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所等在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聯合法國、德國、黎巴嫩等國的科學家對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中的一類形態獨特的小昆蟲進行了全面剖析。這類昆蟲叫古囓蟲(Archipsyllidae),它們在1.65億年前的中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就頻現身影,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質年代。化石中顯示的這類昆蟲的構造特徵更容易和現代囓蟲目聯繫起來,儘管它們並不完全一樣。新發現於琥珀中的古囓蟲只有2毫米長,其特殊的保存方式為了解這類獨特的生物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形態學細節。

  該研究主要聚焦於它們複雜的口器構造,其獨特的口器是一大類昆蟲(包括囓蟲目、蝨目、纓翅目、半翅目)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的中間類型。同時,這類昆蟲也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徵,科研人員認為它們代表了昆蟲綱大家族中的一個新目:二疊囓蟲目(Permopsocida),該目包括二疊紀至白堊紀的20多種滅絕類型。緬甸琥珀中的古囓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二疊囓蟲目的最晚化石記錄,這類昆蟲在地球上生活了近兩億年。古囓蟲類的口器高度特化,從中侏羅世道虎溝組的化石類型中就可初現端倪,科研人員在道虎溝組古囓蟲的腹腔中發現了可能屬於石松類的巨孢子。有意思的是,在緬甸琥珀的古囓蟲腹部內也發現了大量的花粉顆粒,經鑑定為紫樹的花粉,它們獨特的過渡型口器恰恰適合於吸食紫樹微小的花粉顆粒(直徑約10微米)。紫樹目前仍然生活在東南亞和北美,但古囓蟲卻已經滅絕。

  地質歷史時期,被子植物出現後和昆蟲形成了複雜的協同演化關係,造就了被子植物和現代很多昆蟲類別的輻射發展,但中生代昆蟲為被子植物傳粉的直接化石證據極少,該項研究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植物和昆蟲協同演化的範例。

  該項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聯合資助,相關成果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相關信息:Huang Diying, Bechly G., Nel P., Engel M. S., Prokop J., Azar D., Cai Chenyang, Kamp T. van de, Staniczek A., Garrouste R., Krogmann L., Rolo T. dos S., Baumbach T., Ohlhoff R., Shmakov A. S., Bourgoin T., Nel A., 2016: New fossil insect order Permopsocida elucidates major radiation and evolution of suction feeding in hemimetabolous insects (Hexapoda: Acercaria). Scientific Reports 6, 23004, doi: 10.1038/srep23004.

    文章連結

緬甸琥珀中古囓蟲的正模標本,保存在南京古生物所

古囓蟲腹腔內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花粉

緬甸琥珀中的古囓蟲取食紫樹花粉的生態復原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聯合法國、德國、黎巴嫩等國的科學家對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中的一類形態獨特的小昆蟲進行了全面剖析。這類昆蟲叫古囓蟲(Archipsyllidae),它們在1.65億年前的中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就頻現身影,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質年代。化石中顯示的這類昆蟲的構造特徵更容易和現代囓蟲目聯繫起來,儘管它們並不完全一樣。新發現於琥珀中的古囓蟲只有2毫米長,其特殊的保存方式為了解這類獨特的生物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形態學細節。
  該研究主要聚焦於它們複雜的口器構造,其獨特的口器是一大類昆蟲(包括囓蟲目、蝨目、纓翅目、半翅目)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的中間類型。同時,這類昆蟲也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徵,科研人員認為它們代表了昆蟲綱大家族中的一個新目:二疊囓蟲目(Permopsocida),該目包括二疊紀至白堊紀的20多種滅絕類型。緬甸琥珀中的古囓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二疊囓蟲目的最晚化石記錄,這類昆蟲在地球上生活了近兩億年。古囓蟲類的口器高度特化,從中侏羅世道虎溝組的化石類型中就可初現端倪,科研人員在道虎溝組古囓蟲的腹腔中發現了可能屬於石松類的巨孢子。有意思的是,在緬甸琥珀的古囓蟲腹部內也發現了大量的花粉顆粒,經鑑定為紫樹的花粉,它們獨特的過渡型口器恰恰適合於吸食紫樹微小的花粉顆粒(直徑約10微米)。紫樹目前仍然生活在東南亞和北美,但古囓蟲卻已經滅絕。
  地質歷史時期,被子植物出現後和昆蟲形成了複雜的協同演化關係,造就了被子植物和現代很多昆蟲類別的輻射發展,但中生代昆蟲為被子植物傳粉的直接化石證據極少,該項研究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植物和昆蟲協同演化的範例。
  該項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聯合資助,相關成果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相關信息:Huang Diying, Bechly G., Nel P., Engel M. S., Prokop J., Azar D., Cai Chenyang, Kamp T. van de, Staniczek A., Garrouste R., Krogmann L., Rolo T. dos S., Baumbach T., Ohlhoff R., Shmakov A. S., Bourgoin T., Nel A., 2016: New fossil insect order Permopsocida elucidates major radiation and evolution of suction feeding in hemimetabolous insects (Hexapoda: Acercaria). Scientific Reports 6, 23004, doi: 10.1038/srep23004.
    文章連結

緬甸琥珀中古囓蟲的正模標本,保存在南京古生物所

古囓蟲腹腔內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花粉

緬甸琥珀中的古囓蟲取食紫樹花粉的生態復原

相關焦點

  • 古昆蟲研究揭示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的過渡
    緬甸琥珀中古囓蟲的正模標本,保存在南京古生物所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黃迪穎研究員聯合法國、德國、黎巴嫩等國的科學家對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中的一類形態獨特的小昆蟲進行了深入研究。這類昆蟲叫古囓蟲(Archipsyllidae),它們在1.65億年前的中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就頻現身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質年代,它的構造特徵與現代囓蟲目相近,但古囓蟲只有2毫米左右,其在琥珀中特殊的保存方式為了解這類獨特的生物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形態學細節。
  • 初識昆蟲(一):昆蟲的口器
    昆蟲的口器:口器是昆蟲的嘴巴,擔負著攝取食物的重任。昆蟲的口器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咀嚼式口器:如蝗蟲。刺吸式口器:如蚊子、臭蟲、蟬。虹吸式口器:如蝴蝶、部分飛蛾。舐吸式口器:如蒼蠅。嚼吸式口器:如蜜蜂。刺舐式口器:虻類。準備好,接下來一大波美圖展現昆蟲的口器。
  • 昆蟲的口器
    ,如蝗蟲、螽斯、瓢蟲、蜻蜓等昆蟲都是這種咀嚼式口器。那昆蟲還會長出什麼樣奇特得口器來取食呢?       刺吸式口器有著獨特的抽吸構造,很像一個醫療用的注射器。像林中的歌唱家--蟬,也就是知了,它就是用刺吸式口器插進樹枝裡,吸食其中汁液的。
  • 萌娃探蟲|昆蟲基礎知識(3)——昆蟲的口器
    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的昆蟲,口器也不盡相同,有能嚼食固體食物的咀嚼式口器,有能吸食動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還有能伸入花朵深處吸食花蜜的虹吸式口器
  • 《昆蟲的口器》榮獲國際科教影視金獎
    由中國科技館「遠程教育項目組」選送的節目——《昆蟲的口器》榮獲本屆「中國龍獎」金獎。本屆「中國龍獎」共有來自中國、法國、英國、美國、德國、波蘭、南非等18個國家的110部作品參評。由中外業界14名權威人士組成評委團,經過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審,共評出金、銀、銅獎節目38個。
  • 昆蟲分類大全
    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由於各種昆蟲的種類、習性和取食方式不同,他們的口器在外形和構造上有各種不同的特化,形成不同的口器,昆蟲的口器分為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
  • 昆蟲如何取食食物?
    昆蟲口器一般分為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五種類型(如圖1)。圖1 昆蟲口器的類型許多人都見過蝗蟲或菜青蟲(菜粉蝶的幼蟲)將植物葉片咬得千瘡百孔的情景,這些昆蟲之所以能夠咬碎類似葉片一樣較硬的固態食物,是因為它們有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圖2)。
  • 南京古生物所等證明跳蚤是特化的蠍蛉
    蚤目(俗稱跳蚤)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是一類體型側扁、外形高度特化、並嚴格以吸血為生的全變態昆蟲(圖1)。跳蚤體型小,通常體長僅1~3毫米,屬於外寄生昆蟲,主要以吸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鳥類的血液為生。  蚤目作為昆蟲系統演化樹上的一個獨立分支,得到了一些形態特徵(側扁、無翅、具刺吸式口器、具櫛等)和生活習性等證據的支持。
  • 白粉蝨、薊馬、蚜蟲,深度解析刺吸式口器害蟲為啥這麼難打!
    害蟲為害植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嘴吃掉植物莖葉,咀嚼後進入胃,這種害蟲叫咀嚼式口器害蟲;而另一種害蟲是用尖嘴刺入植物莖葉內,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植物枯萎死亡,這種害蟲叫刺吸式口器害蟲。刺吸式口器害蟲包括蚜蟲、薊馬、粉蝨(白粉蝨、煙粉蝨)、蟎類、蚧殼蟲、木蝨、稻飛蝨、盲蝽蟓等,種類比較多,分布廣,食性雜,繁殖力強,刺吸植物液汁,直接危害造成植物植物各種症狀,間接傳播病毒病與各種疾病,危害非常嚴重!
  • 研究證明跳蚤是特化的蠍蛉
    蚤目(俗稱跳蚤)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是一類體型側扁、外形高度特化、並嚴格以吸血為生的全變態昆蟲(圖1)。跳蚤體型小,通常體長僅1~3毫米,屬於外寄生昆蟲,主要以吸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鳥類的血液為生。蚤目作為昆蟲系統演化樹上的一個獨立分支,得到了一些形態特徵(側扁、無翅、具刺吸式口器、具櫛等)和生活習性等證據的支持。
  • 跳蚤「認祖歸宗」 江蘇科研人員最新研究證明:跳蚤是特化的蠍蛉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在12月21日出版的《古昆蟲學》期刊上,研究所科研人員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
  • 聊一聊昆蟲的吃相
    所有昆蟲中,約有50%是植食性昆蟲,約30%是肉食性昆蟲,剩下的20%包含有腐食性昆蟲和雜食性昆蟲,以及極少數在成蟲階段不吃不喝的絕食性昆蟲。素食主義的昆蟲在自然中幾乎每一種植物幾乎都有蟲蟲喜歡享用;包括植物的葉片、花朵、果實、種子、甚至樹幹、根等各部位,都可能成為某類昆蟲的美味佳餚。吃花朵 , 許多蝴蝶與蛾類以細長如吸管的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蒼蠅也會以舔吸式口器舔舐花蜜。而許多金龜子也偏愛埋頭於花朵中吸花蜜啃花粉。
  • 植食性昆蟲是什麼?速看農業害蟲知識
    1.2昆蟲的口器昆蟲的取食器官稱為口器,常見的類型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的昆蟲有強大的上顎,能取食固體食物,咬碎植物葉片、果實、莖稈、根部等,植物被害處呈現孔洞、缺刻等,如蝗蟲、螻蛄、蠐螬、棉鈴蟲和小菜蛾幼蟲等。胃毒性殺蟲劑是通過咀嚼式口器隨食物一同進入消化道而起毒殺作用的。
  • 課外拓展丨昆蟲的結構特點
    在前幾期的消息中,跟大家分享了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型。有不少粉絲在後臺留言表示,為什麼蜘蛛和蜈蚣都不是昆蟲,希望了解更多有關昆蟲的知識。今天,周老師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昆蟲是節肢動物門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同時,在地球現存動物中種類也是最多的,種數約佔動物界的75%。
  • 昆蟲綱的基本形態特徵
    口器進化為適於吮吸或刺吸,通常形成一個喙。幼蟲為蠕蟲型,陸生、水生或寄生。蛹無繭。例如蚊、蠅、虻、白蛉、蠓、蚋等。蜚蠊目:中到大型昆蟲,體寬而扁。口器為咀嚼式,觸角為線狀,細長。有翅或無翅,如有翅前翅為革質,後翅為膜質。足為適於行走步行足。蝨目:無翅,各蟲態都是生活在步入動物身上。已高度特化成能伸縮的適於吸和刺的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