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表現為高科技的競爭,本質上決定於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我國要想登上世界科技高峰,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矢志不移自主創新。

  世界科技活動中心轉移現象分析

  20世紀60年代,國外有學者提出,如果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一個國家的重大科學成果總和達到同時期內全世界科學成果四分之一以上,就可以認為該國已經成為世界科學中心。按照這一標準,世界科學活動中心曾經沿一定的路線發生轉移。成為科學中心的國家通過自主創新創造了大量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達到了所在時期世界科學技術的高峰。表面上看,這一轉移似乎是地理位置上的轉移,但本質上卻是國家創新能力強弱更換的結果。此後,不少學者對這一現象又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有學者提出,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將成為大國間的較量;也有學者認為,在未來很可能出現不同國家在不同學科方面各有優勢的現象,世界科學活動中心有可能從單中心向雙中心或多中心過渡。

  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現象的產生既涉及科學研究內容的演進和科學研究者的智慧,又與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激蕩、社會的變革、新學科的產生、科學人才的流動、科學教育的發展等相互聯繫。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世界科技活動中心的國家的一些共性特點日益明顯,如擁有世界級科技大師,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持續產生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等。凡成為「中心」者,無不得益於擁有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而「中心」的轉出,則多是由於原有「中心」出現了不利於自主創新的諸多因素,或是在世界上出現了自主創新能力更強的國家或地區,並取代原有的「中心」。

  中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歷經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為人類奉獻了燦爛文明和科技創造,經歷了一次次逆境崛起,熔鑄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彰顯在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求解放、謀幸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加強科技創新保障等進行了系統闡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到「兩彈一星」為代表的一批自主科技創新成果橫空出世,再到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我國已經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精神薪火相傳,我國在新時期又湧現出了高鐵、大飛機、天眼、蛟龍、量子通信等一批世界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某些科技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在一些領域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科技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刻不容緩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我國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所面臨的形勢也異常嚴峻。

  一方面,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有的發達國家對我國高科技產業進行遏制和打壓。另一方面,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總體上看,在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等。而關鍵核心技術是不可能從別人那裡拿到的,所以立足點必須要放在自主創新上。

  對於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歷史要求我們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大國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可以說,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刻不容緩。

  抓住戰略重點推進自主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我們要瞄準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著力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夯實自主創新的科技基礎。強化基礎研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充分應用。

  抓準並強化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加強對關係根本和全局的科技問題的研究部署,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創造更多競爭優勢。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推動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大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基地的統籌布局和優化。

  著力推進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戰略高技術研究。瞄準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加強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對工程科技的推動。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等,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著力引領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為自主創新提供多方面保障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主創新道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提供保障。

  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政治保證。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萬眾一心為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要尊重科研規律,尊重科研管理規律,尊重科研人員意見,為科技工作者創造良好環境,服務好科技創新。

  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在一些重要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方案,並在推進中不斷完善,以期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要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當前,我國科技隊伍規模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高水平創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匱乏。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形成有力的人才培養機制、使用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構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機制,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要倡導創新文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必須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營造良好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文化環境。 (執筆:李東松)

相關焦點

  • 大眾銳評|「北鬥之光」照亮科技高峰攀登路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每一次北鬥升空,都標註著嶄新的中國高度;每一次北鬥飛行,都描繪著壯麗的中國航跡。現在,在中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中,已有70%用上了北鬥,北鬥高精度及北鬥輔助快速定位用戶數已突破5億;世界上已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北鬥系統,北鬥用戶數量達到「億級以上」水平。
  • 堅持自主創新 開創歷史新篇
    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正式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篇章。北鬥系統是黨中央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資源安全問題他告誡道:「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國際形勢複雜的當前,我們都不能過多地依賴國際市場……」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他特別推崇李四光注重科技創新、科學的方法論,即:從本質上、從宏觀上把握問題,從現象和相互關聯角度上思考問題。「切開」青藏高原趙文津把自己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研究室取名「西藏屋」,可見西藏在他心中的分量。他認為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對地球科學發展極其重要,決心為高原地質研究奮鬥終生。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國際形勢複雜的當前,我們都不能過多地依賴國際市場……」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入學後,他有幸參加了開國大典,從此,他下定決心在發展科技上為新中國出力、為中國人爭氣。他始終記得陳毅同志到清華作報告時對他們的勉勵:清華同學將來作為科技人員,一定會遇到許多科學技術方面的決策問題,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決策錯誤,將會給革命事業造成損失,甚至會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這些話,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之中,鞭策著他在未來人生中堅持不懈地學習、兢兢業業地工作。
  • 勇立創新潮頭攀登科技高峰
    他們通過新聞報導、紀錄片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劉永坦院士的生平事跡後紛紛表示,要以劉永坦院士為榜樣,學習他甘於奉獻、敢於攻堅、鍥而不捨的科研精神,助力龍江科技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身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非常有幸能在人民大會堂見證劉永坦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很受鼓舞,倍感振奮。劉永坦院士紮根邊疆,奉獻龍江,幾十年來為強大國家海防默默地貢獻力量。」
  • 【觀察】科技至數,賦能數字中國「攀登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下好數據這盤「先手棋」,讓數據賦能中國的千行百業,讓整個行業和產業具備超強競爭力,不僅是邁向數字中國的必由之路,同時更是整個社會需要去攀登的另一座「高峰」。今天,電商及其衍生的龐大產業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張「新名片」。不過,在二十年前,幾乎沒有人看好中國的電商市場,在虛擬的數字經濟中,買賣雙方互不相識且天各一方,信任是個無解的難題。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此次精確測量珠峰高程對我國乃至世界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中尼珠峰測量聯合技術委員會主席黨亞民接受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時,給出了答案。 黨亞民:珠峰「長高」的背後 上升趨勢+精度提升 黨亞民表示,實際上珠峰的高度逐年都發生著變化。
  • 中科院戰略研究院聯合大富科技發布中國企業創新發展路徑課題報告
    此外,自2020年初起,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嚴重影響了全球範圍內的實體貿易往來,極大地衝擊了現有的國際貿易體系、全球產業鏈與價值網絡。疫情、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中美技術脫鉤是擺在中國企業創新發展面前的三個巨大挑戰,也是中國擠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所必須戰勝的考驗。
  • 牢記初心使命 勇攀科技高峰——中交二航局技術中心創新團隊建設紀實
    世界最大斜拉橋、最深基礎、最高橋塔、最長拉索,這四項「世界之最」令大橋舉世矚目。是引進技術,還是自主創新?爭議很大。時任二航局總工程師兼蘇通大橋項目總工張鴻認為:二航局的企業精神是「爭科技領先,創管理一流」,「爭科技領先」在蘇通大橋決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必須走「自主創新」這條路,將天塹變通途。
  • 基礎理論研究是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雲梯
    我們說,基礎理論研究是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雲梯,那麼基礎理論是什麼?說穿了,就是現在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的科學理論知識。這些科學理論知識是古往今來社會發展中,人們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與研究,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思考總結出來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體系是理性思維的集大成者發展和總結出來,並系統的闡述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並成為改造和發展我們生存環境的知識體系。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從0到1」的堅守與突破:攀登科學高峰的那些...
    「一生一事」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從0到1」的堅守與突破:攀登科學高峰的那些「一生一事」   新華社記者姜微、周琳   「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 月球動土、地月間跑「快遞」,我國科技爆發期來了?
    近年來,隨著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不斷湧現,標誌著我國科技大爆發的時代已經來臨。從跟跑,到並跑,到領跑多項世界科技創新成果,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第14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有17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2。
  • 尼泊爾攀登者破世界紀錄 189天登14座八千米高峰 (1/4)
    尼泊爾攀登者破世界紀錄 189天登14座八千米高峰 (1/4) "← →"翻頁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千裡之外的國防科技大學北鬥科研樓內,爆發出陣陣歡呼。這一天,比之前定下的開通目標,提前了半年。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發展、獨立運行、全面可控,這既是「北鬥」系統的最大優勢,也回應著統帥的深謀遠慮:「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 中國科協年會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主旨報告會舉行 懷進鵬王文濤...
    懷進鵬王文濤致辭28日下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21屆中國科協年會「聚力振興」板塊重要活動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主旨報告會在哈爾濱舉行。懷進鵬說,本屆中國科協年會首次設立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共同關注「創新與振興」這一主題,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東北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科技助力東北振興,共商龍江發展之計。
  • 科技創新非一日之功,需「朝朝暮暮」
    近期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四個面向」指明科技創新方向,即:「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神威·太湖之光」、「天眼」、「墨子」、「北鬥」、600公裡時速磁懸浮列車,中國科技碩果纍纍、亮點頻出,一個個領先世界的科技突破,為我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人民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彰赤雄心,顯誠信心。「十四五」,我們又將迎接新挑戰、面對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