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數據分析A股600家上市公司「戰疫」表現)
疫情當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醫療物資告急,隔離醫院建設迫在眉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中國企業家通過自己的方式,迅速響應加入抗疫陣線中。
疫情,喚起了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對企業的CRS能力提出了大考。
南財智庫、21世紀經濟報導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團隊,選取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公開的截至2月4日加入抗疫的635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作為樣本,通過分析本次A股上司公司的現金捐贈、物資捐贈情況,結合上市公司的市值、淨利潤、行業、所在地域、專業貢獻、利益相關方維護等指標進行了交叉分析。
中國A股上市公司表現卓越,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從深入武漢一線災區,到千裡之外全球海淘防疫物資,體現了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危機應急能力、資源調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研究中我們初步發現,在635家上市公司中,製造業企業表現非常突出,扮演壓艙石角色,金融業捐款金額存在比較優勢,部分虧損上市企業也竭盡所能提供支持。北京市104家上市公司參與抗疫,廣東省69家位居第二。一些企業在戰疫中其專業能力表現突出。
值得關注的是,危機中,企業的社會責任,並不僅僅是捐款捐物,專業支持。在這場危機中,有的企業陷入了困境,無法開工、員工薪酬待付,如何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災難,實施危機管理渡過難關,這是一種考驗;然而另一方面,有的企業卻遇到了可以說千載難逢的獲利良機,此時企業家是選擇維持社會秩序,還是漲價大肆投機?在擴大市場的時候,是否會借公益大撈一把,從這些角度而言,疫情將是對中國企業家的企業社會責任的綜合考驗。
本次樣本屬於不完全統計樣本,在本次疫情中表現同樣突出的阿里、京東、華為、復星、騰訊、恆大、碧桂園等非A股標的未納入樣本。我們將在後續系列觀察中單獨分析。
中國企業在行動。危機當前,A股上市公司努力地扛起社會重擔,樣本統計短短幾日之後,據上市公司協會2月9日公布的最新《上市公司馳援一覽表(名單持續更新中)》數據顯示,相比2月4日數據,又有接近200家A股上市公司參與了捐贈,如北京銀行宣布捐贈現金及物資超過3000萬元,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發起的和的慈善基金會捐贈2億元(美的集團此前已捐贈現金1億元及價值近千萬的物資),絕味食品向武漢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光大銀行雖無單獨宣布捐贈,但其母公司光大集團捐贈了3000萬,A股上司公司陸續不斷地有企業響應本次疫情馳援行動。
1捐贈企業市值、利潤研究:虧損企業誰獻愛心?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馳援一覽表》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共有635家A股上市公司在第一時間參與了抗「疫」馳援,短短時間內已經有兩成上市公司已有反應,且這個數字還在快速攀升。已公布的635家A股上市公司在本次疫情中現金及物資捐贈數據來計算,現金及物資捐贈總金額達44.56億元,其中現金捐贈42.38億元。很多企業雖然捐贈的現金不多,但是出人出力,採購了大量防疫物資送到一線,意義同樣重大。
本次調查統計中,A股上市公司共捐贈物資包括防護服835863套、口罩8103170隻、護目鏡48037套、以及消毒液3235.145噸等,還有不計其數的藥品,除現金物資捐贈之外,部分上市公司還對一線人員提供保險捐贈,如中國平安為奮戰於湖北防控疫情一線的全體2000餘位記者捐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意外險保障,人均保障額度50萬元,總保額超10億元。中國人壽甘肅分公司向甘肅日報一線記者捐贈4600萬元專屬保險,中國人壽天津分公司向在天津報導的媒體記者捐贈人均保額50萬元的保險,總保額達15億元。(註:我們按照基礎物資的市場平均價格,將企業捐贈的物資折合成人民幣進行估算,因捐贈物資品類重多、標準不一,難以一一細緻統計,故物資估算只估計了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消毒液等核心醫療物資,統計上具有一定偏差,僅作參考。)
(備註:以上數據來源於中國上司公司協會截至2月4日公開數據,其中中國人壽5400萬包含廣發銀行捐贈3500萬,郵儲銀行5000萬包含郵政集團捐贈數據。截至2月5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公布的馳援的名單已增加至729家,新增樣本情況將在後續更新。)
在本次研究的635家上市公司樣本中,截至2020年2月4日,企業總市值是34萬億元,企業淨利潤是2.33萬億元。其中64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11家超過5000億,7家市值超過1萬億。
部分企業雖然捐贈金額不高,但結合自身利潤、市值等因素,社會責任意識仍表現十分突出。
將上市公司的捐贈金額與其總市值和淨利潤進行比較,排名居前的以製造業為多。
為方便統計分析,我們將總捐款額與企業總市值(2020年2月4日總市值數據)及企業淨利潤數據進行佔比分析,在本次調研樣本中,總體上企業捐贈金額佔企業總市值的平均比例為4.61%,有的企業遠高於均值。以方大集團(股票代碼000055)為例,據東方財富網數據統計,截止2020年2月4日,方大集團企業總市值為43.36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企業淨利潤1.56億元,本次疫情中,方大集團通過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2億元人民幣,捐贈金額甚至超過企業201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捐款佔淨利潤佔比達128%。以下為表現突出的企業:(由於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該指標下計算數據偏小,為了便於分析,我們計算結果擴大10萬倍)
研究團隊通過對A股上市公司的捐贈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注意到有21家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負數,在本次疫情中捐贈表現依舊積極。
21家樣本上市公司捐贈現金1.428億,捐贈口罩總計556000元,按市場價值折合成人民幣計算後,這21家經營虧損企業總捐贈金額卻達1.486億元,其中湖北省企業佔比19%表現最突出,大部分為製造業企業。
根據統計數據,上述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最多的是長安汽車公司,虧損金額為26.62億元,虧損最少的是興圖新科公司,虧損金額103.72萬元。
2製造業是壓艙石 金融業捐款金額存在比較優勢
製造業是本次疫情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然而,在統計的635家上市公司中,308家參與行動的企業都來自製造業,製造業企業參與數量最高,是排名第二的金融業企業參與數量的4倍以上,製造業的捐款總金額達13.6億,同樣位居榜首。
3北京市104家上市公司參與救災,廣東省69家位居第二
我們按照企業註冊地理位置進行了二次分類,進行省和直轄市的參與企業情況綜合排名後,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捐贈金額統計上看,北京市雙指標排名第一,北京市參與抗疫的上市公司達104家,佔比16.38%,捐贈總金額達25.96%。這與A股中央企大多註冊在北京有關,也與在這次疫情控制中首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分不開。
廣東省綜合排名第二,廣東參與抗疫的企業數量是69家,從數量上與北京市相比雖然有一定差距,但捐贈總金額差距不大,廣東省A股上市公司捐贈總金額達93579.5萬元。處於重災區的湖北省,參與救助的企業數量和金額均排進了前五。
4上市公司因地制「疫」,專業貢獻能力突出
在本次考評中,針對專業貢獻能力設置單獨評判指標,專業貢獻能力指企業利用專業所長針對疫情的控制和救助起到積極正面的效果,術業有專攻,在疫情面前,上市公司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巧用資源,迅速開展行動,對防控疫情一線救援上起到關鍵作用。
5公益價值帶動產品創新和科技進步
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針對疫情進行了快速產品創新,通過公益來強化與客戶消費者的品牌價值粘合度,滿足和挖潛客戶更多需求,將慈善體驗放到產品設計前端,將公益理念深入品牌價值中,帶動了產品創新和科技進步。
科技創新企業不僅可以通過捐助資金和物資來幫助穩定疫情,同時可根據各自專業領域的不同,致力於科技創新產品的應用,對疫情期間醫療團隊及社會達到比資金捐助更核心的幫助。
在此次疫情期間,中國移動也持續發展提供以5G技術為載體的熱力成像測溫系統,VR遠程醫療技術,5G智能雲端機器人為奮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及醫療便捷。
上述機器人已在武漢協和醫院及同濟天佑醫院投入試用,用於進行簡單的醫療問診,消毒清潔及送藥工作。且工作過程中無需人力操作,可大大減輕前線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全心投入醫務救治工作。
在中國移動基站的支持下,雷神山醫院已經實現千兆網絡覆蓋,可穩定接受5G信號,無線網絡可承載2.5萬人的並發通信需求,可以滿足遠程指揮、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和數據傳輸。支付寶宣布其知識管理工具「語雀」提供在線辦公,非營利性組織可長期免費使用「語雀空間」。
中國企業在疫情蔓延期間所應用到的無人機技術,大數據平臺,5G技術以及遠程醫療都表明,科技創新將是推動醫療改革和疾病控制的重要力量。
附件:
首先,向所有為此次疫情努力作出貢獻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根據深交所的行業分類針對本次參與救助行動的63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17個不同行業的分析,下面是各個行業中參與疫情救助表現突出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