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推出海洋氣象導航系統:御風越海 走向深藍

2021-01-15 中國網

核心閱讀:

■內含船舶信息服務系統、船端導航系統、岸端導航業務系統、船 舶監控等硬核技術。

■集航前路線規劃-航中跟蹤導航-航後性能評估服務為一體。

■完全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可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6月9日,華洋「pioneer號」從國內港口揚帆起航,原計劃走最短航線,即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達目的地。當船舶航行至好望角時,船端導航系統顯示,受南大西洋低壓系統影響,西風帶和5米多的巨浪將影響船隻即將經過的南緯33度以南地區。對此,中央氣象臺果斷建議,改變航線至風力小的南緯20度至30度之間,避開西風帶。根據建議,「pioneer號」順利到港。

類似的故事還很多。「pioneer號」調整航線的背後,是一款「私人訂製」版導航——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

硬核,來源於六大核心技術

7月11日,中央氣象臺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這是一個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系統。

中央氣象臺導航團隊負責人趙偉指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的「硬核」之處在於集遠洋導航多源數據、遠洋導航航線模型與算法、岸基遠洋氣象導航決策支持、船舶預警信息、智能發布服務於一體。用戶可以通過問海網查詢船舶基礎信息,也可以查詢港口位置、排放控制區域(ECA)、高風險區域等信息。

導航團隊將海洋天氣預報技術與船舶定位技術、航海技術等結合起來,形成了涵蓋船舶信息服務系統(問海網)、船端導航系統、岸端導航業務系統、船舶監控、航線預報產品、航次評估報告等技術的船舶氣象導航系統。

以船舶信息服務系統為例,打開網頁,航行人員、港口經營人員、運貨方及貨主等註冊用戶可以隨時關注船舶相關氣象服務信息,了解航行區域、航線以及離港點、到港點天氣實況和天氣變化趨勢。全球在航船舶數據分析系統集成基於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的實時船舶查詢資料庫,可獲取全球船舶在航信息。

趙偉介紹,船舶氣象導航系統服務範圍已經涵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北可到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最南可到南極海域。將來可以遍布全球海域的各個角落。

一個方案,省時又省錢

打開問海網,海上船舶每個時次的衛星AIS監控點詳細記載著經度、緯度、信息世界時間、船舶信息、航向、航速、油耗信息、目標港口等詳細信息。

據導航科科長、高級工程師劉濤介紹,這些基礎信息都來源於船端系統,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系統郵箱。接到這些信息後,船舶氣象導航系統會自動推送船舶位置天氣、海浪等信息,如果有不利於船舶的情況,系統會及時建議船舶更改航線,以保障安全和經濟效益。

船舶在離港之前或航行中,向中央氣象臺申請氣象導航服務。導航團隊系統應用中央氣象臺自主研發的GRAPES全球數值預報系統提供短、中期天氣要素預報,並結合海洋氣候特徵及該船舶狀況、所載貨物、航線目的地,給出「時間最短」「避風」「經濟最優」等最佳航線方案。同時,在船舶航行過程中,系統還將根據天氣、浪湧等情況,對船舶進行跟蹤,必要時及時提醒修正航線。總之,在確保船舶、人員、貨品安全的情況下,實現省油、省時。

7月2日,中央氣象臺中短期精細化天氣預報顯示,在北緯40度、西經170度北太平洋附近海域有一個溫帶氣旋正在生成,將影響正在航行的華洋「ROSE」號。當天值班的劉濤分析,如果「ROSE」號繼續沿著預計航線航行,7月4日恐將遭遇氣旋北部大風浪區。導航團隊經過精確推算,建議船舶更改航線,先沿「恆向線」航行至北緯37度、西經140度,再恢復至原航線。「ROSE」號船長接受建議,立即更改航線,在氣旋西南部氣流的助推下,「ROSE」號順風順浪,航速大大提高,且節約了燃油。

後來,導航科收到了來自船舶方面的消息,稱「儘管新航線多出了40海裡,卻提前了3個多小時到達中途港口。船舶氣象導航系統是海上航行的『定海神針』,大型船舶在海上運行的成本每小時以萬元計算,一個方案省時又省錢」。

不斷改進,提供更優解決方案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連市氣象臺等單位就研製了氣象導航技術,中國氣象局將該成果投入業務應用。1987年6月,中央氣象臺首次為我國遠洋輪「安平5號」橫渡太平洋提供氣象導航保障服務。

隨後,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業務一度停滯。2017年,中央氣象臺聯合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從國家安全出發,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重新恢復了導航業務,並進行了導航業務系統的現代化改造工作。

氣象導航團隊藉助超級計算機、精確的數值預報產品、完備的全球氣象資料和覆蓋全球的海洋天氣預報,對涉及氣象導航的關鍵要素,如海流流向、流速、風浪、湧浪、海溫、10米風、能見度等進行預報,最高空間解析度9千米,最長預報時效為240小時。

新的氣象導航系統初步具備了導航業務能力,可以承擔起海運氣象服務、海洋生產與經濟氣象保障乃至於國防安全氣象保障等專業服務的重任。正如氣象導航團隊高工張增海所說:「講好航海故事,增強海洋科技自信,用我們的精準預測,為遠洋航行提供最堅實的後方保障。」

目前,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已經在12艘遠洋船舶上使用,並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未來,氣象導航團隊將不斷完善系統,為遠洋船舶提供更安全、更經濟的導航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研發自己的氣象導航?

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90%以上的外貿貨物來源於海上運輸。同時,我國又是一個航運大國,現有遠洋航行船舶4960艘,漁船總數達104.25萬艘。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已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隨著國家海洋經濟開發,貿易往來需求增多,加上遠洋航行受天氣和海況影響嚴重,狂風、巨浪、暴雨、濃霧、海冰等惡劣天氣和海況嚴重威脅航行安全,影響經濟效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氣象導航市場基本被國外氣象導航公司佔據。船舶氣象導航服務需要向氣象導航公司提供船舶技術參數、貨運信息以及航次任務等重要信息,導致國家商業、貿易和技術信息安全難以保障。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洋氣象導航服務系統。

大力發展我國自主的氣象導航系統,可打破國外在氣象導航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切實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安全,服務我國海洋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業務建設邁上新臺階
    船長提到的「定海神針」,就是中央氣象臺於2019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發布,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船舶信息服務與監控系統並舉、船端與岸端導航業務系統一體化的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船舶氣象導航服務被公認為是減少事故、保障航行安全、省時節能、提高營運效益的有效手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遠洋船舶多使用國外氣象導航公司的服務。1984年,中央氣象臺專業預報科開始研究氣象導航技術;1992年,創建北京環球氣象導航中心,正式開展導航業務。進入21世紀以來,因為中國氣象局海洋氣象業務布局調整以及市場萎縮等原因,我國船舶氣象導航業務量逐年下降。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察風雲變幻 護船舶安瀾——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我國仍需要重點防範海上大風的危害。海上大風為什麼來勢如此兇猛?它帶來的影響與危害究竟有多大?除了大風天氣以外,還有哪些海洋災害性天氣值得我們關注和防禦呢?在防禦海上災害性天氣的時候,氣象部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提供了哪些服務?《嘉賓訪談》欄目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兩名高級工程師尹盡勇和劉濤老師,和我們聊聊這些話題。
  • 中央氣象臺如何預報海洋天氣?
    在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裡,氣象人員正用自己的方法揣摩海洋的脾氣,用海洋天氣預報和各種海洋氣象產品服務守護航海船隻和人員的平安。  預報海域範圍廣袤  自2011年起,我國海洋氣象負責預報的海區分為遠海、近海和沿岸海域三類。
  •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分管辦公室、計劃財務處;聯繫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中國氣象局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中心)和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分管業務科技處、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運行辦公室;聯繫天氣預報室、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
  • 中央氣象臺19日6時發布颱風及海洋氣象公報
    中央氣象臺2008年8月19日06時發布颱風消息:    中央氣象臺2008年8月19日6時發布海洋氣象公報:    8月19日凌晨2時,渤海、黃海北部海域出現了4-5級西北或偏北風;黃海中部和南部海域出現了4-5級西南或偏西風;東海大部海域出現了5-7級西南風;臺灣海峽、南海南部海域出現了4-6級南到西南風;北部灣、臺灣以東洋面和以南海域、南海北部海域出現了4-5級東到東南風;南海中部海域出現了5-6級東南風;日本海出現了6-7級西南風。
  • 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舉行今年首次視頻會商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颱風級)的中心已於8月19日6時前後在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70百帕。  中央氣象臺8月19日繼續發布颱風橙色預警,預計「海高斯」將以每小時2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 我國自主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快速提升!
    據《中國氣象報》報導,自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同年10月正式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已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中央氣象臺網站改版上線 逾400種預報服務
    8月31日消息,近期,中央氣象臺網站(https://www.weather.gov.cn)全新改版上線。新改版的網站每天都會即時發布多個氣象預報服務產品,並在第一時間將氣象預報、警報和監測信息呈現給公眾和專業機構。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海高斯」特點
    8月18日8時,南海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中央氣象臺於10時發布颱風黃色預警。「海高斯」的強度如何,有哪些特點,會對我國造成哪些影響,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周冠博。
  • 2021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公開招聘全日制普通應屆高校畢業生...
    (中央氣象臺)公開招聘全日制普通應屆高校畢業生公告,簡歷接收截止時間:2020年12月15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為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是承擔全國天氣預報、海洋、環境、生態和農業氣象以及中國氣象局業務數值預報系統研發與運行、決策氣象服務等工作的國家級業務中心,也是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中心、核環境緊急響應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海洋氣象服務中心。成立於1950年3月1日。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今天早上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的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居然官方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編輯部的同事也經常吐槽說我寫的天氣預報不準,「說下雨又不下雨,騙子!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然後就有今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怒回: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
  • 中央氣象臺:颱風「白海豚」生成對我國基本無影響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錢傳海:「白海豚」的生命史不會很長,應該會以北上為主,影響日本南部沿海,那麼後期可能轉為東北方向,變為溫帶氣旋,對我國基本沒什麼影響。 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目前,包括「白海豚」在內,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2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6.1個。
  • 讓黨旗光芒在每個預報服務崗位上閃亮——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6月2日至7月19日,中央氣象臺累計發布暴雨預警48天。131期!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6月2日至7月23日,中央氣象臺發布氣象風險預警131期。……江河告急!汛情緊急!受持續性降雨影響,我國多地江河湖泊水位超警戒,當前全國防汛救災形勢十分嚴峻。
  • 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紀念中央氣象臺成立70周年
    如今,中央氣象臺的業務觸角敏銳地感知來自各行業、各領域的需求,設立了天氣預報室、數值預報中心模式研發室、數值預報中心系統業務室、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等10個業務處室,人才隊伍也壯大至363人。
  • 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
    16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常抓不懈,圍繞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重大涉海戰略舉措,以創新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開放擴大海洋經濟拓展空間,在「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的轉變中不斷邁步向前。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李連偉 龍強 吳麗俠 李金明  海洋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近年來,河北省氣象部門依託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個沿海城市,不斷加強海洋監測網和海洋氣象業務系統建設,利用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實現面向港口、養殖、旅遊、生態等多種海洋氣象精細化專業產品的發布,助力河北沿海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 中央氣象臺: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如今,中央氣象臺的業務觸角敏銳地感知來自各行業、各領域的需求,設立了天氣預報室、數值預報中心模式研發室、數值預報中心系統業務室、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等10個業務處室,人才隊伍也壯大至363人。  70年前,缺資料、缺設備、缺人才的客觀條件,讓準確預報未來天氣變化難上加難。
  • 氣象預報預警為何如此精準?中央氣象臺專家權威解讀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及時準確發布氣象預報預警  在全國上下一心戰汛的關鍵時期,氣象部門相關預警信息及天氣預報一直在線,為防汛救災工作和社會生產生活提供了專業的氣象支持。  每日凌晨3點,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的時候,中央氣象臺的值班預報員已經開啟了緊張的預報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