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上半年勞動力供給尚不足需求一半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今天上午,市人力社保局發布了2014年上半年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今年上半年本市企業用工需求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態勢,企業淨增崗位需求總量達55.6萬個。但勞動力供給數量還不足需求量一半。從行業看,「製造業」崗位需求居首位。從人員供需狀況看,最缺的則是軟體及IT產品研發人員、工程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缺口達11.3萬人。

  企業崗位需求淨增55.6萬個

  2013年下半年,本市經濟運行總體比較平穩,單位用人實際淨增率2.3%,吸納從業人員數量穩步增長。經濟的平穩增長確保了企業用工需求的持續增長,據測算,今年上半年企業預期崗位環比淨增6.7%,略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企業淨增崗位達到55.6萬個,各行業用人需求呈現增長態勢。

  從本市產業分布看,單位用人需求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用工需求達40.58萬人,佔總需求的73%,同比增加8.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工需求14.3萬人,同比有所降低;第一產業用工需求6000人,和去年持平。

  製造業需要11.8萬人居首位

  從全部20大類行業分布看,用人需求均呈增長趨勢。從淨增崗位數量看,「製造業」居首位,用人需求約11.84萬人,佔全部淨增崗位的21.3%,重點是技能型人才;其次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用人需求約10.73萬人,佔19.3% ;再次是批發和零售業,用人需求約6.45萬人,佔11.6%。

  從需求情況看,根據單位用人需求調查數據,預計今年上半年行政管理人員需要4.8萬人,專業技術人員需要15.8萬人,生產工人需要13.8萬人,服務人員需要15.6萬人。

  從供給情況看,結合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和勞動者就業狀況調查數據推算,預計今年上半年勞動力供給21.8萬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增加4.9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增加4.5萬人,生產工人增加4.9萬人,服務人員增加6.3萬人。

  研發設計崗位缺少11.3萬人

  從勞動者就業狀況調查的供需匹配看,人力資源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其中,軟體及IT產品研發人員、工程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缺口最大,為11.3萬人;其次為服務人員和生產工人,缺口分別為9.3萬人和8.9萬人;行政管理人員供需基本平衡。

  特別是根據單位用人需求調查數據,今年上半年本市專業技術人員需求佔比最高,達28.5%。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主要分布在製造業、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等;其次,服務人員需求佔總需求的28%。對服務人員的需求主要分布在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生產工人需求佔總需求的24.8%,對生產工人的淨增需求主要分布在製造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

  返京務工人員比往年略增加

  市職介中心主任宋曄分析,春節期間由於全民遷徙,用工情況有一個季節性的波動。從臘月十六以來的觀測情況來看,返京的務工人員大約與往年相比比較穩定,還略有增加,沒有銳減或激增的情況。預計出了正月人力資源市場就會趨於平穩。

  而企業的承諾薪酬跟往年相比整體提高,調查的平均數是45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元。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的企業承諾薪酬同比增加30%,達到平均5900元,生產工人提高15%,達到3000元出頭,服務人員則達到2300元至2400元。

  市場觀察

  節後招聘保安

  薪水上漲三成

  農曆正月十五過後,各行各業恢復正常,春節後的招聘市場開始啟動。來自趕集網的信息顯示,今年技工、司機、導購等各個行業網絡招聘薪資均上調,其中保安薪水比去年同期上漲30.17%。

  五大熱門工種薪水普漲

  據趕集網相關人士介紹,今年春節過後,趕集網上發布員工招聘啟事的企業招工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增幅為1%,提供簡歷的增幅達33%。

  雖然簡歷提供者在增多,但是今年的招工薪資水平和往年相比出現繼續上揚的趨勢。與去年同期相比,保安、技術工人、銷售人員、客服等勞動密集型的員工招聘,招聘單位提供的薪水均有提高。在北京地區,技工、銷售、司機、行政後勤、財務審計稅務等,位列今年招聘五大熱門工種,這些工種員工薪資均出現了上漲,其中行政後勤的薪資增幅達13.64%。

  保安月薪大增30.17%

  和去年相比,今年保安的薪資增幅明顯,達到30.17%。

  昨天,北京金璽特衛保安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趕集網發布了招聘啟事,聲稱為準備招聘的16名保安可提供3000元至5000元的薪水,而且包吃包住。另外一家名為國都金盾的保安公司,也為計劃招聘的5名保安準備提供3000元至5000元的月薪,同樣是包吃包住。

  在招工啟事中提供有誘惑力薪水待遇的還有公司前臺、客服等多個行業。昨天,北京江森酒店管理公司在趕集網發布了招聘酒店前臺和經理助理的招聘啟事,其中針對酒店前臺開出的月薪是3500元到5000元,此外還有獎金和提成,如果全勤,還能獲得500元的獎金。針對經理助理的招聘,薪水更有誘惑力:月薪4500元至6000元,另外也有獎金、提成和全勤獎,而需要幹的工作只是「負責協助經理的一些日常事務工作,整理資料,辦理一些員工入職手續,有無工作經驗均可」。

  足療師薪水直追證券業

  記者發現,節後薪水看漲的還有月嫂和鐘點工等行業。軍雪廣源月嫂公司發布月嫂報價單顯示,月嫂的工資水平和資歷有關,其中擁有1年工作經驗的月嫂,月工資水平是4800元,擁有6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月嫂月工資是1萬元。另外,如果是住家月嫂,月工資至少是8800元。記者發現,25歲的劉某求職方向是小時工和鐘點工,雖然擁有不到1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他的期望日薪也達200元。

  薪水漲幅很重要,但一些行業提供的薪水顯然更有誘惑力。根據趕集網的數據,北京薪資排名前十五位的工種,位列第一的是證券/期貨經紀人崗位,招聘單位提供的平均月薪達8500元;第二位足療師的平均月薪也達到了8371元。在這個薪資排行榜上,位居「老末」的工種是銷售人員,招聘單位開出的月薪平均是5837元。

  春節過後,很多房地產中介開門迎客。在趕集網上,房地產中介招聘的平均月薪是6850元。趕集網相關人士稱,房地產中介銷售人員的收入多依靠銷售提成,所以該行業人員的實際收入遠遠超過月薪。本報記者 賈中山 J159

  今年上半年勞動力供需

  需求 供給 缺口

  專業技術人員 15.8 4.5 11.3

  服務人員 15.6 6.3 9.3

  生產工人 13.8 4.9 8.9

  行政管理人員 4.8 4.9 -

  招聘熱門10大工種

  工種 關注人數增幅 薪資增幅

  技工/工人 25.73% 10.43%

  銷售 35.29% 11.86%

  司機 7.13% 7.90%

  行政/後勤 29.30% 13.64%

  財務/審計/稅務 16.37% 6.94%

  客服 13.12% 7.33%

  導購 26.22% 10.38%

  保安 28.90% 30.17%

  服務員 45.09% 12.40%

  營業員/店員 32.57% 15.60%

  薪資排名15大工種

  工種 平均薪資

  證券/期貨經紀人 8500

  足療師 8371

  股票/期貨操盤手 8000

  其他金融/銀行職位 7600

  按摩師 7193

  健身顧問/教練 6948

  店長 6880

  房地產中介/經紀/開發 6850

  培訓師/講師 6500

  美體師 6500

  遊戲設計/開發 6400

  保險 6296

  業務拓展 6250

  投資/理財顧問 6158

  銷售 5837

相關焦點

  • 本輪通脹抬頭的原因可能是供給不足
    只要學過相關的經濟學常識,我們都知道,實體經濟的增長,還是靠資本投入、勞動力增加、和技術進步——「索洛經濟增長模型」。你問為什麼不打壓需求的同時大幅增加供給,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控房價手段?那麼我們只能談」今天的天氣哈哈哈「了。(五)不過從各項數據上來看,目前斷言國內供給不足的情況已經全面出現,為時尚早,最多僅有一些跡象。
  • 鐵因素供給不足 影響記憶力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郝孟佳 實習生羅慧瑩)距離高考還有不到百天的時間,考生的營養飲食問題受到家長的熱切關注。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副所長、中國營養學會常委理事、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的副會長馬冠生在《教育面對面》中提到:鐵因素供給不足會影響記憶力。
  • 張佔斌 杜慶昊: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 伍戈:自發性經濟修復已在路上 總需求不足仍是最主要矛盾
    目前來看,總需求不足仍是我國經濟修復最主要的矛盾:一方面,消費意願的恢復並不簡單,邊際消費的傾向修復有可能到明年4月份;另一方面,對比上一輪金融危機,我國居民債務槓桿率今非昔比,往日的消費刺激已經不能帶動相同的消費水平。除消費之外,投資方面也是關鍵。投資的方向可以是補短板,比如大都市圈和城際軌道交通等有效投資領域。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核心觀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只有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構建供給和需求正反饋機制,才能促使供需兩端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_新華報業網
    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在新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側重於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塑造強大的國內市場和構建新的開放格局等方面。  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自2000年加入WTO以來,我國迅速融入國際分工體系,以低水平的勞動力成本成為「世界工廠」。與之相適應,形成了以發達經濟體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生產能力、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供給側改革的前世與今生:  「供給側改革」橫空出世,成為近期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劉敏:循環,在動態中協調供給與需求
    編者按: 今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是第一戰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實現供給與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關鍵。我國龐大內需市場規模為雙循環的高水平發展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雙循環中供求系統的互促耦合進一步提升消費需求滿足的水平和質量,並引領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推動人們的消費需求結構不斷升級。
  • 要素有效聚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
    但總體而言,目前農村仍然存在產業發展比例不協調、農產品供給滯後於消費變化等問題。  首先,人才要素引進留下難。  其次,勞動力要素回流難。一是絕大多數農村年輕勞動力受城鎮化的影響,加上農業的比較效益長期偏低,他們不願意再像祖輩父輩那樣在農村從事一線農業生產;二是城鄉差距不斷擴大,農村增值性產業較少,農業產業鏈的後端主要還是在城市,農村產業無法解決的過剩勞動力依然向城市集聚尋求就業;三是農民進城就業收入已成為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成為他們提高生活質量、改變前途命運的主要途徑。
  • 「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③|劉敏:循環,在動態中協調供給與需求
    編者按: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不期而至,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逆全球化」潮湧之下,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並存,危機與先機交織。但今年,同樣是值得回望的一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是第一戰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實現供給與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關鍵。我國龐大內需市場規模為雙循環的高水平發展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雙循環中供求系統的互促耦合進一步提升消費需求滿足的水平和質量,並引領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推動人們的消費需求結構不斷升級。
  • 鋼鐵行業策略報告:供給優化漸入佳境,需求轉化迎來新周期
    整體來看,印度和東南亞等新興國家之前鋼材以內需為主,今年受到疫情影響, 內部需求下降;獨立國協地區之前鋼材以出口歐盟為主,今年歐盟受到疫情影響需求下降;這 些新興經濟體國家鋼材生產成本具備相對優勢,因此將鋼材出口轉向中國。國內鐵礦進口連續三月超億噸,全球鐵礦出口大量轉向中國。8 月國內進口鐵礦石 10036 萬噸,同比 5.81%,連續三個月超過 1 億噸。
  •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產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期成為經濟改革領域的高頻詞,也成為最高經濟決策機構,在宏觀調控方面的一個新的思路。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著勞動力供給量減少,勞動要素成本上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以及資本投資效率下降等問題。
  • 全科教師供給離不開制度保障
    2012年以來,隨著「免費定向培養農村小學全科教師」政策舉措的實施,江蘇、廣西等省份開始嘗試實施這一政策,乃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有學校推行了「全科教師」及「全科教學」。很顯然,這一政策已經得到了相應縣區學校和社會的普遍歡迎與有力施行,更使得全科教師的培養和使用受到了廣泛關注。
  • 習近平:談供給側不能少了這三個字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勞動力異質性視野下的人口流動
    異質性勞動力是指社會化的勞動力資本,將社會資本納入勞動力資本化的範疇,強調社會資本對勞動力、人力資本的影響,強調勞動力的社會化。我國正在經歷的二元經濟發展新階段,勞動力從無限剩餘轉為有限供給,社會結構也已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勞動者的效用滿足多元化、尤其是非經濟因素的作用不斷增強,以及勞動力流動結果表現出分散的趨勢等等,所有的經濟發展現實都將勞動力的異質性推上了歷史舞臺:勞動者會因個體勞動力資本化程度的不同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流動偏好和流動行為,將所有的勞動力看做同質而忽視勞動力異質性的存在,已經成為無法接受的前提假設。
  • 消費是拉動經濟的第一動力,「推促新型消費」提升消費與供給的適配性
    受疫情衝擊,今年我國消費受到抑制和凍結,實際有效需求出現下滑,但部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要拉動消費,新型消費需要「挑大梁」,嘗試利用新方法、新手段,推動消費場景的數位化、無接觸和虛擬化,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消費形態,從而提升消費與供給之間的適配性。新型消費大量湧現,加速了數字經濟時代到來。
  • 環保部:北京上半年PM10汙染排名全國第三
    >   國家環保部昨天發布的《2012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顯示,烏魯木齊、蘭州、北京、天津等33個城市的空氣品質超標,其中,北京上半年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濃度值為0.124毫克/立方米,僅好於烏魯木齊和蘭州,位列全國倒數第三,同比去年上半年有所退步。
  • 上半年北京首都機場稅後淨虧7.38億,飛機起降架次下跌近六成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8月26日晚,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首都機場」)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今年上半年,北京首都機場收入19.83億元,同比減少63.1%;稅後淨虧損7.38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2.9億元,同比減少157.2%。董事會不建議派發中期股息。
  • 調查:美國主要城市有一半的勞動力在家裡辦公;①據美國人口普查局...
    調查:美國主要城市有一半的勞動力在家裡辦公;①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Census Bureau)的一項調查,在美國一些主要城市,約有一半的勞動力在冠狀病毒爆發近9個月後仍在遠程工作;②該機構的每周家庭脈搏(Household Pulse)調查顯示,在美國,37%的員工在10月底至11月初之間進行了遠程辦公;③但根據工作類型、工作場所政策和政府限制等多種因素,美國各州和城市在家辦公的人數比例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供給學派認為稅收是影響勞動力供給、儲蓄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減稅尤其是為富人減稅不但會使得經濟產出大幅增長,還會使稅收收入不降反升,因此不會引發財政赤字的問題。這來自於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線」假說:當稅率高於某一閾值,財政收入不再上升,反而下降,原因是過高的稅率壓抑了勞動力供給和儲蓄,導致稅基下降。換句話說,減稅不一定會增加赤字,甚至可能提高稅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