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幾個主要數據都創近期新高。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左右,全年經濟增速為3.7%左右。
據介紹,此次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09份,其中五成來自於高校教師。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本次調查顯示,有42.2%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速會同比下降,同時有75.2%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速會高於三季度。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經濟景氣指數為80,比上季度調查上升12個點,再創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並有望延續回升。
在外貿形勢上,經濟學人預判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參與調查的經濟學人中有35.8%的認為四季度出口量會同比上升,68.8%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出口量會環比上升。本期中國經濟學人外貿景氣指數同樣創造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或將保持高位增長。
經濟學人預判的物價指數則為近幾年來新低。通脹壓力或趨緩和,有51.4%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物價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會上升,認為會同比下降或基本持平的經濟學人大概都在兩成左右。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11月數據,時隔11年,CPI、PPI再現雙負增長。對此,《China Economist》編輯部主任、工經所研究員李鋼認為:「目前物價指數上行壓力已經很小。造成通脹的形式和原因多樣,今年主要關注的是供給推動。一般來說,通脹和經濟增長往往是負相關,但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一方面經濟形勢趨穩、好轉,一方面通脹沒上去。這是很難得的。」
對於統計數據中表現的市民消費低於預期的問題,李鋼告訴記者,上半年疫情導致各地消費形式有所變化,例如地攤經濟等,一定程度上不容易統計。此外,部分商品價格下降,而價格因素並沒有在零售統計中剔除。另一方面,受我國文化傳統影響,居民「手中餘糧」較多,當期收入對於消費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總體來看,經濟學人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在全年增速上,經濟學人預判結果為3.7%。
對於明年的經濟走勢研判,李鋼認為,明年我國將進一步走出疫情的衝擊,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內的地位也會有明顯改變,尤其是在製造業上。不僅僅是成本的問題,還有安全。全球風險偏好將有明顯變化。
此外,經濟學人對北京霧霾治理情況做了特別調查。自2016年起,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已經6次就霧霾問題展開調查,最近的一次為今年年初。根據此次調研結果,滿意度和相信度較年初都有上升,略低於2018年高點水平。
經濟學人對於霧霾治理成效總體認可。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情況打分為69.7分,以5分為滿分,88.1%的經濟學人認為霧霾治理效果可達3分及以上。中部地區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認可度最高,達73.8分。
政府治霾公信力不斷提升。在北京霧霾治理方面,從2016年底到2020年底,對政府披露的霧霾治理信息,選擇相信的經濟學人比例從37.2%上升到71.6%,選擇不太相信的比例從54.0%下降到10.1%。
對於治理霧霾取得決定性成效的時限預判,86.2%的經濟學人認為可在15年內實現。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的霧霾治理支付意願進一步下降。受訪者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願受到調查時天氣情況的影響明顯,支付意願與霧霾嚴重程度成正比。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願意為霧霾治理支付的收入佔比不斷下降,由2016年四季度的6.2%逐步降到2020年四季度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