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企業創新總體狀況分析(「2014年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

2021-01-15 國家統計局

企業創新總體狀況分析

——2014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系列分析報告之一

 

「2014年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課題組

 

  編者按:為全面了解我國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情況,國家統計局於2014年開展了繼「2007年全國工業企業創新調查」之後的第二次全國企業創新調查。從本期開始,我刊將陸續刊登「2014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資料開發」系列分析報告。該系列報告主要包括企業創新總體狀況、工業企業創新特徵、政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企業創新影響因素、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產學研合作創新、企業家對創新的看法以及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狀況等研究內容。盡請關注。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此次調查資料,全面分析了我國企業創新的總體狀況,包括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創新的實現程度、創新的類型和創新的新穎度等,幫助政府部門了解企業創新的現狀,監測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從而為制定相應的創新驅動政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企業創新;企業調查;技術創新;軟創新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794(2016)11-0003-05

 

  DOI: 10.13778/j.cnki.11-3705/c.2016.11.001

 

  為掌握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我國企業創新活動的總體規模和分布,國家統計局於2014年開展了全國企業創新調查。

 

  一、被調查企業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範圍為國民經濟中創新活動相對活躍的部分行業,調查對象為規定行業範圍內的企業法人。具體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特、一級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企業;省級及以上金融業企業。與2007年第一次全國工業企業創新調查相比,此次調查增加了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創新情況的內容。

 

  此次被調查的企業共64.6萬個,其中工業企業37.8萬個,建築業企業0.9萬個,服務業企業25.8萬個,分別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8.5%、1.4%和4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全部被調查企業的半數以上。

 

  從被調查企業的地區分布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企業數量分別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60.9%、19.5%、13.3%和6.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佔被調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61.4%、17.9%、14.0%和6.6%。

 

  二、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

 

  創新是指企業向市場推出了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或工藝,或採用了新的組織管理方式或營銷方法,可分為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 。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統稱技術創新。開展創新活動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數量佔全部調查企業總數的比重反映了企業開展各類創新及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

 

  在調查的64.6萬個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數為26.6萬個,佔全部調查企業總數的41.3%,其中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數為17.3萬個,佔全部調查企業總數的26.9%。

 

  (一)工業和建築業企業創新活躍程度高於服務業企業

 

  從不同行業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來看,工業和建築業 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所佔比重較高,分別為46.8%和56.0%,均高於調查企業總體平均水平。服務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最低,僅為32.6%。不同行業企業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也呈現出同樣的格局。工業和建築業企業中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所佔比重較高,分別為34.1%和41.1%。服務業企業中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大大低於建築業和工業企業,僅為15.9%。由此可見,工業和建築業企業創新活躍程度較高,服務業企業的創新活躍程度較低。

 

  (二)東部地區企業創新最為活躍

 

  從不同地區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來看(表2),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佔全部企業的比重分別為44.0%、39.8%、37.9%和26.3%。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從高到低也同樣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分別為28.9%、26.3%、24.3%和14.3%。東北部地區與其他地區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存在明顯差距。從不同省份來看,創新活躍程度最高的前5個省份是江蘇、天津、浙江、陝西和廣東,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均在44%以上。技術創新活躍程度最高的前5個省份是浙江、天津、江蘇、安徽和湖南,有技術創新的企業比重均超過30%。

 

  三、企業創新的實現情況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有的企業已成功實現了創新,有的企業還在開展創新活動。創新與創新活動的區別是,創新是指已成功實現的,而創新活動則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也可能尚未取得結果。

 

  總體來看,全部調查企業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為39.7%,佔有創新活動企業的96.2%。全部調查企業中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為24.2%,佔有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的90.0%。

 

  (一)工業和建築業企業創新的實現程度高於服務業

 

  從各行業來看,企業創新活動越活躍,創新的實現程度也越高(表1)。工業和建築業企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較高,分別為44.8%和54.7%,服務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比重較低,為31.7%。工業和建築業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比重較高,分別為31.0%和37.6%,服務業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比重大大低於其他行業,僅為13.9%。

 

  表1  不同行業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和實現程度

 

行業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數(個)

佔調查企業總數的比重(%)

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數(個)

佔調查企業總數的比重(%)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

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

總計

266382

41.3

173640

26.9

39.7

24.2

工業

176968

46.8

128667

34.1

44.8

31.0

建築業

5236

56.0

3839

41.1

54.7

37.6

服務業

84178

32.6

40954

15.9

31.7

13.9

 

  表2  不同地區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和實現程度

 

行業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數(個)

佔調查企業總數的比重(%)

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數(個)

佔調查企業總數的比重(%)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

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

總計

266382

41.3

173640

26.9

39.7

24.2

東部

173091

44.0

113685

28.9

42.3

26.0

中部

50162

39.8

33151

26.3

38.3

23.9

西部

32618

37.9

20917

24.3

36.7

22.0

東北部

10511

26.3

5707

14.3

25.1

12.4

 

  (二)東部地區企業創新的實現程度最高

 

  從各地區來看(表2),與企業創新的活躍程度類似,企業總體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實現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2.3%、38.3%、36.7%和25.1%,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比重分別為26.0%、23.9%、22.0%和12.4%。從不同省份來看,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比重最高的5個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北和天津。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比重最高的5個省份是浙江、安徽、福建、江蘇和天津。

 

  四、企業創新的類型

 

  如前所述,創新可分為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4種類型。除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兩種技術創新形式外,本次調查還按照《奧斯陸手冊》等國際標準,增加了對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本文稱之為軟創新)的調查。

 

  (一)軟創新總體實現程度高於技術創新

 

  總體來看,全部調查企業中實現組織或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為33.8% ,顯著高於實現技術創新企業的比重(24.2%),可見相對於技術創新,企業對於組織創新或營銷創新等軟創新的實現程度較高。分具體類型看,實現組織創新的企業比重最高,為27.9%,其次是實現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為25.8%,實現工藝創新的企業比重為20.0%,實現產品創新的企業比重最低,為18.7%。

 

  (二)不同行業企業的創新類型分布不盡相同

 

  工業企業開展4類創新比較均衡,實現組織創新(29.9%)和營銷創新(27.9%)等軟創新的企業比重略高於實現產品創新(24.6%)和工藝創新(25.1%)的企業比重。建築業企業的創新以組織創新和工藝創新為主,實現這兩類創新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5.1%和36.7%,而實現營銷創新和產品創新的企業比重僅為19.9%和18.7%。服務業企業的創新則以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等軟創新為主,實現這兩類創新的企業比重為24.3%和23.1%,大大高於實現工藝創新(11.8%)和產品創新(10.1%)的企業比重。

 

  對於每種類型的創新形式,不同行業企業的實現程度差異顯著,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行業企業開展各類創新的實力。對於產品創新,工業企業的實現程度最高,其次是建築業,服務業最低。對於工藝創新和組織創新,建築業企業實現創新的比重最高,其次是工業,服務業最低。對於營銷創新,工業企業實現創新的比重最高,服務業次之,建築業最低。可見工業企業的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實力較強,而建築業企業的工藝創新和組織創新實力較強。

 

  (三)各地區創新類型分布基本一致,軟創新實現程度均高於技術創新

 

  不同地區企業的創新類型分布較為一致。各地區實現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較為接近,均顯著高於實現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的企業比重。東部地區實現各類創新的企業比重均較高,中部和西部地區實現各類創新的企業比重居中且較為接近,而東北部地區實現各類創新的企業比重均顯著低於其他地區。

 

  五、產品創新的新穎度

 

  產品創新是指企業向市場推出了全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產品的新穎度直接影響到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此次調查中,對工業企業的產品創新,按新穎程度分為「本企業新」、「國內市場新」和「國際市場新」。對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的產品創新,按新穎程度分為「本企業新」和「市場新」。下面對調查企業總體和工業企業產品創新的新穎度分別進行分析。

 

  (一)被調查企業產品創新以市場新為主

 

  2013—2014年,被調查企業中僅有「本企業新」產品的企業在有產品創新的企業比重為37.0%,有「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為63.0%。全部被調查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為13.1%,其中本企業新的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7.3%,市場新的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5.8%。

 

  分行業來看,建築業企業有市場新產品的企業佔有產品創新企業的比重為72.6%,服務業企業有市場新產品的企業佔有產品創新企業的比重略低,為65.0%。從收入比重看,建築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22.8%,其中本企業新的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14.6%,市場新的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8.2%。服務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11.6%,其中本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7.2%,市場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4.4%,均顯著低於建築業。建築業企業產品創新的新穎度高於服務業企業水平,也高於調查企業總體水平。

 

  (二)工業企業產品創新以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為主

 

  2013—2014年,工業企業中僅有「本企業新」產品的企業佔有產品創新企業的比重為37.8%,僅有「國內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為40.5%,而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僅為21.7%。從各類新穎度產品佔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看,本企業新的產品銷售收入佔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最高,為51%,其次是國內市場新的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36.2%,而國際市場新的產品銷售收入比重僅為12.8%。這表明目前我國工業企業產品創新仍以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的產品為主,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新穎度還較低,競爭力仍有待提高。

 

  (三)大型企業產品創新以「國內市場新」和「國際市場新」為主,中小型企業以「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為主

 

  不同規模的工業企業產品創新的側重點及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存在一定差異。大型企業中僅有「國內市場新」的企業和僅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0.9%和35.1%,僅有「本企業新」產品的企業比重為24.0%;中型企業中僅有「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產品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0.4%和33.5%,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最低,為26.1%;小型企業中僅有「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產品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0.6%和40.5%,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最低,為18.9%。可見大型企業產品創新更注重國際市場新和國內市場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高,中小型企業的產品創新則以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為主,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較弱。

 

  從不同規模企業各新穎度產品銷售收入的分布來看,大型企業國際市場新產品在新產品銷售收入中的比重最高,為15.4%,中型和小型企業均較低,分別為8.2%和6.0%。小型企業本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最高,為64.0%,中型企業次之,大型企業最低,為46.1%。

 

  (四)三資企業產品創新更注重國際市場,內資企業則以國內市場和本企業新產品為主

 

  從不同註冊類型的企業看,三資企業的產品創新更注重在國際市場上的創新,而內資企業則以國內市場和本企業內的創新為主。外商投資企業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最高,達到35.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略低,為33.2%,均大大高於內資企業的這一比重,內資企業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僅為18.8%。內資企業中僅有「國內市場新」產品的企業比重為42.4%,高於三資企業的該比重。內資企業和三資企業中僅有「本企業新」產品的企業比重差別不大。

 

  從不同新穎度產品銷售收入的分布看,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國際市場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2.0%和19.9%,顯著高於內資企業的這一比重(8.7%)。不同登記註冊類型企業國內市場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較為接近,內資企業本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56.2%,顯著高於三資企業。

 

  六、產品及工藝創新活動情況

 

  企業創新調查中的創新活動是指研發活動以及為實現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的總稱。創新活動不僅包括成功的,也包括正在進行的和中止的。

 

  (一)企業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內部研發活動

 

  2013—2014年,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數為17.35萬個,佔全部企業的26.9%,其中有正在進行或中止的創新活動企業比重為17.5%,僅有正在進行或中止的創新活動企業比重為2.6%。

 

  企業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企業的內部研發活動。從事內部研發活動企業所佔比重反映了企業自主創新的活躍程度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2013—2014年,從事內部研發活動的企業佔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企業的比重為56.8%。為實現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而購買(或自製)機器、設備、軟體、土地、建築等以及為實現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而進行的人員培訓也是主要的創新活動形式,開展這兩種活動的企業佔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企業的比重分別為51.3%和45.4%。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形式還有由本企業出資委託其他企業、研究機構或高等學校進行的研發活動(13.0%),為實現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而從其他企業、研究機構或高等學校獲取各類專利、版權、技術訣竅、非專利發明和其他類型的技術(5.7%),對新產品進行外觀或包裝方面的設計(22.5%),拓展建築市場時進行的市場調研和廣告宣傳等活動(24.0%)和其他創新活動(如與實現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有關的可行性研究、測試、工裝準備)等(27.0%)。

 

  (二)除了內部研發外,工業企業更側重購買機器設備,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更側重開展培訓

 

  不同行業企業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時在形式上各有側重。對於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內部研發活動都是最主要的創新活動形式,有內部研發活動的企業佔有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活動企業的比重分別為58.2%、64.0%和51.7%。此外,對於工業企業,獲取機器設備和軟體也是主要的創新活動形式,有獲取機器設備和軟體的企業比重為57.8%,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則更側重開展相關培訓,有相關培訓的企業比重分別為60.3%和50.3%。

 

  七、主要結論

 

  第一,從創新的活躍程度和實現程度來看,工業企業和建築業企業開展各類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和實現程度均高於服務業企業。東部地區企業開展各類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和實現程度顯著高於其他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居中,東北部地區最低。

 

  第二,從創新類型來看,被調查企業總體上更側重組織和營銷創新等軟創新,各行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創新類型分布比較一致,軟創新的實現程度均高於技術創新。

 

  第三,從產品的新穎度來看,全部被調查企業產品創新以市場新產品為主。就工業企業而言,產品創新以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上的新穎度和競爭力還有待提高。大型工業企業和三資工業企業產品創新更注重國際市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新穎度和競爭力優於中小型企業和內資企業。

 

  第四,從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形式來看,內部研發活動是被調查企業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最主要形式,說明我國企業對自主創新的重視程度較高。在其他創新活動形式中,工業企業更側重購買機器設備,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更側重開展培訓。

相關焦點

  • 2016.02: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尹偉華等)
    :10.13778/j.cnki.11-3705/c.2016.02.001   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全局。數據主要來源於第一、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第一、二、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統計年鑑》(2012年、2013年)等相關資料。
  • 當前我國居民、企業經濟感受度的調查分析
    在這方面,用電量、貨運量、信貸等傳統指標仍是反映經濟運行趨勢的重要依據,同時,作為經濟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居民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主觀感受也應是判斷經濟狀況、分析經濟走勢的一個重要標尺。調查和分析居民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感受度,不僅有利於了解社會對經濟形勢的看法,跟蹤市場預期變化,預判社會信心,引導社會預期;而且有助於研判政策執行和最終落地的情況,明確政策需求,及時做好政策調整和市場溝通工作。
  • 中國電鍍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2020年)
    電鍍工業還有著廣闊的應用,只是熱點的領域有所,企業數可能會大幅下降,但產值、利潤不一定會下降,先進位造業必然會推動先進的電鍍業。  《中國電鍍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2020年)》對電鍍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電鍍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電鍍行業發展現狀、電鍍市場動態、電鍍重點企業經營狀況、電鍍相關政策以及電鍍產業鏈影響等。
  • 什麼樣的企業創新能力強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突出。那麼,靠誰來創新、怎樣分辨創新主體?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家是創新的核心,企業家精神是創新的源泉。因此,我國經濟創新發展必須依靠企業,依靠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但這樣說還是有點空泛。
  • 從谷歌到可口可樂:盤點 11 個行業、70 家著名企業的「創新實驗室」
    知名數據研究機構 CBInsight 日前發表了題為「From AT&T To Xerox: 70 Corporate Innovation Labs」的研究報告,對 11 個行業、70 家著名企業的創新實驗室進行了總結和盤點。本文由36氪編譯。面對不斷誕生的初創企業的挑戰,成熟的大公司想要一直處於時代前沿,創新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 11家國產儀器企業入選「儀器創新活力指數」TOP30
    儀器信息網對「儀器創新活力指數」TOP30中11家國產儀器企業2019年上半年進行了簡要回顧。    「儀器創新活力指數」排行榜第四名 聚光科技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歸國留學人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
  • 蘇州: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生態
    2016年,平臺流水超過40億元,預計2017年平臺流水100億元左右。公司目前已經啟動了IPO 計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股改。2016年3月該公司獲批紮根計劃,啟動佔地15畝的「大數據產業園」大樓建設項目。  在高新區通安鎮,蘇州勤堡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發展業績引人關注。2015年,公司營業額達2.02億元,年繳稅300萬元。
  • 國產儀器「創新100」企業報導第27站 ——上海北裕分析儀器股份...
    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九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8)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上海北裕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裕儀器」)受邀參展。藉此機會,儀器信息網走訪了北裕儀器,北裕儀器總經理陳凡接受了儀器信息網編輯的採訪。此為「創新100」項目企業報導第27站。
  • 中國獼猴桃行業市場調研預測與標杆企業分析報告(2014年)
    第四節 華南地區獼猴桃市場分析  第五節 華中地區獼猴桃市場分析  第六節 西南地區獼猴桃市場分析  第七節 西北地區獼猴桃市場分析第七章 2010-2012年中國獼猴桃所屬行業主要數據監測分析  第一節 2010-2012年中國獼猴桃所屬行業總體數據分析    一、2010年中國獼猴桃所屬行業全部企業數據分析    二、2011年中國獼猴桃所屬行業全部企業數據分析
  • 2020-2026年商業街建設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7.10.1 青島市商業街區建設現狀分析    7.10.2 青島市商業街區功能和業態分析    7.10.3 青島市商業街區總體規劃分析    7.10.4 青島市商業街區的開發與發展策略  7.11 哈爾濱市商業街建設行業投資現狀與發展策略    7.11.1 哈爾濱市商業街區建設現狀分析    7.11.2 哈爾濱市商業街區功能和業態分析
  • 中國新能源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圖表 8 "十三五"時期抽水蓄能電站重點開工項目  圖表 9 太陽能發電建設布局(萬千瓦)  圖表 10 "十三五"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發展重點  圖表 11 2016-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速  圖表 12 2016-2020年我國GDP環比和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 13 2016-2020年全國進出口總值
  • 2016年版中國地理信息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年版中國地理信息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在地理信息產業未來萬億產值規模中,數字城市總貢獻超過2000億元。
  • 2015.11:民營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意願分析(裴蕾等)
    ,2014[2];楊衛東,2014[3]),但基於調查研究數據的實證分析較為缺乏;第二,以往文獻更多地是從政府管理和國企吸納非公經濟的角度考慮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楊衛東,2010因此,筆者認為企業的融資狀況與參與國企改革的意願密切相關。
  • 創新藥行業、創新藥指數及ETF的投資價值分析
    創新藥產業鏈介紹從產業鏈的角度分析,創新藥產業鏈主要由上遊創新藥醫藥原材料生產商和外包服務商、中遊創新藥生產及銷售企業、下遊醫療機構等銷售終端組成。具體到國內,創新藥產業鏈上遊企業主要以原料藥企業以及醫藥服務外包企業為主,我國企業在醫藥外包服務中具有一定的全球競爭力。恆瑞醫藥由於其完善的研發管線和強大的研發資金投入成為了中遊企業中的絕對龍頭。
  • 2020-2026年中國食品工業園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食品工業園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食品工業園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食品工業園行業前景預判,挖掘食品工業園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食品工業園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中國5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發布 成都新經濟企業23魔方上榜
    原標題:成都新經濟企業23魔方上榜 本報訊 (記者 程怡欣)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勁號角。在成都,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湧現。福布斯中國昨日發布了中國5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成都新經濟企業23魔方位列其中。
  •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狀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研發投入明顯加大,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產出成果豐碩,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 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創新的難點在哪裡
    國內政策對於國內產品和國外產品的區分定價,以及總體上以生產成本為基礎定價的定價思路,限制了本土創新產品的價格和利潤空間。因此,對於純創新型產品,把產品研發並生產出來同時完成產品註冊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地進行推廣和教育,是完成產品創新的重要一環,而這些能力,國內很多本土企業尚有待進一步培養和適應。綜合國內自主創新的歷史發展狀況和目前面臨的新的挑戰和機遇,整體的自主創新可能更加向現有的國內醫療企業集中。這一類企業才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支持時間和成本越來越高的創新,同時利用現有的網絡和渠道來迅速推廣新的產品。
  • 調查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的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委託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大數據研究實驗室等單位,就群眾和企業對今年上半年經濟狀況和經濟預期的評價和感受進行了調查。其中,群眾調查採用電話調查方式,覆蓋東、中、西、東北15個省份,有效樣本量為7000個。企業調查利用國家統計局編制企業景氣度指數時企業聯網直報的部分數據,有效樣本量為40萬個。
  • 中國高分子發泡材料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高分子發泡材料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是對高分子發泡材料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