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機器人企業搶佔中國市場,院士為自主創新支招

2021-01-12 上觀

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平臺創新聯盟近日在上海成立,這個聯盟依託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聯動蘇州、寧波、湖州、合肥等長三角機器人創新及產業資源,匯集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搭建信息共享、合作共贏平臺。在當天舉行的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表示,人工智慧和設計製造技術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兩個抓手,高校應加強「信息技術+機械製造」複合型人才培養,推動我國在機器人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上海市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屬於新型研發機構,是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經過兩年多建設,運營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初具規模,現有員工100餘人,其中上海領軍人才1人、博士20人、碩士30人;實驗室面積9000平方米,引進高端軟硬體設備60餘套。作為功能型平臺,這家研究院的主要功能是組織研發機器人可靠性、智能化共性關鍵技術,同時開展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以及新產品示範應用,為上海乃至長三角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這家研究院也是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總部)的運營載體,為企業提供檢測認證服務。

談及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蘇州大學相城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究院、寧波市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等6家單位發起成立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平臺創新聯盟的原因,聯盟副理事長、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孫立寧教授說:「長三角各地建了很多智能製造與機器人產業的研究院和聯盟,我們想把這些平臺連在一起,通過資源共享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和協同創新生態。」未來,聯盟計劃設立專項基金,組建聯合實驗室,把上海優質資源導入馬鞍山、滁州等長三角城市,推動當地發展機器人產業。

在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的演講環節,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教授介紹,近年來,發達國家的機器人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展開激烈競爭,產品持續降價。「這對中國本土企業壓力很大,國產機器人的成本優勢越來越小。」中國企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佔據更大市場?趙傑認為,機器人產業正處於「技術並跑」的機遇期,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信息技術+機械製造」領域,中外企業處於「並跑」狀態,中國企業有機會「彎道超車」。

「國內企業可以兩條腿走路。」趙傑說,一方面,在控制器、驅動器、伺服電機等機器人核心部件上加強研發,進一步縮小與國外大企業的差距;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進行「智能化補償」,讓智慧機器人趕超高質量的傳統技術機器人。

譚建榮院士在大會上演講。

在譚建榮看來,機器人「智能化補償」工作需要更多的複合型人才。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械製造的融合還很不充分,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交叉學科培養的複合型人才。國內高校如何培養出既懂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又懂機械製造的畢業生,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漢堡科學院院士:中國有機會搶佔機器人制高點
    網易科技訊4月2日消息,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今天在深圳召開,在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丁健主持的「IT與數字脫貧」的主題論壇中,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海爾集團首席技術官趙峰、和玉另類投資管理合伙人曾玉等嘉賓參與了討好
  •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四點建議促搶佔GIS制高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徐冠華:4建議促搶佔GIS制高點作者:文 心在日前舉行的2020地理信息系統(GIS)軟體技術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地理信息技術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
  • 4家企業參與「並聯機器人」獎項評選
    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並聯機器人市場規模5.94億元,同比增長12.05%,GGII預計2020年中國並聯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7億元。 當前,並聯機器人的智能化、系統化、模塊化趨勢正在愈發凸顯,企業如何提升技術,迎合潮流趨勢,推動產品的升級發展,進一步搶佔細分市場,是並聯機器人本體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年營收超27億
    根據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安裝量排名前五的市場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不僅吸引了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國際機器人巨頭在我國設立中國總部或機器人總部,還孕育出一批實力強勁的本土機器人企業,如新松機器人、新時達、科大智能等等。據了解,新松機器人創辦於2000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歷經20餘年的發展,現擁有工業機器人、潔淨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系列產品。
  • 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名單)
    所屬行業:機器人製造  國家級榮譽:第一批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標誌性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起草並制定多項國家與行業標準  推薦理由: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機器人獨有技術為核心,致力於數位化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的高科技企業
  • 這家由倪光南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機器人企業做到了
    協作機器人則會按照既定的設定動作重複工作,完全不會出錯。據國家機器人檢測中心檢測報告顯示,遨博i5機器人的重複定位精度為0.026mm,性能對標國際同類型工業機器人,優於國際同類型協作機器人。  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核心部件全國產  「我們要趕上發達國家,遨博開了一個好頭。遨博協作機器人為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
  • 攻克行業「卡脖子」難題 華數機器人實現自主創新
    (記者文俊、通訊員沈珺)1月13日,記者從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其子公司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華數機器人」)攻克了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系統的難題,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控制系統實現了規模化批量應用,量產的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比例超80%。
  • 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 創新發展「把脈」
    本報訊 (記者 李爭粉) 近日,以「地理智慧 連結未來」為主題的2020 GIS 軟體技術大會主題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會上,眾多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把脈」。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徐冠華表示,要下決心加強GIS基礎軟體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開發GIS軟體國際市場等方面發力,讓地理信息技術更好地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徐冠華表示,我國GIS軟體在國外的品牌影響力、市場佔有率還不足,需要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國際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把優質的中國GIS產品和服務帶到國外。
  • 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參評「維科杯·OFweek 2020中國機器人...
    「維科杯 · OFweek 2020機器人行業年度評選」活動,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及旗下權威的機器人專業媒體-OFweek維科網·機器人共同舉辦,此次活動旨在為機器人行業的產品、技術和企業搭建品牌傳播展示平臺,並藉助OFweek平臺資源及影響力,向行業用戶和市場推介創新產品與方案,鼓勵更多企業投入技術創新;同時為行業輸送更多創新產品
  • 浦口兩家企業獲批新建省級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是政府為推動&34;創新網絡平臺載體建設的重要舉措。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以企業創新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研發機構為依託,以產學研合作項目為紐帶,引導省內外院士及其創新團隊向企業集聚;為企業服務,攻克產業核心關鍵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培養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 ...企業及具有完全自主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的國產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
    公司為客戶提供工業機器人核心產品及系統集成方案,目前在行業內率先貫通了從「關鍵核心部件―本體―工程應用―遠程信息化」的全產業鏈,已成為國內智能製造領域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公司工業機器人核心產品在3C、白電、工程車輛、農業機械、電商物流、食品醫藥、金屬加工、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推動了示範應用;在系統集成方面,通過多年積累,公司在產品的柔性化、模塊化上沉澱了豐富的經驗與技術;公司伺服產品技術迭代,專注於特定行業的定製化機型開發,在中端市場上努力實現進口替代,並逐步向高端市場邁進。公司擁有首批機器人產品CR認證,為國家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規範條件企業。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隨著國內整體工業水平的提升,「高端製造」成為了近年來的發展的重點,特別是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高、精、尖領域。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
  • 多家國內機器人公司成全球關注創新力量,背後紅杉中國投資脈絡曝光
    在著名矽谷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發布的 2020 年度 50 家最具潛力初創企業榜單中,兩家初創企業因在不同細分領域落地應用的潛力而成功上榜。上述三家新銳機器人公司獲得國外媒體關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機器人企業的創新應用價值正在走入全球視野。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創新企業發展的持續推動。
  • 合肥搶佔創新高點 加快「科技之花」轉化為「產業之果」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類腦智能、智能語音、智慧機器人為主要方向,加速壯大人工智慧產業,打造「中國聲谷」。合肥人工智慧產業集聚企業超500家,推進項目80餘個,總投資超120億元。  大健康產業加速奔跑。質子治療設備國產化進展順利;首個自主研發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藥——國家I類創新靶向藥物HYML-122臨床試驗啟動;糖尿病無創檢測新技術在國內實現大規模應用,並成功拓展海外市場。
  • 自主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卡諾普布局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具體到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市場,GGII(高工機器人)數據顯示,用於搬運碼垛、焊接、噴塗、裝配及拋光打磨等操作的機器人佔比約為93.82%。裝配應用佔比受3C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影響,延續下滑態勢;焊接和噴塗應用受到汽車行業下行的影響,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碼垛與拋光打磨領域有小幅增長。
  • 量子通信如何搶佔世界「制高點」院士專家獻策廣州
    9月23-24日,在穗舉辦的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CFQCIS 2020)上,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及企業家歡聚一堂,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話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共同為量子密碼技術在信息通信領域應用搶佔世界制高點出謀劃策。
  • 《渝北優秀民企觀察》樂放:創新玩轉「空中機器人」
    從今(21)日起,華龍網推出「渝北優秀民企觀察」專欄,通過深入走訪涉及工業、智能裝備、房地產開發等十家渝北區優秀民營企業,對話企業「掌門人」,觀察在經濟下行壓力的大環境下,這些企業是如何主動思變、積極創新、誠信守法,從而一窺渝北區民營企業提振信心、轉型發展的那份底氣和責任。
  • 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創新的難點在哪裡
    於此同時,外資的醫療器械企業在中國又在進行著什麼樣的創新活動呢?本土企業創新:從簡單複製向自主創新的緩慢轉換在此之前,首先言研究的是自主創新本身的概念。國內自主創新在過去很大程度上是在國內研發並進行仿製生產國內的一些先進產品。
  • 2016.02: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尹偉華等)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關鍵性過渡階段。面對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正確全面地認識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現狀,科學系統地評價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自主創新之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峰暴」中國百家最有價值機器人企業出爐!
    基於2019年機器人行業整體情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直屬賽迪顧問發布了「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與投資趨勢」報告。報告分為「重大研判」、「產業政策分析」、「產業鏈全景圖」、「價值鏈及創新」 、「區域分布格局」、「行業龍頭動向」、「市場規模預測」、「資本市場動向」、「最具價值企業」十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