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英文名他也是跟文化有關的,這個可能是跟我們現代的科學或者說現代天文發展是密不可分。水星因為離太陽很近,所以公轉的速度很快,西方人的稱他為mercury,就是羅馬神話當中專門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尤其在蔚藍的天空背景當中顯得格外的迷人。所以羅馬人稱他為venus,愛與美的女神。火星前面想他是一個紅顏色的星星,西方認為這是戰爭的象徵,因此用古羅馬神話當中的戰神馬爾斯來命名。木星的名字是peter,是羅馬神話當中的天神,也是馬爾克斯的父親,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希臘神話中的宙斯。
羅馬統治希臘以後才將宙斯的名字改為朱庇特。木星在天空中很亮,僅次於金星,但由於它是外星所以晚上可能會有大量的時間都可以觀測,有一種巡視四川的感覺。所以這才賦予了他一個很高的地位。其實當時他們不可能知道木星他實際到底是怎麼樣的,現在想想它是太陽系當中體積質量都是最大的行星,都還挺符合朱比特這個名字的。土星其實也是類似的情況,地位很高,羅馬人的就以農神certain的名字來進行命名。在中國叫土星鎮星,羅馬人叫農神星,觀點有點像。但是你不要小瞧了這個set in,它實際上是朱比特的父親。
其實和中國皇帝一樣,羅馬皇帝為了風調雨順,農業富饒,每年都要祭祀農神。而大家有可能不知道,在古羅馬這種祭祀的節日就叫做certainly,後來呢又演變成了英語second day,然後就變成了saturday。再往外就比較有意思,因為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等他們是很近代才被發現的,首先天王星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前面所說的這幾顆金、木、水、火、土是我們肉眼可以顯而易見。天王星他就是望遠鏡時代所發現的,1781年3月13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自己家後院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天王星,震驚了世界。而且這一發現讓當時已知的太陽系的邊界一下子擴大了一倍,然後這個新行星的名字卻懸而未決,一直拖了70年才去命名。
一開始英國皇家天文學家沃爾瑪基斯林致信說,作為世界天文學的寵兒,你現在可以給你的星星起個名字。他想把這顆行星叫做喬治之星,來紀念他的贊助者國王喬治三世,從贊助商的角度來說這個回饋算是很大的。他當時的解釋是希望未來的人在問起這顆星您是什麼時候發現的?那麼它的名字就能給出你答案,就是在喬治三世的統治時期。但是這個名字顯然無法被英國以外的國家廣泛接受。法國天文學家拉朗德就建議說,索性就叫喝下新版,誰發現給誰。瑞典天文學家埃裡克普羅斯帕林他建議的就是叫。最後德國天文學家波得倒是給出了一個看上去頗有道理的名字,叫做烏拉諾斯,他那是希臘神話當中的第一代天神。
如果說大家還記得的話,木星是火星的爸爸,土星是木星的爸,天狼星是土星的爸爸,越往外背分越高。不過他也忽略了一個檔次,約定俗成就是所有的大行星的名字都是來自於羅馬名稱。這個烏拉諾斯名字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概只有古板的英國人還在使用喬治之星。直到1823年發現者赫謝爾過世一年後這個名字還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後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在內的東方國家就將其譯為天王星、海王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到這個時候實在沒有天神的爹的爹的爹可以用了。
發現者之一勒布耶他就通過經度委員會建議把它以羅馬海神的名字來命名,然後所以中文名字就叫做海王星了。所以其實在神話的輩分上,海王星和天王星他其實不是一輩的神,差了好幾倍。那麼這些大行星的名字是體現了天體命名的一貫套路,和星火的名字有點像,相當一部分是來源於古羅馬、古希臘神話,以眾神的名字來命名。當然也體現了天上的行星這種崇高的地位。其實這個套路此後也被延續到了小行星的身上。
1801年1月1日,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當天王星被發現以後,天文學家就普遍在猜測火星與木星軌道也應當有一顆行星。至於具體什麼原因我們以後再講。皮亞其認為這就是人們在尋找的一顆未知行星時,卻發現它比其他的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謝爾後來還把這類天體稱為小行星,並在此後形成了一條標準。也就是說一個行星的體積必須比這顆星大才能叫做大行星。而皮亞齊建議用義大利的農業女神克瑞斯的名字來進行命名,一般我們為了區分就管它叫豐收女神。
那麼這位豐收女神和土星三層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他是丘比特的姐姐,既然是掌管豐收,我們國家呢就把它翻譯成穀神。相信很多朋友剛剛聽到那個故事應該能反應過來,就是大名鼎鼎的現代騎士,已經是矮行星的守護神星了。再往後,1802年3月2日,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發現了二號小行星,派勒斯智神星,所以是雅典娜,他是宙斯和聰慧女神墨提斯所生擁有非凡的能力。她原本的名字就是帕拉斯,由於她也是雅典的守護神,像荷馬史詩當中就叫她帕拉斯雅典娜,意思就是雅典的帕拉斯。後來隨著雅典人對她的崇拜,她就被稱之為雅典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