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學家在顯微鏡幫助下錄製了一段瘧蚊從老鼠身上吸血的短片,前所未有地清晰記錄下蚊子吸血的細節。
短片顯示,蚊子叮咬老鼠前,會先花幾分鐘時間在它皮膚上探查血管。另外,蚊子的口器並非如人們想像那般堅硬,而是柔軟易彎。
尋找目標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拍下了這段短片。
研究負責人瓦萊麗·舒梅說,她和同事們讓蚊子叮咬對其唾液免疫的老鼠。老鼠在拍攝視頻時已被麻醉。
短片顯示,與人們想像中簡單的針狀不同,蚊子細如髮絲的口器可謂一套複雜的系統。它由六個部分組成,叮咬時可以彎曲。
短片中,人們可以清晰看到,蚊子在叮咬老鼠前會先用口器探查皮膚,尋找血管。研究人員發現,攜帶瘧原蟲的蚊子尋找血管的時間更長。這可能意味著瘧原蟲控制了蚊子的神經系統。
蚊子在老鼠身上尋找血管時就開始分泌唾液,同時釋放出一種能夠防止血管收縮和血液結塊的物質。
「下手」兇狠
蚊子選定「下手」的地點後,四條細絲樣的下顎片會幫助刺穿肌膚。
「下顎片末端呈鋸齒狀,在它們穿孔時,可以扒住肌膚,」國家地理網站7日引述研究參與者埃德·揚的話報導,「蚊子可以通過推擠這些下顎片將針狀結構口器刺入皮膚更深處。」
蚊子口器的針狀結構實際上是兩條平行的「管子」,吸血時,一條釋放唾液,一條吸取血液。
短片顯示,蚊子吸血大約要花4分鐘。它們吸吮得非常用力,以至於會令血管幹癟,一些紅細胞突然炸開,把血濺到四周。這時,周圍的蚊子就會循「味」而來,在「血泊」中暢飲。
神奇自然
研究人員發現,瘧蚊叮咬老鼠時,口器前端出現白塊,這意味著老鼠體內的抗體發生了反應。白塊聚集在一起阻塞住細小的血管,讓蚊子無法繼續吸血。但蚊子不會因此放棄,而是會尋找更大的血管。
叮咬後幾個小時,研究人員就在老鼠身上留下蚊子唾液的地方發現了瘧原蟲。
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專門從事蚊子研究的詹姆斯·洛根說:「我為這段視頻深深著迷。我曾經在書上讀到,蚊子的口器可以在皮膚中移動。能親眼看到這一情景太棒了。因為蚊子的口器可以像針一樣刺入皮膚,所以你會覺得它是一個堅硬的結構,但實際上,它柔軟易彎,還可以控制彎曲的方向和角度。昆蟲的身體結構真令人著迷!」
(原標題:科學家清晰記錄蚊子吸血過程)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