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2020-12-04 東方網

    原標題: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0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 成平]今年1月,巴拿馬籍「桑吉」輪碰撞後失火,引發關注。面對持續燃爆、濃煙、毒氣和熱浪的巨大危險,中國海上救助隊員與死神賽跑,克服重重困難登船找回了兩具遇難者遺體和船舶黑匣子。這種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怕犧牲的壯舉,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去年8月,「天鴿」「帕卡」「卡努」超強颱風接連登陸珠三角地區。海上救助隊員突破救援極限,頂著16—17級陣風,救助了227名海上遇險群眾,被稱為「最美逆行者」。

  去年3月,沉沒海底近3年的韓國「世越號」重見天日。這是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在全球競標中勝出、歷時590天艱苦作業的結果,韓國政府表達了誠摯謝意。

  正是這樣的專業救助隊伍,奉行著「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海上救助精神,67年來,挽救了中外遇險人員75543名,救助遇險船舶5108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隨著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的深入,我國深遠海開發活動日益頻繁,海上運輸持續增長,遇險事件不斷增多,海上救助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需求的應急任務更加艱巨繁重複雜。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我國現行海上救助體系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協作機制還不夠高效,影響救助時效;二是遠洋救助船舶和深海搜尋裝備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夠;三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海上救助權責邊界不清;四是高級技術人才待遇低、引進難、留住更難。

  為更好推進國家海上救助體系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提高認識,完善機制,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應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和總體安全戰略,從更高的站位,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兩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各方救助力量的協調聯動,推進海上救助工作專群融合、軍民融合、央地融合、部門融合。

  第二,合理布局,創新科技,提升海上救助能力。鑑於海上救助壓力與日俱增,需進一步做好中長期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置。加大搜尋救助打撈和國防應急保障需要的船舶裝備建設;強化深遠海和惡劣氣象海況條件下救撈科技創新,推動「深遠海複雜作業技術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搶佔飽和潛水等深潛水技術制高點。加快推進搜救飛行基地、培訓設施建設,完善海上救助保障體系建設布局。

  第三,健全海上救助法規,實現依法救助。我國分別於1982年和1985年加入《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和《1979年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但至今尚無海上搜救、專業救助打撈等方面的專門法規。應儘快啟動潛水條例、沉船沉物打撈清除管理條例、海上人命搜尋救助條例等法規制定工作,進一步明確海上救助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權責邊界,保證救助指揮系統的合法性、權威性,保障海上救助各相關方的權益。

  第四,保障經費,提高待遇,打造精幹實用專業隊伍。我國海上專業救助人員人均工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救撈船船長、輪機長、救助直升機機長等主要專業技術人員年均收入不及同類人員的50%,近年來已有多名高級船員和救助直升機機長辭職,嚴重影響專業救助人才隊伍建設。應參照社會同類人員收入水平,合理提高專業救助人員工資水平;在國家現有風險作業津補貼範圍內,增加專業救助船員、飛行員、潛水員、救生員等特崗人員津補貼項目。同時探索建立海上救助立功獎勵機制,使一線救助人員流血流汗有尊嚴,擔當奉獻受尊重。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這40年
    文/夕揚「改革春風吹滿地」,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海軍正邁向深藍。鞍山號(來源:海軍360)那是用17噸黃金一艘的價格買來的,那個時候我們的海軍還很弱小,但是那次閱兵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宣布:中國海軍將要走向深藍
  • 中國海軍走向深藍不遠了
    縱觀世界各國的軍備發展速度排行榜,我們中國特有的建造速度絕對是榜上有名。此前我們在4月份的時候,剛剛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第一艘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緊跟著在6月底的時候,又親眼見證了大型萬噸級別的055驅逐艦的下水儀式。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僅是我們國人感到自豪的,也是令世界都為之驚嘆的。
  • 乘風破浪 亮劍「深藍」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勇闖遠海大洋,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親切關懷下,海軍黨委全面貫徹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落實戰鬥力標準,建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新進步,開啟了加快轉型、由大向強的歷史新航程,奏響了挺進深藍、走向大洋的時代最強音。
  • 中國「深藍」經濟全面加速
    用4D數位化技術模擬的數字海洋、在深遠海建立的海上龍宮、千萬億次每秒的超級計算機………一批海洋黑科技在2018東亞海洋高峰論壇上亮相,彰顯著中國海洋發展的活力。  在數字海洋、透明海洋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我國海洋產業正從傳統產業轉變為向科技要潛力、向遠洋要資源、向業態創新要未來的創新性產業。
  • 中國火箭海上發射成功:星辰加大海,這次齊活了
    從這一天起,中國擁有了海上發射衛星的能力,中國航天第一次在蔚藍的大海中構建發射陣地。   我們為什麼需要海射?海射對中國有什麼重大意義?筆者要先從軌道說起。
  • 南極磷蝦成為海上金礦,「深藍號」出馬,中國會是最大的「黑馬」
    中國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匹備受期待的「黑馬」,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不被看好,但是總能一鳴驚人,衝出重圍;中國人出不了地球,結果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飛向了太空;中國的沙漠鐵路被蘇聯定為活不過30年,結果一直存在至今,諸如此類震驚世界的事件還有很多,如今因為南極磷蝦,中國將再次成為最大的「黑馬」!
  • 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原標題: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制於海洋環保裝置領域對企業管理、資金、技術含金量的較高要求,我國從事海洋環保裝置研發生產的企業並不多
  • 中國24000噸戰艦救漁民,獨家醫院船助力海軍
    海上的衝突將會日益嚴重。相信小夥伴都清楚只要打仗,肯定會出現傷亡。但是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海洋上打仗,一旦遭遇危險,救援就是一個大難題。前不久我國海軍24000噸的駱馬湖號綜合補給艦演繹了一場連夜狂奔1055公裡救助中國受傷漁民的故事,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中國海軍不但保衛國家,而且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人們有需要,他們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你身旁。
  • 山東超級工程丨中國第一座海上牧場平臺 拉開人類耕海新時代大幕
    會場的西南海面,兩座藍色海上平臺緊緊吸引住了全球賓客的目光。這座自帶液壓升降系統、可抗12級颱風的海上超級工程,就是煙臺中集來福士打造的「海上牧場」。        山東半島,佔據了中國大陸海岸線的六分之一,耕海牧漁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裡,一批海工人,正在嘗試搭建一座海上超級牧場,帶領山東漁業走向深藍。
  • 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
    相當於陸域面積2.6倍的26萬平方公裡廣闊海域、數量佔全國四成的500平方米以上海島2878個、超過700公裡的深水岸線……在我國東部沿海,浙江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之無愧地成為「海洋大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2003年,浙江立足八個方面的優勢,提出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奧秘 2020-10-21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海圖人」:深藍航跡,在這裡描繪
    這裡不見硝煙,卻為中國海軍走向深藍撥開第一道迷霧。他們研製的數字海圖是繼雷達導航、衛星定位和衛星通信之後,現代航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6月初,記者走進有著60年歷史的中國航海圖書出版社,聆聽他們的故事,記錄他們的傳奇,感受平凡者的不凡。  「一定繪製出精確海圖,讓中國艦船走向世界!」  茫茫大海,看似坦蕩,實則暗礁密布,危機四伏……海圖是航船的眼睛,有了它,暗流奔湧的航路上才有了方向。  舊中國有海無防,海圖測繪幾乎「一片空白」。
  • 2019首場「深藍講壇」,不容錯過!
    這便是一代「海上霸主」崛起的關鍵。中國先驅又是如何歷盡艱難險阻主張屬於中國的海洋權益的?想知道引發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的「來龍去脈」嗎?以上的種種疑問都將在8月25日的「」深藍講壇」一同為你揭曉!為讓社會了解這一重要政策,計劃通過開展「深藍講壇」專題系列活動,通過專家講授、市民互動等活動,請市民對我市海洋發展政策、主要目標和實施路徑等建言獻策,在擴大影響面的同時收集好的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推動我市海洋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我市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營造氛圍,奠定思想基礎。現在,「深藍講壇」專題系列活動真的來了!
  •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山東臺徐志偉講述他與「深藍一號」的不解之緣
    但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想要利用開發幾乎不可能,這也成了水產養殖專家的一塊心病。2012年開始,時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董雙林教授,主導設計研發新型深海養殖裝備,要在黃海冷水團為深海養殖打開一個突破口,經過六年潛心鑽研、反覆試驗,「深藍一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終於在今年夏天建造完成。讓「深藍一號」投入黃海的懷抱,成為我國第一座深海漁場——這是山東的壯舉、更是中國的驕傲。
  • 秦皇島市海上搜救中心舉行2020年防抗寒潮大風綜合救助演練
    秦皇島市海上搜救中心舉行2020年防抗寒潮大風綜合救助演練 2020-11-16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深藍」:海洋大省浙江的圖強之路丨新華社記者看浙江
    相當於陸域面積2.6倍的26萬平方公裡廣闊海域、數量佔全國四成的500平方米以上海島2878個、超過700公裡的深水岸線……在我國東部沿海,浙江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之無愧地成為「海洋大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 淺析海上救援任務中的水上飛機和直升機
    中國交通部救助打撈局的專家表示,諸如直升機飛行時的風力影響主要是來自於側風(機頭正前方成10~350度範圍),例如S-76D最大抗側風能力為35節,AW139的最大抗側風則為45節。而如果在救援懸停時調整機頭方向至頂風,則此時基本沒有風速限制。
  • 尺短寸長:海上救援任務中的水上飛機和直升機
    中國交通部救助打撈局的專家表示,諸如直升機飛行時的風力影響主要是來自於側風(機頭正前方成10~350度範圍),例如S-76D最大抗側風能力為35節,AW139的最大抗側風則為45節。而如果在救援懸停時調整機頭方向至頂風,則此時基本沒有風速限制。
  • 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海 五年九座半潛平臺
    一帶一路」先機、不斷挺進「深藍」、打造海洋利器的脈博。10年間,中集來福士跟隨煙臺奮力開放的步伐,挺進「深藍」,也樹立起煙臺藍色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如今,隨著煙臺市成為「一帶一路」沿海節點城市,中集來福士又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機遇。10月14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成員來到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觀察採訪中觸摸煙臺搶佔「一帶一路」先機、不斷挺進「深藍」、打造海洋利器的脈博。
  • 「海上最美高鐵」福(州)平(潭)鐵路建設的背後
    26日9時43分,福(州)平(潭)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同步投入使用。 鄭江洛 攝中新網平潭12月26日電 (鄭江洛 吳朋珊)在祖國東南的黃金海岸,一條鋼鐵巨龍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