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歐洲空中力量的支柱,數量超過美國F-15C和F-22的總和,隨著德國未來的訂單增加,「颱風」的數量還將不斷擴大。在本文中,我們與拉斐爾「Klax」克拉施卡(前德國空軍「鬼怪」和「颱風」飛行員,現歐洲戰鬥機公司營銷主管)進行了交談,以了解關於該機的更多信息。
問:你飛過哪些飛機,在哪裡飛的?
我在軍事飛行員訓練中飛了幾種教練機後,在F-4F「鬼怪」上獲得了戰備資格,我還駕駛過F/A-18「大黃蜂」,當然還有「颱風」戰鬥機。我總共積累了超過2500飛行小時,在德國、美國和西班牙的不同部隊待過。
問:「颱風」好看嗎?
歐洲戰鬥機看起來讓人賞心悅目,我個人認為就視覺吸引力而言,它接近F-4F。乾淨外形下的「颱風」是一架非常光滑的飛機,單座型更是如此。
問:你對「颱風」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我在00年代初的一次航展上首次看到「颱風」飛行,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推力。我想「哇,這東西有著強大的發動機!」直到今天,該機仍是同級戰鬥機推力最強大的。
問:哪三個詞最能形容「颱風」?
有效,經過驗證,值得信賴。
問:該機最好的方面是什麼?
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方面,而這就是「颱風」的非凡之處,它的強大表現在各個方面總和。推力、作戰適用性、敏捷性、適應性、可用度和可靠性都很出色。如果非要我以飛行員角度挑一個,那麼再次是推力,該機在各種情況下都能掛著副油箱飛行。
問:最糟糕的方面呢?
我遇到過的所有飛行員都願意自己和座機不斷進步。從戰鬥機角度看,「颱風」非常有能力,並且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該機計劃中能力擴展的深度和廣度很棒,我希望看到能儘快出現在們一線中隊中。
要對「颱風」進行準確評價,我將用到一些經過驗證的現代戰鬥機對比數據, 但保密起見我只能告訴你就推力和加速性而言,「颱風」優於大多數戰鬥機。憑藉巨大的盤子(雷達)和良好的推力輸出,該機出色的傳感器性能使其成為優秀的空對空戰鬥機。這個觀點不僅基於飛行手冊的純粹數字,還基於我在演習和模擬空戰中與西方大多數現役戰鬥機對抗的經驗。
問:你駕駛「颱風」在異機型空戰訓練(DACT)中對抗過哪些飛機?請講解一下與每個對手交戰的最佳戰術?
有效對抗每個對手的唯一辦法是知道敵人的能力,每種戰鬥機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獲勝的另一個關鍵是你所攜帶的飛彈類型和使用的瞄準系統。當涉及經典的機炮戰鬥時,我總是始終依靠「颱風」巨大的剩餘推力來保持進攻優勢。如果陷入單環或雙環圈戰鬥?我只能提供標準的戰鬥機飛行員答案:「這要看……」
問:你對戰勝蘇-57有多大信心?為什麼?
在蘇-57相關數據有限的情況下,我仍要說「颱風」的「流星」空空飛彈和E-SCAN有源相控陣雷達將成為目前任何戰鬥機的致命對手。我們還不該忘記「颱風」背後的作戰力量,僅歐洲就有近500架在飛行。我知道蘇-57是以F-22為主要對手而設計的,鑑於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我認為「颱風」在對抗其中任何一架都會有出色表現。
問:那現在的「颱風」呢?據我了解相控陣雷達還沒服役,你是否將蘇-57視為當下威脅?
從我們對蘇-57的了解來看,當前的「颱風」將勝任這項工作,並特別側重於「颱風」超視距空戰。
問:「大黃蜂」與「颱風」比起來如何?根據一位飛行員的說法,在DACT中,「大黃蜂」在7620米以下高度都具有優勢,而「颱風」只在這個高度以上具有優勢,你是否同意?
「大黃蜂」可達到很高迎角,但這伴隨著能量的巨大流失。為了重新獲得能量,「大黃蜂」立即陷入作戰劣勢,以我的經驗在所有海拔高度都是如此。值得稱讚的是「大黃蜂」在低速交戰時的機鼻指向能力相當不錯。從本質上講,「大黃蜂」只在一場低速空戰中才能挑戰「颱風」,但「颱風」並不會非常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認識的任何「颱風」飛行員都不會故意降低速度。
「颱風」飛行員們了解關於揚長避短的方方面面。綜合考慮所有因素後,我認為綜合傳感器融合、推力、敏捷性和武器掛載後,「颱風」對抗當前所有戰鬥機時都會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問:在所有參數相同的情況下,配備AIM-120D的「颱風」是否有機會對抗掛載「流星」的颱風? 「流星」的進步有多重要?
「流星」開啟了超視距空戰的新世界。 我敢打賭,掛載「流星」的「颱風」能與當今天空中可能遇到的任何潛在敵人交戰。
問:你個人更喜歡IRIS-T還是ASRAAM飛彈,原因是什麼?
我在「大黃蜂」和「颱風」上獲得了發射IRIS-T的經驗,非常令人信服。我的英國同事也對ASRAAM感到非常滿意。所以我沒有明確的選擇或偏愛, 兩者都很好。
問:「風暴之影」是「颱風」這種主要被設計用來攜帶空空飛彈的戰鬥機的大型武器,集成該彈是否具有挑戰性?
大多數武器集成項目都有自己獨特的挑戰,我們所知道的是「風暴之影」已經在許多空軍中服役並操作良好。
問:什麼是「數字隱形」?
數字隱身意味著除了飛機的物理形狀以外,所使用的阻止敵方系統獲得本機高精度地理位置和信號特徵的其他手段。反隱身技術正在侵蝕隱身技術的優勢,靈活的數字隱身能力將確保戰鬥機在未來複雜、擁擠和競爭激烈的威脅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問:「颱風」的中置操縱杆與側杆相比如何?
我駕駛側杆飛機的經驗基於幾次F-16飛行,與之相比,我覺得操縱杆只是設計理念不同,兩者最終都可以正常工作。
問:「颱風」被描述為具有無與倫比的爬升率,是否有可能進行正式破紀錄飛行?
我們忙於保衛空域和邊境,這沒有什麼好證明的。就爬升率而言,它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
問:說一些我不知道的有關「颱風」的消息吧?
它可能會在2050年以後繼續服役於許多空軍。當它最終退役時,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戰鬥機,並且仍勝任其任務。
問:「颱風」飛行員對F-35的總體感覺如何?
與F-35一起飛行將是未來幾十年的現實。「颱風」在某些方面是標杆, 利用好這些方面並將它們與F-35整合在一起,將獲得一支相當致命的空中力量。
關於「颱風」最大的流言是什麼?
高成本。該機的擁有、維護和操作成本比許多同級戰鬥機更具優勢。作者:阿姆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