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調查顯示:中國經濟運行良好 已基本走出疫情影響

2021-01-08 經濟參考網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

  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調查顯示,有49.1%的經濟學人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會同比下降,有28.3%的經濟學人認為經濟增速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經濟景氣指數為68,比上季度調查上升了51個點,已經為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

  經濟學人預判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參與調查的經濟學人中有22.6%的認為三季度出口量會同比上升,58.5%的認為出口量會同比下降。本期中國經濟學人外貿景氣指數為59,比上季度調查上升35個點,已經高於2019年1、2季度的外貿景氣指數,略低於2019年四季度時期外貿景氣指數。(2019年四季度外貿景氣指數為63)。

  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判斷2020年三季度增速在6.0%及以上的經濟學人佔比41.5%,在3.5%-5.5%的經濟學人佔比39.6%,沒有經濟學人認為會出現負增長。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學人對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的預判均值分別為5.2%、5.5%、4.6%,全國綜合預測值為5.2%。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幾個主要數據都創近期新高。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左右,全年經濟增速為3.7%左右。據介紹,此次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09份,其中五成來自於高校教師。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 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國內經濟增速可達4.1%
    《China Economist》編輯副主任、工經所研究員李鋼表示,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經濟基本已走出疫情衝擊。目前來看,除了就業形勢還相對較弱,其他經濟指標大多顯示與前兩年持平,下一步或將逐步降低擴張性政策的力度。具體而言,當下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就業形勢漸趨緩和的同時,通脹壓力仍有所上升。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顯示,4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為6.4%,3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9年GDP增速為6.3%;在中國經濟當前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中,佔比最高的是外部風險和民企融資受限,各佔比30%;在推進最快的改革中,對外開放佔比54%,行政審批佔比29%,金融體制佔比13%,財稅體制佔比4%。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經濟學人認為扶貧難點與人口素質密切相關,通過加強人力資本投資來提升貧困人口素質對打贏脫貧攻堅戰至關重要。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本次調查顯示,有49.1%的經濟學人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會同比下降,有28.3%的經濟學人認為經濟增速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調查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的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委託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大數據研究實驗室等單位,就群眾和企業對今年上半年經濟狀況和經濟預期的評價和感受進行了調查。其中,群眾調查採用電話調查方式,覆蓋東、中、西、東北15個省份,有效樣本量為7000個。企業調查利用國家統計局編制企業景氣度指數時企業聯網直報的部分數據,有效樣本量為40萬個。
  • 巴西經濟開始走出技術性衰退
    巴西經濟開始走出技術性衰退 2020-12-16 09:19: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 3M調查顯示:面對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中國民眾視科學為破題路徑
    3M最新發布的2020科學現狀指數(State of Science Index)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不同國家的受訪者中,中國受訪者對科學的興趣創新高,並認為科學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大有裨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全球對科學和科學家的信任達到了科學現狀指數調研啟動三年來的最高水平,89%1的全球受訪者表示他們信任科學。在接受調查的11個國家中,中國民眾對科學的信任度位居第一,9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信任科學。在公共衛生危機面前,人們對科學的重視程度居高不下,調查顯示,中國對科學的認可度常名列前茅。
  • 3M調查顯示:面對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中國民眾視科學為破題路徑
    3M最新發布的2020科學現狀指數(State of Science Index)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不同國家的受訪者中,中國受訪者對科學的興趣創新高,並認為科學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大有裨益。在接受調查的11個國家中,中國民眾對科學的信任度位居第一,9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信任科學。在公共衛生危機面前,人們對科學的重視程度居高不下,調查顯示,中國對科學的認可度常名列前茅。總體而言,92%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人們應該採用科學手段以幫助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這一數字也表明,全球受訪者在這一點上都取得了高度一致。尤其是在中國,有96%的中國人認為在這段特殊時期大家應該遵循科學依據。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疫情將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如何應對?摘要我們的主要研究結論:一、影響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
  • CF40:高善文解析疫情對經濟影響
    自武漢封城以後,疫情事件對各國市場都產生了比強衝擊,有必要深入觀察全球市場截至目前的運行狀況,這有助於從市場運行角度,理解全球投資者如何看待疫情的影響。  再次,結合國內主要省市的人流、物流、用電、開工等等的現狀,綜合評估一下最近一段時間大城市返工、復工的基本情況,掌握經濟活動的恢復進度。
  • 中國首份全英文經濟刊物《中國經濟學人》出版
    中新網7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需要認識自己和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一個更真實的中國。研究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China Economist(《中國經濟學人》)主編金碚今日在此間的「讓世界認識中國」高層論壇上有如是感言。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從1、2月份國內經濟社會運行數據可以看出,市場嚴重低估了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正因如此,美歐等國意識到社交疏離帶來的經濟活動停頓將對其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接連出臺了重量級的經濟刺激政策。全球產業鏈中斷、外需變化以及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可能性或給中國經濟帶來第二次衝擊。1、2月份社會經濟運行數據反映出我國已經遭受了一次衝擊。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由於部分國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以加徵關稅為特徵的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貿易摩擦在主要經濟體之間不斷擴大升級。這些變化共同導致了全球貿易的顯著放緩。2020年1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的正式籤署,為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注入了穩定因素,有利於增強全球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為正常的國際貿易活動創造良好環境。
  •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經濟」尋求疫情控制與經濟...
    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表示,受疫情限制措施影響,俄羅斯每天損失約為1000億盧布,經濟活動較封鎖措施實施前的水平下滑了33%,四分之一的俄羅斯公司因受疫情影響需要支持。5月俄羅斯失業率上漲至6.1%,雖相對水平不高,但比疫情前的4.5%左右仍有較高的升幅。俄羅斯金融市場也受到一定衝擊。據俄羅斯央行初步數據顯示,1-5月俄羅斯資本淨流出同比增長18.8%,達到335億美元。
  • 經濟學人:「十四五」時期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
    6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外貿形勢或趨緩和。經濟學人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驅動和民生福祉取得突出成就。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面臨最大的機遇是以新工業革命為代表的技術紅利。
  • 《經濟學人》刊文:世界經濟復甦極不均衡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近日刊文稱,分析人士預計,第三季度全球GDP將增長至少7%,但世界距離恢復正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行業和國家之間經濟復甦極不平衡。中國將是2020唯一實現增長的大型經濟體。 這篇名為《世界經濟正在復甦嗎?》
  • 《經濟學人》智庫:全球經濟增長現新引擎 中國是重要消費市場
    《經濟學人》智庫(EIU)企業網絡總監Rachel Morarjee在今日舉行的APEC中小企業(二連浩特)跨境電商峰會上演講。那麼全球經濟是否已經走出了危機的陰影?經濟增長是否出現了新的引擎,未來後續世界格局又是如何?  《經濟學人》智庫(EIU)企業網絡總監Rachel Morarjee在今日舉行的APEC中小企業(二連浩特)跨境電商峰會上表示,明年可能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一年;亞洲人口的不斷脫貧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
  • 上半年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回升 經濟運行由穩轉好
    原標題:承壓前行,「正增長」彰顯「強韌性」 新近出爐的「期中成績單」顯示,1-6月我省地區生產總值4672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9%,實現極為不易的正增長。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經濟運行由穩轉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一系列優異表現,給了我們持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復甦的底氣與信心。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對於以提供精準分析、前瞻性諮詢聞名的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該網站也進行了詳細說明。據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陸健強介紹,此次推出的內容均為中文,廣大讀者和用戶可以登錄www.economistgroup.cn 或 經濟學人.公司.cn 了解更多經濟學人集團的信息。
  • 《China Economist》發布 2017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家們預判宏觀濟形勢趨穩,外貿恢復增長,社會物價存在上漲空間。經濟學家綜合判斷2017年全年經濟增速為6.8%。對2018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長態勢,經濟學家們預判,美國、印度將加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平穩,歐盟經濟增速減緩。經濟學家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當前形勢的判斷,並普遍認可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同時認為房價、教育和收入等方面應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