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論研究是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雲梯

2020-11-14 鄭繼文1

我們說,基礎理論研究是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雲梯,那麼基礎理論是什麼?

說穿了,就是現在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的科學理論知識。這些科學理論知識是古往今來社會發展中,人們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與研究,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思考總結出來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體系是理性思維的集大成者發展和總結出來,並系統的闡述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並成為改造和發展我們生存環境的知識體系。

由此可以說,進行基礎理論研究,顯然離不開前人奠定的基礎理論大廈,這些理論大廈就像一個不斷增高的雲梯,而進行創造性思維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提升基礎理論研究來增高這個雲梯,運用創新成果去攀登科學技術高峰。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離不開基礎理論研究。離開了,我們就會發現,基於科學技術和科學研究的創造發明就會失去方向,或者說失去動力源。

我們經常說,實踐出真知。但是,無視或拋開前人積累的基礎理論成果,不進行基礎理論學習和研究,同時不具備一定的研究和實驗條件,而只是想通過盲目實踐獲得成果。這種輕理論重實踐的做法,不僅不會出真知,反而會造成毫無意義的失誤和沒有必要的損失。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盲目的、或者是毫無目標的實踐,對於基礎科學理論建設來說毫無意義。

對於基礎理論研究,雖然任何人都可以去探討去研究。但是,許多時候,進行基礎理論研究還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

比方說,首先必須需要一定範圍的知識積累,掌握相關基礎理論。二是需要充足時間和空間,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會讓我們無法施展手腳。三是需要開放的思維環境,任何封閉限制的思維模式,都會扼殺新的思想和新的學術觀點產生。四是有一個能夠包容任何錯誤和奇思怪想的團隊或系統,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能夠讓人才生存的環境,就是人才誕生了,也會被扼殺在搖籃裡,或者是摧毀在成長中。實際上,如果不能容忍人才的奇談怪論,我們可能會讓人才去掏廁所掃馬路,讓我們的科學技術創造研究團隊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基礎理論核心。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恰恰是百分之一的靈感,這百分之一的靈感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反而恰恰是天才所具備的首要特徵。

以前我們在應用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時,往往會刻意迴避後面一些關鍵敘述。這種刻意迴避做法只是為了讓愛因斯坦的科學論述變得好聽一點,但卻讓這個科學論述流於平庸,成為所謂勵志的心靈雞湯,天才的說法有一階段也就像不能觸及的炸彈一樣,誰說誰倒黴。

實際上,科學家就是人類中出類拔萃的天才,就是人中尖子,具有普通人所沒有的超凡大腦,這是不可迴避的事實。這就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工作,並可以在不具備任何條件下,就能夠產生創造性思維和曠世成果。

顯然,科學技術成果也可能會產生在大學校園鍋爐房旁邊陰暗低矮的煤房裡,會產生在中學教師的粉筆灰裡,甚至會產生在並不引人注目的化驗室裡忙碌的女化驗員手裡。但是,科學技術不是學術權威的觀點,也不是由權力構成的精神崇拜。這就意味著敬畏科學,不能等同於敬畏權威或者是權力。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發現,敬畏科學不如敬畏權威或權力有效,這就導致了一種鄙視科學崇拜權威的現象。由此產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做法,甚至出現指責和攻擊理論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學術觀點的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會以一種非常極端的面孔出現,讓人難以迴避,最後往往會導致一些理論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陷入人生的困境難以解脫。

我們一般認為思維過程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由此導出了哲學邏輯學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是一種解決人類主觀意識於客觀事物關係方法。也就是說,哲學邏輯學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學說,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對客觀事物的深層次解析,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科學。然而,我們卻經常看到一種論證方法,這種論證方法把哲學提高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似乎哲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辯證法本身是一種哲學思維,這種哲學思維由黑格爾從唯心主義角度提出,恩格斯通過《自然辯證法》一書,把這種建立在唯心主義論述方式哲學思維,用唯物論進行了解析,其進行的深層次論述依然是研究人類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關係的學說,也可以說是一種學術觀點。如果我們認為通過辯證法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放棄了對自然本源的探討,只要有辯證法,就不必建立任何科學基礎理論,也不必進行任何基礎理論研究,就可以獲得一切科學技術成果。顯然,我們就會發現,這種思維方式顯然忽略或者是混淆了哲學是認識論這一基本概念。這種混淆甚至會產生一些似是而非觀念和意識,甚至導致了一些用社會觀念來指導或取代自然科學理論研究的荒唐甚至是可笑的行為。

而科學確實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研究體系,是由數學、物理學、化學、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猶如基因工程等科學技術學說構成,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基礎理論。

可以說,基礎理論研究不僅能夠推進科學技術發展,而且能夠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這種正本清源的作用會讓我們在科學技術研究中,避免一些似是而非的思維幹擾,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社會觀念對科學理論學者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產生的偏見。由此可以說基礎理論研究確實是,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雲梯。

原創文章,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原標題: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 (原創)科學技術促進「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的進步!
    中國古代生產力落後,偶爾出現的科學技術無法促進或支撐科學理論的誕生。(上圖:墨子發現了「小孔成像)即便是現在,由於「話語權」的缺失,「學閥」們也會為了既得利益,去阻礙「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的創新。(上圖:物質是金屬氫聚合形成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通過鬥爭中戰勝「洋奴」,從而取得「話語權」!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從0到1」的堅守與突破:攀登科學高峰的那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從0到1」的堅守與突破:攀登科學高峰的那些「一生一事」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從0到1」的堅守與突破:攀登科學高峰的那些「一生一事」   新華社記者姜微、周琳   「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黨亞民:精確測定意義重大 為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黨亞民同時表示,珠峰高程精確測量在地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最新發布的珠峰高程數據可以為全球氣候變化、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要積極提倡『雙百』方針,沒有坦誠交流和討論,科學技術是無法發展的,要提倡科學誠信,人類才能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仍致力於中國地質科學技術的發展針對學術研究同質化「改善人才評價機制」……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趙文津院士在五大蓮池考察玄武巖地質對於他最擔心的資源安全問題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遊樂場英文大全 滑梯、鞦韆、轉椅、蹺蹺板、攀登架、雲梯、單槓...
    Climbing On the Climbing Frame / Monkey Bar / Rope Ladder玩攀登架/雲梯/繩梯(1) Start slowly and be careful. For every step, remember to find firm footing.
  • 勇攀高峰 08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與長城炮詮釋攀登者精神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任務的圓滿完成,是對中國實力的又一次見證,更是對攀登者精神的最佳詮釋。 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期間,他還曾開著長城炮與測繪隊員一道前往珠峰大本營,並與長城炮共同進行現場直播,為大家帶來攀登的艱險歷程以及登頂成功的第一時間消息。而他也對攀登者精神做出自己的釋義:即使前方千難萬險,也要義無反顧。
  • 勇立創新潮頭攀登科技高峰
    劉永坦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我省科研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 本報訊(記者衣春翔趙一諾)連日來,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我省科研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
  • 2020物聯網技術行業應用高峰論壇暨年度研究發布會在京舉辦
    (原標題:2020物聯網技術行業應用高峰論壇暨年度研究發布會在京舉辦)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要積極提倡『雙百』方針,沒有坦誠交流和討論,科學技術是無法發展的,要提倡科學誠信,人類才能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如今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仍致力於中國地質科學技術的發展針對學術研究同質化「改善人才評價機制」……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 2020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暨AI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Witold Pedrycz院士、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郭毅可院士、清華大學戴瓊海院士等多位大數據智能領域國際國內著名權威專家出席並作特邀報告,共同探討信息科技的前沿發展動態與趨勢,信息化向智能化邁進過程中的科技革命問題,以及科學技術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交叉融合問題
  • 關於攀登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
    吉力馬札羅是非洲第一高峰,當之無愧的「非洲之王」。登上吉力馬札羅雪山,是很多登山愛好者和戶外徒步愛好者的夢想。為了提高自己的登頂成功概率,在攀登吉力馬札羅之前,你需要了解下面6件事。1,吉力馬札羅山位於肯亞和坦尚尼亞兩國的交界處,攀登線路大概有7條,其中只有1條線路,也就是龍蓋線的起點在肯亞,通常大家都是去坦尚尼亞攀登。關於這7條線路的特點,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裡面有詳細的說明。2,吉力馬札羅位於坦尚尼亞北部,有些遊客會在登山之後再去坦尚尼亞北部的幾個國家公園遊獵。
  • 尼泊爾攀登者破世界紀錄 189天登14座八千米高峰 (1/4)
    尼泊爾攀登者破世界紀錄 189天登14座八千米高峰 (1/4) "← →"翻頁
  •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
    本項成果以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為內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梳理和反思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狀況,比較全面地總結當代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基本狀況、主要成果和發展趨向作出全面的、深入的總結與評價,進而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
  • 餘夢倫院士:加強基礎研究 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必將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航天事業的發展鑄造出偉大的航天精神。 餘夢倫: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四個面向」要求,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指明了方向,激勵著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清晰地感到,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基礎學科的研究,我也深知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有情懷的。
  • 大眾銳評|「北鬥之光」照亮科技高峰攀登路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每一次北鬥升空,都標註著嶄新的中國高度;每一次北鬥飛行,都描繪著壯麗的中國航跡。現在,在中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中,已有70%用上了北鬥,北鬥高精度及北鬥輔助快速定位用戶數已突破5億;世界上已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北鬥系統,北鬥用戶數量達到「億級以上」水平。
  • 你知道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成功率和死亡率嗎?
    由華盛頓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成功率在過去30年翻了一番。儘管攀登者的人數大大增加,通過了靠近山頂的危險狹窄通道,然而,自1990年以來,攀登者的死亡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
  • 周少奇 陳肖虎獲得貴州省2019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
    」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發布,共有111項成果獲獎。授予貴州科學院周少奇教授、貴州大學陳肖虎教授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周少奇教授,是2013年、2017年、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傑青、優青不是「帽子」,是一個學術高峰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度國家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工作會上。羅喜勝副校長做了申報工作動員。他提出:傑青、優青不是「帽子」,而是一個學術高峰,此類項目的定位是培養優秀學術骨幹或優秀學術帶頭人;各位老師應站在引領學科領域的角度來思考凝練科學問題、積極謀劃、勇攀學術高峰;每個申請人都要深入思考自己的優勢和學術標籤,在組織申報材料時應突出特色、系統地展現自己的學術成績、精心地謀劃未來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