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沒有空調,飛行員是怎麼取暖的,該如何運作才能抵禦低溫?

2021-01-08 嗷狼記

戰鬥機作為目前常規武器中出場最高的作戰單位,很多人都在好奇一個事情,那就是戰鬥機在高空的時候,飛行員是如何取暖的,畢竟每提升一千米,溫度就會下降6度左右,這對飛行員來說在身體上是無法承受的。

早在二戰期間,戰鬥機內部的設備比較簡陋,飛行員禦寒主要依靠衣物,雖然是使用了特種材料製作而成,與普通大眾的衣服有著諸多區別,但是在高空中還是會出現不適等情況。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是夏季飛行的話,那麼早起的飛行員又該如何抵禦炎熱的熱風呢?畢竟冷了可以穿衣服,但面對炎熱的天氣,飛行員該怎麼辦呢。這一點其實從電影中就可以了解一二,之前的戰鬥機的玻璃防護罩是可以隨意打開的,如果天氣太過於炎熱的話,可以直接像打開窗戶一樣,這樣就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

但在現代軍事的環境中,大多數戰鬥機都已經變成了封閉式的防護罩,所以在內部的設施上就必須具備環境控制系統,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是一種空調,但是戰鬥機內部的設備比家用空調要高級得多,畢竟戰鬥機內部可以說是寸土寸金,每一個零部件都需要精密的計算空間,所以在設計時也需要考慮重量和空間使用。

戰鬥機上的空調並不像客機那種為乘客服務的空調設備,他的作用只負責於戰爭服務,所以在實戰當中空調可以說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戰鬥機在高空中空調失靈,那麼飛行員也將有生命危險,這也是為何戰鬥機在內部的零件中必須安裝環境控制系統。

這種環境控制系統會隨著戰鬥機所在的高度的溫度進行自動調節,而且不需要飛行員手動調節溫度,這樣也方便控制系統可以智能的調節人體所適應的最佳溫度。這也是為何戰鬥機在封閉的狀態下,飛行員還是可以隨時調節的主要原因。

目前較為普遍的環境控制系統,一般由供氣系統、溫度控制、溼度控制、戰鬥機增壓環境控制以及增壓艙組成,這種設備不僅是硬體上需要極高的科技水平,而且在軟體上也需要極強的人工智慧依託,畢竟在高空中溫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命。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重大事故。

那麼這個決定駕駛艙溫度的設備是怎麼運作的呢,其實在戰鬥機的發動機位置,環境控制系統就已經將高溫所產生的高壓氣體進行回收,並經過一系列的降溫以及冷卻渦輪系統進行處理,然後再將這些處理過的熱冷風輸送到設備艙以及駕駛艙,然後在通過散熱冷卻以及環境溫控進行有效調節。

在設備運轉的同時,會將這些高壓氣體運送到一個低壓容器當中,這樣當氣壓降低導致溫度降低時,然後再講這些有溫度的空氣輸送到駕駛艙,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調節溫度,這種也是性價比最高的調節溫度的辦法,而且最重要的是,戰鬥機最不缺的就是高壓空氣,所以說只要戰鬥機在飛行途中,那麼就會自給自足保證駕駛艙有著足夠的熱冷風供應。

戰鬥機的發展已經歷時多年,其內部的構造也已經非常完善,所以根本不需要為飛行員擔心,畢竟軍事科技已經快速發展,如果連空調都解決不了的話,那麼在戰爭期間這些戰鬥機也就根本沒有能力進行戰鬥了。

相關焦點

  • 戰鬥機上沒有廁所,進行長時間飛行,飛行員該怎麼解決生理問題?
    飛行員作為兵種中比較高級的一類,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以及選拔才能夠勝任,但是別看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依然逃不開吃喝拉撒睡,其中很多人都關心一點,那就是飛行員在執行長時間任務時,是怎麼解決生理問題的呢,別想歪了,我說的是大小便的問題。
  • 冬天取暖「耗電戰」,空調和取暖器誰更費電,普通家庭該如何選擇
    小編發現南方人在冬天洗澡的時候特別費水,像我在蘇州上班是租房子住,浴室裡面沒裝任何取暖設備,洗澡之前就只能先放一會熱水,等熱氣充滿整個屋子的時候才敢進去洗澡。不過每次也不敢放太多,畢竟浴室太小、熱氣太多,很容易洗著洗著暈過去。
  • 歐洲戰鬥機飛行員告訴你颱風戰鬥機的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們與拉斐爾「Klax」克拉施卡(前德國空軍「鬼怪」和「颱風」飛行員,現歐洲戰鬥機公司營銷主管)進行了交談,以了解關於該機的更多信息。 問:你飛過哪些飛機,在哪裡飛的? 我在軍事飛行員訓練中飛了幾種教練機後,在F-4F「鬼怪」上獲得了戰備資格,我還駕駛過F/A-18「大黃蜂」,當然還有「颱風」戰鬥機。
  • 飛行員真是「苦差事」!戰機配了空調,但機艙溫度還是能「烤肉」
    不過如今的戰機越造越精良,其威力也愈加強大的同時,人們對於飛行員的駕駛環境也產生了好奇,在炎炎的夏日,空調是我們的救命寶貝,那麼戰機上有沒有空調呢?戰機的飛行高度,依據戰機的型號,以及系統的優良程度而定,通常戰機可以達到15000米的高空,而在高空飛行的過程中,即便是最熱的夏天,戰機的座艙中都要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這就是如何保暖!
  • 冬天用空調取暖一天用多少度電,冬天空調的耗電量怎麼計算
    導讀:在冬天空調是大家經常用到的電器,很多人在冬天都離不開空調,那麼冬天用空調取暖一天用多少度電呢?我們大家都知道空調是用電是非常高的,而且在冬天每天都需要空調取暖,那麼冬天空調的耗電量怎麼計算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用空調取暖太費電?那是沒有設置好,空調本應是最省電的取暖方式
    哪怕是北方有集中供暖的用戶,也不敢說自己一定不用空調取暖——更別提生活在「取暖靠抖」的南方用戶了。空調,是所有電暖設備中最節能的一個。但為什麼依然有很多人不用空調呢?答案是不會用,用不好。理論上的空調取暖省電又舒適,到了自己手裡卻是費電又乾燥。歸根結底,還是沒有設置好。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使用空調製熱時應該如何設置。電輔熱國內絕大多數的空調上都有一種功能,叫做「電輔熱」▼電輔熱可以理解成我們見到的電暖氣、小太陽,是電能直接向熱能的轉化。與壓縮機相比,它的效率極低。
  • 飛行員如何抗過載的問題
    在劇烈機動方向上的每個變化,飛行員都暴露於對應於幾倍於地球正常引力(1G)的加速力下。描述其如何工作的最簡單的方法是重量。重量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因為我們習以為常的數字是在地面上的重量。但重量根據引力而不同,因此如果你暴露到3G環境中,例如,你的體重會增加到3倍。這意味著,如果你在地面上體重100千克,當你經受3G的力時,你的體重是300千克。
  • 如何擊敗英國?德國王牌飛行員:給我一個中隊的「噴火」戰鬥機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無論是在單兵素質還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都非常出色,這也就使得在美國參戰以前,盟軍根本就無法抵擋德國軍隊的攻擊,而德軍對他們自身的進攻能力也是信心滿滿,1940年,當時的德國空軍與英國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呈膠著狀態,而當時的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問王牌飛行員阿道夫.加蘭德少校應該如何擊敗英國
  • 二戰時的戰鬥機為什麼都可以敞開著座艙蓋飛行?
    可見,號稱二戰初期最優秀的戰鬥機性能僅在速度和爬升率上略高於現代直升飛機,因此二戰以日本零式戰鬥機為代表的螺旋槳活塞發動戰鬥機僅能在4200米以下的中低空以極低的飛行速度活動,這個高度甚至都達不到大氣對流層的中部,飛機和飛行員受到低溫、低氣壓和高氣流的影響程度非常低,所以在巡航速度飛行時完全可以將座艙蓋打開,只有在以最大飛行速度進行戰鬥機動時才會要求飛行員必須關閉座艙蓋。
  • 不供暖樓房,冬季如何取暖?3種取暖方式,選擇合適的省錢又實用
    不供暖樓房,冬季如何取暖?3種取暖方式,選擇合適的省錢又實用今天大概是北方2020年的第一場大雪,很多北方人都在曬雪景,俗話說瑞雪兆豐年,今天肯定會是很好的一年,但是到了冬天我們就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取暖的問題,雖說現在幾乎很多地方都有了非常好的供暖方式,比如地暖,但是一些沒有供暖的樓房該如何取暖呢?
  • 怎麼看空調雪種不足 空調自己怎麼加雪種 空調加雪種如何收費
    空調是炎炎夏日的必備電器,能給我們提供舒適、涼快的家具氛圍。但是使用空調一段時間過後,就會出現製冷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就得給空調加雪種。那麼怎麼看空調雪種不足?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再來說說空調自己怎麼加雪種?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長期使用保暖設備, 並且經常長時間與皮膚直接接觸,不僅特別容易造成皮膚的乾燥皸裂, 而且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有調查研究顯示,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取暖設備使用不當而造成低溫燙傷,前去醫院就醫。01如何辨別低溫燙傷?
  • 抵禦嚴寒暖寶寶、電熱毯、空調、取暖器等哪種更好呢
    這兩天的北方經歷了以往沒有過的寒冷,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逼近-20℃,這是自1966年3月份以來最冷的清晨。有網友家的窗戶體驗了一把「凍裂」了是什麼感覺,還有一些網友調侃到:「感覺北極也沒有那麼冷了,想去北極避寒。」當然了,北京這樣的氣溫極值也只是「極端偶發 情況」,北極始終是北極。
  • 戰鬥機飛行員一年收入是多少?飛的時間越長掙得越多
    在社會中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要尋找到自己的職業,並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收入,在軍事領域也是如此,比如戰鬥機飛行員,他們肩負著保衛領空的重任,每一個都是百裡挑一的人才。在經過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訓練後,才能駕駛戰鬥機翱翔藍天的。
  • 冬天用空調取暖合適嗎 最經濟實惠的取暖方式
    在冬天這個寒冷的季節,對於北方有集中供暖的地區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度過的,但是對於南方地區沒有集中供暖的話,只有自己考慮和選擇適合的取暖方式,當然以經濟實惠為前提,有一些南方人會選擇空調取暖,那麼下面一起探討下冬天用空調取暖合適嗎?最經濟實惠的取暖方式是什麼?
  • 日本的冬天和我國東北一樣冷,沒有取暖設施,他們如何取暖?
    日本的冬天和我國東北一樣冷,沒有取暖設施,他們如何取暖?到過日本旅遊的人都知道,日本的餐廳或是旅舍很極少見地暖或其它的供暖設備的。那麼,日本的冬天和我國東北一樣冷,他們是如何取暖的呢?大家也都知道,日本的北海道也是著名的「雪鄉」,它的滑雪場是相當出名的,和東北相似,天氣也是非常的寒冷,他們是怎麼樣取暖的呢?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區,如果安裝地暖或是暖氣設備,在災難發生時,很容易引發安全隱患,所以他們是很少有供暖設施的。那他們靠什麼取暖呢?首先,是一個大桌子圍著大棉被一樣的東西,他們叫被爐,這是日本冬季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也是大多數人的取暖方式。
  • 德國兩颱風戰鬥機空中撞毀 一飛行員死亡
    當地遊客拍攝到「颱風」墜毀的畫面 圖源:社交媒體 德國國防部6月24日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下午2點左右,兩架「颱風」戰鬥機在德國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一個偏遠地區的湖面上空相撞墜毀,一名飛行員跳傘後死亡
  •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寒潮來襲,尤其是南方沒有暖氣,暖寶寶貼、暖手寶、電熱水袋等「取暖神器」紛紛登場。 但由此引發的低溫燙傷的事情也並不少...
  • AI 操控戰鬥機在空中戰勝了人類飛行員
    比賽的形式,是讓這些公司開發的AI算法,操作虛擬的F-16戰鬥機,進行對抗。最終的決賽冠軍,赫侖系統公司,又和一名人類飛行員進行了虛擬戰機的對抗比賽。最後,AI以5:0的壓倒性優勢,擊敗了人類飛行員。不過,雖然AI在操作模擬機上贏過了人類,這並不代表人類的飛行員會失業。DARPA的一名負責人說,這恰恰是人機共生的新開端。在未來,人類飛行員可能坐在飛機駕駛艙內,讓AI幫助人類做一些基本操作,而人類飛行員可以專心進行戰略上的思考。未來的戰爭形態,可能會出現很大的改變。而且,AI加入未來的戰場,也為軍備生產提供了新的要求。
  • 冬季取暖請不要忽視「低溫燙傷」
    這些取暖神器雖能幫我們緩解寒冷,但使用時也不可大意,要警惕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所謂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的部分皮膚容易造成局部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