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本月已服務航次96,上月累計服務航次109;當前服務中的船舶為75艘,在航61艘,在港14艘……」11月27日,在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崗位的電腦屏幕上,一系列數據清晰可見。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這是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能力提升的一個佐證。2017年,中央氣象臺聯合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從國家安全出發,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重新恢復了導航業務,並進行了導航業務系統的現代化改造工作。中央氣象臺依託GRAPES全球預報系統(GRAPES-GFS)中的海洋天氣數值預報技術,同時吸納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具有多年航海經驗的資深船長,自主研發建設了氣象導航系統、氣象導航專業網站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App應用,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船舶氣象導航團隊(以下簡稱導航團隊),開展專業氣象服務。

  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影響期間,就有這麼一艘船,在這套導航系統的指揮下,在與颱風角力後不僅安全抵港,還因藉助風浪航行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8月31日,「加裡曼丹」號在山東石島的塢修工程完成後,準備去往南美洲的科拉爾港口。當時「美莎克」位於日本衝繩以南140海裡的洋面上,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而後在9月1日轉向北偏東方向,強度逐漸加強。如果按照原計劃航線航行,船舶從石島出發經過濟州島南部,再經過日本的屋九島南部,在9月2日就會正好與颱風相遇。

  為了保證船舶安全,導航團隊先給出了「等颱風9月2日到達濟州島南部大約100海裡時,從石島開航」的建議。隨即研判颱風路徑並建議調整航線:從石島直接南下,到上海附近與颱風平齊時,逐步改向東南進入太平洋,然後恢復去科拉爾港口的航線。「船舶在行駛中始終處於颱風的左半圓,位於7級風圈以外,其所處位置風力和海浪相比右半圓要小。一路行來順風順水,對航行非常有利,並且沿岸航行水深較淺、風浪影響也會偏小,一旦颱風路徑出現異常,還可以在沿岸港口附近停靠,確保安全。」導航團隊高級工程師張增海說。

  於是,「加裡曼丹」號於9月1日0時從石島開航。航行中導航團隊緊密跟蹤船舶動態和颱風路徑,每6小時將最新的颱風預報發到船上,根據颱風和船舶的相對位置以及風浪狀況及時優化航線。最終,船舶安全避過「美莎克」,雖然比原計劃航線增加了80海裡左右,但由於合理利用颱風的風場,平均航速不降反升,最後提前兩天到港,節省租金超過1萬美元。

  其實,像這樣的服務案例還有很多,其背後是「船端-岸端-服務端」三位一體技術建設的有力支撐。船舶氣象導航系統集遠洋導航多源數據、遠洋導航航線模型與算法、岸基遠洋氣象導航決策支持、船舶預警信息、智能發布服務於一體,用戶可以通過「問海網」查詢船舶基礎信息,也可以查詢港口位置、排放控制區域(ECA)、高風險區域等信息。

  導航團隊將海洋天氣預報技術與船舶定位技術、航海技術等結合起來,形成了涵蓋船舶信息服務系統(問海網)、船端導航系統、岸端導航業務系統、船舶監控等技術的船舶氣象導航系統。

  以船舶信息服務系統為例:打開網頁,航行人員、港口經營人員、運貨方及貨主等註冊用戶可以隨時查看船舶相關氣象服務信息,了解航行區域、航線以及離港點、到港點天氣實況和天氣變化趨勢。全球在航船舶數據分析系統是基於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建成的實時船舶查詢資料庫,可獲取全球船舶在航信息。

  「導航就是要給船舶設計更安全、更快捷的航線,要把傳統預報向用戶真正需要的方向——影響預報去拓展。」趙偉說。為了開展更加精細化的定製式導航氣象服務,導航團隊專門從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聘請了經驗豐富的船長。這樣,導航團隊可以通過在中央氣象臺值班的船長順暢地與海上掌舵的船長溝通。

  這是導航團隊推進傳統預報向下遊服務延伸的有益探索。趙偉認為,多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共同攻關核心技術,並針對不同天氣應用或生產服務的場景提供更加完善、精細的服務,將是未來氣象服務發展的新業態。

  國船安全靠「國導」。大力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氣象導航系統,可打破國外在氣象導航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切實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安全,服務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目前,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已成為減少海難事故、安全航行、趨利避害、省時節能、提高營運效益的一個有效手段。未來,中央氣象臺將不斷深化氣象導航能力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

  (作者:黃彬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察風雲變幻 護船舶安瀾——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本月已服務航次96,上月累計服務航次109;當前服務中的船舶為75艘,在航61艘,在港14艘……」11月27日,在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崗位的電腦屏幕上,一系列數據清晰可見。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業務建設邁上新臺階
    船長提到的「定海神針」,就是中央氣象臺於2019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發布,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船舶信息服務與監控系統並舉、船端與岸端導航業務系統一體化的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船舶氣象導航服務被公認為是減少事故、保障航行安全、省時節能、提高營運效益的有效手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遠洋船舶多使用國外氣象導航公司的服務。1984年,中央氣象臺專業預報科開始研究氣象導航技術;1992年,創建北京環球氣象導航中心,正式開展導航業務。進入21世紀以來,因為中國氣象局海洋氣象業務布局調整以及市場萎縮等原因,我國船舶氣象導航業務量逐年下降。
  • 我國自主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快速提升!
    據《中國氣象報》報導,自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同年10月正式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已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中央氣象臺推出海洋氣象導航系統:御風越海 走向深藍
    當船舶航行至好望角時,船端導航系統顯示,受南大西洋低壓系統影響,西風帶和5米多的巨浪將影響船隻即將經過的南緯33度以南地區。對此,中央氣象臺果斷建議,改變航線至風力小的南緯20度至30度之間,避開西風帶。根據建議,「pioneer號」順利到港。類似的故事還很多。「pioneer號」調整航線的背後,是一款「私人訂製」版導航——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
  • 讓黨旗光芒在每個預報服務崗位上閃亮——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6月2日至7月19日,中央氣象臺累計發布暴雨預警48天。131期!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6月2日至7月23日,中央氣象臺發布氣象風險預警131期。……江河告急!汛情緊急!受持續性降雨影響,我國多地江河湖泊水位超警戒,當前全國防汛救災形勢十分嚴峻。
  •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分管黨務、人事人才、工會、團委、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及老幹部等工作;協管改革發展與重大預報服務。分管人事處、黨委辦公室(監察審計室)、離退休幹部辦公室。、外事、氣象現代化建設、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中試、氣象標準化工作。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我國仍需要重點防範海上大風的危害。海上大風為什麼來勢如此兇猛?它帶來的影響與危害究竟有多大?除了大風天氣以外,還有哪些海洋災害性天氣值得我們關注和防禦呢?在防禦海上災害性天氣的時候,氣象部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提供了哪些服務?《嘉賓訪談》欄目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兩名高級工程師尹盡勇和劉濤老師,和我們聊聊這些話題。
  • 中央氣象臺19日6時發布颱風及海洋氣象公報
    中央氣象臺2008年8月19日06時發布颱風消息:    中央氣象臺2008年8月19日6時發布海洋氣象公報:    防禦指南:    中央氣象臺、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提醒上述海域航行、作業的船舶,注意航行安全。
  • 「中央氣象臺」決策服務手機應用軟體上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爭光報導日前,由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決策服務移動APP建設小組研發,主要面向決策領導和一線決策服務人員的手機應用軟體「中央氣象臺」安卓(Android)版、iOS版正式上線。為進一步加強氣象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國家氣象中心踐行智慧氣象「普惠的氣象服務」和「持續的創新」的內涵,著力提升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在專業天氣預報服務業務中應用的能力,有效提高國省決策服務分析指導水平,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決策服務移動APP建設小組於2016年2月啟動軟體開發計劃,工作組由來自系統室研發人員、決策服務室決策服務人員組成。
  • 全國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啟動 中央氣象臺發布首期專報
    3月5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第一期《全國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標誌著全國春耕春播氣象服務正式啟動。氣象部門強化監測預報,針對春耕春播期間的天氣形勢開展針對性服務,為農業生產及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 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舉行今年首次視頻會商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颱風級)的中心已於8月19日6時前後在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70百帕。  中央氣象臺8月19日繼續發布颱風橙色預警,預計「海高斯」將以每小時2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 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發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爭光 宋文彬報導 3月23日,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NMC 3.0)發布。該網站定位為國內最權威的國家級天氣預報預警服務產品發布渠道,是中國氣象局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國際窗口,是對全國3000餘個下級臺站、氣象機構進行專業業務指導的網絡化平臺。新版網站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充分體現國家級天氣預報發布渠道的綜合、權威、精準、智能、易用特點。
  • 2021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公開招聘全日制普通應屆高校畢業生...
    (中央氣象臺)公開招聘全日制普通應屆高校畢業生公告,簡歷接收截止時間:2020年12月15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為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是承擔全國天氣預報、海洋、環境、生態和農業氣象以及中國氣象局業務數值預報系統研發與運行、決策氣象服務等工作的國家級業務中心,也是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中心、核環境緊急響應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海洋氣象服務中心。成立於1950年3月1日。
  • 聚焦「跨年」寒潮,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
    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寒潮天氣。拍攝剪輯:郭曼如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視頻會商,共同研判寒潮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影響。莊白羽 攝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首先給出預報意見:「預計寒潮將於29日20時前後開始影響粵港澳大灣區,31日下午至夜間趨於結束。上述地區將出現11℃至13℃降溫,接近歷史同期極值,平均風力將達4級至6級。」廣東省氣象局特別提醒,由於前期氣溫較高,此次寒潮將給廣東省帶來驟然降溫,並出現低溫霜(冰)凍天氣,要注意防寒保暖並做好農業防凍工作。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今天早上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的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居然官方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編輯部的同事也經常吐槽說我寫的天氣預報不準,「說下雨又不下雨,騙子!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然後就有今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怒回: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
  • [視頻]中央氣象臺發布黃金周天氣
    [視頻]中央氣象臺發布黃金周天氣 一」黃金周 春天的快樂導航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中央氣象臺29號發布了黃金周全國天氣情況,整個黃金周期間,北方地區天氣整體比較平穩,而南方地區則以陰雨天氣為主。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海南省氣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託科學技術,著力完善針對南海的廣播、電視、網站、北鬥衛星導航船載終端等氣象服務手段,擴大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氣象服務惠及南海海域航線和周邊國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智慧氣象預報將為你出行提供「氣象安全帶」和「體感溫度預報」
    智慧氣象預報將為你出行提供「氣象安全帶」和「體感溫度預報」   據統計,每年高速公路上因惡劣天氣造成的交通事故約佔總事故的1/4,全世界商船隊每年的全損船舶中歸因於氣象原因的全損艘數和總噸約佔
  • 中央氣象臺官網連發4條氣象預警:廣東局地可能發生山洪災害
    中央氣象臺官網連發4條氣象預警:廣東局地可能發生山洪災害 澎湃新聞記者 溫瀟瀟 2016-04-20 19:53 來源:澎湃新聞
  • 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紀念中央氣象臺成立70周年
    如今,中央氣象臺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了手段先進、功能多樣的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氣象服務領域由初期以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為主,逐步拓展到面向防災減災救災、國家重大活動與安全保障、國民經濟行業多個門類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服務關注點已從國內延伸到海外。2018年春天,在中央氣象臺門前豎起「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