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這家由倪光南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機器人企業做到了

2021-01-11 中國高新網

  近日,一家200人的公司研發的機器人重複定位精度0.026,並獲批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標準化試點單位,這便是由倪光南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製造業智能化升級成為剛需

  在常州高新區,一家生產車燈的廠區內,一條車燈生產線上只有1名工人,和他們一起工作的還有7臺協作機器人「同事」。工人主要負責維護產線運作,而協作機器人則可以協助他們完成上下料、自動裝配、螺絲鎖付、塗膠、檢測等高重複性的作業。

  在這條生產線完成自動化部署之前,傳統的手工生產線每條至少4名工人,每個人要完成2-3道工序,勞動強度大、安裝質量參差不齊。

  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工廠整體的自動化水平,同時協作機器人的使用提升了產線的柔性化水平,可以達到多個項目共線生產。

  據介紹,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協作機器人工作時均增加了傳感器對零部件是否安裝及是否安裝到位進行了檢測,防止漏裝、錯裝等現象發生;在螺絲鎖付時採用了自動鎖付,鎖付扭矩能有效監測,滑牙、漏鎖等都能被有效識別出來。車燈裝配柔性生產線運行以來,工人數由4人減少為1人,人工成本降低了75%;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9%;產品不良率由0.6%降低為0.2%。

  什麼是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中的一個重要的細分類別,它可以與人在生產線上協同作戰,充分發揮機器人的效率及人類的智能。這種機器人不僅性價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夠極大地促進位造業的發展,被稱為「下一代機器人」。

  相比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顯著特點是安全性更高,不用像負載重、速度快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那樣被「鐵籠」束縛,可以和人親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助推了製造業智能化升級,包括協作機器人在內的整個自動化市場的需求被引爆。成立於2015年的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業從事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疫情期間,我們的訂單量的確增加了不少。」遨博研究院院長宋仲康說,「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巨大潛力,這跟我們之前預料的一樣。」

  遨博協作機器人何以突圍?

  「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使用中需要用護欄把人和機器分開,協作機器人遇人即停,非常安全。」宋仲康介紹,遨博協作機器人有安全傳感器,在碰到人的時候可以自動停止。為最大化保證安全性,遨博協作機器人還做了冗餘設計,力傳感器不止一個。目前,遨博系列協作機器人已通過了中國CR、歐盟CE、北美NRTL等安全認證,還是國內唯一一家通過ISO13849 PL=d 國際安全認證的機器人產品。

  另外,傳統機器人佔地面積大、笨重、操作複雜、需要專家編程。協作機器人可以圖形化編程,一個高中水平的工人半天時間就可以學會操作。

  「遨博i5機器人自重只有24Kg,一個人就可以抱起來,四個螺絲一擰,電纜和信號線一連接就可以用了。如果調換生產線,可以迅速重新部署。」宋仲康說,在遨博協作機器人示教系統下,拖動機械臂記錄軌跡就可以實現任務編程。

  此外,遨博機器人靈活開放的軟體開發平臺也是其競爭優勢之一,豐富的SDK接口函數庫,支持C/C++底層接口函數庫、Python 底層接口函數庫,支持JSON字符串通訊協議、Lua腳本語言、外設的擴展插件開發等;具備靈活豐富的插件開發框架,包括多種電動手爪控制插件、智能相機的視覺系統通訊插件、AGV車控制插件、碼垛工藝包、焊接工藝包、通用傳感器插件等。

  據了解,工業製造中的一些精準操作,工人操作會有一定概率的偏差,進而形成耗損。協作機器人則會按照既定的設定動作重複工作,完全不會出錯。據國家機器人檢測中心檢測報告顯示,遨博i5機器人的重複定位精度為0.026mm,性能對標國際同類型工業機器人,優於國際同類型協作機器人。

  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核心部件全國產

  「我們要趕上發達國家,遨博開了一個好頭。遨博協作機器人為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2017年受邀成為遨博智能首席科學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非常驕傲地說到。

  倪院士出任遨博智能的首席科學家,就是看重了遨博協作機器人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以及實現了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當時於全球範圍內,協作機器人都還是很新的領域,中外企業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倪院士看到了中國產品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倪光南院士和董事長魏洪興教授的帶領下,遨博智能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深厚的技術積累,先後攻克了「機器人作業系統」「一體化關節模塊」「關節減速器」等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取得了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技術突破和系列示範性重要成果。

  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核異構作業系統,在國際上首次將運動周期從10ms縮短至1ms以內;一體化伺服驅動關節模塊,解決了不同零部件集成設計和中空走線的難題,突破了協作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過去長期依賴進口的重大核心技術瓶頸。

  「遨博協作機器人實現全國產化,技術軟硬體自主可控,不受制於人。」宋仲康介紹。

  遨博智能先後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被評為IEEE全球最具潛力協作機器人企業、恰佩克獎2018年度「最佳銷量獎」稱號、2018年度「最具投資價值獎」稱號。遨博協作機器人榮獲201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和2020年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得益於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以及良好的企業管理,遨博智能還被評為「國家高端製造業標準化試點」單位,負責起草協作機器人製造相關的企標、行標和國標。獲批成立國家級「協作機器人標準工作組」,負責起草協作機器人本體及集成應用領域安全相關的國家標準。

  協作機器人將開啟產業新生態

  目前,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快速發展,小批量多品種定製化的生產越來越多,傳統的單一品種大批量的生產模式逐漸轉換為按訂單生產個性化的柔性生產模式,協作機器人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到2025年,協作機器人將構成工業機器人銷量的34%。巴克萊預測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到2025年將達到70萬臺,銷售額114億美元,相當於700億人民幣。

  近幾年,國內協作機器人及其周邊設備技術越來越成熟,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協作機器人在智能製造的藍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單純的機械臂並無法獨自完成應用,如何更好的結合眾多外圍生態產品集成應用案例,成為協作機器人企業必須要攻克的難關。創立伊始,遨博智能就發現產業生態的重要性。

  遨博智能以「生態共建、合作共贏」為理念,構建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創新體系,協同上下遊企業助推協作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目前已與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建立生態合作,生態產品涵蓋末端執行器、視覺系統、移動平臺、傳感器、機器人附件、第三方軟體平臺六大類,生態產品達數十種之多。國內前籤約合作夥伴已有50多家,如雄克、大寰、Onrobot、因時科技、德派、Logic Robotics、極智嘉、仙知、所羅門、SICK、埃爾森、ATI等。

  遨博產業生態建設初衷便是為戶提供便捷的應用環境,如遨博與Robotiq、大寰、因時科技的結合,用戶購買產品後無需再單獨開發插件,安裝即可使用。遨博與智能相機的結合,降低傳統的定位工裝夾具的投入成本,同時在編程上也大大簡化,可以通過視覺AI算法,智能規劃機械臂軌跡,免去了示教的繁瑣工作。遨博與AGV的結合,使得工廠的物流系統越來越智慧,用戶甚至無需更改原有工廠的布局,便可實現智能化產線的升級和改造。

  隨著技術的發展,協作機器人的應用不僅僅局限於工業領域,柔性化、智能化的特點使得協作機器人在服務業中開始廣泛應用,在無人零售、智能倉儲、醫療服務(按摩、手術)、餐飲服務、智能檢驗等服務業、特種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廣藥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松靈擔任首席科學家,深耕醫藥研發領域
    1月8日,廣藥集團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松靈擔任首席科學家,並且於北京廣藥白雲山-王老吉大健康北方總部舉辦集團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這次聘任儀式也意味著雙方將在新藥研發與臨床試驗等方面展開合作,對於廣藥集團未來的發展也是如虎添翼。
  • 中國晶片之父倪光南院士
    中國晶片之父倪光南院士,曾被很多人嘲笑。倪光南院士曾經為了製造中國的晶片,放棄了國外高薪的待遇,毅然決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當時倪光南院士大力提議做自己的晶片,但是卻遭到了拒絕。孤軍奮戰的倪光南院士無能為力,還被很多人嘲笑。
  •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開源晶片為我國晶片短板提供了機遇
    11月3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表示,希望把開源軟體成功經驗應用到晶片領域,但同時要建立起開源的生態系統很不容易。倪光南認為,開源晶片難在門檻很高,一個14納米晶片的投入分配,大體上來講經費多數上億,只有少數大型企業能夠比較好的做晶片的投入,因為投入很大,一般人不太願意來開源,因此這個循環不能形成。「大家都知道搞晶片的兩大家,一個是英特爾,還有一個就是ARM,未來很長時間這兩大架構還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機會。」
  • 國際著名華人食品科學家孫大文擔任省實驗室潮州分中心首席科學顧問
    12月26日,化學與精細化工省實驗室潮州分中心理事會成功聘請食品科學家、愛爾蘭皇家科學院孫大文院士擔任首席科學顧問。此次省實驗室分中心成功聘請孫大文院士擔任首席科學顧問,必將為潮州市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和力量、打造善聚善用善待人才的創新高地注入新動能。
  • 倪光南院士:匯聚優秀人才,湖南的計算產業正在高速發展
    相逢意氣為君飲為了慶賀這難得的相逢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倪光南倪光南院士說:湖南的計算產業正在高速發展匯聚了優秀的企業和人才專家簡介倪光南——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首創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中科院計算所公司(聯想前身)和聯想集團首任總工程師,主持開發了聯想式漢字系統、聯想系列微型機,分別於1988 和1992 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聯想集團即以聯想式漢字系統起家並由此而得名。
  • 倪光南:中國科學院院士
    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美國工程院院士Tom Mitchell教授出席活動並帶來精彩主題演講。平安科技營運長、3A論壇總出品人胡瑋在和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的開場對話中,一致認為:人工智慧在圍棋上戰勝人類已經成為現實。
  • 當代翁氏精英:中國鋼鐵材料首席科學家翁宇慶院士
    翁宇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北京交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科技部「973計劃」材料領域顧問組成員、國防工業科技局技術委員會委員、《鋼鐵》雜誌主編等學術職務。曾任中國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冶金部副部長、國家冶金局副局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全國政協第十屆委員。連續三次擔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鋼鐵材料的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部首席科學家。
  • 魯南製藥聘任陳芬兒院士為首席科學家
    14日,魯南製藥集團與陳芬兒院士項目合作籤約暨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在我市舉行。魯南製藥集團與陳芬兒院士項目合作籤約。據介紹,魯南製藥集團將依託院士科研團隊的人才、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魯南製藥集團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知名度,為臨沂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首席科學家是科研體系的核心,在人才集聚、項目凝練、科研組織、資源配置中具有關鍵作用。
  • 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任小楓加盟阿里,擔任 iDST 的副院長和首席...
    鈦媒體快訊 | 6月26日消息:原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Senior Principal Scientist)任小楓在今天正式加入了阿里巴巴,擔任人工智慧核心團隊iDST的副院長和首席科學家。他目前還在華盛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相關論文被引用9000次以上。加入阿里巴巴前,任小楓在Amazon擔任Sr.PrincipalScientist,領導計算機視覺算法團隊,曾擔任過CVPR、ICCV(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的領域主席,是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也是亞馬遜最年輕的資深資深主任科學家之一。作為資深主任科學家、計算機視覺算法負責人參與創建了AmazonGo。
  • 陳芬兒院士被聘任為魯南製藥首席科學家
    本報臨沂訊 8月14日,魯南製藥集團與陳芬兒院士項目合作籤約暨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舉行。魯南製藥將通過與院士的合作,依託院士科研團隊的人才、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魯南製藥集團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知名度。
  • 裴健當選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華為首席科學家、京東副總裁
    2019年9月10日,加拿大皇家學會(RSC)公布最新一期入選的院士名單。其中,裴健、葉左光和趙月枝等3位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華人教授入選,成為新晉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裴健教授更是AI領域知名學者,也曾擔任華為首席科學家,2018年還入職京東擔任集團VP,後來轉為兼職。
  • 倪光南院士:中興事件不能僥倖 必有頭部核心技術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結構和算法專家倪光南點評稱,對於中興事件絕對不能存在僥倖心理,我們要堅決發展自己的頭部核心技術。倪院士指出,中興事件暴露出的一個問題是,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要依靠人家倪光南表示,自主晶片剛出來,可能有些不太流暢,幾次以後就比較順暢了,都有規律。第一天就成功、第一個版本成功不容易,但要做的更紮實一點,儘量能夠快點成功。倪光南此前接受採訪時還曾指出,我國連北鬥導航都能突破,而晶片的難度達不到這個量級。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倪光南自2013年7月之後,將近五年來首次更新個人微博。
  • 國外機器人企業搶佔中國市場,院士為自主創新支招
    在當天舉行的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表示,人工智慧和設計製造技術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兩個抓手,高校應加強「信息技術+機械製造」複合型人才培養,推動我國在機器人產業實現「彎道超車」。上海市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屬於新型研發機構,是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
  • 倪光南:加強自主創新能力 攻克「卡脖子」難題
    在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對於此次大會給予了期待。倪光南認為,目前我國5G技術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但晶片等技術存在短板,仍然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而晶片,特別是高端數據晶片,歷來是信息技術的核心,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 專訪倪光南院士及部委央企專家:若微軟「斷供」,我們的「備胎」能...
    就此事,《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了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顧炳中總工程師和中鋼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紅,談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的軟體國產化替代進展究竟如何?如果「萬一」出現,我們的「備胎」能頂上嗎?倪光南:美國軟體「斷供」風險顯然存在,要有準備微軟的一次「常規操作」引發憂慮,倪光南院士認為,這在目前的中美局勢下並不意外。
  •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英特爾和ARM之外,中國做開源晶片有機會突圍
    11月3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的2020年世界計算機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中國在開源晶片方向上有可能取得突破,並規避美國可能採取的限制政策。倪光南認為,開源晶片雖然難度很大,但可以借鑑開源軟體的成功經驗,實現突破,目前已經看到一個很好的開端。
  • 杭州灣智慧谷北大信研究院情感智慧機器人實驗室學術論文入選IROS
    IROS一般每年3月截止收稿,同年10月中旬舉行會議,通常會附帶一個高水平機器人展覽,是全世界範圍機器人領域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年度盛會。北大信研院入選論文對「妙得」繪畫機器人的原理及創新點進行了描述。該機器人是情感智慧機器人實驗室推出的一款智能繪畫機器人,可以根據一張給定的圖像,迅速生成與對應的簡筆畫像,並使用機器人手臂進行繪製。「妙得」在畫像生成中主要採用了神經風格遷移模型,並對其損失函數進行重點優化,設計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畫像生成系統。
  • 陳祥福院士在現代建築產業研究院設立院士工作室並受聘首席科學家
    2020年9月18日,重慶現代建築產業發展研究院舉行「陳祥福院士工作室揭牌暨首席科學家聘請儀式」,陳祥福院士正式入駐研究院並受聘為首席科學家。市住房城鄉建委副主任董勇、研究院顧問劉澤武共同為工作室揭牌,研究院院長趙輝為陳祥福院士授予首席科學家聘書。儀式活動由研究院副院長趙錦新主持。
  • 倪光南談軟體生態:中國正從人口紅利轉為工程師紅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19軟體綠色聯盟開發者大會說。倪光南稱,目前我國軟體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了,龍頭企業不錯,軟體人員數量世界第二,很快會到世界第一。對於美國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中國有可能比美國產出更多工程師,搞軟體的知道軟體工程師是我們軟體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這是中國最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