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藍丨我們對海洋的了解甚至不如月球表面!海洋大數據助力認識...

2020-11-23 齊魯網

齊魯網4月20日訊 《走進深藍》是一檔全力聚焦海洋強省戰略、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型融媒海洋節目。通過人物專訪與紀實短片相結合的節目形態,宣傳海洋科技發展進步,海洋文化傳承,海洋環境資源建設等,節目每周六晚9:10在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首播。

海洋大數據是深入探索海洋的基礎,也是智慧海洋建設的靈魂。隨著數據科學的迅猛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超算被稱為帶動海洋科學發展的「新三駕馬車」,而海洋大數據也成為從認識海洋到經略海洋的必經之路。眼下,山東正全面推進「智慧海洋」工程,助力海洋強省建設。山東易華錄和國家海洋實驗室強強聯合,聯手打造國內第一個海洋大數據為基礎的海洋大數據產業基地,助力「智慧海洋」工程建設。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副主任、中國海洋大學高級工程師賈東寧)

(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博)

4月20日21:10播出的《走進深藍》,邀請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副主任、中國海洋大學高級工程師賈東寧,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博兩位嘉賓暢聊如何將海洋大數據與海洋各個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經略海洋智慧化水平,敬請關注。

閃電新聞記者 周相相

[責任編輯:楊凡、韓薇、周相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我們對海洋的了解還不如月球,海洋對人類來說太神秘了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叫做藍色星球,這是因為當我們從太空望向地球的時候,看到70%的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大海遼闊而開放,當我們站在海邊望著海天相接的湛藍色大海,心情也舒暢了許多。其實的碧藍色的海只是我們看到的樣子,這與太陽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走進深藍》2019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敬請關注
    自2010年起,我國於每年的6月8日舉辦「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2009年世界海洋日 「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2010年世界海洋日 「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2011年世界海洋日 「Our Oceans:greening our future」2012年世界海洋日 「海洋與可持續發展」
  • 走進深藍|海洋溫差能除了發電,還能做化妝品、護膚品
    齊魯網5月15日訊 山東是一個能源消費大省,既面臨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壓力,又擁有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巨大潛力。加強技術儲備、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僅能夠促進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是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選擇。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資料顯示,海洋表層水溫約為20℃,而在1000米深度的海水溫度會下降到5℃以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院總工程師劉偉民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攻關,成功掌握了利用水溫差來驅動熱力發電機的技術。
  • 走進深藍|2020年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青年科技論壇在山東東營開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12月3日上午,2020年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青年科技論壇在山東東營開幕,本次論壇為期兩天,以「全球變化下的海洋與湖泊——健康海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等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20餘名專家學者,分別就海洋衛星組網觀測,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黃河三角洲溼地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研究領域做了專題報告。本次論壇的召開將對促進海洋湖沼領域研究技術提高,促進海洋湖沼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走進深藍》是一檔全力聚焦海洋強省戰略、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型融媒海洋欄目。
  • 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丨新華社記者看浙江
    2003年,浙江立足八個方面的優勢,提出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16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常抓不懈,圍繞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重大涉海戰略舉措,以創新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開放擴大海洋經濟拓展空間,在「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的轉變中不斷邁步向前。
  • 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
    相當於陸域面積2.6倍的26萬平方公裡廣闊海域、數量佔全國四成的500平方米以上海島2878個、超過700公裡的深水岸線……在我國東部沿海,浙江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之無愧地成為「海洋大省」。16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常抓不懈,圍繞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重大涉海戰略舉措,以創新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開放擴大海洋經濟拓展空間,在「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的轉變中不斷邁步向前。
  • 認識海洋:月球潮汐
    地球朝向月球一面的水質點受到的月球引力更大。水具流動性且容易發生形變,在引力的驅動下,地球表層水質點向月球正下方聚集,使水體表面隆起。 同時,在地球背離月球的那面,在地月系統的離心力作用下,水體表面產生反方向隆起。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論壇以「共商海洋漁業科技新動能,謀劃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主題,聚焦山東海洋漁業,定位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期為山東海洋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本次論壇共商發展大計、探討發展之路,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在論壇上表示,海洋漁業發展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同共治,推動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結構、布局綠色化,建設綠色漁業示範園區,打造綠色高質量漁業技術體系,充分把握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漁業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杭州親子家庭 講述海洋奧秘
    這裡有一群科學家常年致力於探索海洋的奧秘,他們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到海洋環境變化29日上午,最終入選的15戶親子家庭,如約而至,有幾戶家庭甚至提早一個小時就已經等候在海洋二所門口。海洋二所衛星地面站負責人尹中林說,這兩個「大球小球」,內部是衛星遙感數據接收天線,負責接收極軌衛星監測到的海洋數據。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海洋教育,不僅讓學生收穫了知識,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大海故鄉,擁有了闊大的海洋情懷。 「海洋博士班」是同安路小學海洋教育的名片,由學校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黃海研究所等共同商定成立,學校定期聘請博士走進班級為學生授課。近兩年來,就有30餘位中外海洋專家講座走進學校的課堂。前不久,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也掛牌成為同安路小學的實踐基地,將為孩子們提供更加豐富的「高端海洋資源」。
  • 當深藍不再、海洋失去生機,人類將何去何從?
    人類總是本能地閉上眼不去看那些不美好的東西就像一提到海洋汙染很多人都不自覺地皺起眉頭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有報導稱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和垃圾總量將超過魚類如此一來欲望如無制約,人類也會遭殃數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不僅漂浮在海洋表面,他們正慢慢分解成細小塑料顆粒,沉入海洋。而這些顆粒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而我們人類也是這食物鏈的一環。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弘揚南海精神 逐夢深藍海洋
    奮楫逐夢 踏浪南海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要考慮和必然趨勢。祖國的南海,美麗而寬廣。他撰寫的浮遊動物專著,啟迪和培育出我國一批批優秀的浮遊動物專家;他奠定了中國南海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他主持了中國最大規模(橫跨「七五」至「十五」計劃)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的南沙群島科學大考察,現今的大量南沙群島數據,都得益於那次研究。
  •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奧秘 2020-10-21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帶你認識一些「海洋大數據」!
    世紀,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裡·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那麼在海洋研究領域有哪些海洋大數據呢?這裡介紹羅列幾種海洋大數據呈現給大家:高度計雷達設備可以計算海面地形和高度。它們不受雲層影響,這意味著在任何天氣情況下都可以得到大量的數據。
  • 無境深藍正式成為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會員單位
    日前,無境深藍正式成為了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的會員單位,為海洋垃圾的治理和政策倡導提供來自中國的數據和助力。自2017年創立,由中國熱愛海洋公益事業的潛水員發起的無境深藍持續致力於通過賦能潛水員社群,建立潛水員海洋保護網絡,讓更多潛水員成為海洋保護的行動者,參與海洋公民科學,海洋公眾教育,瀕危物種及棲息地保護等項目,激發更多人學會科學友善地與海洋互動。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2019年底,島城教育家成長系列論壇:青島市中小學海洋教育發展論壇在青島同安路小學舉行,來自全市的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海洋教育主題課題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論壇上,各區市中小學交流了在海洋教育課程、育人中的先進經驗,為推動全市海洋教育發展、助力「海洋攻勢」獻計獻策。
  • 海洋狀況將最終決定我們的生存
    數十億人依賴海洋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數百萬人以海洋為生。據估計,海洋漁業為全球提供了5700萬個工作崗位。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0%,吸收25%的二氧化碳排放和90%的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的熱量,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和氣候調節器。它產生了人類呼吸的50%的氧氣,通常被稱為這個星球的肺。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使其成為我們面對全球變暖挑戰時最大的盟友之一。
  • 【地評線】荔枝網評: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集合了兩代前輩「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研發力量,「奮鬥者」號不負眾望,在西太平洋最深處,見證中國「深藍夢」的實現。當前人類對海洋的認識仍然有限,對萬米深的海洋的認識程度甚至還不如月球表面。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可達11千米,為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具有水壓高、溫度低、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的科考難度,被稱為「挑戰者深淵」。「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告訴記者,走向深海並不容易,第一個問題就是海水帶來的高壓。萬米載人潛水器要承受1000個大氣壓,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
  • 「黑珍珠」波浪滑翔器:人類認識海洋的新觸角
    在航行中,它的任務就是不斷對海洋水文、氣象等信息進行收集和回傳,為我們認識海洋增添更多的「觸角」。 填補波浪滑翔器應用領域的空白 在「黑珍珠」波浪滑翔器面世之前,中國波浪滑翔器這個行業可謂是一片空白。2012年開始,孫秀軍就「瞄準」這個領域開啟了研發之路。
  • "逐夢深藍"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在青島藍谷圓滿...
    8月29日,「逐夢深藍」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香港青年實習計劃活動圓滿完成,結業典禮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舉行。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山東省、青島市臺港澳辦、香港海洋公園公司、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單位領導、實習導師代表及16名來自香港各大高校學生近50人參加結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