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空中機器人」 年淨賺1600萬 推出「黑飛」無人機天敵 帶動銷售破5000萬
這家科技企業告訴你 創新能創出多少財富
航空測繪、森林消防、農業植保、應急救援……憑藉使用高效便捷、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等特點,工業無人機的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近年來,國內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擴張迅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可達580億元左右,有望成為下一個投資藍海。看準行業發展前景,一批企業也紛紛瞄準工業無人機掘金,重慶翼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翼動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在第二屆中國警務信息化建設成果推介會上,翼動科技捧回「最佳智能無人系統解決方案」獎項。翼動科技總經理、渝北青商會副會長樂放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2018年,憑藉工業無人機以及無人機反制產品的銷售,該公司實現淨利潤近1600萬元。今年,公司銷售有望超過5000萬元。未來,翼動科技將朝著無人機生態技術領軍企業邁進。
【創業
海歸碩士瞄準「空中機器人」領域
多旋翼無人機、反無人機電磁盾……走進位於重慶渝北區金泰智能產業園的翼動科技,各種無人機產品映入眼帘。
在這裡,翼動科技總經理樂放及其團隊,正逐步構建出一個工業無人機「王國」。未來,他還要進一步打造工業無人機生態圈。
樂放是地道的重慶人,言辭間邏輯嚴謹、條理清晰,透露著一個技術型企業老闆的典型氣質。其實,在做無人機之前,樂放涉足的領域是國際貿易。
80後出身的樂放,早年在英國留學,回國後自己創業做國際貿易,主要為長安福特、長安鈴木提供進口機械產品。在從事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機器人代替人工在汽車生產領域的成功給樂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樂放做出了「殺入」無人機領域的決定。
「在我看來,無人機也是機器人,出於對機器人領域的看好,我選擇了切入當時無人涉足的空中機器人領域。」2013年9月,樂放同另外5名志同道合的夥伴,創建起了翼動科技,這也是重慶第一家做無人機的企業。
作為翼動科技的主要投資人,樂放出任公司總經理,負責管理和經營這家定位於研發製造工業級無人機的公司。而另5名合作夥伴則是翼動科技的研發核心團隊,他們中有來自德國無人機公司的無人機專家、軍工研究所的自動化控制專家、無線電專家和複合材料工藝專家。
憑藉過硬的技術,當年12月份,在成立公司的第三個月裡,翼動科技的第一款旋翼式無人機試驗機面世,這款開篇之作是翼動科技研發團隊自行設計打造的一款工業級無人機,運用了頂尖複合材料工藝,凝結了10餘項技術專利。在經過半年的反覆測試改進後,2014年年中,翼動科技的第一款工業級四旋翼無人機開始推向市場,並迅速切入水利、應急市場。
如今,翼動科技已經推出6款無人機產品,涵蓋小尺寸多旋翼無人機以及大尺寸複合翼無人機等。這些產品廣泛應用到了應急救災、公安、消防、農業、交通、環保等多個領域。
【布局
另闢蹊徑研製反無人機「電磁盾」
作為工業無人機的「吃螃蟹者」,翼動科技憑藉強大的研發生產能力,迅速搶佔了市場。不過,由於無人機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短時間內難盈利。且隨著無人機概念走紅,2015年後,企業、資本等蜂擁而入,行業競爭急速加劇。如何另闢蹊徑開拓新的市場,成為了擺在翼動科技面前的一道難題。
此時,對行業有敏銳把握的樂放留意到一個現象:隨著入門門檻降低,以及價格的降低,很多普通市民也可以擁有無人飛機,無人機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如因無人機墜落導致的安全事故,或者是在禁飛區影響正常飛行等。威脅存在,卻無天敵制約,這是行業的又一個空白。於是,同一年,他將研發重點進行了轉向,專門成立事業部開始研製反制無人機的技術。
結果正如樂放所料,2016年,翼動科技推出「黑飛」無人飛行器的天敵——「反無人機電磁盾」,產品一面世便受到市場熱捧。
據悉,這款電磁盾的外形酷似一桿科幻「電磁槍」。在3公裡範圍內,只需瞄準,扣動扳機,2~8秒時間內就能完成對「黑飛」無人機的反制。其原理是利用複雜的人工智慧算法,通過電磁信號對無人機指揮信號進行幹擾,可以實現對「黑飛」無人機的驅離以及擊落。
樂放介紹,該產品不僅能對國內市場超過90%的消費級和工業級無人機進行有效反制,還可追蹤操控者身份。公司以該產品為代表的無人機管控板塊,也成為了近兩年增長最快的業務,其中「反無人機電磁盾」去年在全國就實現了100多套的銷售,受此帶動,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近1600萬元。今年,翼動科技的無人機管控板塊業務將超過傳統的無人機研發生產板塊,銷售收入有望達到3000萬元左右,從而帶動公司整體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
【角逐
創新和差異化做「快一步」企業
無人機領域角逐者眾多,出局者也不鮮見,翼動科技憑啥一直保持領先?樂放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創新和差異化。
「今日不創新,明日便會被淘汰。」樂放說,翼動科技一直把創新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公司研發經費(R&D)投入佔到了公司總收入的7%左右,並且在國內形成了重慶、廈門、北京三地布局的研發體系。此外,在國外,翼動科技已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工程學院共同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旨在研究先進無人機技術及相關裝備在泛交通、基礎設施、工程領域的創新應用,解決傳統工藝和技術所面臨的難點、痛點、瓶頸。
樂放介紹,憑藉自身的研發團隊和研發體系,翼動科技從一開始便走了一條自主研發、生產的道路。目前已掌握包括工業級無人機、無人機空管系統、反制無人機武器的核心技術。並實現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申請專利20餘項,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部科技創新基金扶持,2016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17年獲得高新科技產品認證。
樂放舉例介紹,翼動科技ET-1型無人機是國內性能頂尖的工業級多旋翼產品,機身運用全碳纖維材料,電驅動續航性能行業領先,高達60分鐘,自主巡航範圍高達12公裡,海拔升限5000米,能夠在高原地區和惡劣環境下為應急搶險、戶外巡邏、偵查和作業提供空中平臺。
在樂放看來,除了創新,差異化則是一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在市場裡面生存的另一個關鍵。且這種差異化還不能僅僅局限於一些簡單的技術指標或者是在一些框架範圍內進行量的提升,而是要有質的差異。
「從翼動科技的發展來看,我們總是比行業快一步,且這種前瞻性都不是天馬行空的,它都是有依據的。」樂放說,當你身處一個行業,就要做到比別人多一些思考,多研究趨勢,並去迎合這種趨勢。事實證明,翼動科技判斷的趨勢都是正確的,因此公司業績也在不斷提升。
正因為翼動科技對研發創新的重視、對市場敏銳地把握,2016年,翼動科技獲得了上市公司聯絡互動5500萬元的戰略投資。
【目標
未來三年向資本市場發起進軍
樂放說,相比消費無人機市場,未來工業無人機市場前景還有持續增長空間,因為每一個行業的應用都「五花八門」,每一個領域都值得深耕細作。但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未來產品性能提升,例如續航能力的改善等,以及智能化、大數據的應用都會是新的風向。
這一點,翼動科技也已經開始布局。
樂放透露,早在2017年,翼動科技又設立了新的事業部,進行無人機大數據應用分析。
「無人機其實只是一個工具,現在各個部門都是應用它來採集影像和數據,目前的應用都比較傳統,就是把這些數據採集來給對象看,但這不符合趨勢,未來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把這些看似分散和粗略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加工,會有更大的價值。」樂放說,未來翼動科技不再是單單賣硬體產品,而是會提供軟體解決方案,以實現對客戶服務的升級。
樂放透露,翼動科技即將要推出一款智能圖像識別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將無人機所看到的東西,自動通過機器學習和分析的方式,把它轉化成數據和結論,大大提高客戶決策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因此未來,我們將形成三塊核心業務,一是傳統的工業無人機研發生產,二是無人機管控系統以及反制無人機設備的研發,三則是無人機大數據應用。」樂放說,通過這三塊業務的布局,翼動科技將構建起工業無人機的生態圈,公司也將成為工業無人機生態技術領軍企業,公司估值預計很快就會達到20億元,並在未來三年內向資本市場發起進軍。
對話
創業路上今天壓力永遠比昨天大
重慶商報:目前,無人機特別是工業無人機市場還有哪些痛點?我們要如何解決?
樂放:現在最大的痛點就是工業基礎技術,即電池技術,制約了行業的整體水平,全球基本都面臨這一問題。電池技術直接影響到無人機的續航能力,我們現在續航最久的可以達到60分鐘,基本是整個行業的領先水平了。因此,未來,無人機產品性能的提升,仍然是我們的重點攻克方向。
重慶商報:翼動科技的發展規劃是什麼?
樂放:我們的行業定位是要打造成為中國無人機生態技術的領軍企業,無人機生態技術的民族企業。此外,翼動科技有上市公司投資,因此整個公司的管理和架構都非常規範、完善,未來隨著業績的增長,在適當的時候,也會尋求上市。
重慶商報:翼動科技現在已經是行業龍頭企業,您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是否比創業之初輕鬆一些?
樂放:在企業小的時候,你只需解決生存問題,但當有一定基礎後,又有了新的目標。所以我一直都覺得每一天都比前一天的壓力更大。毫不誇張地說,現在除了睡覺我都是在想公司的事情,甚至睡覺都會夢到工作。但是這個壓力它本身也是動力,它推動了公司前進。
重慶商報:做企業這麼久,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樂放:首先是要不斷挖掘自己的價值,只要堅信這件事能創造價值,那可以堅持下去。第二點感受就是創新。現在優勝劣汰的周期大大縮短。不管企業多優秀,只要懈怠,分分鐘就可能被超越。因此,唯有不斷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