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目前,南海熱帶低壓已經生成,並有可能加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將於3日凌晨在海南島東部一帶沿海登陸,成為今年的初颱風。那麼,今年的初颱風登陸時間是否偏晚,登陸強度與常年相比又如何?中國天氣網深扒1949-2018年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今年初颱風登陸時間較常年略偏晚
截至目前,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生成3個颱風,尚無颱風登陸我國。如果今年4號颱風「木恩」生成並登陸我國,則將是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與常年平均的初颱風登陸時間6月27日相比,今年初颱風登陸時間略偏晚。
專家解釋,上半年颱風數量偏少的直接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異常偏南、偏西且強度偏強,位於颱風生成源地上空。在副高控制區域盛行下沉氣流,熱帶對流受到抑制,不利於颱風生成。
初颱風最愛六月下旬「上岸」
每年六七月是首個颱風登陸我國的集中期,這兩月初颱風登陸我國的比例高達83%,其中,在6月下旬登陸的比例最高,達14次,佔比20%。
從歷史資料來看,初颱風登陸我國的早晚差別很大,性子最急的是「浣熊」,2008年4月18日,它早早以強熱帶風暴登陸海南文昌龍樓鎮,為自1949年以來唯一一個在4月登陸我國的初颱風。
而性子最「磨嘰」的初颱風是1975年8月3日登陸的「Nina」,它雖然性子慢,但威力很猛。「Nina」先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臺灣花蓮,之後穿過臺灣海峽由福建進入大陸,最終給河南等地帶來嚴重災難。
初颱風青睞「廣東戶口」
從初颱風登陸地來看,北至浙江寧海至三門一線,南達海南三亞,均能「捕捉」初颱風的身影。不過,統計顯示,初颱風扎堆的登陸點是廣東、臺灣和海南三省,其中廣東最受青睞。
在過去70年中,有31年初颱風登陸廣東、17年登陸臺灣、12年登陸海南,分別佔到總數的44%、24%、17%。此外,香港、福建、浙江、廣西也均有初颱風登陸。
初颱風也強悍? 四成達到颱風及以上級別
通過1949-2018年的統計,初颱風也不都是溫柔的,最近70年的初颱風有29個達到颱風或以上級別,佔比41.4%,其中有2個達到超強颱風的級別。
從時間上來看,越是稍晚登陸的初颱風,強度整體有增強的趨勢。比如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最晚的初颱風「Nina」就是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我國的。
隨著南海「準颱風」攜風帶雨襲來,我國的颱風季也正式開啟。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盛夏至初秋為颱風活躍期,預計前期生成偏少,後期偏多。登陸和影響我國的路徑主要以偏西為主,且強度整體偏強,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需特別防範颱風洪澇、大風和風暴潮災害。(文/張慧 設計/任成英 數據支持/邵鵬 審核/劉文靜 張方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