眼球」伸出一根仿生觸鬚,由電動人造肌肉驅動,通過攝像機提供視覺錯誤反饋,還有一個標準的工業機器人操作臺。

  研究人員給它安裝了模擬小腦功能的適應性過濾模型,通過視覺觸鬚傳感圖來校準操作誤差,提高操縱機器人定向運動的精確度。操作容錯度或傳感陣列損害都可能造成圖像缺陷,Bellabot能通過學習算法不斷調整傳感圖中的缺陷。

  2.筋線驅動結構靈活——彈性仿人類脊椎

  人類脊椎由韌帶、椎間盤和肌肉來保持穩定性,強度高且轉動靈活,模仿這樣的性能有利於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保持機械穩定性。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基於有機矽和筋線來驅動的連續機制。

  這種機制可用作機器人的頸部或軀幹,更多集中在頸部。為了驗證各項功能,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多自由度樣機,通過彈性筋線模擬人類頸部運動,有助於將來設計機器人頸椎,還可作為一種測試平臺,開發類似機械的控制方案。

  3.共同承擔重負荷——微型機器人團隊

  這是個由許多小機器人組成的團隊。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簡單的統計模型,能預測團隊的總體最大拉力,估算每個小機器昆蟲與地面互動的功能總和,比如在地面跑或走。

  他們通過實驗檢測了三個團隊,一種是以剛毛推進的小爬蟲,一種是會慢走和快跑的6腳小昆蟲,還有一種通過兩個輪子運動的17克重微型多足機器人μTug,它們能共同承擔重負荷。比如每個μTug能在自身限制內運作,6個一組產生的拉力就能超過200牛頓。

  4.筋線驅動抓握多種物體——可穿戴聚合物手套

  這是一種由聚合物材料製造、筋線驅動的可穿戴機器手套,目前可套在拇指、食指、中指和手腕上,也叫做外手套體(Exo-Glove Poly)。在設計和製造上,這種外手套體還能根據不同人手的大小做調整,保護使用者不受傷,而且透氣性好,能嵌入特氟龍管來裝置線路。

  它有兩個馬達,一個在拇指,另一個在食指或中指。研究人員讓一個健康志願者做抓握實驗,測試手套的機械性能,通過連接型壓力傳感器和驅動機制,能抓握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物體。

  5.能與環境互動保持平衡——有腿機器人TORO

  有腿的仿人機器人要能執行多種任務。它們要能與環境互動,遇到外部障礙時能扭轉身體,同時還要保持穩定協調的平衡。

  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的控制方法,把多級別控制和平衡結合。他們在仿人機器人TORO身上模擬了這種方法。為了達到恰當平衡,先把所有的任務力/力矩分配到終端受動器,然後按照任務級別映射到連接空間。

  6.多模式飛行取物——帶自動吸盤的飛行器

  研究人員給這款飛行機器人安裝了他們的專利技術——自動緊密吸盤,同時考慮了負載真空泵等因素,解決了多模式飛行取物的難題。利用吸附原理和局部接觸拉力,以被動驅動的方式抓取不同形狀的物體。這種自動吸附「抓手」還能用一個或多個吸盤,讓飛行器在抓取攜帶物體方面變得「多才多藝」,比如先抓住一個不放,然後再抓第二個。

  研究人員指出,飛行器一般對重量限制非常敏感,他們用了微泵真空發生器,但這給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克服這些難題,他們測試了吸盤設計有無任何漏縫、驅動力、最大抓握力,還測試了每個「抓手」零件的性能、飛行器把力道傳遞給吸盤的能力、系統吸附傾斜表面的能力,最後測試了飛行器用多個吸盤抓取多個物體的能力。

  7.能自行移動的「松樹」——TransHumUs移動機器平臺

  TransHumUs出現在最近舉行的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是遊蕩在法國館和綠堡公園的三棵會動的松樹,原意是將樹木從其固定的根部釋放,展現自由生命的力量。

  TransHumUs證明了先進的移動機器人技術還能對當代藝術發展做出貢獻。在此次機器人大會上,研究人員從技術角度揭示了如何讓松樹自由移動。其難點在於設計初始的機器平臺,讓樹木能根據自身的新陳代謝移動。

  8.能還原陰影區隱藏的形狀——新型場景工具

  用機器人來進行移動繪圖時,要生成交互式靜態地圖會受到臨時出現的物體幹擾,如過往車輛、行人、自行車等。對此,研究人員的解決方案是利用一系列雷射點雲,填充移動物體在現場造成的濃密陰影空缺。對於那種資源受限,只允許單向映射繪圖的特殊地方,這種場景工具非常有價值。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複雜的專業TSDF函數在三維像素網格中處理雷射掃描,然後用總變量(TV)調整因子結合一種專業術語的數據,插入丟失的表面圖形。研究人員稱,這項技術能填充約20平方米被移動物體掩蓋而丟失的面積,重建後誤差範圍為5.64到9.24釐米。

  9.指尖上的類傳感器——多手指的集成控制機器手臂

  雖然目前這個機器手臂只有3根手指,但每個手指能獨立運動,極其靈活。研究人員利用裝在指尖的類傳感器,設計了一種集成控制的機器手臂,將手指、手和手臂結合成一個控制整體,能用抓取目標給指尖定位,迅速控制整個手臂的位置和姿勢。

  當手的位置和姿勢出錯,無法只通過指尖運動控制時,可以通過手臂來調整錯誤,變得更平衡後跟隨指尖抓取目標。這種設計可防止抓取失敗的情況,比如抓物體時卻把目標碰到一邊,或者把物體碰翻在地。控制手臂和手還能矯正幾釐米的位置誤差,比如放在工作檯上的某個物體,其位置相對於機器手臂是不確定的,可以裝上像Kinect那樣廉價的光學傳感器,只需提供較粗略的圖像數據,就能讓它抓住目標。

  10.逆向運動學加六自由度新設計——靈活如蛇的手持機器臂

  這種手持機器臂是一種新的6-DoF(六自由度)電纜驅動任務操作杆。利用一對結合的筋腱,讓機器臂的運動模式基本實現了最優化,擁有最大的速度和最大的空間配置,同時減小了手臂的總體質量。

  逆向運動學方案是把6-DoF問題分成了2個3-DoF問題,逐級分解再把結果合併,展示的機器臂有一個關節是冗餘的,其實是一種5-DoF方案。這種空間挖掘式設計最終使整體結構強度最大,而連接關節質量最小。這種設計還能改善非手持式筋線操作杆,把每個自由度所需的驅動器減少到1個。它可用於環路控制,幫機器人更容易接近目標。

  11.輕質低能耗控制板和彈簧驅動器——最舒適的外骨骼

  在外骨骼設備中,控制板能提高彈簧或驅動器的性能。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質量輕、耗電少的控制板,用來控制外骨骼腳踝部位的彈簧。這種控制板是兩張薄薄的電極片,塗有一層介質材料,通過靜電吸附在一起。每片僅重1.5克,可承受100牛頓的力,能在不到30毫秒內改變狀態。

  研究人員把控制板和彈簧串聯在一起,每個控制彈簧重26克,再將多個彈簧並聯,可以分別調整它們的硬度。通過調整彈簧數量,系統可以產生6個級別的硬度,力度從14到501牛頓。

  12.差異給料控制邊角匹配——會自動調整布料的縫紉機

  這是一種用在自動縫紉系統中的新型控制方法,能獨立控制縫紉單位的給料,幫助縫紉機匹配布料邊角部分,適應材料形狀的不確定和長度變化。利用這種控制方法,可以通過端點檢測,獨立控制上下兩部分的給料速度,使兩塊布料保持對等。研究人員同時還提出了不同的矯正誤差方案,並進行了實驗。

  13.與虛擬實境結合——空間引導定位機器臂

  這是一款利用虛擬實境(VR)或增強現實(AR)眼鏡執行定位操作的解決方案。在這一設計中,研究人員解決了如何提供信息反饋,引導手持機器臂完成空間定位的任務。把前面介紹的6-DoF或5-DoF手持式機器臂和VR或AR立體眼鏡結合,眼鏡視域中會出現一個箭頭標記,指示人工操作杆和機器臂應該到達的位置,通過比較實驗,用機器臂定位操作比人工操作杆效果更好。

  14.通過五萬次實驗學習挑選物品——人工智慧管理

  這款人工智慧模型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不斷探索人類標籤資料庫,通過5萬次抓取實驗,訓練神經網絡(CNN)預測抓取位置,選擇抓取特定的目標物體。

  15.閉路控制的接觸變形膠體——新型觸覺變形表面

  在以往用於觸覺和柔軟機器人中的顆粒膠體設備中,形狀變化通常由人來直接控制,是開放式的。研究人員展示的新型觸覺膠體表面,由12塊排列在一起的膠體單位組成,能統一改變形狀和力學性質。他們設計了一種新算法,在這種觸覺膠體表面上測試了三種驅動命令,並通過傳感器提供的深度圖,監視閉路控制的形狀變化。

  16.「向日葵」式太陽能電池板——雙軸機器人平臺SoRo-Track

  SoRo-Track模型是一種雙軸的柔軟機器人驅動器(SRA),可以像向日葵那樣隨陽光改變方向,作為一種自動調節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支持平臺,並能與建築物結合在一起。

  研究人員指出,與傳統驅動器,如直流馬達、水壓發動機或氣壓活塞相比,SRA系統越來越受歡迎,其品質柔軟、形態簡單、功率重量比高、抗幹擾性強,能適應外部振動和不利環境條件,而且設計靈活,容易調節,成本較低。

  17.結合三個旋轉掃描鏡的旋鏡3——超廣角高速監控器

  旋轉鏡是一種新型光學高速監控器,克服了以往高速監控器視野範圍(小於60°)的限制。最新一款稱為旋鏡3,由3個自動旋轉鏡組成,能實現超廣角監控,理論視野範圍達到360°。

  根據這一機制開發的旋鏡3樣機,平面方向的實際視野範圍超過260°,能在10毫秒內快速反應。此外,樣機結合了1000英尺/秒的高速視覺系統,能實現高速跟蹤監控。研究人員專門開發了視覺跟蹤算法,能毫不費力地跟蹤抓拍到被兩個人打來打去的桌球。

  18.上下盤旋、翻滾自旋樣樣行——全方位飛行器模型

  研究人員通過靜態力和力矩分析,設計了一種6個自由度的新式飛行器,外觀是一個立方體框架,內部合理地排布著8個螺旋槳,使飛行器的靈活度達到最大。它不僅能在空中平穩地上下飛行,前後旋轉,還能自己前後翻滾,左右自旋。

  19.五自由度的磁控微型機器人——旋轉永磁體控制平臺

  通過電磁驅動系統控制的微型機器人,在生物醫療和微流設備中有著廣闊應用前景。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磁控裝置樣機,由8個較大的旋轉永磁體組成陣列,能以5個自由度精確遙控簡單的無繩微磁體,精確程度達到亞毫米級。在演示中,這一系統能產生任意方向的場和梯度場,控制250微米的微磁體按任務路徑運動,精確度達到39微米。

  20.誇張動作逗人發笑——喜劇演員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能做出滑稽誇張的動作,逗人發笑,有望用來預防或治療精神疾病。研究人員指出,笑很難成為一種有效的醫療方法,因為人們至今尚未完全理解笑的機制。非語言的滑稽表演可能超越文化和語言,因此逗笑機器人有助於揭示人們為何會發笑。

  研究人員對喜劇演員的誇張動作進行了專門計算,提出一種人形手臂設計,擁有靈活的輕質關節,通過雙發動機驅動,能在廣闊空間迅速揮舞運動。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機電學院創新設計兒童成長桌 研發人形機器人
    北京是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設計之都。機電學院擁有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北京智能機械創新設計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首都北京的機電產品創新設計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兒童成長桌產品圖兒童成長桌創新設計工程項目取得顯著成效走向市場目前國內市場上的辦公桌椅大多是按國內成年人的人體測量尺寸設計製造的,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近日,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經外科導航定位系統(型號:Q300),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成為華科精準繼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磁共振實時監測顱內雷射消融系統之後的第三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
  • 埃夫特旗下子公司入選2020高工機器人十佳機器人系統集成商
    >在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生產過程中,發動機缸體、缸蓋因為形狀極其複雜不規則,鑄件機加後殘留的飛邊毛刺披鋒去除清理,一直是困擾發動機生產廠家推進現代化生產的痛點和難點埃華路通過整合智慧機器人技術和實驗測試技術,重點解決產線品種多樣,換線時長短,來料不統一,毛刺不均勻,產線節拍快等技術難題,最終研發出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自動去毛刺生產線,通過多機器人協同實現發動機缸體、缸蓋表面毛刺的全自動打磨去毛刺,提高生產效率和穩定的品質。
  • 深圳移動機器人「創新軍團」正在崛起
    40年來,一波波年輕人踏上這片熱土,懷著滿腔激情,為這片土地注入奮鬥、創新、拼搏的基因。 內連粵港澳大灣區製造市場,外接海外國際大市場,產業鏈齊全,這座兼具開放性、包容性與創新性的城市,也是移動機器人創業者的沃土。近年來,紮根於深圳的移動機器人企業,依託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實現了飛速發展。
  • 管網機器人技術應用及新材料創新發展專家論壇開講,中機恆通闞景隆...
    2020年11月27日,由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主辦,中機恆通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管網機器人技術應用及新材料創新發展專家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講。本次論壇以城市管網行業發展為主旨,圍繞行業發展前景、機器人技術、新材料技術等應用及創新展開專業論證。
  • 九號公司調整機器人組織架構,正研發家用機器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12月3日,九號公司(689009.SH)發布內部信顯示,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
  • 攻克行業「卡脖子」難題 華數機器人實現自主創新
    華數機器人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製造和服務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國產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之一。該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聚焦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機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除減速機外全部自主研發,核心自主創新佔比超80%;解決了工業機器人「無腦」的「卡脖子」問題,自主可控的智慧機器人控制器實現了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跨越式、系統化發展,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規模化批量應用的國產機器人控制系統。
  • 圖靈機器人創新大會首次提出「機器人GDP」概念
    圖靈機器人創新大會上,俞志晨表示,截止到7月10日,圖靈機器人平臺的開發者已經超過23萬,假設平臺上每一個開發者創建了1個機器人的話,相當於為社會輸出了23萬個機器人勞動力;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規模縣城的所有勞動力總和,按照北京市最新公布的平均工資一天325元來算,相當於創造了21.1億元的社會價值,首次提出了「機器人GDP」概念。
  • 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
    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RK企業備註1新松機器人協作機器人2科沃斯讓機器人服務全球家庭3大疆創新源自機器人教育競技平臺的機甲大師4科大訊飛AI學習機器人阿爾法蛋5埃斯頓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6臻迪科技PowerVisionPowerRay小海鰩開啟AI&5G創新應用7搜狗問答機器人8哈奇智能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 國外機器人企業搶佔中國市場,院士為自主創新支招
    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平臺創新聯盟近日在上海成立,這個聯盟依託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聯動蘇州、寧波、湖州、合肥等長三角機器人創新及產業資源,匯集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搭建信息共享、合作共贏平臺。
  • 日本研發出兒童仿真頭部機器人 可展示多種情緒
    機器人很難模擬出,對於人類來說一些很簡單的動作和行為。例如手指每個關節的靈活控制,雙足奔跑的同時保持平衡又或者是做個自然的鬼臉,用臉來傳遞不以為然的表情。日本大阪大學最近展示了一項仿真機器人研究成果——兒童仿真頭部機器人 Affetto。
  • 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在滬召開!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曄指出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名列前茅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平臺之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當中的一支重要核心力量,在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引領重點產業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王曄副主任表示,期待未來幾年普陀區能湧現出更多具有代表性企業,形成更好更高水平的創新集群集聚和產業集群的湧現。
  • 馬路創新與未來機器人強強聯合,深耕物流無人化市場
    > 未來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李陸洋博士(左)、馬路創新聯合創始人曹抒陽(右)  11月5日下午,馬路創新與未來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簡稱:未來機器人)在上海CeMAT物流展上宣布籤約合作作為一家行業領先的多場景集群機器人解決方案供應商,馬路創新與工業無人車輛領軍企業-未來機器人之間的合作,是一次市場先行者的強強聯合和共融。  馬路創新聯合創始人曹抒陽、未來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李陸洋博士一同蒞臨籤約儀式,雙方表達了對此次合作的無限憧憬。
  • 廟山大學生設計研發「機器狗」,中國機器人大賽奪冠!
    11月27日,在剛剛結束的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中,由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學院開發的機器狗「包弟」斬獲「四足仿生機器人項目」的冠軍。 隊員在活動現場合影。 據了解,中國機器人大賽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等主辦,是中國目前影響力最大、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機器人學科競賽之一,自1999年至今共舉辦21屆。今年的比賽在青島舉行,共有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武昌理工學院等200所學校的780支團隊,參加農業機器人、救援機器人、四足仿生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18個大項的角逐。
  •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獲得科技創新獎
    成立不到四年的深圳普渡科技公司一款送餐機器人「貝拉」獲得科技創新獎。  普渡科技研發佔比超過50%,在定位和導航方面,使用了雷射雷達、視覺、UWB、編碼器、IMU 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整體的定位、導航、避障精度可達釐米級,基本滿足機器人在餐廳內的行進需求。
  • 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公布 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躋身前十
    近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公布,哈奇智能(北京小狗智慧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憑藉社區到戶「無接觸式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入選此次榜單,並位列前十。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14期:5億研發計劃公布,國家機器人重點...
    ,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標誌,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科技部也揭露了去年50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其中菜鳥獨家牽頭物流機器人研發。與此同時,對機器人人才的培養也重視起來,浙大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今年就開始招生,而在三部門發布的13個新職業中,就有機器人專業的身影。下面,請跟前瞻經濟學人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交大研究出新型「並聯機器人」
    如何根據並聯機器人產品的功能要求來設計出機器人,是近20年來國際上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   如何根據機器人的功能要求,設計機器人的構型,也就是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包括多少個支鏈、多少個鉸鏈,以及他們之間應該如何連接起來?設計出的機器人性能好壞如何判斷,也就是它的性能指標如何定義?
  • 36氪獨家|研發人形機器人,「樂聚機器人」完成2.5億B輪融資
    36氪獲悉,「樂聚機器人」已於今年初完成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輪投資由洪泰基金、深報一本文化基金聯合投資,原股東騰訊跟投。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充團隊加速技術創新、深化產品及服務體系壁壘以及探索新品類商業化落地。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鍾南山團隊研發智能咽拭子機器人...
    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啟動8月15日,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在空港經濟區新松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啟動,佔地面積6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由兩個生產車間和一棟綜合研發樓組成,用於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創新、中試、生產製造及機器人集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