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中國氣象局公布了2018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最佳路徑。什麼叫最佳路徑?就是颱風吹完之後,預報專家們坐下來,對颱風的路徑、強度來細細地分析,把颱風發生時給的不太恰當的路徑、強度信息給改過來,形成的一個數據集合。和颱風發生時給的「初報」相比,最佳路徑更科學、更貼近實際,以後做科研,就要引用最佳路徑數據。
根據這份最佳路徑,2018年變動最大的颱風有以下幾個:
1、颱風摩羯。摩羯颱風於8月12日夜間登陸浙江台州溫嶺,登陸時為強熱帶風暴。雖然它打破了浙江台州十多年的「空臺」時刻,但在浙江的登陸颱風裡,它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平淡無奇的颱風。
摩羯全生命史路徑,中氣愛根據CMA最佳路徑製作
不過,摩羯後來穿過了山東,以熱帶低壓的身份進了渤海,情況就變了。在渤海狹小的海域內,摩羯抓住機會,重新增強到熱帶風暴級;隨後,受大陸高壓影響,8月15日晚開始摩羯的殘餘低壓從渤海急轉彎回山東,成了歷史罕見的「萊州灣颱風」。
摩羯急轉彎掉頭回山東登陸的路徑詳細情況,中氣愛shear製作
初報時,中央氣象臺並未承認摩羯在渤海的加強,也未承認摩羯以熱帶風暴級強度登陸山東萊州灣沿岸的濰坊。在最佳路徑裡,摩羯的加強和萊州灣登陸強度得到承認,它也成為1949年以來首個在山東萊州灣登陸的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級。
摩羯掉頭登陸山東前的雲圖
2、颱風安比。安比颱風是2018年的「北上之王」,它以熱帶風暴強度穿江蘇、過山東、進天津、闖內蒙,是天津市境內唯一一個達到熱帶風暴級強度的颱風。不過,初報時中央氣象臺認為安比在內蒙古赤峰附近就減弱消散,最佳路徑裡,則給安比更北的路徑,認為它一直到外東北庫頁島附近才消亡。
安比全生命史路徑,中氣愛根據CMA最佳路徑製作
3、颱風山神。山神颱風在粵西和海南沿海神出鬼沒,一會兒消散一會兒復活,在廣東和海南多次登陸。初報時,中央氣象臺認為山神和它後來復活後的系統是兩家人,現在最佳路徑裡合二為一。這樣一來,山神就成了2018年路徑最複雜的颱風。
山神全生命史路徑,中氣愛根據CMA最佳路徑製作
4、颱風瑪莉亞。這是最佳路徑「下手最狠」的颱風。最佳路徑連續下調瑪莉亞的海上巔峰強度(60米/秒-->58米/秒)、登陸福建強度(強颱風級-->颱風級)。這樣一來,瑪莉亞就不是福建7月最強颱風了。
瑪莉亞登陸福建時的雲圖
5、颱風山竹。根據登陸前後的實測,山竹登陸時的中心氣壓很難低於960百帕,最大風速也很難高於42米/秒。正因為此,最佳路徑下調山竹登陸強度,從955百帕、45米/秒下調到960百帕、42米/秒,為入門強颱風級。儘管山竹的登陸強度在廣東並不算很強,但山竹的殺傷力主要在於其龐大的環流和結實的螺旋雨帶。和其他強颱風區區幾十公裡的颶風圈相比,山竹的颶風圈幾乎籠罩了整個珠三角。這也告訴我們,颱風強度,並不是颱風影響力的唯一指標。
山竹登陸廣東前的雲圖
此外,最佳路徑還微調了傑拉華、蘇力、康妮、玉兔、天兔等颱風的海上巔峰強度。由於篇幅限制,本文不再一一贅述。
總而言之,今年最佳路徑數據集體現了中國颱風定強、定位理念的進一步科學化,不因非科學因素給出偏高、偏低數據,如因為某個颱風影響大就給高強度,或者因某個颱風太複雜,就乾脆捨棄一段路徑等等做法。毫無疑問,這對颱風科研和颱風預報水平的提高助益甚多,但另一方面,之前的颱風路徑數據集數據標準不一、因非科學因素給出不合理數據的問題就更突出了。我們希望,儘早開啟再分析計劃,對之前的颱風最佳路徑數據集進行修訂,並將再分析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