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招募丨探秘吃貨昆蟲奇異多樣的口器

2021-01-15 上海植物園

大約3.7億年前,昆蟲起源並發展,成為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範圍最廣的自然類群。昆蟲世界如此的興盛得益於它們是強大的吃貨,與它們多樣的口器密不可分。

昆蟲的口器是由頭部後面的3對附肢和一部分頭部結構聯合組成,主要有取食和感覺的功能。為了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不同的昆蟲口器也特化的千差萬別:

威猛的巨鋸鍬甲的口器像個巨大的老虎鉗

漂亮的蝴蝶的口器是一根捲起來的吸管

吸血的蚊子口器像三根聚合的針

蝗蟲的口器像高效的碎紙機

……

不僅不同昆蟲的口器有差異,同種昆蟲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口器竟然也是多變的,如毛毛蟲是咀嚼式口器而蝴蝶和蛾的口器為虹吸式口器、鍬甲的幼蟲雖然也是咀嚼式口器但是沒有威武的夾子、孑孓的口器有長長的毛刷……

想了解更多關於昆蟲口器的故事嗎?歡迎大家相約上植,參加「自然課堂」系列活動,領略畫風迥異的昆蟲口器吧。


活動時間:2018年8月12日(周日)上午10:00-11:30。

集合地點:上海植物園植物大樓一樓活動室二(面對植物大樓正面左手邊門進入)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備註

9:45­——10:00

籤到

植物大樓一樓活動室二

10:00——10:45

科普講座

奇異多樣的昆蟲口器

10:45——11:30

精美手作

昆蟲熱縮掛件DIY

講師簡介:

郭江莉,昆蟲學碩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動物學系。自然科普老師,熱衷於自然觀察和科普教育,主要負責科普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開展,及科普資料編撰。

棉花糖,高級插花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園藝專業。手工達人,擅長紙藝、押花、羊毛氈、鉤針、布藝、軟陶等。授課方式輕鬆活潑,寓教於樂,推崇「變『學』為『玩』,從『玩』中『學』」的教學理念。

招募對象:親子家庭(兒童要求6周歲以上)

招募要求:本期活動開放10組親子家庭(兒童要求6周歲以上)參與。活動費用每組家庭38元,入園門票需自理,票種不限。請報名成功的網友自行前往上海植物園植物大樓一樓活動室二籤到。植物大樓位於園區中央,從各大門口步行前往需約15分鐘,請做好時間規劃,切勿遲到影響他人。


報名方式: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網上報名,請根據提示填寫姓名、手機,人數等信息,系統將自動根據報名順序錄取前10組家庭,滿額為止。請於報名前確認是否有時間參加活動,一旦報名成功,不予退款,請準時參加。

活動費用:活動收取材料費,每組家庭38元;入園門票需自理,票種不限。

諮詢電話:021-54363369轉1074 郭老師


常見問題:

Q: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報名成功?

A:點擊進入報名頁面,選擇右上角「我的訂單」進行查看。

Q:臨時有事去不了怎麼辦?

A:活動開始前3天可點擊進入「報名頁面-我的訂單」選擇取消報名;如無法取消則需要您自行轉讓名額。

Q:報告廳在哪裡?需要在參觀臨展的地方排隊嗎?

A:報告廳位於上海植物園植物大樓二樓,大樓廣場南側有一扇木質邊門,是專門活動籤到的地方哦~不需要排隊。

Q:為什麼我在籤到的地方找不到工作人員?

A:負責籤到的工作人員會在活動前15分鐘至活動開始後15分鐘在籤到處等待,敬請做好時間規劃,避免遲到影響活動的順暢進行。

Q:我沒有提前報名,可以參加活動嗎?

A:如果現場還有空餘的座位,可以現場報名參加。請務必配合現場工作人員安排。


注意事項:

1、請報名成功的家庭於9:45­——10:00自行前往上海植物園植物大樓一樓活動室二籤到處集合籤到,逾期不候。

2、若報名後無故缺席活動,將會影響下次活動的報名成功率。

3、參加活動的孩子須具備基本的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報名前請徵詢孩子的參加意願。

4、上海植物園擁有活動期間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所有權與使用權。


「精靈之約 暗訪夜精靈」火熱進行中,敬請關注!

上海植物園——城市綠肺、健康旅遊聖地,動植物精靈們在這裡與您相約,歡迎您的到來。


「精靈之約 暗訪夜精靈-上海植物園大型系列公益科普活動」獲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8dz2312200)


相關焦點

  • 課外拓展丨昆蟲的結構特點
    蝗蟲頭部昆蟲的頭部有眼、觸角和口器:眼有單眼和複眼兩種,單眼的構造簡單,只有感光作用,複眼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聚集而成,能夠看到四面八方的物體,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蒼蠅的複眼知了額頭中間有三個單眼,兩側的為複眼昆蟲有一對觸角,有觸覺和嗅覺功能,形狀往往隨種類而不同。
  • 昆蟲的口器
    今天要跟您說的是昆蟲的「食物入口」,人的叫嘴,蟲兒的叫口器。      我們注意到在這一場場捕殺當中,獲得勝利的永遠是那些能給對手致命一擊的昆蟲,它們有的使用撕咬絕技,有的使用刺殺絕技,很顯然,這些招數都跟昆蟲的口器密不可分。
  • 初識昆蟲(一):昆蟲的口器
    說到昆蟲,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到大,我們通過課本、在田間地頭、電視網絡等途徑都看到過形形色色的昆蟲。昆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們一直在我們身邊爬行著、跳躍著、飛舞著。或許你會覺得昆蟲再熟悉不過,還需要認識嗎?鼠婦,這是昆蟲嗎?那麼,請問:蜘蛛、馬陸、蜈蚣是昆蟲嗎?
  • 【春節期間活動招募】紫金山昆蟲博物館1日獨立營
    4 億年前早泥盆紀某一天,地球上誕生了第一種昆蟲——彈尾目昆蟲。
  • 《昆蟲的口器》榮獲國際科教影視金獎
    本屆大會內容主要包括頒獎與影展、節目預售和市場推介、專業高峰論壇和搭建業界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等活動。   年會舉行了第七屆國際科教影視「中國龍獎」頒獎。由中國科技館「遠程教育項目組」選送的節目——《昆蟲的口器》榮獲本屆「中國龍獎」金獎。本屆「中國龍獎」共有來自中國、法國、英國、美國、德國、波蘭、南非等18個國家的110部作品參評。
  • 萌娃探蟲|昆蟲基礎知識(3)——昆蟲的口器
    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的昆蟲,口器也不盡相同,有能嚼食固體食物的咀嚼式口器,有能吸食動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還有能伸入花朵深處吸食花蜜的虹吸式口器
  • 活動招募 | 邪惡?善良?昆蟲與人類
    活動招募 | 邪惡?善良?提問環節辣子老師作為一名資深科普工作者,在戶外活動時,不建議讓家長還有小朋友過多打擾昆蟲,而這次講座中出現的活體動物都為辣子老師自己人工飼養並繁育的,所以小朋友們跟家長可以親眼觀察並接觸這些動物。還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昆蟲標本。下面請允許小編隆重介紹一下主講人! ... 噔噔噔噔噔...
  • 民星路小學學生「博物館之行」暨上海昆蟲博物館探秘活動:小昆蟲...
    民星路小學學生「博物館之行」暨上海昆蟲博物館探秘活動:小昆蟲 大世界時間:2017/6/8 10:21:44 來源:上海市楊浦區民星路小學        選稿:陳樂 2017年6月6日,民星路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講解員的陪同下,參與了昆蟲博物館的特色體驗活動「昆蟲世界探秘」。
  • [招募]「我的昆蟲翅膀」益智科學活動報名開始啦
    由於雲南多樣的生態環境和種類繁多的植物,形成多種多樣的昆蟲種類,動物王國的美譽以昆蟲為典型代表,雲南豐富的昆蟲資源體現為大、多、豔、特、新、奇。昆明動物博物館聯合YOOOO,延續「唯一地球,多樣生物」的口號,為大家開拓了新的世界——『我的昆蟲翅膀』,讓家長和孩子能手牽手投身自然,闊寬視野,領略蝴蝶世界的神奇美妙與多彩多姿,讓孩子們無邊界、無限制、無束縛的決心,用童趣帶大家聚焦明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會,讓小朋友們拿起畫筆,成為東道主,取得未來發展的選擇權。
  • 認知館丨竹節蟲昆蟲界的超級「偽裝者」
    竹節蟲白天通常安靜地棲息於樹枝上,晚上才出來活動,四處尋找美味,植物葉片是它們最喜愛的食物,所以竹節蟲是真正的素食者。最早的竹節蟲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二疊紀(距今2.99億~2.54億年前)。迄今為止,全世界共發表中生代竹節蟲目化石6科20屬40種,分布於10個國家,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由一般到特殊的生物進化方式)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 科學網—一億年前的「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阿紐蠍蛉傳粉復原圖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 通訊員盛捷)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
  • 「昆蟲物語」——活動招募
    帶回家自己動手做的標本(人工養殖的蝴蝶)那麼就來報名參加我們的活動吧!活動內容:9:30-10:00  歡迎熱身活動 小朋友在戶外介紹自己 成為好朋友 做熱身活動10:00-10:30 圖片的方式探索小昆蟲為什麼偽裝,小昆蟲偽裝的幾種方式 10:30-11:00 發放昆蟲捕捉盒子,再和家長一起捕捉戶外的小蟲
  •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參與「走進昆蟲博物館」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展館探秘和專題互動報告兩個環節。200餘位同學分成兩隊,一隊參與展館探秘,一隊參與專題報告,完成後再彼此輪換。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卻給建襄小學的同學們開啟了一扇探索昆蟲世界的窗戶。同學們認識了昆蟲、了解了昆蟲,摒棄了以往對昆蟲的「偏見」,開始試著去喜歡它們、愛護它們,從而更加關心愛護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
  • 一億年前「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新聞—科學網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的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
  • 【中國科學報】一億年前的「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阿紐蠍蛉傳粉復原圖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據了解,中生蠍蛉廣泛分布於我國侏羅紀燕遼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緬甸琥珀生物群。在中生蠍蛉總科中,阿紐蠍蛉科是已知第一個具長口器的長翅目昆蟲,其口器結構被認為與跳蚤同源。
  • 學知識,記初心,慶華誕 市實驗幼兒園開展「昆蟲探秘」專題活動
    金山網訊 近日,鎮江市實驗幼兒園在笪家山上舉辦了「昆蟲探秘」專題活動,全市幼兒園主要負責人均出席了活動。在笪家山上,老師們利用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幼兒豎起耳朵、張開雙手、邁起小腿親近昆蟲世界。通過指導,小朋友親身觀察了各類昆蟲的習性,如螞蟻都是成群結對的、每隻蝴蝶的翅膀花紋都不一樣,小蜘喜歡躲在角落織網。參觀人員表示此次活動意義深刻,對幼兒園的理念建設工作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主要聚焦於它們複雜的口器構造,其獨特的口器是一大類昆蟲(包括囓蟲目、蝨目、纓翅目、半翅目)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的中間類型。古囓蟲類的口器高度特化,從中侏羅世道虎溝組的化石類型中就可初現端倪,科研人員在道虎溝組古囓蟲的腹腔中發現了可能屬於石松類的巨孢子。有意思的是,在緬甸琥珀的古囓蟲腹部內也發現了大量的花粉顆粒,經鑑定為紫樹的花粉,它們獨特的過渡型口器恰恰適合於吸食紫樹微小的花粉顆粒(直徑約10微米)。紫樹目前仍然生活在東南亞和北美,但古囓蟲卻已經滅絕。
  • 昆蟲如何取食食物?
    雖然同為昆蟲,但蝴蝶與蜜蜂的口器卻有很大的差別。什麼是口器?昆蟲的口器是由其頭部後面的3對附肢和一部分頭部結構組成,具有攝食、感覺等功能。昆蟲口器一般分為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五種類型(如圖1)。
  • 崑崙山挑戰6000廣州招募 力邀消費者探秘水源
    ,巨型的雪山造型場景、刺激驚險的選拔空降羊城,讓消費者在都市中也能零距離感受雪山,深度體驗雪山礦泉水的獨一無二,這也是崑崙山線下消費者招募開啟的第一站,稍後將陸續在深圳、武漢、杭州、成都等剩餘八大城市地標廣場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