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準備:迪士尼提供英文對白臺本、名詞中譯表
《銀河護衛隊》於10月10日在內地上映,賈秀琰在6月底得知自己將作為該片的翻譯,進行了一些準備工作。「我看了貼吧,通過網絡對這個故事和裡面的人物進行了深度了解。其實了解影片背景是必須的,絕不會存在什麼都不看、不去了解就直接開始翻的情況。」
到了7月份,她拿到了英文對白臺本、名詞中譯表和影片說明書。這三樣東西對於普通網友而言可能相對陌生,這些都來自於片方,也就是這次《銀河護衛隊》的片方迪士尼所提供的,「國際版對白臺本比我們常見的中文劇本要複雜得多,標尺、人名、地名、場景等都寫得非常清楚。」
賈秀琰提到的標尺,是指每句話的尺碼和時間碼,基本上,每一句話都要控制在20個字以內,翻譯時更不能加入括號、標點、注釋,而且要符合觀眾的閱讀習慣,製作出的字幕不能出現妨礙觀眾理解的難詞。說到這,賈秀琰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覬覦』這個詞,其實就不是那麼好理解,而且張導也說這個詞說出來觀眾聽著會不那麼清楚,通常這樣我們就會換一個詞,換成更容易理解的。」
而名詞中譯表則規定了一些固定名詞的中文翻譯版本,比如人名、地名等。片中提到的「Terran」星球,就在名詞中譯表中規定為「特藍星」。影片說明書則會解釋整體的風格基調和介紹大體內容,以《銀河護衛隊》為例,影片說明書中就會提到電影是幽默搞笑的,也會將漫威宇宙的情況做個大概介紹。
《銀河護衛隊》中的五個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這也需要翻譯、配音時加以區別,「德拉克斯說話時是文縐縐的,卡魔拉是女漢子那種,我們在翻譯對白的時候就要突出這些特點,才能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魅力。」賈秀琰透露,有時候片方會要求翻譯將某個名詞換為當地的特有詞語,為的影片能夠更好地「接地氣」。
翻譯過程:多方經手、層層把關
真正進入到翻譯文字工作後,用時7天,賈秀琰完成了文字對白和臺本的翻譯,然後就是配音演員們進棚錄音、校審,還要經過一道校對字幕臺本的工序。
而在翻譯過程中,賈秀琰也會和片方、譯製導演進行溝通,主要針對一些笑點、難點。翻譯完成後,譯製導演會進行審核,「這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審核,他會就對白是否完整、通順來把關,也會看對白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臺詞藝術性也要考量。」
進棚之後,導演、翻譯、片方、錄音師、配音演員、中文臺本校正記錄員等人都會在場,在逐字逐句的錄音過程中,再進行糾正和修改。然後,還有字幕員這一道審核。據賈秀琰介紹,字幕員在使用專業的字幕軟體上字幕時,除了糾正錯別字,也會再對臺詞進行一遍校對。在字幕員之後,還會有人繼續審核,這便是製片主任,後者拿到字幕文件後,會再核對一遍臺詞是否準確,而且還會去掉一些語氣詞,比如「啊」、「嗎」等等。
最後,字幕會交回到翻譯的手中,翻譯再進行一次送審前的核對。當所有幕後人員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後,影片就會送審,審片時雖然相關人員主要是在考察配音技術問題,但也會對中文配音和字幕提出修改意見。
總結來看,一部外國片的翻譯過程確實如賈秀琰所說是「層層把關」。
延展閱讀
1、賈秀琰從事翻譯工作大約有8年時間,並非英語專業畢業,但在中文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如網友所知,她是八一廠的員工,剛來到八一廠時服從領導的安排開始接觸翻譯的工作,經過幾年的學習後逐漸翻譯一些批片,這三年才真正作為分帳大片的翻譯,被影迷所了解。
2、張雲明是內地著名的譯製導演,也是迪士尼國際配音公司中國公司的總監,資歷頗深,曾為86版《西遊記》中的唐僧配音。
3、內地有四大
譯製單位,分別是北京電影
譯製廠(中影集團譯製中心)、八一
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
譯製廠和長春電影製片廠。
4、一部外語片的譯製過程至少要經過8道工序。
(1)中影進出口公司:負責審查進口影片、分配影片給四大電影製片廠、協助和監督譯製過程、審查譯製質量
(2)製片人:承接譯製任務、選擇導演、翻譯、錄音師、對整個譯製過程負責
(3)翻譯:翻譯影片對白、製作對白臺本、校對字幕臺本
(4)導演:校對對白臺本、選擇演員組織配音
(5)配音演員:配音
(6)錄音師:對白錄製及混錄
(7)字幕員:為影片製作字幕、校對字幕
(8)片方負責人:對整個譯製過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