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行人在海南省三亞市街頭冒雨出行。據新華社
受颱風影響,廣州一天之內下了好幾場雨。據《廣州日報》
颱風影響資料圖。據中新社
初臺青睞廣東登陸據《央視財經》。
今年初臺登陸偏晚。
據中央氣象臺監測:第四號颱風「木恩」已於7月3日凌晨0時45分前後在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木恩」成為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
幸運的是,強勢來襲的「木恩」在中國並未做長期停留,在登陸海南島後很快進入北部灣海面,隨後轉入越南北部。儘管未「長驅北上」,但威力巨大的「木恩」已波及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
那麼,今年的首個颱風登陸時間是否偏晚,登陸強度與常年相比又如何?我們通過此前30年初臺的大數據來了解一下。
1
「初臺」偏愛六月「上岸」
初臺,一般是指當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首個颱風登陸後,往往意味著進入了颱風活躍期。根據1988年至2018年初臺的統計數據得出,平均初臺登陸日期為6月27日。每年六七月是初臺登陸的集中期,近30年來,共有15個初臺在6月生成,其中有7個是出現在6月下旬。有12個初臺在7月生成。當然,初臺登陸的時間差別也很大,2008年初臺「浣熊」於4月18日登陸,是近30年登陸最早的初臺。1997年初臺「維克託」於8月2日登陸,是近30年登陸最晚的初臺。
2
「初臺」青睞廣東登陸
1988年至2018年,我國的初臺登陸地覆蓋廣東、海南、臺灣、福建、廣西。其中,廣東登陸年份最多,為12個。6月左右整個東亞的大氣系統屬於偏南,無論是副熱帶高壓,還是季風帶來的水汽也是偏南,因此颱風登陸地點往往偏南一些,易登陸廣東、海南。
3
今年「初臺」登陸偏晚
颱風的生成需要具備五個條件,即暖的洋面、足夠的地轉偏向力、較小的環境風垂直切變、充沛的水汽輸送,另外,預先有一個熱帶擾動雲團存在。目前,受厄爾尼諾影響,西北太平洋(601099)對流活動減弱、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南,不利於颱風生成。因此,這也是導致今年初臺時間稍偏晚一個原因。
4
如何識別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其實是種熱帶氣旋,當中心點的移動軌跡與海岸線相交時,颱風在氣象的定義上就登陸了。一旦颱風來襲,我們又該如何避險?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一定要密切關注颱風預警信號。
紅色預警信號是颱風預警信號中的最高級別,6小時內可能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應停課停工、不要外出。
橙色預警信號是颱風預警信號中的第三級別,12小時內可能平均風力達10級以上;學校應停課、不要隨意外出。
黃色預警信號是颱風預警信號中的第二級別,24小時內可能平均風力達8級以上;學校應停課、停止戶外大型集會。
藍色預警信號是颱風預警中的最低一級警報(廣東除外)。24小時內可能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老人、孩子記得待在安全區域。
5
颱風來了如何避險?
1、防高空防墜物:將放在室外物品移至室內,特別是要將樓頂的雜物搬進室內;室外易被吹動的東西要加固,關好門窗;
2、遠避危險建築: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造成人員傷亡。在颱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不要在臨時建築等附近躲避;
3、停止戶外活動:颱風來襲,破壞力巨大,一定要停止戶外活動,不論你在幹什麼,立即躲避才是正確選擇;
4、聽從救援指揮:不要在有危險的範圍內活動。如果被通知撤離,請立即執行,確保人身安全;
5、遠離高壓電:遇到高壓電線被吹斷,千萬別用手摸。尤其是下雨天,積水極易導電,也不能靠近,應馬上撥打電力熱線95598通知電力搶修人員;
6、颱風行車:不在強風區域開車,雨中行車要開燈,能見度低於200米就下高速,車遇水時先離開再救助;
7、小心積水道路:颱風中不打赤腳或穿涼鞋,不要在河邊或小橋上行走,當家門口積水時,不能憑老經驗走路,儘量繞開積水。繞不開時,最好用木棍先試探。
據《央視財經》
颱風「木恩」的前世今生
颱風的名字都是循環使用的,除非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不然會一直沿用下去。而在每年的颱風名稱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颱風看起來有些陌生,這些颱風可能是第一次啟用,例如今年的第4號颱風「木恩」。那麼,第4號颱風叫什麼名字?
「木恩」取代了「菲特」
2019年第4號颱風木恩,英文名稱:Mun,編號1904,名稱來源密克羅尼西亞,含義:六月(Yap語)。其實,「木恩」一名今年是第一次啟用,替代的是颱風「菲特」。
強颱風菲特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十一個被命名的風暴。「菲特」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是一種美麗芬芳的花朵。
該颱風對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23.3億人民幣,僅次於颱風赫拔(9609號)。由於菲特形成的倒槽降水使浙江全境出現罕見洪澇災害,所以在第46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退役,隔年決定由木恩(Mun)取代。
颱風為什麼會被除名?
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其英文名均為「Man-Yi」,中文名為「萬宜」。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表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颱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然後,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臺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據天氣網
颱風來了
全新探測系統蓄勢待發
7月3日凌晨從海南登陸的「木恩」,成為2019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它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國今年的颱風季正式開啟。
對此,一款全新探測系統正蓄勢待發。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無人機機載下投探空系統,正在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進行飛行前的載荷驗收工作。該設備可用於超遠距離風場數據探測,未來一兩個月內,它將正式投入應用。
無人機下投探空系統是飛機氣象探測的重要、基礎載荷。據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基地室主任張雪芬介紹,該系統主要用於探測大氣的溫度、溼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設計複雜。相比有球探空類,它更有指向性和靶向性;相比火箭探空類,它的應用範圍更廣、區域更大。
23所研發的無人機機載下投探空系統,具有精度高、體積小、重量輕,以及機載探空系統與投放系統一體化,工作全自動等特點。只要有數據線與電源線,設備可以任意掛在機翼、機腹或機艙。同時其帶有全自動溫控系統,能在70℃至-90℃溫度範圍內穩定工作。
據悉,這套探空系統於2018年5月順利完成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海洋氣象探測一期工程的試驗。探空儀在高空投放後,將氣象要素值成功傳至地面監控室,填補了國內利用大型無人機開展氣象探測的空白。在近日開展的無人機下投試驗中,飛機從安徽淮北起飛,數據在廣西桂林接收,系統表現穩定。
未來,該系統可在氣象應急、災害監測、生態監測等方面應用。
據《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