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口器

2020-11-25 央視網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其實,以食為天的可不光是咱們人,您想啊,可著滿世界找找,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草窠兒裡蹦的,但凡一個喘氣兒的,哪個不以食為天啊。今天要跟您說的是昆蟲的「食物入口」,人的叫嘴,蟲兒的叫口器。

  

    在我們的周圍,生活著一群小精靈,它們的形體千差萬別,在人類的眼中,有的可愛、 有的詭異、有的狡猾、有的醜陋,然而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們都長期伴隨在我們的周圍。

  

    其實,貌似平靜的昆蟲世界,弱肉強食依然是不變的法則。

  

    我們注意到在這一場場捕殺當中,獲得勝利的永遠是那些能給對手致命一擊的昆蟲,它們有的使用撕咬絕技,有的使用刺殺絕技,很顯然,這些招數都跟昆蟲的口器密不可分。

  

    真看不出小小的昆蟲,個頭不大,本事不小,個個身懷絕技,您剛才看到那些昆蟲咬的那麼熱鬧,別以為厲害的蟲子都長的張牙舞爪的,其實貌似軟了吧唧的白蟻也著實厲害的可以。在廣州,白蟻的名氣大的很,還有個響噹噹的綽號,人稱——「無牙老虎」。瞧瞧去。

  

    利用它尖利的口器,咬死比自各兒大數倍的昆蟲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而對於人類來說,它的破壞性卻不容忽視,鋼筋混凝土的房子裡,只要有了它的身影就得小心了。

  

    在世代繁衍的過程中,白蟻不自覺的破壞了整座房子,讓其土崩瓦解,我們不僅感嘆,看似弱小的白蟻不容小窺。

  

    說到這兒,就不能不提白蟻那一副鉗子似的尖利口器,它可以輕易切下邊緣的木材,甚至可以將牆面的碎石進行加工,來建立自己的巢穴,這種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毫不誇張的說,白蟻將自己的口器利用到了極致,它的口器不僅能咬木頭,更神奇的是它還具有靈敏的味覺功能,只要它的下唇須、下顎和下顎須觸到食物,它就能辨別其味道。

  

    

咀嚼式口器在昆蟲中是比較典型的,如蝗蟲、螽斯、瓢蟲、蜻蜓等昆蟲都是這種咀嚼式口器。

  

    為了便於看清楚,咱們細細的觀察一下蝗蟲的口器。蝗蟲的口器分為上唇、下唇、上顎,同時它還有下唇須、下顎須和下顎等,上顎的前端有鋒利的齒,叫做切區,用來切斷食物;它的後部有一粗糙面,叫做磨區,用來磨碎食物。因此,它的上顎與人類牙齒的排列和功能有異曲同工之處。其中的下唇須、下顎和下顎須都是感覺器官,不但有輔助取食的作用,還有味覺、嗅覺和觸覺的功能。

  

    您瞅人家這嘴長的,不光能嚼還能聞,整個一複雜的聯合體,真是口器雖小,功能俱全啊。不過我就想啊,昆蟲的食物來源這麼廣,有固體的,有液體的,有暴露在外,也有深藏在內。那昆蟲還會長出什麼樣奇特得口器來取食呢?

  

    刺吸式口器有著獨特的抽吸構造,很像一個醫療用的注射器。像林中的歌唱家--蟬,也就是知了,它就是用刺吸式口器插進樹枝裡,吸食其中汁液的。刺吸式口器的構造很巧妙,它實際上就是由原來的下唇延長,形成的一個保護口針的喙,上顎和下顎的一部分演變成了細長的口針。像專門吸食動、植物汁液的躅春、蚜蟲等等也都是刺吸式口器,它們取食時,同樣先把針狀的口器插到動、植物的組織內吸食其中的汁液。

  

    看!蠋蝽先用「摺疊尺」刺入一隻毒蛾幼蟲的體內,然後用「針頭」不停的吸取其中血液和組織。躅蝽是昆蟲中的劍客!它的刺吸式口器別具一格:上面是針頭,下面像是把摺疊尺,躅春先用「摺疊尺」刺入毛毛蟲的體內,然後口針再伸進去吸取毛蟲的血液和肉汁。不僅如此,利劍之中還有麻醉液,連掙扎的機會都不給對方,只有乖乖就擒!

  

    小麥蚜蟲小巧玲瓏,又晶瑩剔透!然而它卻是麥田裡的災星。

  

    這些針尖大小的蚜蟲,密密麻麻地群集在小麥的莖幹,葉片和穗部,於是,被害小麥一步步地走向枯竭——然而,那隻看不見的死亡之手在哪?

  

    放大了八十倍的拍攝之後,兇器終於暴露出來——蚜蟲的刺吸式口器!用這枚鋒利的口針,蚜蟲刺探到運輸植物營養液的篩管,迅速有力地扎進去,貪婪地吸取植物的汁液!而植物的精華就這樣一點點地流失殆盡!

  

    不光是蚜蟲,其實在我們身邊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蟲還真不少,最招人恨的估計可能是蚊子吧,它那典型的刺吸式口器可沒少讓我們吃苦頭,不過,我在想,難道這幫蟲子光會刺吸,暴露在物體表面的液體又該怎麼辦呢?

  

    

要是想享用物體表面的液體,長有虹吸式口器才更加方便,這種口器多數娥類、蝶類所特有。彎彎的長管能吸到花深處的花蜜,它的形狀就像空心的鐘表發條,用的時候它就伸開,不用的時候它就捲起來,這根長長的喙管是由口器左右下顎的外顎葉極度延長後合在一起形成的,它由無數的骨化環排列而成,環間有膜相連,所以能屈能伸,這種構造極適於吸食花蜜、水,甚至它還可以吸食腐爛的動植物汁液。

  

    蠅類的口器與前面所說的任何一種都有所不同,它的口器部滿很多的細毛,樣子很像是一副毛刷,這對它們來說太重要了,可以幫助它們舔吸食物,因此,這種口器形象的稱為舐吸式口器,它的上顎和下顎都已經退化,口器由下唇特化而來,而且特別發達,樣子像是個蘑菇頭。取食時,唇瓣平展成圓盤狀,貼在食物上,液體食物經偽氣管過濾進入食物道。

  

    不過你千萬別以為它們只會舔食植物表面的汁液,就拿南美斑潛蠅來說吧,它的主要食物是葉片裡的液汁和葉肉,那它怎麼才能穿透葉表皮富有韌性的角質層獲得葉汁和葉肉呢?這時它的尾部就開始發揮作用了,藏在尾部的產卵器伸了出來,在葉片上鑽了一個小孔,然後退後兩步貪婪的吸食起來,真是嘴巴不行屁股幫忙,這小東西還挺有高招。

  

    這小昆蟲們也真是不容易,為了弄口吃的,把自己的嘴巴武裝的千奇百怪、花樣百出,咱們看到的這些昆蟲的口器,也僅僅是眾多類型口器的一部分,還有什麼刮舔式、嚼吸式口器等等。關於昆蟲口器的事兒,今天咱就先到這裡吧,就到這裡。

  

    也許有一天生物學家還會發現更為奇特的昆蟲口器。

  

相關焦點

  • 初識昆蟲(一):昆蟲的口器
    說到昆蟲,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到大,我們通過課本、在田間地頭、電視網絡等途徑都看到過形形色色的昆蟲。昆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們一直在我們身邊爬行著、跳躍著、飛舞著。或許你會覺得昆蟲再熟悉不過,還需要認識嗎?鼠婦,這是昆蟲嗎?那麼,請問:蜘蛛、馬陸、蜈蚣是昆蟲嗎?
  • 萌娃探蟲|昆蟲基礎知識(3)——昆蟲的口器
    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的昆蟲,口器也不盡相同,有能嚼食固體食物的咀嚼式口器,有能吸食動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還有能伸入花朵深處吸食花蜜的虹吸式口器
  • 《昆蟲的口器》榮獲國際科教影視金獎
    由中國科技館「遠程教育項目組」選送的節目——《昆蟲的口器》榮獲本屆「中國龍獎」金獎。本屆「中國龍獎」共有來自中國、法國、英國、美國、德國、波蘭、南非等18個國家的110部作品參評。由中外業界14名權威人士組成評委團,經過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審,共評出金、銀、銅獎節目38個。
  • 活動招募丨探秘吃貨昆蟲奇異多樣的口器
    大約3.7億年前,昆蟲起源並發展,成為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範圍最廣的自然類群。昆蟲世界如此的興盛得益於它們是強大的吃貨,與它們多樣的口器密不可分。昆蟲的口器是由頭部後面的3對附肢和一部分頭部結構聯合組成,主要有取食和感覺的功能。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由一般到特殊的生物進化方式)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 科學網—一億年前的「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阿紐蠍蛉傳粉復原圖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 通訊員盛捷)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
  • 一億年前「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新聞—科學網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的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
  • 【中國科學報】一億年前的「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阿紐蠍蛉傳粉復原圖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據了解,中生蠍蛉廣泛分布於我國侏羅紀燕遼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緬甸琥珀生物群。在中生蠍蛉總科中,阿紐蠍蛉科是已知第一個具長口器的長翅目昆蟲,其口器結構被認為與跳蚤同源。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主要聚焦於它們複雜的口器構造,其獨特的口器是一大類昆蟲(包括囓蟲目、蝨目、纓翅目、半翅目)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的中間類型。古囓蟲類的口器高度特化,從中侏羅世道虎溝組的化石類型中就可初現端倪,科研人員在道虎溝組古囓蟲的腹腔中發現了可能屬於石松類的巨孢子。有意思的是,在緬甸琥珀的古囓蟲腹部內也發現了大量的花粉顆粒,經鑑定為紫樹的花粉,它們獨特的過渡型口器恰恰適合於吸食紫樹微小的花粉顆粒(直徑約10微米)。紫樹目前仍然生活在東南亞和北美,但古囓蟲卻已經滅絕。
  • 你見過蝴蝶的口器嗎?
    比如:昆蟲。全世界七十萬種動物裡,昆蟲佔了六十萬種。而我們對昆蟲的了解幾近空白。談起昆蟲,會不會有人已「談蟲色變」?還記得《昆蟲總動員》裡那只可愛的小瓢蟲嗎?這部影片沒有對白,卻用一種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昆蟲語言」(以昆蟲的姿態和神情進行表達)。有人說,昆蟲語言是世界語。看來是有幾分道理的。
  • 蜘蛛竟然不是昆蟲!
    昆蟲的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複眼、三個單眼,還有一個「口器」;胸分前胸、中胸、後胸三節;有三對足、兩對翅;腹部有氣門和外生殖器。上述特徵是確定昆蟲的標準。那麼昆蟲呢?它們吃東西時用的也是嘴,不過科學名稱 叫「口器」。昆蟲的種類繁多,昆蟲的口器也有好幾種類型。擁有不同類型口器的昆蟲吃東西的方式也多種多樣。蝗蟲的口器有上、下唇,上、下顎,舌頭。上顎適合嚼東西,下顎和下唇生有觸鬚,能起到觸覺和味覺的感知作用。這種口器叫咀嚼式口器。
  • 昆蟲如何取食食物?
    雖然同為昆蟲,但蝴蝶與蜜蜂的口器卻有很大的差別。什麼是口器?昆蟲的口器是由其頭部後面的3對附肢和一部分頭部結構組成,具有攝食、感覺等功能。昆蟲口器一般分為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五種類型(如圖1)。
  • 琥珀標本揭示傳粉蠍蛉特化的口器形態和習性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的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
  • 昆蟲分類大全
    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由於各種昆蟲的種類、習性和取食方式不同,他們的口器在外形和構造上有各種不同的特化,形成不同的口器,昆蟲的口器分為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
  • 【視角·創意】從蜱蟲口器到螞蟻幼蟲
    【視角·創意】從蜱蟲口器到螞蟻幼蟲1/9
  • 科學家揭示一億年前傳粉蠍蛉特化的口器形態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的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
  • 昆蟲綱的基本形態特徵
    口器進化為適於吮吸或刺吸,通常形成一個喙。幼蟲為蠕蟲型,陸生、水生或寄生。蛹無繭。例如蚊、蠅、虻、白蛉、蠓、蚋等。蜚蠊目:中到大型昆蟲,體寬而扁。口器為咀嚼式,觸角為線狀,細長。有翅或無翅,如有翅前翅為革質,後翅為膜質。足為適於行走步行足。蝨目:無翅,各蟲態都是生活在步入動物身上。已高度特化成能伸縮的適於吸和刺的口器。
  • 昆蟲|我們身邊的昆蟲——蚱蟬
    蚱蟬腹面,橙色部分為發聲器和口器它的發聲器就是後足之後這兩片三角形的肌肉,它就依靠這兩塊肌肉的振動來發聲。在腹面我們還可以清楚看到一根長長的吸管,那就是蟬的口器——刺吸型口器,沒有咀嚼的功能,純粹通過插入植物體的體內吸食汁液來獲取所需的營養。大家有機會可以拿一個蟬蛻看一看,是不是有這根吸管。
  • 昆蟲的特徵有哪些?
    4、頭部通常有一對觸角、一對眼睛(複眼)和一個口器。5、胸部上方通常有兩對翅膀,而下方通常有三對腳(足)。如果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上面的特徵時,我們可以說:它是一隻昆蟲!但是,這並不表示所有昆蟲都具備了這些特徵,還是有許多昆蟲少了其中某些特徵的,例如,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或甚至根本沒有翅膀、有些昆蟲沒有眼睛、有些昆蟲少了一對腳或是完全沒有腳、有些昆蟲的身體軟軟的等等。
  • 科學家清晰記錄蚊子吸血過程:口器柔軟易彎
    另外,蚊子的口器並非如人們想像那般堅硬,而是柔軟易彎。尋找目標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拍下了這段短片。研究負責人瓦萊麗·舒梅說,她和同事們讓蚊子叮咬對其唾液免疫的老鼠。老鼠在拍攝視頻時已被麻醉。短片顯示,與人們想像中簡單的針狀不同,蚊子細如髮絲的口器可謂一套複雜的系統。它由六個部分組成,叮咬時可以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