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

2020-12-03 新華社客戶端

相當於陸域面積2.6倍的26萬平方公裡廣闊海域、數量佔全國四成的500平方米以上海島2878個、超過700公裡的深水岸線……在我國東部沿海,浙江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之無愧地成為「海洋大省」。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2003年,浙江立足八個方面的優勢,提出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16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常抓不懈,圍繞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重大涉海戰略舉措,以創新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開放擴大海洋經濟拓展空間,在「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的轉變中不斷邁步向前。

一以貫之系統性經略海洋

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主要領導提出立足浙江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的「八八戰略」,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將浙江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的重要舉措;在隨後8月召開的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努力把浙江建設成為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強、海洋產業結構布局合理、海洋科技先進、海洋生態環境良好的海洋經濟強省。『

↑一艘小船向海島黃龍鄉方向行駛(無人機拍攝)。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黃龍鄉被譽為「東海石村」,島上鱗次櫛比的海島傳統石屋是一大特色。記者 徐昱 攝

「回顧浙江的發展歷程,以往靠工業勃興後,新的增長點在海洋,因此當時浙江省委主要領導的提法是符合本土實際,且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浙江省諮詢委副主任夏阿國說。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這意味著浙江誕生了首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規劃。隨後,浙江以此為契機,全面動員部署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各項任務,為建設海洋經濟強國發揮探索引領、先行先試的作用。

2015年啟動全省海洋港口一體化改革;2016、2017年先後獲批設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提出建設「大灣區」「大通道」等四大建設;實施「5211」海洋強省行動;打造海洋強省、國際強港和世界級港口集群……一系列舉措先後落地,並逐漸取得豐碩成果。

據統計,2018年浙江省海洋生產總值為7965億元,比上年增長9.8%;近六年年均增長率超9%,比全省GDP年均增長率高出1個百分點以上。海洋經濟產業結構比例為7:34:59,其中第一產業530.4億元,第二產業2727.5億元,第三產業4707.2億元,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結合大灣區這一現代化浙江的空間特徵,近年來,浙江著力推進以環杭州灣經濟區為重點的大灣區建設。浙江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按計劃,預計到2022年灣區經濟總量將達6萬億元以上,浙江大灣區將被建成全國現代化建設先行區、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夏阿國表示,當時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少建設目標如今已經達成,部分甚至已經超過了預期,這離不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堅持。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進一步抓好統籌謀劃,藉助各平臺建設的契機,未來浙江海洋經濟大有可為。

創新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走進浙江省三門縣三門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不同於傳統海水養殖的場景:水泥砌成的對蝦養殖塘中排布著供氧管道,塘中增氧設備持續「翻水」,天冷時可以覆上保溫膜,天熱還配有遮陽網。幾個養殖工人收起蝦籠,每一網都是大豐收。

「前幾年我們投入1億元左右,對養殖場進行了改建,『工廠化養殖』的產量可達傳統養殖方法的25倍左右,年產值4000多萬元的養殖場還帶動了附近村民的就業和增收。」公司總經理董禮輝說。

三門縣有著「中國小海鮮之鄉」之稱,從事海水養殖相關產業人員超過10萬人,如何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讓傳統漁業生產迸發新活力?董禮輝的嘗試是當地發展海洋經濟、求新求變的一個生動縮影。同時,通過堅持打造「三門青蟹」等特色區域品牌,2018年當地小海鮮產值已經超過50億元。

不僅在傳統產業領域不斷創新,2018年,浙江海洋戰略型新興產業也快速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業、海洋設備製造業、濱海旅遊業等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10%。

累計發電量超過120萬千瓦時,其中併入國家電網超過100萬千瓦時……位於舟山並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1兆瓦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20個月,這標誌著海洋潮流能發電技術進入產業化應用階段,我國海洋能開發實現了大功率發電、穩定發電、併入電網三大跨越。

「2009年開始,我們海歸科研團隊歷時8年,成功研發出世界首臺『3.4兆瓦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系統群。」項目負責人林東介紹,這套系統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獲得國際國內專利合計58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

除了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來自製度層面的創新,為海洋生態保護、人與海洋和諧發展提供了進一步支撐。

浙江沿海海灘面積遼闊、資源豐富,是沿海居民生產作業的重要場所,不過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也時有出現。2017年以來,浙江在沿海地區全面啟動實施「灘長制」,作為「河長制」向大海的延伸,以更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同時,作為全國唯一省級「灣長制」試點,浙江正積極探索從灘面管理為主的「灘長制」向覆蓋海洋綜合管理的「灣(灘)長制」拓展提升。其中,「灣灘結合」成為浙江試點工作最大的特色,形成省、市、縣三級以灣長為主,鄉(鎮)、村兩級以灘長為主的五級架構,實現管理海域和海灘全面覆蓋的目標。

深化開放助力「走向深藍」

年貨物吞吐量再超10億噸,繼續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億噸超級大港地位,港口排名實現全球「十連冠」;同時,年貨櫃吞吐量首超2600萬標準箱,首次躋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2018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寧波舟山港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港口是浙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浙江不斷整合港口資源,發揮出明顯的疊加效應。」寧波舟山港集團戰略研究與法律事務部工作人員王來說,同時,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寧波舟山港也積極推進與周邊省市的港口合作,打造世界超級港口集群。

今年2月19日,上海港集團和寧波舟山港集團共同籤署了小洋山綜合開發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兩個集團將以股權合作方式對小洋山北側進行共同開發運營。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作有助於實現小洋山全域一體化開發,形成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新平臺,也是浙滬兩地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務實之舉。

據寧波舟山港統計,截至2018年底,該港已擁有各類航線246條,較2017年同期增長3條,其中幹線120條,佔總航線比例近50%。「『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業務已經成為近年來港口業務增長的新亮點。」寧波舟山港業務部有關負責人說。

在體制機制上,浙江不斷探索,深化開放助力「走向深藍」。2017年3月,浙江又承擔了一項國家級試點任務——國務院印發實施《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實施期限2017-2020年。浙江自貿試驗區是中國唯一一個由陸域和海洋錨地組成的自貿試驗區,實施範圍全部在浙江舟山。相比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浙江以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為重點,在產業上更加聚焦。

設立兩年多來,浙江自貿試驗區已有累計10項改革成果入選國務院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其中,第五批18項改革成果中浙江自貿試驗區佔到四席,分別是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通關全流程「一單多報」、保稅燃料油跨港區供應模式、優化進口糧食江海聯運檢疫監管、優化進境保稅油檢驗監管。

浙江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將用足用好舟山群島新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相關政策,結合『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創建,完善國際航運自由港、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等領域相關政策,積極支持涉海涉港相關領域建設。」(記者 魏一駿 許舜達 杭州報導)

編輯:於江

相關焦點

  • 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丨新華社記者看浙江
    相當於陸域面積2.6倍的26萬平方公裡廣闊海域、數量佔全國四成的500平方米以上海島2878個、超過700公裡的深水岸線……在我國東部沿海,浙江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之無愧地成為「海洋大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 在新時代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
    我們對浙江精神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感受到其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和無窮創造力。    「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這十二個字,淬鍊了浙江優秀傳統文化,是浙江精神傳承和研究的集大成者。這種文化基因也成為浙江克服資源貧乏等不利因素,崛起為經濟大省的成功秘訣、精神密碼。為此,從20世紀末開始,浙江省委提出要研究浙江現象、總結浙江經驗、提煉浙江精神,並總結出了民營企業創業「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之後又概括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
  •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奧秘 2020-10-21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深藍丨我們對海洋的了解甚至不如月球表面!海洋大數據助力認識...
    齊魯網4月20日訊 《走進深藍》是一檔全力聚焦海洋強省戰略、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型融媒海洋節目。通過人物專訪與紀實短片相結合的節目形態,宣傳海洋科技發展進步,海洋文化傳承,海洋環境資源建設等,節目每周六晚9:10在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首播。海洋大數據是深入探索海洋的基礎,也是智慧海洋建設的靈魂。隨著數據科學的迅猛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超算被稱為帶動海洋科學發展的「新三駕馬車」,而海洋大數據也成為從認識海洋到經略海洋的必經之路。
  • 《走進深藍》2019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敬請關注
    自2010年起,我國於每年的6月8日舉辦「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2009年世界海洋日 「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2010年世界海洋日 「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2011年世界海洋日 「Our Oceans:greening our future」2012年世界海洋日 「海洋與可持續發展」
  • 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原標題: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制於海洋環保裝置領域對企業管理、資金、技術含金量的較高要求,我國從事海洋環保裝置研發生產的企業並不多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論壇以「共商海洋漁業科技新動能,謀劃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主題,聚焦山東海洋漁業,定位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期為山東海洋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本次論壇共商發展大計、探討發展之路,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在論壇上表示,海洋漁業發展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同共治,推動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結構、布局綠色化,建設綠色漁業示範園區,打造綠色高質量漁業技術體系,充分把握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漁業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 山東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築夢深藍,風勁滿帆踏潮頭——山東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繁忙的山東港口青島港這是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標註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目標定位,為山東建設海洋強省指明了方向。以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為指引,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建設「海洋強省」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堅持高位推動、系統謀劃、陸海統籌,制定實施《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出臺一系列創新性政策舉措,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
  • 走進深藍|海洋溫差能除了發電,還能做化妝品、護膚品
    齊魯網5月15日訊 山東是一個能源消費大省,既面臨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壓力,又擁有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巨大潛力。加強技術儲備、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僅能夠促進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是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選擇。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資料顯示,海洋表層水溫約為20℃,而在1000米深度的海水溫度會下降到5℃以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院總工程師劉偉民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攻關,成功掌握了利用水溫差來驅動熱力發電機的技術。
  • 4分鐘帶您領略山東海洋
    齊魯網9月26日訊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作為海洋大省,在走向海洋、走向深藍的過程中,山東一直充當排頭兵。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和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海上牧歌》欄目,從3月1日成立至今,在半年的時間裡,行程1.5萬公裡,走過了全省3345公裡的海岸線,足跡踏遍了沿海各地。
  • 浙江GEP核算走向省域標準化,將為全省「兩山」轉化打開怎樣的新通道?
    經過麗水兩年多的試點探索,浙江GEP核算正式從試點走向省域標準化。省發改委一級巡視員徐幸表示,走向全省的GEP核算,將成為浙江省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通過GEP核算成果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應用,可以引導各地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 徐幸舉例,以往大家雖然知道溼地、森林、湖泊等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到底有多大價值?依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GEP核算讓這個答案更清晰。
  • 當深藍不再、海洋失去生機,人類將何去何從?
    人類總是本能地閉上眼不去看那些不美好的東西就像一提到海洋汙染很多人都不自覺地皺起眉頭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有報導稱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和垃圾總量將超過魚類如此一來>海洋自然便落入一個尷尬的處境然而禍不單行,近日,一家日本貨船在模里西斯東南部海域擱淺,約200噸柴油和3800噸船用燃料油洩露,模里西斯正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汙染危機。
  • 浙江海洋大學是幾本
    浙江海洋大學在浙江是第二批次招生,我們可以說浙江海洋大學是二本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在浙江既有是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某大學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話,就說該大學是一本大學,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話,就說該大學是二本大學,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認為是二本大學。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海洋強省建設,山東乘風破浪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16.3%,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等5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
  • 浙江省委調整浙江海洋大學領導班子
    中國高校之窗8月3日下午,浙江海洋大學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宣布省委關於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省委組織部幹部三處副處長李春柳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省教育廳組織處二級調研員李斌同志宣讀省委文件,學校黨委書記嚴小軍主持會議。
  • 走進深藍|2020年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青年科技論壇在山東東營開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12月3日上午,2020年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青年科技論壇在山東東營開幕,本次論壇為期兩天,以「全球變化下的海洋與湖泊——健康海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等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20餘名專家學者,分別就海洋衛星組網觀測,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黃河三角洲溼地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研究領域做了專題報告。本次論壇的召開將對促進海洋湖沼領域研究技術提高,促進海洋湖沼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走進深藍》是一檔全力聚焦海洋強省戰略、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型融媒海洋欄目。
  • 浙江大西洋四省移民條件是什麼_萬國通經驗豐富
    浙江大西洋四省移民條件是什麼,萬國通經驗豐富,  加拿大省提名移民是指加拿大的一些省份根據自己省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對人才需要而與聯邦移民局協商出來的移民途徑,簡稱PNP,即provincialnomineeprogram。
  • 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原標題: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0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隨著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的深入,我國深遠海開發活動日益頻繁,海上運輸持續增長,遇險事件不斷增多,海上救助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需求的應急任務更加艱巨繁重複雜。
  • 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在浙江成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金潔 楊眉 張律 記者曹吉根)「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的成立,對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一個計量技術服務的好模板。」4月26日,浙江杭州舉行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成立大會,通過了《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章程》。
  • 浙江:打造全國領先省級海洋防災減災機構
    人民網杭州8月31日電 (張麗瑋) 浙江是海洋大省,亦是受海洋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風暴潮、赤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時有發生。今天上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和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與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在杭州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同打造全國領先的省級海洋防災減災機構,建立衛星海洋遙感數據的服務示範區域分中心,推進「智慧海洋」工程試點省建設,提升浙江省海洋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