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創意】從蜱蟲口器到螞蟻幼蟲

2021-01-08 瀟湘晨報網

【視角·創意】從蜱蟲口器到螞蟻幼蟲

1/9

螞蟻幼蟲。攝影者:Frederic Labaune,法國;景深合成,圖像拼接,10倍放大。(1/9)

波多黎各大學生物系José R. Almodóvar拍攝作品,放大10倍。(2/9)

這是麥氏豉蟲前腿上的細毛。攝影者:日本茨城縣筑波自然科學館Yuta Nakase;景深合成,反射光,圖像拼接技術,放大10倍。(3/9)

攝影者Geir Drange,挪威。反射光,景深合成,放大5倍。(4/9)

這是旋毛蟲的雌蟲成體。當人進食感染旋毛蟲且未經煮熟的肉類便會進入體內。(5/9)

這是毛蟲前腳末端特寫圖像,可以看到鋒利的倒鉤。攝影者:奧地利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Karin Panser;共焦,自發螢光,放大20倍。(6/9)

血紅扇頭蜱與另一種蜱的口器特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Igor Siwanowicz博士,美國;放大100倍。(7/9)

一種象甲科昆蟲。Luca Toledano博士,義大利;反射光,漫射光,4倍放大。(8/9)

攝影者:Stefano Barone,義大利。萊因伯格照明法,放大50倍。(9/9)

【視角·創意】從蜱蟲口器到螞蟻幼蟲

微攝影展現科學藝術:從蜱蟲口器到螞蟻幼蟲
據國外媒體報導,2014年是尼康微觀世界攝影競賽舉辦的第40個年頭。這項賽事致力於發現顯微攝影領域的佳作,獎勵那些將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成功作品。今年的賽事一如既往地吸引到大量優秀作品投稿。

新聞 廣告 發行

24小時熱線 96360

ICP備案號:湘ICP備11007368號-2

湖南省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湘20100006

網際網路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湘)字31號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號430000000044978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湘B2-20100038

晨報簡介 | 廣告服務 | 發行服務 | 版權聲明

© 2001-2016 xxcb.cn

相關焦點

  • 慢生活·健康 | 夏日外出玩耍,請注意蜱蟲侵擾!
    其蟲體橢圓形,外表呈紅褐色或灰褐色,擁有4對步足和強悍的吸血口器,但其大小只有芝麻大小,因此往往容易被市民忽略。▲吸血前後的蜱蟲蜱蟲發育過程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時期。游離蜱主要棲息於陰暗潮溼的地方,最常棲息的地方是樹葉尖上,還有草地、牆壁、石縫及動物巢穴處。
  • 醫生支招:教你辨別是否被蜱蟲叮咬
    蜱蟲叮咬會有什麼特徵?怎麼快速識別是不是被蜱蟲叮咬了?對此,北京朝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劉方向網易健康表示,被蜱蟲咬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   1、 黑痣樣:被叮咬處就像突然長了一個黑痣,蜱蟲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膚,叮在皮膚上不鬆口,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組織去,只露一個黑色的尾部在皮膚外邊,看上去就像長了一顆黑痣,而被蚊蟲叮咬後是沒有的。
  • 美國現大型鋸針屬螞蟻 口器巨大猶如捕獸夾(圖)
    中新網6月24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種新物種被指侵襲美國,新物種是一種螞蟻,屬於鋸針蟻屬。報導稱,這種螞蟻長約9.5毫米,因為其口器可以張開到近乎180度,形似捕獸夾,且可以咬住固定的表面,然後將身體彈到半空中,所以被稱為「火箭蟻」或「鐵嘴蟻」。
  • 較真| 20多人被叮咬,4人身亡,小小蜱蟲應該怎麼治?
    儘量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和褲子,把露在外面的皮膚減少到最少。如果家裡的狗喜歡鑽草叢,最好在它回家前仔細檢查。 蜱蟲叮咬後,如果處理不當,蜱蟲的口器會留在皮膚內,口器是異物,同時可能會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等致病微生物。殘留口器內的致病微生物,由於口器的存在,免疫細胞不容易到達和攻擊,成為致病微生物繁殖的大本營,這就帶來日後感染致命傳染病的風險。如果及時正確取出皮膚上叮咬的蜱蟲,如果皮膚上沒有殘留口器,一般不會感染傳染病。
  • 螞蟻幼蟲能力驚人,攸關整個族群生死存亡
    有些螞蟻幼蟲可通過獨特的搖擺或滾動身體方式向成年體發出信號,表示它們餓了!其他的螞蟻幼蟲,比如子彈蟻甚至可以直立站起。儘管沒有腿,有些螞蟻幼蟲實際上依然可以移動,它們可以爬向被成年體捕獲的昆蟲或蠕蟲。除此之外,螞蟻幼蟲還隱藏有不同尋常的身體特徵。舉例來說,切葉蟻(Myrmecina ant)幼蟲細長的頭部非常適合餵養。成年體螞蟻會撕裂蟎蟲,然後將其呈獻給幼蟲。
  • 螞蟻幼蟲能力驚人 攸關整個族群生死存亡
    有些螞蟻幼蟲可通過獨特的搖擺或滾動身體方式像成年體發出信號,表示它們餓了!其他的螞蟻幼蟲,比如子彈蟻甚至可以直立站起。儘管沒有腿,有些螞蟻幼蟲實際上依然可以移動,它們可以爬向被成年體捕獲的昆蟲或蠕蟲。除此之外,螞蟻幼蟲還隱藏有不同尋常的身體特徵。舉例來說,切葉蟻(Myrmecina ant)幼蟲細長的頭部非常適合餵養。成年體螞蟻會撕裂蟎蟲,然後將其呈獻給幼蟲。
  • 蜱蟲叮咬用火燒?錯!又到夏季,身上冒出「小黑點」別大意!
    前方不完全高能預警請蟲恐人士迅速撤離(可酌情考慮下拉點完贊再撤離友情提示:好奇但密集恐懼症人士切勿在搜尋引擎搜索「蜱蟲」及相似關鍵字其實不恐怖,你自己看 = =蜱蟲各生長時期和雌雄成蟲的形態其實在病原生物學家眼裡
  • 牛羊身上的蜱蟲怎麼去掉?
    消滅畜體上的蜱蟲  (1)機械法滅蜱:用手捉去畜體身上的蜱蟲。這種方法只能用於少量硬蜱寄生時或用作輔助方法。捉蜱時手應與動物的皮膚成垂直的方向,將硬蜱往上撥出,這樣才能使蟲體完整地脫離畜體,不然硬蜱的口器很容易拔斷而留在畜體皮下,引起局部炎症。
  • 蝸牛像螞蟻?盤點10大模擬螞蟻的動物
    有許多甲蟲非常像螞蟻,它們的模擬行為是為了躲避掠食者,作為寄生蟲的隱翅蟲非常像行軍蟻,它們能改變體色匹配不同顏色的螞蟻物種,藉助這種偽裝吞食螞蟻幼蟲和卵。半翅目昆蟲半翅目昆蟲普遍長著一種類似吸管的口器,其中一些物種非常像螞蟻,並以群體方式生活在一起。蜘蛛
  • 遇到蜱蟲(狗豆子或草爬子)叮咬怎麼辦?1家3口被咬2人喪命
    蜱蟲也叫狗豆子或者草爬子,在農村和野外是一種很常見的寄生蟲,多寄生在狗、牛羊等寵物和牲畜身上。有時候人在草叢或者樹林裡走動的時候也會被蜱蟲咬到。蜱蟲致命原因其實被蜱蟲咬傷本身並不致命,致命的是一方面蜱蟲的口器可能會攜帶一些致命病菌,另一方面傷口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時就會致命。
  • 老人手臂莫名長出會動"黑痣" 全身發現10隻蜱蟲
    兒女上網查,發現是會致死的蜱蟲,嚇得趕緊將她送醫。經過半個小時,醫生又從她身上取出了10隻,「一次取出這麼多蜱蟲,從未遇過」。&nbsp&nbsp&nbsp&nbsp趙太婆家住東西湖,每天早上她都會到自家菜地除草施肥。家裡專門養了條大黃狗看守菜地。每當大黃狗看到主人過來就使勁地搖尾巴,趙太婆也會高興地摸摸大黃狗。
  • ...毛毛蟲|除蟲菊|蠍子|蟎蟲|毒蟲|皮膚|蠓蟲|螞蟻|跳蚤|蔬菜
    3、蜱蟲蜱蟲咬人時常發生,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期,在樹林中晨練、戶外遊玩時都要加以注意。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一旦被蜱蟲叮咬,如何處理很關鍵。據悉,曾有人被蜱蟲咬傷後,通過外科手術割掉皮肉以除去蜱蟲。
  • 濟南一女子被蟲叮咬住進ICU 罪魁禍首竟是小蜱蟲
    &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濟南7月21日訊最近,濟南章丘的劉女士因為發燒反覆竟住進了重症監護室,至今未脫離危險,因在當地醫院並沒查出病因,才轉院到濟南。劉女士的兒媳於女士說:「病情加重了,渾身發抖,抖得止不住。」
  • 藍蝶幼蟲偽裝成蟻后奴役螞蟻,可它們不覺間身體已被姬蜂幼蟲寄生
    每年的7月份是愛爾康藍蝶羽化和交配的季節,雌性愛爾康藍蝶將卵產在沼澤龍膽的花上,幼蟲孵化後並不會立即尋找蟻穴,而是以沼澤龍膽為食,這個過程大概持續2-3周,這一期間幼蟲要經歷3次蛻皮,此時的愛爾康藍蝶幼蟲體長會長到3~4毫米,重1~3毫克。
  • 生物學家發現:丹麥一種蝴蝶欺騙螞蟻來撫養幼蟲
    生物學家發現:丹麥一種蝴蝶欺騙螞蟻來撫養幼蟲 2008年01月08日 09:47 來源:科學時報 發表評論   一篇報告解釋說,丹麥一些地區的美麗藍色Alcon蝴蝶欺騙螞蟻來撫養蝴蝶幼蟲,而不是螞蟻自己的幼蟲,因為這些蝴蝶幼蟲進化出了一種模仿螞蟻幼蟲的外層。
  • 螞蟻中的「小賊」,偷吃同類的幼蟲
    有一種罌粟籽大小的螞蟻,它們會偷走其他螞蟻的幼蟲,並吃掉它們,導致螞蟻的數量驟減。這種「掠奪者」螞蟻,或者稱為「賊蟻」,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大多數生活在地下。罌粟籽大小的賊蟻。圖源: April Nobile / © antweb.org (CC-BY-SA-3.0)它們悄悄挖進大螞蟻的巢穴,從那裡偷偷運走螞蟻幼蟲,而螞蟻幼蟲的大小是這種「賊蟻」的24倍左右。
  • 青島蜱蟲作怪殺不盡 夏季蟲子來襲如何防治(圖)
    在張先生家中抓到的類似蜱蟲的蟲子。  剛裝修三個月時間,家裡就不斷爬出一種大肚子的蟲子,乍一看,竟然像是蜱蟲!近日,市民張先生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記者將這一問題向相關專家請教,經鑑別,這種昆蟲應為擬裸蛛甲,而不是蜱蟲,這種昆蟲不會像蜱蟲那樣傷害人類。
  • 蝴蝶幼蟲模擬螞蟻聲音:潛入蟻巢蹭飯長大
    「聲音能夠傳遞十分複雜的信息,它不僅被用於工蟻們在蟻巢外的活動交流中,比如覓食的時候,也被用於巢穴中螞蟻不同等級之間的交流,」義大利都靈大學的領隊研究者Francesca Barbero說。「我們的研究目的是要了解螞蟻的一些社會性寄生昆蟲,比如蝴蝶的幼蟲是否會幹預宿主的交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