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名詞解釋
1、病理生理學(pathoplysiology)∶是一門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和機制的學科。任務是以患病機體為對象,研究整個疾病過程中機體的機能、代謝的動態變化及其變化機制,從而揭示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闡明疾病的本質,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
2.疾病(disease);是在致病因素的損傷與機體的抗損傷作用下,因機體穩態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此時體內有一系列功能、代謝和形態的改變,臨床出現許多不同的症狀與體徵,機體與外環境間的協調發生障礙。
3.腦死亡(brain death);是枕骨大孔以上全腦死亡;大腦、小腦、腦幹功能永久性消失。
4.高滲性脫水(hypertonic denydration)∶是指體液容量減少,以失水多於失鈉,血清鈉濃度>150mmolL,血漿滲透壓>310mmolL為主要特徵的病理過程。
5、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是指患者腎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輸人大量水,使細胞內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鈉濃度
6、水腫(edema)∶過多的液體在組織間隙或體腔內積聚的病理過程,稱為水腫
7、酸鹼平衡紊亂(acid-base disturbance)∶在一些病理情況下,由於酸鹼負荷過度、不足或調節機制障礙而導致體液酸鹼度穩態破壞,形成酸鹼平衡親亂。
8、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是指細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丟失而引起的以血漿【HCO,】減少為特徵的酸鹼平衡紊亂。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uis)∶是指CO,排出障礙或吸入過多引起的以血漿H,CO,(或 PaCO。)增高為特徵的酸鹼平衡紊亂。
10、代謝性駭中毒(metabolica業aloin);是指細胞外液H+丟失或鹼過多而引起血漿 HCO,濃度升高為特徵的酸鹼紊亂。
11、呼吸性鹼中毒(repirntor a業alosis)是指肺通氣過度引起的血漿HCO,濃度(或PaCO,)減少為特徵的酸鹼平衡紊亂。
12、缺氧(bypoxia)∶由於機體缺氧不足或組織利用氧障礙引起的機體代謝、功能、形態結構改變的病理過程稱為缺氧。
13、發紺(cyanosis);當脫氧血紅蛋白超過 50g/L時,患者的皮膚、黏膜呈現青紫色的現象。
14、發熱(fever)∶當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稱之為發熱。
15、過熱(byperthermia);一些因體溫調節機構失控或調節障礙而引起的被動性體溫升高。
16、應激(stress)∶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及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全身非特異性適應反應,又稱應激反應。
17、熱休克蛋白(het shock protein,HSP)∶是指機體在應激時細抱合成增加或新合成的一組高度保守的蛋白質.屈非分泌型蛋白質,在細胞內發揮保護作用。
18、急性期反應蛋白(APP)∶在急性期反應時血漿濃度升高的一些蛋白質,如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某些補體成分等,稱為急性期反應蛋白。
19、應激性潰瘍(atressuler)∶是指在遭受各類重傷(包括大手術)、重病和其他應激情況下,機體出現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急性病變,其主要表現為黏膜糜爛、淺表潰瘍、出血等,少數潰瘍可發生穿孔。
20、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質(soluble thromboplastin)人血,微循環中形成廣泛的微血栓,同時或繼發纖維蛋白溶解(纖溶)亢進,從而引起一個以凝血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徵的病理過程。
21、體克∶是各種強烈的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循環障礙,使組織血液灌流量嚴重不足以及某些休克動因直接損傷細胞,導致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謝發生嚴重障礙的全身性病理過程。
22、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MODS)∶是指嚴重創傷、感染和休克時,原無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在同時或在短時間內相繼出現兩個以上器官系統的功能障礙。
23、缺血一再灌注損傷(IRI);各種原因造成組織血液灌注減少而使細胞發生損傷,恢復血液灌注後,細胞功能代謝障礙及結構破壞不僅沒有減輕反而加重,這種組織器官重新獲得血液灌注後損傷反而進一步加重的現象稱為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24、鈣超載(ealcium overload)∶各種原因引起的細胞內游離鈣含量異常增多並導致細胞結構損傷和功能代謝障礙的現象.
25、心力衰竭(heat failure),在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臟的收宿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使心輸出量絕對或相對減少,以至不能滿足組織代謝需要的病理生理過程或症候群稱為心力衰竭。
26、心功能不全(cardiag inuficiency)∶包括代償和失代償兩個階段,心力衰竭屬於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償階段。
27、端坐呼吸(orthopmea))∶嚴重心衰患者,在平臥位時可加重呼吸困難,而被迫採取端坐或半臥體位以減輕呼吸困難,這種狀態稱之為端坐呼吸。
28、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是由外呼吸功能嚴重障礙,導致 PaO,降低或伴有PaCO,增高的病理過程。
29、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由各種原因導致急性肺泡-毛細血管膜損傷引起的急性肺損傷發展到嚴重階段發生的急性呼吸衰竭。
30、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指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引起的慢性氣道阻塞,簡稱"慢阻肺"。
31、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auffdienaey),當各種致病因蘇作用於研膚細胞時,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肝臟形態結構破壞和功能異常,出現黃疽、出血,感染、腎功能障礙及莊性腦病等臨床症候群。
32、肝性腦病(hepatic ncephalopathyHE)∶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腦疾病的前提下,繼發於嚴重肝病的精神神經症候群。
33、肝腎症候群(HRS)∶又稱為肝性功能性腎衰竭,是指嚴重肝臟疾病患者體內代謝產物的損害,使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血流量異常,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和濾過率降低,而其腎臟並無明顯結構方面改變的症候群。
34、腎功能不全(enli血mfdincy);各種病因引起腎功能嚴重障礙,出現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多種代謝產物、藥物和毒物在體內滯留,以及腎臟內分泌功能障礙的病理過程。
35、急性腎衰竭(acte renlfailure,ARF)∶是指各種病因在短時間內(數分鐘至數小時)引起雙側腎臟泌尿功能急劇降低,導致機體內環境出現嚴重紊亂的病理過程。主要表現為水中毒、氮質血症、高鉀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
36、慢性腎衰竭(chromicrenlfailure,CRF)∶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引起腎單位進行性不可逆破壞,以致殘存有功能腎單位越來越少,不足以充分排出代謝廢物和維持內環境穩定,導致代謝廢物和毒物瀦留,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以及內分泌功能障礙的病理過程。
37、骨性骨營養不良(realoteodstroply);又稱腎性骨病,是指CRF時由於鈣、磷及維生素D等代謝障礙所致的骨骼病變,包括兒童的神性佝僂病和成人的骨質軟化、纖維性骨炎、骨質疏鬆、骨囊性纖維化、骨硬化及轉移性鈣化。
38、尿毒症(uremia);尿毒症是急性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發展過程中最嚴重階段,除存在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及內分泌功能失調外,還出現代謝產物和內源性毒物在體內蓄積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狀,稱為尿毒症。
39、pH反常∶再灌注時迅速糾正缺血組織的酸中毒,細胞損傷反而加重。
40、鈣反常(calcium paradox)∶預先將無鈣溶液灌注大鼠心臟2分鐘,再用含鈣溶液灌注時心肌細胞酶釋放增加、肌纖維過度收縮及心肌電信號異常,稱鈣反常。
41、氧反常(oygem prndox)∶用低氧溶液灌注組織器官或在缺氧條件下培養細胞一定時間後,恢復正常氧供應,組織或細胞的損傷反而更趨嚴重的現象。
42、陰離子間隙AG;是指血漿中為測定的陰離子(UA)與未測定的陽離子(UC)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