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不會被太陽吞噬的原因

2020-12-04 百科人

八大行星之中,以水星離太陽最近,太陽如此強大的吸引力,按理說,水星應該會墜入太陽,成為太陽的零食。可是,數十億年來,水星為何好端端的?原來是因為水星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水星以87.9個地球日公轉太陽一周,足足比地球快了四倍。

這個速度剛好與太陽引力平衡,所以水星一直沒有墜落太陽裡。距離太陽遠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速度。如果離太陽較近的行星,速度跟不上太陽引力強度,那肯定會墜入太陽裡,假如水星再快一些,軌道則會逐漸遠離太陽。又比如冥王星,離太陽足夠遠,假如它慢一點,則會逐年靠近太陽。

引力與速度,是恆星與行星之間維持平衡的點,當然,其中還涉及到行星的質量與太陽距離,像木星,如果木星在地球的位置,仍以現在的速度公轉,由於軌道縮小,那它公轉太陽一周也會變快,從而消耗來自太陽的強大吸引力,但它公轉周期不會像地球那麼快,因為它比地球大得多,自身的質量造成強大的磁場,也可以抵消太陽的拉扯力。

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難以言傳。

總之,水星正好做到了以速度維持平衡,所以它會一直公轉下去,直到太陽變成紅巨星才能將它吞噬。

其實水星並沒有水,不知為何起個水星的名稱。很多人小時候無知,還以為水星全是水呢,真是誤導小孩。

水星是八大行星之中,質度第二大,僅次於地球,晝夜溫差極大,白天對著太陽的一面,溫度高達四百多攝氏度,而另一面是夜晚,溫度在負一百多度。可謂極熱與極寒。

相關焦點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而且那麼小,為什麼不會被太陽吞噬掉?
    在整個太陽系看來,有八大行星,其中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內側的行星,個頭也其實很小,直徑只有4878km還不到地球的一半,如果把水星環繞太陽的軌道畫出來其實是一個橢圓,行星圍繞太陽以不同的公轉速度來進行公轉,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雖然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要短的多,但其實也是很大的,它和太陽的距離有5790萬公裡
  • 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人造衛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就比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更近,但是當人造衛星達到7.9千米每秒時,便不會掉向地面。月球沒有撞向地球,水星沒有墜向太陽表面,都是這個道理。當這兩個力之間保持平衡,水星的公轉軌道也會保持穩定,水星既不會掉到太陽上去,也不會遠離太陽。即使把太陽換成黑洞,只要水星的公轉速度足夠快,沒有進入黑洞視界範圍,也不會掉進黑洞。
  • 水星很小,距離太陽如此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理論上分析,只要速度足夠快,就不會被太陽吞噬。水星距離太陽約為5800萬千米,相對於地球的1.5億千米確實很近,但水星公轉速度足夠快,約為48公裡/秒,而地球公轉速度為30公裡/秒!正是擁有非常快的公轉速度,讓水星不會掉進太陽裡,被太陽吞噬!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被太陽吞噬呢?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照片眾所周知,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非常大的,強大的引力會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吸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天體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 碳塵吞噬了水星上反射的陽光,讓它成為「黑暗星球」
    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十分類似,按理來說應該更能反射太陽光,但新隕石坑形成時攪起的水星表面塵埃,反射的光線似乎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二。這顆暗色星球表面,一定有某種物質吸收光線,但直到人類才弄清楚這種物質是什麼。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團隊證實了一種假設,即水星的光線是被其表面厚厚的碳塵吞噬掉了。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還沒被太陽吞噬呢?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照片眾所周知,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非常大的,強大的引力會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吸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天體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 水星那麼小,離太陽又那麼近,為何沒被太陽吸進去?
    在我們的印象中,如果一個星體距離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比如恆星或者黑洞)時,就會由於巨大的引力作用而被吸引進去,那麼為何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沒有被太陽吞噬呢?如果我們從萬有引力的公式可以看出,兩個星體之間的引力大小,與二者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 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水星和金星肯定會被吞噬,但地球呢?地球會僅僅是在太陽的外殼內運行,還是會被太陽吞噬?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h答案。這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圖註:八大行星的軌道在偏心率和近日點(最接近點)與遠日點(最遠距離)相對於太陽的差異上有所不同。為什麼有些行星會或多或少地彼此偏心,這並沒有特殊的原因;這只是太陽系形成的初始條件的結果。
  • 金星和水星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衛星?
    天王星、海王星甚至被降級的矮行星冥王星都有自己的衛星,但只有金星和水星沒有衛星。原因是什麼?木星有79顆衛星,木衛三甚至比水星還要大(泰坦也比水星大)!1、 水星和金星有過自己的衛星嗎?從原始星雲誕生的天體或多或少都有吞噬自己衛星的原罪。唯一的區別是它們是否已經完全吞噬了!早期地球形成時,吞下大量自己的衛星的階段是清理軌道,這是行星生長的唯一途徑。否則,就像冥王星一樣,它將被踢出八大行星的行列,降級為矮行星!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水星和金星曾經擁有自己的衛星!
  • 水星和金星很孤獨?距太陽近是原因之一,還有這樣的原因?
    現在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是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他幾個都有衛星,最多的木星有79顆,而最少的地球也有一顆。但是水星和金星就只能這樣孤獨的運行著,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在看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的時候應該就能發現一個問題,水星和金星距離太陽的距離比較近,而太陽的引力相比它們倆要大得多。所以那些小石塊和星體是很容易被太陽給吸引走的,這跟他們的質量也有關係,要知道一般情況下,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而它們的質量在八大行星中實在不算出色,並且旁邊還有個太陽壓著,再看看人家木星70多個小夥伴,這一比水星和金星還真是寒酸的不得了。
  • 黑洞離地球有多遠,會不會吞噬地球?科學家的回答讓人害怕
    我們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如果沒有那場大爆炸,今天世界將不復存在,你我也不會出現這麼強的天體,未來它是否會吞噬地球呢? 黑洞的「殺傷範圍」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物體進入黑洞視界範圍內,才會從宇宙中消失,如果我們的太陽坍塌成黑洞
  • 水星離太陽最近,為什麼水星上依然有水?
    我們都想過一個問題,水星它叫「水星」,那麼它到底有沒有水呢?下面我們就解答這個問題。起初的水星是一顆不為人知的星球其實在整個太陽系統中,水星一開始是一顆最不為人知的行星。因為水星離太陽很近,我們無法用望遠鏡在良好的條件下看到它,如果我們直接用望遠鏡直接對準水星,太陽強烈的光線會破壞望遠鏡的光學系統!
  • 水星比金星更接近太陽,但為什麼溫度比金星低?
    水星表面溫度:427攝氏度。太陽系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其次是地球。如果按照距離,越接近太陽的行星溫度也就越高,這是因為太陽輻射中攜帶熱量,而熱量隨著距離變遠損耗也就越大。那麼理論上來說,水星的表面溫度應該比金星要高才對,為什麼事實恰恰相反呢?
  • 太陽最終會變成紅巨星吞噬行星,地球與人類的命運會如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太陽最終會變成紅巨星吞噬行星,地球與人類的命運會如何?眾所周知,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而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太陽作為一顆恆星,不斷的為其他的天體提供著光跟熱,也正因為太陽,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誕生,以及繁衍。而太陽系當中能夠有如此穩定的系統,各個天體之間有自己的軌道,也是多虧了太陽。
  • 太陽成為紅巨星之後,將會吞噬地球!但生命在其之前就瞬間滅絕!
    太陽成為紅巨星之後,將會吞噬地球!但生命在其之前就瞬間滅絕!天文學家通常將恆星主序星階段的結束稱之為「恆星的死亡」,太陽將來也會有這樣的一天,當太陽內部的氫元素聚變燃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會發生氦閃,之後氦元素開始聚變,太陽的體積隨之變大,開始成為一顆紅巨星。其紅巨星階段結束之後,就意味著太陽的主序星階段結束了,之後它會成為一顆白矮星。
  • 太陽成為紅巨星的時候,會不斷吞噬內行星,地球和人類怎麼辦?
    除了生命之外,恆星也是有壽命的,它也不會一直燃燒下去,當它內部可供燃燒的原料氫消耗完之後,它也就會失去光輝,徹底死去,最後演化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這主要是由恆星的質量決定的,超在大量的恆星死亡後會演化為黑洞,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最後會變成一顆白矮星,也算是一顆非常漂亮的星球。
  • 距離太陽最近的星球——水星
    距離太陽最近的星球是水星,它在距離平均5791萬千米的地方繞日而行,同時它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直徑只有4879千米長。水星以羅馬商業之神而命名,羅馬商業之神跟希臘的神使赫爾墨斯——報信之神一樣。水星是一個荒蕪的,被太陽炙烤的星球,它的表面看上去有許多「麻子」,這些「麻子」是火山爆發活動留下的凹坑印跡。因為水星缺少大氣層,所以它的黑夜部分會有許多太陽熱量逃離到太空中。在午間時分,水星的赤道溫度可以高達700開氏度(即426攝氏度),但它的黑暗部分溫度則為100開氏度(即﹣173攝氏度)。水星不是太陽系中最熱的星球,金星才是。
  • 太陽會坍縮成黑洞嗎?如果太陽變成了黑洞,地球會被吞噬嗎?
    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質量通常至少是太陽質量的三倍。恆星體積非常大,恆星輻射出的能量由恆星內核中的核聚變反應提供。氣體佔了恆星絕大部分質量,恆心超強的引力場總試圖使恆星坍縮,而恆星核內發生的聚變反應,就像一顆巨大的聚變炸彈,試圖引爆恆星。恆星的引力和聚變反應產生的爆發力之間的平衡決定了恆星的大小。當恆星死亡時,核聚變反應停止,因為核聚變反應的燃料消耗殆盡。
  • 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水星金星:我們兩個為什麼沒有
    水星和木星之所以沒有衛星,首當原因自然是距離太陽過近,自身引力比不上太陽的引力,自然身邊如果真的有天然衛星或者小行星等,都會被太陽引力所吸引而被吞噬。小夥伴們可否發現這樣的規律,就是離太陽越遠,行星的衛星就越多,比如地球有1顆衛星,火星有2顆,木星有63顆等等。小夥伴可能會說不對,因為後面的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沒有木星的衛星多。
  • 太陽為什麼50億年後會膨脹變大從而吞噬地球?
    太陽在過去將近46億年的時間裡一直為我們帶來溫暖和陽光,但是太陽也有著恐怖的一面。預計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接近暮年開始慢慢的走向衰亡,它會開始向紅巨星演化「身體」會不斷的膨脹。然後逐漸把身邊的小夥伴逐一吞噬,到時候地球也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