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曾經看過一份有趣的商業報告,顯示「2007年iPhone手機上市以來,美國的口香糖銷量下滑了15%。」原因是消費者在超市排隊結帳時,從過往「東張西望」的狀態變成「全神貫注低頭看手機」的狀態,很難抬頭看到銀臺旁小貨架的口香糖,口香糖就這樣被「無視」了。
商業領域如此,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或心甘情願或無可奈克地成為一名「低頭黨」、「舔屏族」。80後、90後、00後這些出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更是將電腦、手機、Pad視為「最親密的夥伴」,很多人都是和自己的手機形影不離,無論是吃飯、走路,還是睡覺前、睡醒後、甚至連上廁所都得見縫插針地刷一下朋友圈、讀一條新聞。
人們「如此忘我」地沉浸於智能電子設備,給身體帶來的首當其衝的健康危機就是各種眼疾。早在5年前,就有國內某權威體檢中心發布「國民健康體檢報告」說,國人出現「眼科異常」的比例已接近50%,居十大體檢常見病的首位。
妥妥地,眼科疾患已然成為「國民病」。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視頻終端症候群」這個極具時代感的醫學新名詞,現在有一半的眼科門診病人都和這組病徵有關係。
總結起來
長時間「舔屏」對眼健康的危害
主要有三方面
1
視疲勞
人眼在正常情況下1分鐘眨眼約20次,看電子屏幕時,因過於凝神注目,每分鐘眨眼次數會減少到4-5次,且需要不斷調整焦距以保證視物清晰。
如此長時間高強度的用眼,加之電子屏輻射對眼睛的刺激,就會導致眼淚分泌減少,以及眼淚成分發生變化,進而引發眼睛乾澀、充血、眼睛疲勞、視力降低、視物模糊、刺痛等不適感覺,還很容易引起結膜炎、眼瞼炎等眼部炎症。
2
藍光傷害
在手機、Ipad等以LED為發光源的電子產品中都廣泛存在著一種被稱為短波藍光的可見光,這種短波藍光的能量很高,穿透力很強,對眼睛的傷害也超乎我們的想像:
對孩子來說,會影響眼睛的生理髮育,年齡越小,傷害程度越大。
對成年人來說,更容易加重視疲勞,視物模糊。
對中老年人來說,會在更早的年齡誘發白內障。更嚴重的情況則是導致視網膜的黃斑變性,引起視物變形、中心視力顯著下降,甚至致盲。
3
自由基氧化損傷
電子輻射會刺激眼睛部位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自由基攻擊眼組織,引起眼睛的各種膜結構及眼周皮膚老化,引發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以及黑眼圈、眼袋、魚尾紋等皮膚的老化。
雖然很多人已開始意識到這些帶屏的電子設備對眼健康的威脅,卻仍然擺脫不掉成為深度「舔屏一族」的狀態,或源於成癮,或源於時代背景的裹挾,因為這些電子設備早已滲透在人類工作、生活、娛樂、交友等的方方面面,成為剛需,「舔屏」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不焦慮、不抗拒的心態,咱們一起看看,既然無法將電子設備束之高閣、棄之不用,那我們還能為自己的眼睛做些什麼:
儘量合理安排「舔屏」時間,每隔40-45分鐘,就請停止「舔屏」動作,眺望遠方或者閉眼讓眼睛放鬆。
當然,如果你還能記得如何做眼保健操,小葆可是要給你一個大大的贊!
如預估到自己需要長時間做屏幕閱讀,請佩戴防藍光的眼鏡,或者給視頻終端戴上「防藍光」的貼膜,儘可能阻擋藍光對眼睛的輻射。
一定不要在黑暗的環境下看很亮的屏幕,特別是手機屏幕。黑燈瞎火地躲在被窩裡看手機,這種傻事兒咱以後可別做!
給眼睛提供營養保護,提高眼睛的自我修復能力。
除了日常飲食要多吃含花青素豐富的紫色蔬果、含葉黃素、玉米黃質、類胡蘿蔔素豐富的黃色、橙黃色、紅色蔬果,以及健康脂肪(特別是n-3多不飽和脂肪酸),還建議每天額外補充含花青素、葉黃素活性成分的膳食補充劑,以及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類胡蘿蔔素成分的抗氧化劑。
這些營養物質,如同護眼「U盾」,不僅可以抵禦藍光給眼睛(特別是視網膜)帶來的直接損傷,還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防止眼老化,減輕視疲勞。
最後的最後,
小葆想說,
善待眼睛,
請善於「解放眼睛」,
多把咱們的耳朵用起來,
用聆聽獲取資訊,
為眼睛減負!
內容轉載自Emma說營養微信平臺,轉載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