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初用陌刀,而嗣業尤善,每戰必為先鋒,所向摧北」,這是史書《新唐書》裡一段關於唐朝猛將李嗣業的實戰記載。大致意思就是說,李嗣業此人十分擅長使用用陌刀,每每打仗的時候都是率隊在前作為先鋒,十分的勇猛,公元747年,隨軍擊敗小勃律國,公元751年,隨軍擊敗唐朝勁敵吐蕃。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有隨軍平叛,均立下汗馬功勞。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那麼好將自然就要配好刀了,李嗣業使用的陌刀正是唐刀的一種,刀身長,威力無比,唐刀在中華古代武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公元738年著成的《唐六典》就描述過唐刀的四種類型,分別是儀刀、障刀、橫刀以及李嗣業所使用的陌刀。
這種刀身形狹窄,刀柄較長,可以用雙手一起握住,大大方便了人們對於刀劍的揮舞。很多人容易將唐刀和漢刀混淆,這其實是不對的。首先,二者在刀身的質量上就有很大區別,唐朝優良的煉鋼工藝是遠勝漢朝的,唐刀的威力自然是要強於漢朝。
另一方面,唐刀的刀柄也比漢刀要微長一些,它原型其實是隋朝的「橫刀」,經過唐人改造後才形成了最終的唐刀樣式。不過,隨著時代的更替,唐刀至今的製作工藝已經失傳了。目前所謂的唐刀製作工藝,只不過是人們根據日本的正倉院保留的唐刀樣式,以及古典文獻中對唐刀的描繪所猜測出來的,並不一定可信。
唐刀的對後世中國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可以說它就是在唐朝「曇花一現」罷了,不過對於東邊的日本國,影響可遠超原產地中國了。日本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國家,公元645年,日本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改革了國家的體制,改革的內容幾乎全都來自於中國,當時的中國就正處於唐朝時代。
日本曾經派出過大量的遣唐使,來到唐朝長安學習,那時候的長安是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地,開放的思想文化接納了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民,而日本人,可謂是唐朝最優秀的「學生」了。在軍事武器方面日本就完美的吸收了唐刀的製作工藝,比如在如今的日本正倉院,都還保留著中國製作的「水龍唐刀」。
根據文獻記載,當時的日本天皇對於這把精緻的「水龍唐刀」愛不釋手,天天都會帶在身邊,甚至害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把寶刀的刀柄會生鏽,還專門找來了能工巧匠,對刀柄上進行了改造,還裝飾了極具唐朝風格的龍紋。不僅如此,為了讓這把劍顯示皇家威嚴,他讓工匠將劍鞘重新打制的一份,這才有了現在我們見到這把刀的樣子。
這把「水龍寶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可惜的是,中國由於朝代更替,沒有像日本一樣,有著保存下來十分完整的這種寶刀。而日本正倉院的這把寶刀卻被他們保留了千年,至今都拒絕對外展覽,已然已經成為了日本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