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能力表現如何? 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2020-11-23 金羊網

中國創新能力表現如何? 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金羊網  作者:陳澤雲  2020-11-20

中國的創新實力目前到了什麼水平,還有哪些短板要補足?

圖/新華社

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多少?每萬人能產出多少科技論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堅持創新驅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目標,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中國的創新實力目前到了什麼水平,還有哪些短板要補足?日前,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28.3(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7.8%。其中,分領域看,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達到249.9、199.1、295.3和168.8,分別比上年增長10.5%、3.0%、11.8%和3.1%。

「整體來看,2019年,我國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創新投入穩步提高,創新產出大幅提升,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創新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李胤解讀指出。

創新投入:

R&D經費投入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R&D(研發支出)經費投入達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為2.23%,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已超過2018年歐盟15國平均水平,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

2019年,我國R&D人員全時當量達480.1萬人年,保持全球第一,比上年增長9.6%,增幅為近7年來最高;每萬人口中的R&D人員全時當量為34.3人年,增長9.2%。

值得注意的是,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2019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增速為近8年來最高;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的比重為6.03%,比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佔比首次突破6%。

從企業主體來看,2019年,我國企業R&D經費達到169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為13971.1億元,比上年增長7.8%。企業R&D經費對全社會R&D經費增長的貢獻為68.5%,拉動全社會R&D經費增長8.6個百分點。2019年,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8.8萬家企業開展了技術創新活動,所佔比重為49.6%,比上年大幅提高6.6個百分點。

創新產出:

專利授權數增長6.0%

創新的產出也結出累累碩果。2019年,我國國內專利授權數為247.4萬件,比上年增長6.0%;發表科技論文195萬篇,增長6.0%;專利和論文產出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9年底,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註冊商標53.8萬件,比上年增長14.0%,企業品牌建設不斷推進。

從指數上看,每萬人科技論文數指數達到193.0(以2005年為100),每萬名R&D人員專利授權數指數達到429.3(以2005年為100),15年時間內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2019年,我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達22398.4億元,比上年增長26.6%;按每萬名科技活動人員平均的技術市場成交額為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6.7%。技術交易額不斷創出新高,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通道加速打通,技術市場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新產品銷售佔比再創新高。2019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6.6萬億元,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24.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佔比創2005年以來的新高。

在實現產品創新的2.5萬家大中型工業企業中,有69.3%的企業推出了對於國內市場全新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有29.7%的企業推出了對於國際市場全新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

「雖然我國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高,但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李胤表示,下一步,國內還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創新中國爾雅答案
    :C點我查詢答案哦點我查詢答案哦點我查詢答案哦6中國國務院於()發布了《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統治》。:D10下面不屬於熊彼特對創新表現的歸納的是()。:C14中國金融發展進程中,()科技創新板正式推出。
  • 諾貝爾獎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至於,1969年才被歸入諾貝爾獎體系的經濟學獎,質疑與爭議一直存在,不論今人如何看待,這絕對違背了諾貝爾先生的初衷。  110屆的諾貝爾數據,排除48次空缺或無生辰資料及23個機構獲獎外,為佔星研究提供了877份科學家的案例。
  • 中國學生為何缺乏創新能力
    雖然能在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國際大賽上獲得佳績,但中國學生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識、不善於提問題、研究能力薄弱,這大概已經得到了公認。  尹文剛博士認為,創新能力教育也是如此。「其實人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創新的萌芽很小就會有所表現,這需要特殊的關注和培養。如果不能在關鍵期抓住培養環節,這種能力就會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退化掉。」尹文剛說,有研究表明,創新能力是與人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寬闊的知識面分不開的,而這些能力都應從小就注意培養。
  • 「數領未來,智創共享」中國移動大數據能力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11月21日,以「數領未來,智創共享」為主題的中國移動大數據能力創新發展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行。作為2020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的分論壇之一,本屆論壇由中國移動信息技術中心主辦,邀請了來自政府機構、各大高校和龍頭企業的大數據專家共同研討大數據產業的未來發展風向。
  • 中科院院士告訴你我國大數據技術的真實水平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告訴你我國大數據技術的真實水平 近日,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梅宏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分析了當前中國大數據技術存在的差距。
  • 中國哪個省份的「光棍」最多,讓大數據分析來告訴你
    要記得在好幾年前,還是用「光棍」來形容單身人士的呢,相信也有不少人好奇,中國的人口眾多,每一個地方都會有單身人士,那麼中國哪個省份的「光棍」最多呢?讓大數據分析來告訴你吧。從這一張大數據的圖中,相信大家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廣東的單身朋友可謂是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四川朋友,雖然僅次於廣東之後,但是從數量上來說,還是少了一大截,看來人口大省的這個稱呼也不是白給的,就連單身的人口也是那麼領先。
  • 用數據告訴你如何定投
    定投是基金投資的一種方法,長期以來受到諸多投資者的推崇,但在很多情況下,更多人還是選擇一次性投資基金或者股市,到底是定投好還是一次性投資好也一直是大家爭議的焦點,我們會用市場數據告訴你答案五年多時間內,定投總收益較少,甚至出現虧損,平均到年化收益可能會跑輸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而單筆一次性投資收益表現不錯,與5年時間內53%左右的GDP增長較為接近。
  • 回顧NBA01-02賽季各項數據之王,艾弗森告訴你什麼是答案
    回顧NBA01-02賽季各項數據之王,艾弗森告訴你什麼是答案 一、得分王:阿倫艾弗森
  • 大數據看600家A股公司"戰疫"表現:製造業是壓艙石
    疫情,喚起了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對企業的CRS能力提出了大考。南財智庫、21世紀經濟報導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團隊,選取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公開的截至2月4日加入抗疫的635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作為樣本,通過分析本次A股上司公司的現金捐贈、物資捐贈情況,結合上市公司的市值、淨利潤、行業、所在地域、專業貢獻、利益相關方維護等指標進行了交叉分析。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對你撒謊?別瞎猜,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一個人不管表面如何掩飾,表情都是內心想法最質感的表達。就算嘴上說謊,面部表情也很容易出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觀察這些微表情,我們也不難猜透別人心中在想些什麼,判斷這個人是否正在撒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對你撒謊?
  • 如何成為一名太空人?讓NASA告訴你答案
    Roemer在接受《國家地理》採訪時,講述了NASA如何挑選太空人,她希望在候選人中找到怎樣的特質,以及她對目前的太空艙的看法。考慮到篇幅和易讀性,採訪有所改動。 您打算在下一批太空人選拔中選出多少人?
  • 這家科技企業告訴你 創新能創出多少財富
    掘金「空中機器人」 年淨賺1600萬 推出「黑飛」無人機天敵 帶動銷售破5000萬   這家科技企業告訴你 創新能創出多少財富   航空測繪、森林消防、農業植保、應急救援……憑藉使用高效便捷、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等特點,工業無人機的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
  • 高德地圖蘇嶽龍:如何通過大數據能力賦能數字城市建設? | CCF-GAIR...
    蘇嶽龍指出,我們積累了很多大數據,但挖掘並轉換數據的價值是為城市提供服務的關鍵,也是目前的挑戰。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高德有了數據之後要做的,第一部分是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第二是智慧公交,第三是智慧高速,最終構成交通出行全鏈條的解決方案。以下是蘇嶽龍演講全文:很高興能代表阿里巴巴高德地圖,分享通過人地關係的大數據,如何賦能數字城市的建設,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 地理國情普查告訴你答案
    中國江蘇網2月15日訊 紫金山現在有多高?玄武湖最深處在哪裡?全省地理國情普查會告訴你最新答案。而全省人口、交通、土地、海島礁、自然海岸線、地面沉降、生態紅線、城市綠化覆蓋、城市建成區等現狀如何?全省地理國情普查將告訴你答案。
  • 70年大數據告訴你 初颱風最偏愛哪裡?
    中國天氣網訊 目前,南海熱帶低壓已經生成,並有可能加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將於3日凌晨在海南島東部一帶沿海登陸,成為今年的初颱風。那麼,今年的初颱風登陸時間是否偏晚,登陸強度與常年相比又如何?中國天氣網深扒1949-2018年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 中國信通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圓滿落幕
    (原標題:中國信通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圓滿落幕)
  • 華為開啟「鴻蒙」,掌握話語權靠科技創新能力!
    當沿海各地的人們都在琢磨下班如何回家的時候,華為在2019年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鴻蒙消息一出,燃爆網絡用萬眾矚目來形容華為開發者大會絲毫不為過在這場擁有5000多人規模聲勢浩大的大會上華為大張旗鼓地秀出了自己的「肌肉」:制裁風波後依然高速增長的業績表現終於揭開神秘面紗的
  •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打開APP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Kung 愛筱歆 發表於 2019-11-27 14:29:34 當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更應堅持創新、創造價值要始於需求。」 近年來,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電力裝備製造向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持續深化。如何使配電網具備強大的數據感知能力、高效的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是建設配電物聯網的關鍵。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父母或許會說城市會得到他人的善意、友好、理解等,但是不會每次都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善意的謊言」,什麼時候遇到危險可以「不誠實」。非常多的事情本質後面都有適用範圍的,考慮適用範圍就是思辨的問題。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既然知道了思辨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從小改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如何用數據驅動新生長?CBE的「羊城」峰會有答案
    文 | 杜桂芳世界的本質是數據,大數據將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大數據研究專家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博士的確,在認識大數據之前,世界原本就是一個數據時代。但是,如何參透數據的本質,真正讓數據做到從看到用,是當下行業亟需探討的課題,美妝行業亦是如此。那麼,在大數據時代下,美妝行業如何做才能實現裂變新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