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的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近期,2017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出爐,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城鎮新增就業等指標均超出了預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更為明顯。向好的數據背後,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的感受度究竟如何?宏觀經濟數據是否與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感受一致呢?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委託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大數據研究實驗室等單位,就群眾和企業對今年上半年經濟狀況和經濟預期的評價和感受進行了調查。其中,群眾調查採用電話調查方式,覆蓋東、中、西、東北15個省份,有效樣本量為7000個。企業調查利用國家統計局編制企業景氣度指數時企業聯網直報的部分數據,有效樣本量為40萬個。同時,調查還參考了國家統計局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的統計結果,並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了相關研究。

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感受與宏觀經濟數據基本一致,超過七成群眾對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預期表示樂觀;企業家對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滿意度持續回升。這說明隨著經濟企穩向好發展,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較高,社會預期和社會信心總體穩定,且穩步提升。

一、群眾對經濟現狀和經濟預期的看法

74.9%的受訪群眾對當前經濟表示樂觀。電話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群眾合計為74.9%,比上季度增加1.5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有所提升,比認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高49.8個百分點(圖1)。大數據顯示,79.2%的群眾對當前經濟狀況持積極正面態度。

圖1 群眾對經濟狀況的看法

數據來源:電話調查

76.7%的受訪群眾對我國經濟形勢預期樂觀。二季度調查結果顯示,預期未來6個月我國經濟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76.7%,比上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季度提升(圖2)。

圖2 群眾對未來6個月我國經濟形勢的預期(%)

數據來源:電話調查

83.7%的受訪群眾對我國長期經濟發展前景有信心。對於我國長期經濟發展前景,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二季度,居民表示「非常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的合計佔83.7%,四大地區居民表示有信心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八成,西部地區居民信心相對更強。

57.7%的受訪群眾對當前本地就業形勢表示滿意,61.6%的對就業形勢預期樂觀。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二季度,居民認為當前本地區就業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57.7%,比上季度增加1.9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提升。分城鄉看,城鎮居民對當前就業形勢滿意度相對更高,農村居民滿意度提升較多。預期未來6個月本地就業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61.6%,比上季度增加1.4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提升。

57.6%的受訪群眾對當前家庭收入情況感到滿意,62.9%的預期家庭收入將增加。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二季度,居民對當前家庭收入情況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合計為57.6%,比上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提升。預期未來6個月家庭收入「非常樂觀」和「比較樂觀」的合計為62.9%,比上季度增加0.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有所提升。

二、企業對經濟現狀和經濟預期的看法

企業家對當前經營狀況的滿意程度持續增強。聯網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企業認為當前經營狀況「良好」的比重為30.6%,比一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認為「不佳」的比重為9.1%,下降0.7個百分點。反映企業對當前經營狀況滿意度的企業即期景氣指數為121.5,比一季度上升1.3個百分點。

六成左右企業認為營商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發布信息進行深入挖掘,數據顯示企業對當前經營狀況及經營環境的評價較為積極,六成左右企業認為企業在「內外貿易、投資融資、營業利潤、資金投入、運營成本和業務收入」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圖3、圖4)。

圖3 企業對經濟現狀的反應

圖4 認為企業運營環境有明顯改善的企業佔比

數據來源:大數據調查

企業家對下季度本行業運行狀況的信心較高。聯網調查數據顯示,認為下季度本行業運行狀況「樂觀」的企業比重為31.4%,比去年底高出7個百分點;認為「一般」的比重為60.9%,比一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認為「不樂觀」的比重為7.7%,比去年底數據降低4.1個百分點。反映企業家對下季度本行業發展趨勢預判的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3.1,比2016年四季度大幅上升9.5點。

三、調查中反映的政策建議

針對當前經濟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群眾、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也提出了相關對策:

建議財政政策溫和擴張,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對於2017年下半年我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力度,調查結果顯示,54%的經濟學家認為財政政策應「適度擴張」,44%認為應「保持不變」,2%認為應「適度收緊」;62%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應「保持不變」,24%認為應「適度收緊」,14%認為應「適度擴張」。

實體經濟降成本應主要著眼於進一步減稅降費。對於我國下一步降成本最重要的舉措,68%的經濟學家認為應「進一步減稅」,57%認為應「簡政放權進一步降費」,39%認為應「設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8%認為應「降低企業上繳社保費用」。

加強職業培訓,緩解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調查顯示,在企業最需缺的人員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行業選擇「普通技工或銷售人員」、「普通服務人員」的比重最高,分別為54.2%和30.0%;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選擇「科研人員」的比重最高,為30.8%。這表明崗位與應聘者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增加,人才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存在較大的差異。政策可鼓勵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利用技校等培訓員工,應對技工短缺問題。

積極防控、穩妥化解金融風險。經濟學家建議,在當前經濟增長好於預期的形勢下,要加大風險防控力度,堅定不移去槓桿,從多方面加強金融監管,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比如,對於當前各地快速推進的PPP項目產生潛在金融風險的可能性,3%的經濟學家認為「非常大」,64%認為「比較大」,33%認為「比較小」,認為「幾乎沒有」的比例為0。(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當前我國居民、企業經濟感受度的調查分析
    如何研判我國經濟的運行狀況,是科學制定經濟政策、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的前提條件。 新常態下經濟運行在增速、結構和動力等方面發生了諸多深層次變化,這就要求用發展的眼光和動態的視角來辯證看待經濟運行狀況,拓展和深化經濟狀況的評判指標。
  • 上半年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回升 經濟運行由穩轉好
    原標題:承壓前行,「正增長」彰顯「強韌性」 新近出爐的「期中成績單」顯示,1-6月我省地區生產總值4672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9%,實現極為不易的正增長。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經濟運行由穩轉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一系列優異表現,給了我們持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復甦的底氣與信心。
  • 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陳曦: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今天省新聞辦邀請到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瑜女士和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二級巡視員鄭路女士。
  • 工業和信息化部: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運行平穩
    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健康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整體效益良好;進出口貿易活躍,投資增長穩定。行業經濟呈現「高增長、高成本、高效益、較低投入」的基本特徵。展望下半年,儘管存在著經濟運行成本上升,許多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增大,部分產業結構調整比較困難,但從總體上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仍將延續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
  • 堅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群眾切身利益
    重拳打擊經濟犯罪,維護經濟秩序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81.5萬起,為國家和受害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億元,有效遏制了突出經濟犯罪的高發勢頭。
  • 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
    數據發布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山東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上半年經濟呈現回升向好、好於預期的總體運行態勢
  • 工業經濟運行回歸正常軌道
    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5月份、6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4.4%和4.8%。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二季度以來我國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初步判斷經濟運行已經回歸正常軌道,疫情對我國工業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 兩句話讀懂上半年經濟:穩的格局更加鞏固 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顯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於明顯。上半年經濟穩固效益提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並取得更好結果奠定了紮實基礎。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有兩句話:一是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顯示,4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為6.4%,3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9年GDP增速為6.3%;在中國經濟當前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中,佔比最高的是外部風險和民企融資受限,各佔比30%;在推進最快的改革中,對外開放佔比54%,行政審批佔比29%,金融體制佔比13%,財稅體制佔比4%。
  • 北京今年上半年勞動力供給尚不足需求一半
    今天上午,市人力社保局發布了2014年上半年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今年上半年本市企業用工需求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態勢,企業淨增崗位需求總量達55.6萬個。但勞動力供給數量還不足需求量一半。從行業看,「製造業」崗位需求居首位。從人員供需狀況看,最缺的則是軟體及IT產品研發人員、工程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缺口達11.3萬人。
  • 經濟學人調查顯示:中國經濟運行良好 已基本走出疫情影響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  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我想你問的這幾個問題,最核心的還是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的運行態勢以及走勢問題。從上半年的主要指標數據看,我總的看法是,儘管部分經濟指標有所回落,但當前中國經濟的總體運行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繼續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長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 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前 言1997年,國家主管部門研究決定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牽頭組織開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發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慣例,至今已發布45次。
  • 正確認識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經過近七年的持續調整,我國經濟已成功地完成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換擋,增長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全國GDP增速為6.7%,已連續13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至6.9%的區間內。預計全年能夠實現6.5%的增長目標。二是就業穩。過去五年的年均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調查失業率基本保持在5%左右。
  • 2019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重點工作
    上半年受市場、原料及融資困難的影響,有17.31%的企業實現增加值下降,10家企業未開工生產,影響工業增速。㈤市場需求疲軟,石材建材行業不景氣。1-6月,水泥產業產能利用率不足30%,水泥熟料和水泥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5.24%、36.15%;石材產量同比下降27.8%。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據合肥日報報導 今年以來,合肥工業經濟一舉扭轉開局不利的態勢,在平穩增長中逐步提速提質。記者獲悉,上半年合肥工業運行成績單新鮮出爐,全市24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工業投資1098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年度預期目標的50.8%,超序時進度0.8個百分點。
  • 經濟運行呈現五個主要特徵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劉健 攝)  9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8月份總體經濟延續了前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具體有五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增長平穩。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繼續保持了6%以上的增長。從服務業生產指數來看,服務業生產指數是8.3%,比去年同月加快0.9個百分點。所以生產方面表現的是比較平穩的。
  • 專家: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宏觀政策取向不宜改變
    下半年,隨著國家振興經濟計劃的進一步落實,特別是4萬億元投資規模的逐步到位,上半年經濟企穩向好的局面將會得到延續。按照經濟模型推算,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或超過8%。   現在PMI(經理人採購指數)中的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都已經調整到了2005年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去庫存化已經基本結束,即便沒有後續的刺激經濟政策,GDP增長仍能實現8%左右。
  • 陝西舉行上半年商務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7月28日陝西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陝西省商務運行情況  7月28日,陝西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陝西省商務運行情況,請省商務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運林,省商務廳對外貿易處處長孟軍,省商務廳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處長張文政,省商務廳外國投資管理處處長白燕華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關於群眾舉報龍南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兩家銅冶煉企業龍盛公司和廈...
    一、交辦的信訪件事項情況  龍南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兩家銅冶煉企業龍盛公司和夏盛公司冒黑煙和排放臭氣問題。現又有人舉報稱是龍盛公司和廈盛公司。舉報的公司名稱可能與實際的兩家公司名稱有出入,希望當地高度重視群眾舉報問題處理,對反映的這兩家公司嚴格核實,切實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