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2020-08-10 科學探索菌

水星是太陽系內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88天。水星距離太陽平均5800萬公裡,水日之間的距離是太陽直徑的42倍,放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中來看還是蠻近的,它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雖然離太陽比較近,但由於比較小,在地球表面肉眼不常見。

由於離太陽較近,水星正對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452攝氏度,但這並不足以熔化水星。在太陽風的高速轟擊下,表面的一些物質被逐漸剝離,這導致水星上完全沒有空氣,只剩下一個主要由金屬構成的巖體。它大約由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組成,平均密度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是第二高的,僅次於地球。

水星離太陽這麼近,又這麼小,為何沒有被太陽吞噬?或者說,為什麼沒有掉到太陽上?這個問題其實在牛頓時代就已經被解決了,類似的還有「月球為什麼沒有墜向地球?」。

水星為什麼會繞著太陽轉?

水星從誕生起就具有一定的速度。宇宙空間幾乎完全是真空,廣袤無垠,水星的運動幾乎不會受到阻力,由於存在巨大的慣性,水星幾乎可以永遠運動下去。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被稱之為萬有引力,太陽、地球、水星和月球等天體的運動就與萬有引力有關。由於太陽的質量比水星大很多,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水星的運動軌跡會不斷發生改變,就會繞著太陽公轉。

實際上是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旋轉,不過這個質心在太陽上。如果沒有引力,水星將會飛出軌道,在宇宙中漂流。

在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就根據第谷等人的觀測數據總結出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初步規律。

水星以近橢圓軌道繞太陽公轉,其公轉軌道與水星的質量和大小無關,而與兩者之間的距離有關。

行星的公轉速度會隨著公轉軌道半徑的增加而減小,距離遠了,速度慢了,公轉周期自然會變長。比如,水星繞太陽公轉的平均速度為47.9千米每秒,地球離太陽更遠,它繞太陽的平均公轉速度為30千米每秒,繞太陽一周大約需要365天。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距離太陽更遠,可公轉速度並不快,僅為13千米每秒,而繞太陽公轉一周則需要11.86年。

為什麼水星沒有掉到太陽上被太陽吞噬?

引力的大小由兩個天體之間的質量和距離共同決定,距離越近,兩個天體之間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引力就越強。兩個天體之間雖然存在引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小質量的物體就必然會掉向大質量的物體。

只要速度達到環繞速度,就能夠繞著該天體旋轉,而不掉向該天體。人造衛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就比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更近,但是當人造衛星達到7.9千米每秒時,便不會掉向地面。月球沒有撞向地球,水星沒有墜向太陽表面,都是這個道理。

太陽系誕生於一片旋轉的星雲,太陽和八大行星等天體形成之前,它們就具有一定的旋轉速度。形成過程中,速度不夠的都掉到太陽上去了,八大行星等都是因為擁有足夠快的速度,才沒有掉到太陽上去,被太陽吞噬。行星自轉和公轉的動力都繼承於該星雲。

行星繞恆星的運動過程中,引力提供了向心力,而離心力(一種虛擬力,並不真實存在)的提供者則是行星的運動慣性。當這兩個力之間保持平衡,水星的公轉軌道也會保持穩定,水星既不會掉到太陽上去,也不會遠離太陽。即使把太陽換成黑洞,只要水星的公轉速度足夠快,沒有進入黑洞視界範圍,也不會掉進黑洞。

只要速度足夠快,還能夠擺脫該天體的引力束縛,這個最小的速度被稱之為天體表面的逃逸速度。地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又叫做第二宇宙速度,大小為11.2千米每秒,也就是說只要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這個速度就能夠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而對於太陽這樣的龐然大物,其表面的逃逸速度高達617.7千米每秒。距離太陽越遠,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也就更弱,擺脫太陽引力所需要的速度也就更小。在地球軌道,要擺脫太陽的引力束縛,速度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即16.7千米每秒。

即使距離很近,當水星擁有足夠快的公轉速度,仍然不會被太陽吞噬。不過,水星與太陽的距離不能超過洛希極限。如果距離過近,超過了水星的剛體強度,太陽巨大的潮汐力將會把水星撕碎。

達到一定的速度就不會被吞噬,帕克探測器就是最好的例證

帕克探測器由NASA發射於2018年8月,它是人類發射的距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其在第一次近日飛行時就打破了阿波羅2號探測器於1976年創下的距離太陽表面4273萬公裡的紀錄,達到了2400萬公裡。2020年1月,帕克探測器完成了第四次近日飛行任務,距離太陽最近時僅1867萬公裡。

預計到2024年,帕克太陽探測器距離太陽最近時僅600萬公裡,到那時,帕克太陽探測器在近日點繞太陽公轉的速度將達到200千米每秒,不過那時它也將完成探測使命。如此快的速度,主要是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

探測器無論是繞地球運動,還是繞太陽運動,在運動過程中的總能量幾乎保持不變。當探測器靠近太陽時,引力勢能減小,動能就必然會增加,公轉速度自然也會加快,這就是探測器在近日點會加速的原因。在這種動態平衡狀態下,如果水星距離太陽更近一些,它的公轉速度也會更快,這保證了水星不會掉向太陽。

水星的未來

水星的公轉軌道並非一成不變,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水星在太空中運動時並非毫無阻力,會受到其它天體引力的影響,速度會逐漸變慢。而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本質上是時空彎曲,質量越大的物體對時空的彎曲效應越強。水星在繞太陽運動的過程中除了會發生進動現象,還存在引力輻射,水星的動能會被引力波帶走。在這些作用的影響下,水星會以螺旋形式逐漸向太陽靠近。

不過,隨著太陽的不斷燃燒,太陽的質量會減小,引力束縛會變弱,水星的軌道又會向外移。此外,陽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會對物體施加一個壓力。面對太陽這樣的巨大光源,太陽施加的輻射壓力也會使水星的軌道向外轉移,不過這種影響比較微弱。

在這些影響中,究竟誰強誰弱,並不好判斷。

雖然在太陽的有生之年,水星並不會掉到太陽上去,但並不代表水星不會被太陽吞噬。大約在50億年後,太陽將會衰老死亡,到那時,太陽的體積將會膨脹許多倍,連金星也將會被吞噬掉,水星自然也逃脫不了這個命運。

我是科學探索菌,全網多平臺運營,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而且那麼小,為什麼不會被太陽吞噬掉?
    我們都知道在萬有引力當中,越是靠近太陽的行星,其中它的公轉速度很快,這是因為它離太陽的距離相對於近一些,距離的平方的反比與它的速度有關,即距離越小,速度越大,靠的越近太陽對它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如果速度不夠快一點的話,很容易就會被太陽吞噬掉,水星的公轉線速度為47.87km每秒,利用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可得水星在軌道近日點的速度為61.8km每秒,可見比一般時候的轉速還是要快的很多,這是因為水星在慢慢靠近太陽的時候,有太陽的引力所作用
  • 水星那麼小,離太陽又那麼近,為何沒被太陽吸進去?
    水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半徑只有2400公裡左右,甚至還沒有一些氣態行星的衛星體積大,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屬於「小不點」。在我們的印象中,如果一個星體距離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比如恆星或者黑洞)時,就會由於巨大的引力作用而被吸引進去,那麼為何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沒有被太陽吞噬呢?如果我們從萬有引力的公式可以看出,兩個星體之間的引力大小,與二者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被太陽吞噬呢?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照片眾所周知,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非常大的,強大的引力會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吸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天體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還沒被太陽吞噬呢?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照片眾所周知,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非常大的,強大的引力會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吸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天體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 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叫水星?上邊有水嗎?
    我們都想過一個問題,水星它叫「水星」,那麼它到底有沒有水呢?水星的名字和我國古代的五行說有關係,不藉助望遠鏡,肉眼可見的行星只有金木水火土五顆,剛好和五行對應。水星英文名是mercury,是上帝的信使。其實在整個太陽系統中,水星一開始是一顆最不為人知的行星。因為水星離太陽很近,我們無法用望遠鏡在良好的條件下看到它,如果我們直接用望遠鏡直接對準水星,太陽強烈的光線會破壞望遠鏡的光學系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哈勃從未拍攝過水星的圖像。
  • 水星很小,距離太陽如此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理論上分析,只要速度足夠快,就不會被太陽吞噬。水星距離太陽約為5800萬千米,相對於地球的1.5億千米確實很近,但水星公轉速度足夠快,約為48公裡/秒,而地球公轉速度為30公裡/秒!正是擁有非常快的公轉速度,讓水星不會掉進太陽裡,被太陽吞噬!
  • 為什麼水星上會有水的存在?它離太陽那麼近,是如何實現的?
    而這四顆類地行星都是靠近太陽的行星,其中處在宜居帶的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而水星則是處於宜居帶外,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相信很多朋友都明白,離太陽越近,這顆星球表面的溫度應該也越高,事實也的確如此,水星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到427攝氏度,這樣的溫度絲毫不亞於金星。只不過,水星兩樣也有夜晚的存在,而到了夜晚,它表面的溫度會非常低,這一點跟金星是完全不同的。
  • 水星不會被太陽吞噬的原因
    八大行星之中,以水星離太陽最近,太陽如此強大的吸引力,按理說,水星應該會墜入太陽,成為太陽的零食。可是,數十億年來,水星為何好端端的?原來是因為水星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水星以87.9個地球日公轉太陽一周,足足比地球快了四倍。
  • 水星離太陽最近,為什麼水星上依然有水?
    我們都想過一個問題,水星它叫「水星」,那麼它到底有沒有水呢?下面我們就解答這個問題。起初的水星是一顆不為人知的星球其實在整個太陽系統中,水星一開始是一顆最不為人知的行星。因為水星離太陽很近,我們無法用望遠鏡在良好的條件下看到它,如果我們直接用望遠鏡直接對準水星,太陽強烈的光線會破壞望遠鏡的光學系統!
  • 水星離太陽很近,水星上看太陽是不是很大?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早晨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哪一個離我們更近?」孔子曰:「嗯,這個……」一小孩說:「早晨的太陽像車蓋那麼大,中午的太陽卻只有盤子那麼大。這不就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當然是早晨的太陽大啊!」子曰:「嗯,這個……」另一個小孩爭辯道:「早晨的太陽涼颼颼的,中午的太陽卻熱乎乎的。這不就是離我們距離近得更熱嗎?」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理論上說,離太陽越近,也就是離發熱源越近,溫度應該會越高才對,但是,事實上,在地球上海拔越高,溫度反而越低。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並不是的。下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離太陽越近,溫度就越高?以我們的角度看太陽,太陽是在一直發光的,而且當夏日來襲,給我們滾滾熱浪的也是太陽。
  • 金星早就被太陽烤乾了,水星離太陽更近,為何會有1000億噸的冰?
    為什麼金星會變成這樣呢?其實「罪魁禍首」就是太陽,太陽自從誕生以後就一直在變亮,其輻射出的能量也隨之逐步增加,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金星就慢慢地被太陽烤乾了。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的8大行星中,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因此我們不難想像,水星被太陽炙烤的程度會比金星更高,所以水星也應該早就被太陽烤乾了。
  • 赤道很熱是因為離太陽近,山頂離太陽也很近,為什麼不熱?
    眾所周知,赤道是溫暖的甚至是炎熱的,因為它接受更多的陽光直射,也就是離太陽更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赤道是炎熱的,因為它離太陽更近,那麼為什麼山頂不是?從技術上講,它們也離太陽更近,但現實中它們很冷,而且被雪覆蓋著。這到底為什麼呢?
  • 是不是離太陽越近的行星,溫度就越高呢?
    太陽給我們帶來熱量,那是不是離太陽越近的行星溫度就越高呢?明明離太陽最近,為何水星上卻是「冰火兩重天」?比如,金星比水星離太陽更遠,但是溫度卻比水星高許多。金星的周圍有著濃密的大氣和雲層,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熱能受大氣層的反射而無法散出,保留在大氣層內。因此,金星雖然距離太陽比水星遠,可表面溫度卻比水星還高。 金星水星離我們那麼遠,是怎麼測量到他們的溫度的呢?大家都知道紅外攝像機可以顯示人體的熱點。我們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技術,通過紅外探測器,了解外太空中物體的溫度。
  • 金星早已被太陽烤乾,水星距離太陽更近,為什麼還有千億噸冰?
    很多朋友可能會有這個疑問,金星距離太陽大約1.1億千米,水星距離太陽大約5800萬千米,幾乎近一半,按理來說水星應該更熱,為什麼會是金星更熱呢?水星幾乎就沒有大氣層,它溫室效應,輻射被大量輻射回宇宙,因此即使是更近的水星也比金星溫度更低!
  • 太陽質量如此之大,為什麼沒有通過引力作用吞噬八大行星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此後「引力」就成了宇宙中最神奇的力量,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質量越大的物體產生的引力也就越大,然而在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引力最強的物體非太陽莫屬,為什麼太陽卻不能將系內的天體直接直接吸附過去吞噬掉呢?
  • 太陽每天消耗能量發出太陽風,那麼太陽是不是每天都在變小?
    太陽一直在消耗,它在變小嗎?眾所周知,太陽每天都在發出光和熱,同時也不斷地發出太陽風。這意味著它無時無刻都在消耗能量。就像一個人一直不吃飯,同時還在勞動,人自然會變瘦,那麼太陽也會如此嗎?許多人想知道太陽是不是每天都在變小?
  • 金星和水星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衛星?
    天王星、海王星甚至被降級的矮行星冥王星都有自己的衛星,但只有金星和水星沒有衛星。原因是什麼?木星有79顆衛星,木衛三甚至比水星還要大(泰坦也比水星大)!1、 水星和金星有過自己的衛星嗎?2、 水星和金星的衛星在哪裡,是被它們自己吞沒的還是其他原因?很難確定水星和金星是否吞噬了它們軌道上的天體。還有一位偉大的上帝是無法避免的。這兩顆行星都是內行星,離太陽相對較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考慮太陽的引力擾動!
  • 問:帕克太陽探測器離太陽那麼近不會燒壞嗎?
    這次「帕克太陽探測器」的任務是追蹤加熱和加速太陽日冕和太陽風的能量流動,研究太陽風源的等離子體和磁場的結構及其動力學特徵,探索高能粒子的加速和運動機制,因此作為一顆太陽風特徵的探測器,以尤金・帕克教授的名字命名是再合適不過了。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_水星
    水星作為離太陽最近的類地行星,其體積和質量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差不多,自轉為五十八個地球日,相當於地球的兩個月,公轉則是八十七個地球日。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水星表面平均溫度約452K,變化範圍從90-700K,是溫差最大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