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形成船舶燃油系統自主研製能力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1-30 中國網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船舶重慶紅江」)自主研製的LC520A型船用低速機高壓共軌燃油系統,在中船動力(集團)位於上海臨港的船用動力試驗中心成功進行了首次配機試驗。

中國船舶重慶紅江是一家專業從事低速、中速和高速大功率柴油機燃油噴射系統和調速器研發及生產的企業,擁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該企業自主研製的柴油機燃料噴射系統、調速器、軸瓦及氣閥等產品廣泛應用於艦船、海洋裝備、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領域,遠銷歐美、日韓、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一直以來,我國的船舶燃油系統關鍵技術以及核心部件主要依靠進口,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面臨『卡脖子』風險。」中國船舶重慶紅江低速機工程主管技術員塗天華說,此次配機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我國在船舶燃油系統相關產品和技術上實現了自主可控,具備自主研製此類產品的能力,填補了船用低速機自主品牌高壓共軌燃油系統領域的國內空白。

據介紹,船用柴油機是艦船的主要動力,燃油系統是其核心系統,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性能和可靠性。記者了解到,此次研發的高壓共軌燃油系統將用於大型船舶柴油機,具有噴射壓力高、系統回油小、效率高、噴油量控制精確等特點,其工作壓力、系統效率等技術指標達到並超過部分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在該系統研發過程中,中國船舶重慶紅江先後突破了包括大型重油共軌燃油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關鍵部件設計技術、關鍵零件超精密加工製造技術、關鍵部套及系統集成試驗驗證技術在內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通過在無洩漏結構、多重安保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提升系統效率和安全性,同時解決了小油量噴射穩定性等問題,提高了噴油器工作性能的一致性。」塗天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全面試驗驗證該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中國船舶重慶紅江配套研製了國內首套低速機共軌燃油系統試驗驗證臺架,該臺架不僅能用於低速機共軌燃油系統關鍵部套的柴油和重油試驗驗證,還可用於全系統集成試驗驗證。此外,中國船舶重慶紅江通過自主創新,初步建立了低速機高壓共軌燃油系統設計、分析、加工製造、系統集成、試驗驗證全過程的正向研發體系,為專業化工廠在柴油機燃油系統領域實現獨立製造奠定了重要基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陸牧 通訊員 鮮文麗)

相關焦點

  • 我國形成船舶燃油系統自主研製能力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船舶重慶紅江」)自主研製的LC520A型船用低速機高壓共軌燃油系統,在中船動力(集團)位於上海臨港的船用動力試驗中心成功進行了首次配機試驗。
  • 我國自主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快速提升!
    據《中國氣象報》報導,自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同年10月正式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已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蘭州重離子治癌系統即將投入醫用,系我國自主研製
    蘭州重離子治癌系統即將投入醫用,系我國自主研製 2019-07-07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自主智慧財產權保障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技術發展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我國陸權與海權並重的戰略方針,作出了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戰略部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作為中央直屬的特大型軍工企業集團,肩負著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提供裝備保障的重要職責。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_中國網招聘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之一,以10種語言11個文版對外發布信息,其讀者分布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網力求通過精心整合的即時新聞、翔實的背景資料和網上獨家的深度報導,向世界及時全面地介紹中國,並竭誠為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訪問者提供迅捷、權威的信息服務。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察風雲變幻 護船舶安瀾——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雙光子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雙光子顯微鏡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2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雙光子顯微鏡(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版權所有: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螢光相關光譜儀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螢光相關光譜儀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2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螢光相關光譜儀(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 我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天然氣水合物關鍵探測技術
    經過科技工作者十餘年的持續努力,我國已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天然氣水合物高精度地震、原位及流體地球化學等關鍵探測技術,為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及今後區域規模找礦發揮巨大的技術支撐作用。    3月8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展出。
  •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新聞—科學網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該儀器在高性能微型敏感探頭技術、微弱信號抗幹擾電測系統技術及複雜惡劣工作環境探頭封裝保護技術上取得突破,能夠對流體壁面剪應力進行快速、有效、可靠測試,測試結果為大型客機、航空發動機、水下航行器外形設計及河口海岸工程提供數據支撐。此舉為飛行器/航行器的摩阻應力與精細流動測試提供了核心裝備,解決了重大工程需求。
  • 引領自主船舶發展 推動智慧海洋建設 第二屆自主船舶發展(萬山...
    原標題:引領自主船舶發展 推動智慧海洋建設 第二屆自主船舶發展(萬山)論壇在珠海舉行   第二屆自主船舶發展(萬山)論壇,11月27日在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舉行
  • 院士委員楊元喜:助推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央廣網北京3月4日消息(記者李琳 孫利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月28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米級快速定位北鬥晶片」正式推出,我國汽車全面進入米級導航時代。昨天,在參加全國「兩會」的科技界政協委員駐地,央廣記者獨家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北鬥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儀器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儀器發布時間:2020-09-25 13:13:04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儀器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紅外離子化質譜光譜儀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紅外離子化質譜光譜儀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0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深紫外/紅外離子化質譜光譜儀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0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
  • 大連海事大學聯合南通力威研製出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 關鍵核心部件實現100%國產化
    然而,國內深海科考船上使用的地質絞車系統幾乎全部從挪威等發達國家進口,因此急需開展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國產化自主研發,為我國深海資源開發利用、交通強國與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2018年8月,經交通運輸部推薦,由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研製」項目獲科技部批覆立項,項目共設6個課題,總經費2063萬元。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2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0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