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羅話指數投資
一、創新藥產業介紹
1. 中國創新藥行業介紹及發展現狀
所謂「創新藥」,是相對於「仿製藥」而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從定義來看,就國內而言,創新藥是指在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含有新的結構明確的、具有藥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臨床價值的藥品。隨著綜合實力的增強,我國逐步從仿製藥大國升級為了創新藥強國,中國企業在全球醫藥研發金額的佔比已經達到了20%,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市場預計2018年至2023年,我國創新藥行業將保持18.5%的年複合增長率繼續快速增長,到2023年,國內創新藥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人民幣以上,國內創新藥行業發展形勢大好。
2. 創新藥產業鏈介紹
從產業鏈的角度分析,創新藥產業鏈主要由上遊創新藥醫藥原材料生產商和外包服務商、中遊創新藥生產及銷售企業、下遊醫療機構等銷售終端組成。具體到國內,創新藥產業鏈上遊企業主要以原料藥企業以及醫藥服務外包企業為主,我國企業在醫藥外包服務中具有一定的全球競爭力。恆瑞醫藥由於其完善的研發管線和強大的研發資金投入成為了中遊企業中的絕對龍頭。對於下遊醫藥銷售機構而言,公立醫院是我國創新藥產品最主要的銷售終端,因此,國家醫保談判對於創新藥銷售影響重大。
3. 我國發展創新藥產業的優勢
a) Me-too替代具有「低成本+低風險」雙重優勢
從成本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獲批上市的新藥研發費用中值約1億元,而歐美部分腫瘤新藥的研發費用中值為5億美元。
從風險角度來看,新藥研發過程中失敗機率最高的是用於評估藥品有效性的II期臨床試驗,失敗率高達60%。對於跟隨式創新而言,藥物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驗證,因此在這個環節的失敗概率將會大幅降低,從而提高整體創新藥研發成功的機率。
b) 成本優勢推動國產創新藥份額的增長
歷史經驗表明,即使自主新藥上市時間落後外企3-6年,Me-too替代依然能夠順利實現,這主要是由於在療效相似的前提下,自主新藥的定價更低,更具競爭力。以PD-1/PD-L1為例,在國產藥品進入後,PD-1的治療費用從20多萬/年降至了10萬左右/年。
c) 我國龐大的住院人數為創新藥研究提供了豐富臨床資源
創新藥在研發過程中需進行多期臨床試驗,而醫院是承擔臨床試驗研究的主要機構,國內醫院超高的入院人數為臨床試驗開展提供了便利。根據F&;S的統計,2018年美國醫院月均就診人數為493人,而中國高達1259人,接近美國的3倍。
d) 創新藥報批提速,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期
根據美國經驗,新藥從臨床申請到上市獲批一般需要8-10年。而我國整體自主新藥報批周期被壓縮到5年左右。而對於早期安全性數據豐富或海外已獲批上市的特殊品種,從臨床到上市申請的周期可以被進一步壓縮至3-4年。
e) 人才優勢與工程師紅利幫助國內企業更好地投入醫藥研發
根據Statista數據,2016年中國理工科畢業生人數為470萬人,居全球首位,相對於第二名高出210萬人。不斷增長的國內畢業研究生和留學回國人員源源不斷的為國內創新藥企業輸送大量科研人才,同時相對較低的專業人才薪酬幫助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進行創新研發。
4. 創新藥行業短期驅動因素
a) 集採政策幫助境內藥企搶佔市場份額
對於國內創新藥企業而言,Me-too創新策略使得境內藥企相對於國際製藥巨頭研發成本更低,因此在療效接近的背景下,其藥品定價更具競爭力;而國際製藥巨頭受制於全球定價體系,在醫保談判中並不具備相應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政策環境對境內創新藥企業相對更加友好,在12月28日公布的最新醫保目錄中,四隻國產PD-1產品全部被納入醫保目錄,顯示了國家醫保局對境內創新藥的鼓勵政策。
b) 後新冠疫情時代對疫苗需求旺盛
全球新冠疫情依然保持嚴峻,使得市場對疫苗的需求有增無減。當前雖然已有兩款新冠疫苗獲得緊急使用授權,但在設備、原料、冷鏈物流等因素的限制下,其產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國內新冠疫苗研發進度處於全球前列,共12個新冠疫苗處於臨床開發階段,明年有望大規模應用於健康人群。考慮到疫苗對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性,預計未來新冠疫苗上市後接種需求旺盛,相關研發企業有望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CS創新藥指數介紹
1. 指數基本信息
中證創新藥產業指數(931152.CSI)選取主營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的上市公司作為待選樣本,按照市值排序選取不超過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為樣本股,反映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標的。該指數以2014年12月31日為基日,截至2020年12月25日收盤,指數成份股個數為45隻,總市值合計2.86萬億。
2. 指數行業分布
從行業成分來看,創新藥指數基本覆蓋了產業鏈中議價能力最強的中、上遊龍頭企業。其中生物製藥、化學製藥、以及上遊醫療服務相關企業在指數中權重佔比最大,合計權重佔比超過90%
3. 前十大成份股分析
從指數成份股來看,前十大成份股合計權重佔比63.07%,主要集中在化學製藥與生物製藥板塊,行業集中度較高。且前十大成份股均為各自子行業龍頭企業,能夠較好的反映創新藥產業的發展。
4. 指數歷史表現
a) 與寬基指數對比
從歷史表現來看,從基日(2014年底)至2020年12月24日,CS創新藥指數累計收益率為219.59%,年化收益率為22.05%,表現大幅優於同期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等市場主要寬基指數。同時,該指數歷史年化波動率為27.22%,比滬深300指數和中證全指更大,與中證500接近,小於創業板指。綜合波動性和收益率,CS創新藥指數的歷史夏普比為0.92,同樣大幅優於市場主要寬基指數,其超越市場的表現十分顯著。
b) 與其他行業指數對比
將CS創新藥指數與市場中申萬28個一級行業在歷史上的收益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從基日(2014年底)至2020年12月24日,CS創新藥指數的表現僅次於食品飲料行業,超越了其他所有申萬一級行業,歷史表現不可謂不強勢。
c) 與醫藥子板塊對比
此外,我們還將CS創新藥指數與市場同屬大醫藥板塊的化學製藥、中藥、醫療器械、生物製品、醫藥商業等子板塊以及綜合類的全指醫藥進行逐年的橫向對比,可以看到,在所有7隻指數中CS創新藥指數歷史表現表現最好,排名第1。特別是2016年和2017年,CS創新藥指數連續兩年在大醫藥板塊指數中表現最好。
從風險收益比來看,創新藥指數夏普比率為0.92,在所有七隻指數中排名第一。
5. 指數財務數據
從指數的盈利能力來看,通過比較醫藥行業內各子板塊的淨資產收益率(ROE)發現:截至2020年上半年,CS創新藥指數ROE為12.12%,僅次於醫療器械,優於其他指數,這也顯示出A股上市的創新藥企業基本面狀況整體較好,業績穩定。
另一方面,研發投入是衡量醫藥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前瞻性指標,CS創新藥在選股層面更加注重個股的研發投入指標。通過統計2020年半年報中各個醫藥板塊指數成份股的研發投入在營收中佔比數據,結果顯示CS創新藥指數成份股在研發投入上的佔比中位水平顯著優於大醫藥板塊的其他指數。
6. 指數估值狀況
由於CS創新藥指數發布時間較短,其統計區間始於2019年4月22日。截至2020年12月25日,CS創新藥指數市盈率PE(TTM)為65.77倍,位於上市以來96.3%分位數;市淨率PB(LF)為7.78倍,位於上市以來95.3%分位數。
然而,創新藥指數的高估值將被其高利潤增速迅速消化。根據Wind預測,創新藥指數在2020年、2021年、2022年淨利潤增速預計分別為30.1%、26.49%、24.30%,在考慮盈利增長後未來兩年的相應市盈率將分別降至51.99倍、41.83倍。長期來看,創新藥指數仍然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