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尹偉華等)

2020-11-30 國家統計局

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

 

尹偉華 張亞雄

 

  內容摘要:本文基於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以企業自主創新理論為指導,運用因子分析法從地區和行業兩個層面對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了評價和分析,並據此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研究結果表明:分地區看,東部經濟發達省區的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強,而中西部經濟落後省區則相對較弱,表明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分行業看,高技術行業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強,而一般製造行業、原材料行業、資源型行業則較弱,表明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與行業技術類別水平具有一致性;自主創新能力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對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較大,是決定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性因素。

 

  關鍵詞: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指標體系;因子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40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794201602-0003-07

 

  DOI10.13778/j.cnki.11-3705/c.2016.02.001

 

  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關鍵性過渡階段。面對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正確全面地認識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現狀,科學系統地評價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自主創新之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課題運用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通過構建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從地區和行業兩個維度深入研究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力求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一、自主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界定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它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本文認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就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通過有效運用企業內外的各種創新資源,建立新的技術平臺或改變核心技術,取得自主智慧財產權,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有機綜合。其指標體系應該包括自主創新的投入能力、活動能力、產出能力和環境能力等四個方面。

 

  (二)構建企業創新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根據工業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涉及的影響因素,參考已有研究成果,從自主創新的投入能力、產出能力、活動能力、環境能力等四方面建立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限於資料的可獲得性,本文以各省、市、自治區 (不包括港澳臺)分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樣本。數據主要來源於第一、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第一、二、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統計年鑑》(2012年、2013年)等相關資料。

 

  表1  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單位

變量

自主創新投入能力

R&D人員比例

%

X1

R&D投入強度

%

X2

新產品開發強度

%

X3

自主創新活動能力

R&D活動項目數

X4

技術引進經費支出

億元

X5

消化吸收經費支出

億元

X6

技術改造經費支出

億元

X7

自主創新產出能力

專利申請數

X8

有效發明專利數

X9

新產品銷售收入

億元

X10

新產品銷售收入率

%

X11

自主創新環境能力

財政資金支持度

%

X12

國外和金融機構資金支持度

%

X13

 

  (三)確定研究分析方法

 

  由於上述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涉及較多指標,且各指標均是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大量重疊,這種信息重疊有時會抹殺事物的真正特徵與內在規律。因子分析正是利用降維的思想,由原始指標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係出發,把一些錯綜複雜的指標歸結為少數幾個主要因子,進而幫助我們對複雜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因子分析的優勢在於能消除指標間信息的重疊,並根據指標所提供的原始信息生成權重係數,避免人為確定權重的隨意性。基於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和解釋。

 

  在因子分析中,對於所研究的具體問題,原始指標可以分解成兩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數幾個不可測的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另一部分是與公共因子無關的特殊因子。因子分析模型為:

 

  雖然上述方法提取的公共因子是不相關的,但其對原始變量的解釋能力往往很弱,不容易解釋公共因子的實際含義。這時可以通過旋轉變換,進而得到比較容易解釋的公共因子。旋轉後的公共因子能較好的反映原始變量包含的信息和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有利於描述研究對象的特徵。公共因子可以表示為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即:

 

 

  二、實證分析

 

  基於上述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採用因子分析法建模,以期反映區域自主創新的特點與優勢。

 

  (一)分地區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

 

  基於KMOBartlett統計量檢驗可知,分地區觀測樣本的KMO值為0.697Bartlett球度檢驗的近似卡方為458.949,其相伴概率為0.000,表明分地區數據適合於因子分析法。並按照公因子特徵根下降速度最快原則,選入4個公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4.561%。由於未經過旋轉的載荷矩陣中,自變量在許多變量上都有較高的載荷,含義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對公因子進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

 

  經過旋轉後,第1個公因子F1X8X10X4X9X7X6X5上的載荷值較大,可以將F1命名為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第2個公因子F2X1X2X11上有較高的載荷值,可以將F2命名為自主創新投入能力。第3個公因子F3和第4個公因子F4X13X3X12上有比較高的載荷值,可以將F3F4命名為自主創新環境能力。其中,F3主要是反映自主創新市場環境能力;F4主要是反映自主創新政策環境能力。

 

  根據表2,從綜合排名來看,江蘇省的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1,廣東省第2,上海市第3,浙江省第4,山東省第5,北京市第6,天津市第7,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而中西部經濟稍微落後省份的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比較靠後,說明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基本上與當地經濟發展整體狀況一致。這主要是由於自主創新與經濟發展是互動互促關係,在自主創新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反過來經濟發展又為自主創新奠定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從而使得東部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更強、速度更快、質量更高。

 

  表2  我國分地區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排名

 

地 區

F1

得分

F1

排名

F2

得分

F2

排名

F3

得分

F3

排名

F4

得分

F4

排名

F綜合

得分

F綜合

排名

北 京

-0.7211

27

2.6770

1

1.1140

4

-0.8032

27

0.4396

6

天 津

-0.8822

29

2.1211

3

0.8366

7

0.7966

5

0.3613

7

河 北

-0.2031

13

-0.6913

25

-0.6224

22

0.5986

8

-0.2627

19

山 西

-0.3785

18

-0.5885

24

-0.3083

15

0.6004

7

-0.2711

20

內蒙古

-0.7235

28

-0.2657

16

1.3314

2

1.1620

2

-0.0942

13

遼 寧

0.0089

10

-0.4109

19

-0.4373

17

-0.1664

22

-0.1635

16

吉 林

-0.3589

17

-1.1060

28

-0.5414

20

0.2468

14

-0.4538

28

黑龍江

-0.3532

16

0.1474

13

-0.0488

12

-2.6702

29

-0.3634

24

上 海

0.0678

8

2.1511

2

0.8372

6

1.0304

3

0.7608

3

江 蘇

3.2510

1

-0.0691

14

0.1957

9

0.5252

11

1.3177

1

浙 江

1.3205

4

0.9814

4

-0.6722

24

0.0509

18

0.6953

4

安 徽

0.1774

7

0.3383

7

-0.6153

21

-0.4255

23

0.0480

10

福 建

-0.2440

14

0.2801

8

0.1685

11

0.7064

6

0.0625

9

江 西

-0.7202

26

-0.4465

20

1.1508

3

1.2067

1

-0.1537

15

山 東

1.4500

3

-0.1324

15

-0.1255

13

0.8900

4

0.6027

5

河 南

-0.0113

11

-0.5884

23

-0.7331

26

0.5437

10

-0.1792

17

湖 北

-0.2612

15

0.4872

6

-0.3434

16

0.0462

19

-0.0101

11

湖 南

0.2341

5

0.2195

10

-0.8397

27

0.1442

16

0.0711

8

廣 東

2.9277

2

0.2567

9

0.1956

10

-0.5802

25

1.1677

2

廣 西

-0.4295

20

-0.7308

26

-1.0306

30

0.4052

13

-0.4229

27

海 南

-0.9023

30

0.1817

12

-0.8968

28

-0.1488

21

-0.4146

26

重 慶

-0.5744

23

0.8090

5

-0.4501

18

0.5566

9

-0.0122

12

四 川

0.0588

9

-0.7725

27

-0.5226

19

-0.0384

20

-0.2325

18

貴 州

-0.4184

19

-0.5428

21

0.2628

8

-1.0840

28

-0.3771

25

雲 南

-0.6540

24

-0.5731

22

0.8962

5

0.1285

17

-0.2915

21

陝 西

-0.1002

12

0.2124

11

-0.2638

14

-3.2800

30

-0.3305

22

甘 肅

-0.5543

22

-0.3598

18

-0.6520

23

0.2309

15

-0.3538

23

青 海

0.1833

6

-2.0164

30

3.8382

1

-0.7523

26

-0.1036

14

寧 夏

-0.7036

25

-0.3309

17

-1.0272

29

-0.4287

24

-0.5084

29

新 疆

-0.4854

21

-1.2379

29

-0.6963

25

0.5083

12

-0.5276

30

 

  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F1)說明對我國區域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起最大作用的是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江蘇省在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上排名全國第1,其他東部省市(如: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上海市等)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也都比較靠前,表明創新產出和創新活動對整體創新能力起決定作用,主要受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的影響。這與東部省區規上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產出較多和活動較為活躍的現狀是相一致的,2013年江蘇的新產品銷售收入最高,達到19714.2億元;廣東的專利申請數和有效發明專利最多,都高達9.7萬件。2013年江蘇的R&D項目數、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支出和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最多,分別達到4.9萬項、41.3億元和642.1億元;廣東的R&D項目經費最多,達到1131.9億元;上海引進技術經費支出和消化吸收經費支出最多,分別達到71.5億元和22.1億元。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東部省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專利申請量較多,但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的佔比和成功率卻相對較低,專利質量並不是很高。同時,雖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技術改造方面經費和引進技術經費支出較多,但在購買國內技術方面支出卻較少,很大程度上是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然後加以改造,所以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和技術改造經費支出的比重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我國國內核心技術相對缺乏,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對於現今技術的要求。

 

  自主創新投入能力(F2)雖然與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和活動能力(F1)排名存在差異,但東部省市的排名依然相對靠前,如:北京市排名第1,上海第2,天津市第3,浙江第4等,廣大中西部省區依然相對靠後。這也與東部省區規上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投入較高相一致,2013年廣東的R&D人員全時當量最高,達到42.6萬人年;江蘇的R&D經費內部支出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最高,分別達到1239.6億元和1669.3億元;上海的R&D投入強度最高,達到1.17%。雖然東部省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投入(如:R&D投入強度)相對較高,但中國整體與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自主創新環境能力(F3F4)是反映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環境能力因子,這兩個因子對綜合排名的影響相對較小,且與F1F2的排名差異較大,一些中西部省市的排名是比較靠前的,看起來似乎F3F4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程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從原始數據看,東部經濟發達省市的政府資金支持力度以及國外和金融機構資金都是比較大的,可是相對比例卻顯得不夠,這應該是未來值得思考的。

 

  (二)分行業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

 

  基於KMOBartlett統計量檢驗可知,分行業觀測樣本的KMO值為0.672Bartlett球度檢驗的近似卡方為468.99,其相伴概率為0.000,表明分行業數據適合採用因子分析法。按照公因子特徵根下降速度最快的原則,選入4個公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4.56%。同樣,為了使公因子含義清晰,對公因子進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

 

  第1個公因子F1X9X8X4X10X11上載荷較大,F1命名為自主創新產出能力。第2個公因子F2X6X5X7上有較高載荷,F2命名為自主創新活動能力。第3個公因子F3X12X1X2上有較高載荷,F3命名為自主創新投入能力和政策環境能力。第4個公因子F4X13X3上有比較高載荷,F4命名為自主創新市場環境能力。

 

  從綜合排名來看,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在全行業中排名第1,汽車製造業排名第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排名第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排名第4,通用設備製造業排名第5等,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高技術行業。而一般製造行業、原材料行業、資源型行業的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比較靠後,如:廢氣資源綜合利用業排名第30,家具製造業排名第3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排名第32,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排名最後,說明了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基本上與技術水平整體狀況是一致性的。這是因為高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 相對較高的製造業行業,且其主要是以開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為基礎,進而能夠不斷地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自主創新產出能力(F1)說明了對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起最大作用的是創新產出。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在自主創新產出能力上排名全國第1,其他高技術製造業(如: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產出能力也都比較靠前,這表明創新產出能力對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起主要作用,並主要受所處行業技術類別水平影響。這與高技術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產出較多的現狀是一致的,2013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和有效發明專利都是最高的,分別達到24163.5億元、8.9萬件和9.8萬件。其次分別是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等。

 

  表3  我國分行業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排名

 

行業

F1

得分

F1

排名

F2

得分

F2

排名

F3

得分

F3

排名

F4

得分

F4

排名

F綜合

得分

F綜合

排名

H1

-0.3831

21

0.1960

9

-0.6001

24

-0.9655

31

-0.3032

23

H2

-0.3504

19

-0.2970

15

-0.5693

23

-0.6767

27

-0.3640

28

H3

-0.5245

26

-0.4919

21

-0.0414

11

0.4681

8

-0.2307

19

H4

-0.4443

24

-0.3230

17

-0.2858

18

-0.3122

23

-0.3021

22

H5

-0.4221

23

-0.3502

20

-0.2591

16

3.4490

1

0.1080

11

H6

0.0258

8

-0.2898

14

-0.7525

29

0.6858

5

-0.1357

15

H7

-0.1677

13

-0.5514

23

-0.9179

33

0.4296

10

-0.3151

24

H8

-0.3677

20

-0.6889

32

-0.8764

30

1.1058

3

-0.3269

25

H9

-0.5285

27

-0.6477

28

-0.6066

25

-0.1851

20

-0.4517

32

H10

-0.2867

17

-0.6582

30

-0.8875

31

0.1150

13

-0.4034

31

H11

-0.2577

16

-0.2281

12

-0.6096

26

-0.0061

15

-0.2560

21

H12

-0.3147

18

-0.6170

26

-0.6703

27

0.0612

14

-0.3646

29

H13

-0.1512

12

-0.6702

31

-0.7134

28

-0.1661

19

-0.3582

27

H14

-0.6009

30

0.6110

6

-0.8977

32

0.3701

11

-0.1977

18

H15

0.5988

5

1.1858

3

-0.2560

15

-0.1203

16

0.3831

7

H16

0.3890

6

-0.0179

10

1.4505

3

-0.7722

28

0.3313

8

H17

-0.2345

15

-0.3371

19

0.2770

9

0.4364

9

-0.0442

13

H18

-0.0329

10

-0.0514

11

-0.3126

19

-0.1633

18

-0.1030

14

H19

-0.0185

9

-0.2990

16

-0.5654

22

-0.5885

26

-0.2501

20

H20

-0.4880

25

2.5705

2

-0.5376

21

-0.9587

30

0.1993

10

H21

-0.4103

22

0.8975

4

-0.1526

14

0.6361

6

0.1058

12

H22

0.1000

7

-0.5005

22

-0.0604

13

-0.4204

24

-0.1361

16

H23

0.8629

4

0.6998

5

0.6081

6

-0.2817

22

0.5182

5

H24

1.3062

3

-0.3322

18

0.8684

5

-0.7779

29

0.4302

6

H25

-0.1814

14

3.9798

1

0.5413

7

1.3718

2

1.0756

2

H26

-0.5832

29

-0.2594

13

3.8203

1

0.3654

12

0.5796

4

H27

2.3064

2

0.4637

7

-0.0549

12

-0.2488

21

0.7868

3

H28

4.2963

1

-0.6536

29

-0.2852

17

0.6268

7

1.2119

1

H29

-0.1220

11

-0.5818

25

2.2337

2

-0.5536

25

0.2306

9

H30

-1.0230

33

-0.9021

33

1.1152

4

1.0806

4

-0.1752

17

H31

-0.8069

32

-0.6372

27

0.1607

10

-0.1486

17

-0.3761

30

H32

-0.5386

28

-0.5718

24

0.3365

8

-1.0500

32

-0.3384

26

H33

-0.6466

31

0.3532

8

-0.4997

20

-2.8065

33

-0.5283

33

 

  自主創新活動能力(F2)顯示,汽車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採礦業等排名相對靠前,其主要是原材料行業和資源型行業,說明這些行業在創新活動能力方面較強。這也是與這些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現狀具有一致性的,2013年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的R&D項目數最多,達到3.7萬項;汽車製造業的引進技術經費支出和消化吸收經費支出最多,分別達到144.6億元和27.6億元,其後主要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等。

 

  自主創新投入能力和政策環境活動(F3)顯示,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其他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等排名相對靠前,說明這些行業自主創新投入能力和政策環境能力較強。與此相反,紡織服裝、服飾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家具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紡織業等排名相對靠後,說明這些行業的自主創新投入能力和政策環境能力較弱。

 

  自主創新市場環境能力(F4)與綜合能力差異較大。其中,菸草製品業,汽車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其他製造業,紡織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排名相對靠前,看起來第四個因子與技術水平程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從原始數據看,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外和金融機構資金絕對額雖較大,但是相對比例卻顯得不夠,這意味著我國高技術行業的工業企業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其實並不高。

 

  三、政策建議

 

  基於上述實證分析的結論,本文就如何提高自主創新投入能力、活動能力、產出能力和環境能力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平衡發展,縮小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差距

 

  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地區差別較大,東、中、西部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距明顯,這種狀況不僅不利於全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會造成地區矛盾,不利於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因此,應制定相應的機制和政策來平衡區域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距,使地區協調發展。首先,從經濟、法律、政策、財稅上對中西部各種傾斜,幫助中西部企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從政策上給予合理建議,著眼於總體,把握大局,合理規劃東中西地區產業分工,協調統一發展。其次,中西部地區要重視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更大力度引進人才。優化人力資本配置,消除人才流動障礙,提高社會橫向和縱向流動性。再次,重點培養中西部地區工業企業自我發展機制,引導走出一條適合地區情況的工業化道路。東中西部地區要攜手在國家重大創新項目方面進行合作。鼓勵東部企業到中西部企業合作辦廠,給予中西部企業大力支持。

 

  (二)充分發揮高技術產業的示範和帶動效應

 

  高技術產業作為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對其它產業的滲透能力較強,其主要是以開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為基礎,對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充分利用和整合發展高技術產業方面的局部優勢,選擇重點產業實現戰略性突破,帶動高技術產業整體及其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其次,創造良好的創業服務環境和政策環境,通過知識、技術、人才等的高度集中,促進科研、教育、生產一體化,加速高技術產業發展。同時,在具有較好條件的高技術領域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加速推進產業的集聚式發展。再次,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大規模吸納國際高技術製造業的轉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研發,設立海外研發機構,併購海外高技術企業,有效利用國際資源加快發展。最後,扶持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跨國經營能力的大型高技術企業,通過整合科技資源,帶動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同時,要推動大型高技術企業之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在研發、生產、市場、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戰略聯盟,整合優勢,形成合力。

 

  (三)加大創新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創新產出能力

 

  加大各區域各行業創新投入,必須要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投入局面。首先,政府應設立各種創業基金和獎勵基金,支持企業創新。建立企業自主創新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並為企業建立擔保基金,採取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對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企業積極主動向社會募集資金,拓寬其融資渠道,加大自主創新資金投入。其次,企業應建立、完善人才培養計劃,招募高技術研發人員,並不斷進行職業再教育。積極利用外部專家,外為己用,多方面提升企業的科技水平。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和明確分配約束機制,促進企業員工創新意識的提高。此外,重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再創新,減少對國外先進技術的依賴。在引進機制上,實行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組成的聯合引進方式,建立健全技術研究和開發體系,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在創新機制上,不能單純依靠引進的技術而忽略消化吸收與自我創新,在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致力於培養企業自身創新能力,扭轉國外技術高度依賴狀況。最後,還要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加強與其他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協同創新,不斷提高創新產出能力和成果轉化率。

 

  (四)優化創新環境,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

 

  首先,逐步制定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公平的競爭環境提供法律依據。政府要努力消除行政壁壘,解除各地區各行業之間的障礙,建立公平競爭的大市場秩序。其次,建立良好社會服務體系,做好企業與政府的溝通橋梁,建立信息資源公布平臺,多種途徑向工業企業提供準確可靠的創新信息,使企業更加準確地制定自身的發展路徑。再次,加強技術和智慧財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自主創新融資模式,促進創新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建立健全完善的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嚴厲查處和打擊各類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保護企業研發技術,激發企業創立自主品牌的熱情。建立統一的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向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和諮詢服務。最後,支持、鼓勵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形成政府監督管理、社團自我維權、企業依法經營的良性互動關係。

 

  參考文獻

 

  [1]Guan.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Export Performance of Chinese Firms[J].Technovation2003 (9)737-747.

 

  [2]楊德林,陳春寶.模仿創新自主創新與高技術企業成長[J].中國軟科學,1997(8)107-112.

 

  [3]王一鳴,王君.關於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幾個問題[J].中國軟科學,2005(7)10-15.

 

  [4]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5]許廣玉.基於技術軌道的高技術企業自主創新探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26(3)148-151.

 

  [6]姚曉霞,胡曉鵬.中國學界關於自主創新問題的觀點論爭與啟示[J].財經問題研究,2006(6)9-15.

 

  [7]黃攸立,吳彝,葉長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因子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921(1)24-29.

 

  [8]魏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界定及其與核心能力的關聯[J].科研管理,1998(6)12-17.

 

  [9]李文海.我國重點企業技術創新現狀與問題研究[J].統計研究,2004(10)44-46.

 

  [10]黃速建,王欣.「十一五」時期中國工業企業研發狀況與問題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4)12-21.

 

  [11]劉貴鵬,韓先鋒,宋文飛.基於價值鏈視角的中國工業行業研發創新雙環節效率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6):42-50.

 

  [12]王然,燕波,鄧偉根.FDI對我國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及機制——基於產業關聯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011:16-24.

 

  作者簡介:

 

  尹偉華,男,1981年,安徽合肥人,201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預測與決策、全球價值鏈分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張亞雄,男,2000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業管理學院,獲管理學碩士學位,現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分析、投入產出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 本文受國務院第三次經濟普查辦項目資助。

 

  []由於西藏自治區變量異常值較多,且存在數據缺失,故樣本剔除西藏自治區。

 

  [] R&D投入強度指R&D經費內部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

 

  []新產品開發強度指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與新產品銷售收入之比。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市;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區市。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 2012年美國、日本和德國的R&D投入強度分別為2.79%3.35%2.98%,而同期的中國僅為1.98%

 

  [] R&D投入強度是指R&D經費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

 

  []具體來說,資源型行業包括:採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原材料行業包括: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一般製造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菸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家具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其他製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高技術行業包括: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 H1表示採礦業,H2表示農副食品加工業,H3表示食品製造業,H4表示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H5表示菸草製品業,H6表示紡織業,H7表示紡織服裝、服飾業,H8表示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H9表示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H10表示家具製造業,H11表示造紙和紙製品業,H12表示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H13表示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H14表示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H15表示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H16表示醫藥製造業,H17表示化學纖維製造業,H18表示橡膠和塑料製品業,H19表示非金屬礦物製品業,H20表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H21表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H22表示金屬製品業,H23表示通用設備製造業,H24表示專用設備製造業,H25表示汽車製造業,H26表示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H27表示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H28表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H29表示儀器儀表製造業,H30表示其他製造業,H31表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H32表示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H33表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相關焦點

  • 統計局提出衡量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4大指標
    新華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李柯勇、邢靜)國家統計局國家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報告》,從技術創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4個一級指標:    一是潛在技術創新資源指標,包括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數、企業工業增加值、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等項。
  • 2016.11:企業創新總體狀況分析(「2014年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
    企業創新總體狀況分析——2014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系列分析報告之一 「2014年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課題組   編者按:為全面了解我國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情況,國家統計局於2014年開展了繼「2007年全國工業企業創新調查
  • 蘇州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優劣勢研究
    》,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放在「十一五」發展的重中之重位置,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大企業的集成創新能力、中小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技術引進企業的二次創新能力,著力培養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企業、大品牌,加快構建有蘇州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 《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規〔2016〕3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製造
  • 我國形成船舶燃油系統自主研製能力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船舶重慶紅江」)自主研製的LC520A型船用低速機高壓共軌燃油系統,在中船動力(集團)位於上海臨港的船用動力試驗中心成功進行了首次配機試驗。
  • 大唐&科遠:解鎖發電企業自主創新、智能控制新業態
    自主可控才是核心安全  委內瑞拉電網癱瘓,伊朗核燃料濃縮離心機遭入侵損毀,華為晶片斷供、專利使用受限……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國內企業普遍認識到「自主可控才是核心安全」。目前,國內600MW及以上發電機組控制系統國產化率不足25%。
  • 我國化學藥品製劑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創新藥一般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它研製過程包括發現階段、臨床前開發、新藥臨床前申請(IND)、新藥臨床試驗 I 期、新藥臨床試驗Ⅱ期、新藥臨床試驗Ⅲ期、新藥申請(NDA)。仿製藥一般指創新藥在專利期滿後由非創製廠商生產的具有同樣活性藥成分、劑型、規格和給藥途徑,並經證明具有相同安全性和治療等效性的非專利藥品。
  • 黃欽調研工業企業運行情況:抓牢科技創新 賦能轉型升級 推動工業...
    黃欽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咬定實體經濟之本,抓牢製造業之根,引導和支持工業企業聚焦主業、聚力創新,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產品科技含量,克難求進對衝疫情影響,穩中有進拓展市場份額,在轉型升級中加快做大做強,助力全市經濟逐月回升攀高、順利實現「雙過半」。 疫情衝擊之下,全市電子行業展現出較好韌性。
  • 2021年工業氣體發展現狀分析前景預測 - 2020-2026年中國工業氣體...
    二、2016-2020年我國工業氣體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1、我國工業氣體消費結構分析      2、我國工業氣體分地區產量情況分析      3、我國工業氣體分類型企業產量情況分析      3、我國工業氣體不同所有制企業產量情況分析
  •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科技開放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經驗教訓
    如, GE、西門子、三菱等跨國公司將工業重型燃氣輪機中低端產品核心技術、熱端部件與維修技術對我國實行動態控制。再如國外燃油汽車進入中國初期多是中、低端或者擬將淘汰的技術;隨著跨國公司技術的不斷升級,再將新的中、低端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這是一種動態控制的過程。這種做法,始終將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控制在相對中、低端的水平。
  • 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表現為高科技的競爭,本質上決定於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我國要想登上世界科技高峰,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矢志不移自主創新。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世界科技活動中心的國家的一些共性特點日益明顯,如擁有世界級科技大師,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持續產生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等。凡成為「中心」者,無不得益於擁有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而「中心」的轉出,則多是由於原有「中心」出現了不利於自主創新的諸多因素,或是在世界上出現了自主創新能力更強的國家或地區,並取代原有的「中心」。
  • 自主創新讓我國多晶矽產業熠熠生輝
    原標題:自主創新讓我國多晶矽產業熠熠生輝   多晶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它並不陌生,太陽能電池板、集成電路晶片等都是由其生產製作而成。然而,對於多晶矽的生產過程,很多人還停留在「高能耗、高汙染」的印象。「沒技術,只按傳統工藝,汙染能耗問題難以避免。
  • 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即將開幕!
    中國文化影響下,科研儀器如何進行自主創新?隨著科研需求日益增長,如何抓緊建設國際化產創融合研究院和商業化加速器?這些問題在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你都可以找到答案為進一步提升中國科研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精準掌握「卡脖子」關鍵部件和整機情況
  • 2016-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16-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玻璃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第三節 「十三五」期間玻璃纖維行業發展展望8    一、指導思想中    二、行業目標(國內)國    三、產品需求預測產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 2016-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年1-**月,我國紡織服裝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20769.829億元,同比增長8.02%,高於工業平均水平(增長6.96%)。截至**年**月底,我國紡織服裝製造業總資產達到12269.708億元,同比增長11.37%。**年1-**月,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7%,增速比**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
  • 我國形成船舶燃油系統自主研製能力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船舶重慶紅江」)自主研製的LC520A型船用低速機高壓共軌燃油系統,在中船動力(集團)位於上海臨港的船用動力試驗中心成功進行了首次配機試驗。中國船舶重慶紅江是一家專業從事低速、中速和高速大功率柴油機燃油噴射系統和調速器研發及生產的企業,擁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該企業自主研製的柴油機燃料噴射系統、調速器、軸瓦及氣閥等產品廣泛應用於艦船、海洋裝備、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領域,遠銷歐美、日韓、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 自主創新是中國核工業之魂
    中核集團是我國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也是我國推進核聚變技術研發與國際合作的中堅骨幹力量。從「兩彈一艇」開始,我國核工業就是靠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進入新時代,我國核工業迎來了自「兩彈一艇」以來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正在加快從核工業大國向核工業強國轉變跨越。65年來,幾代核工業人依靠自主創新精神,推動我國核工業實現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構築了完整的核工業體系,形成了更高水平的核工業創新鏈和產業鏈,顯著提升了我國核工業的資源整合利用水平和整體國際競爭實力。
  • 這家科技企業告訴你 創新能創出多少財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近年來,國內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擴張迅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可達580億元左右,有望成為下一個投資藍海。看準行業發展前景,一批企業也紛紛瞄準工業無人機掘金,重慶翼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翼動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在第二屆中國警務信息化建設成果推介會上,翼動科技捧回「最佳智能無人系統解決方案」獎項。
  • 什麼樣的企業創新能力強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突出。那麼,靠誰來創新、怎樣分辨創新主體?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家是創新的核心,企業家精神是創新的源泉。因此,我國經濟創新發展必須依靠企業,依靠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但這樣說還是有點空泛。
  • 2020年版中國工業計算機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三、我國工業計算機行業產銷率  第三節 中國工業計算機行業財務指標總體分析    一、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三、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  第一節 中國工業計算機企業總體發展狀況分析    一、工業計算機企業主要類型    二、工業計算機企業資本運作分析    三、工業計算機企業創新及品牌建設    四、工業計算機企業國際競爭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