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大學生創意滿滿,發明「礦泉水球」,顛覆人們的飲水方式

2020-12-05 金花信息

現在高考已經結束了,考生們總算是可以好好地放鬆一下,然後等到大學開學的時候成為一名大學生就可以了。大學的校園生活不像高中一般,除了需要學習課本上面的知識之外,還要培養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們生活當中就有很多的生活用品,都是由大學生發明出來的。

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便捷了。我們可以發現,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黑科技是越來越多了,這些黑科技總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這不,之前的時候就有一群國外的大學生發明了一種「礦泉水球」,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收穫了上千萬的融資,顛覆了人們的飲水方式。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是離不開水資源的,每天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水分。通常我們在外面喝完礦泉水之後,都會把瓶子給丟掉,這樣子會給環境汙染帶來負擔的,因為想要降解掉一個塑料瓶,需要用到的時間可能是上百年。

為了解決塑料瓶汙染環境的問題,國外就有一群大學生發明了一款礦泉水球,這是一種能夠被人體消化的水球。我們能夠看到,這款水球主要是透明狀的,裡面充滿了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純淨水。

當人體需要水分的時候,只要將這顆球輕輕一咬,輕而易舉就能解決口渴的問題了。這這顆水球額表面物質是從海藻裡面提取出來的,完全無公害無汙染,可以被人體吸收,有助於腸胃的蠕動。不得不說,這個設計真的是很人性化啊。因為這項黑科技的存在,這三個大學生也是賺到大錢了,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之內,就收穫了上千萬的融資,顯然是直接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啊!

本文編輯:遊手好閒的倉鼠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發明能吃的水球,成本只需一毛錢一顆,這是要取代礦泉水?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3名來自倫敦的大學生研發出了可以吃的水球 Ooho,徹底顛覆我們的喝水方式。這樣一顆透明的球,裡面裝滿了水,口渴的時候,只需咬上一口即可。外表的薄膜富有彈性,是用海藻萃取而成的,不僅無毒無害,相反的,它還有利於胃的健康。即使不小心掉在地上破了,對環境也沒有危害,因為只需幾天時間,它就會自行溶解了。
  • 臺中女大學生創意發明 短短1小時賺進100萬
    中國臺灣網9月3日消息 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臺中一位女大學生,只花了短短1小時,就賺進人生第一個100萬元(新臺幣,下同)。  據報導,這名女大學生叫詹鈺釤,是彰化師大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用品的創意發明很有興趣。她發明的「快速翻頁夾」,將文具資料夾側邊裝上夾鏈,要換頁時,只要撕起來再扣上,輕鬆完成,省時又省力。
  • 李克強用「開椰神器」鑽椰子喝水 點讚大學生創意發明
    3月22日下午,李克強在三亞市民遊客中心與海南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面對面交流。李克強現場使用「開椰神器」鑽椰子喝水,點讚大學生的創意發明。李克強鼓勵大學生們要勇於創新、創業,還同來自海南大學、三亞學院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合影留念。&nbsp&nbsp&nbsp&nbsp「總理在所有展臺中,在我們的展臺停留時間最長。」
  • 國外大學生發明環保水球,可以直接食用,解渴的同時還特別的環保
    導語:國外大學生發明環保水球,可以直接食用,解渴的同時還特別的環保想必大家都知道水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有多麼的大,它可以稱之為生命的源泉,如果在生活中沒有水源,那麼人類將無法生存下去.當然,如果經常外出的話很多人都喜歡攜帶一瓶水
  • 大學生發明智能輪椅 可手機操控也可語音指揮
    大學生發明智能輪椅 可手機操控也可語音指揮 「在國外市場,有這樣的智能輪椅,但功能沒我們這麼全。在國內市場上,智能輪椅還不多見。」  公益性造就新發明  一群大學生,為何要花上5年時間來發明這樣的智能輪椅?創意全由生活而來,這群大學生看到了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問題,要為殘疾人士和老年人做點事。  「開始想到這個創意,大概是在2008年。」
  • 我國發明潛水器,深入海底3000米,顛覆人們對海洋的認知
    人們認識海洋的概率只有5。 海洋充滿了敬畏和好奇。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想探索海洋的秘密,以增加他們對海洋的理解。 我國最近發明了一種潛水器,它可以深入海底3000米的探索,這個水域從來沒有被探索過,有很多新的收穫,甚至可以顛覆人們原來的認知。 。
  • 老外發明生命吸管,對著髒水直接喝,堪稱戶外飲水神器!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款飲水神器,這是由國外發明的一款生命吸管lifeStraw,其結構原理也很簡單,首先是體積小,方便攜帶,而且也不用充電,不需要化學淨水器,它主要是採用物理方式進水。內層有一個過濾網,這些偏大點的雜質就會被過濾網攔截了,而內部的濾芯採用的是活性炭、離子交換樹脂、超濾膜等多種材料製成。
  • 中國古人發明的飲水鳥,「讓愛因斯坦也吃驚的玩具」
    中國古人發明的飲水鳥,「讓愛因斯坦也吃驚的玩具」愛因斯坦曾經收到過一個被塗了顏色,看不見內部奧秘的飲水鳥,贈予愛因斯坦的人說,科學家不是說永動機是不可能的嗎?這就讓你看看這臺永動機。這臺工藝簡陋的飲水鳥玩具就這樣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甚至讓愛因斯坦也感到吃驚,直到明白其原理時,感嘆飲水鳥的設計之巧妙,所以飲水鳥還有一個特別的別稱,「讓愛因斯坦也吃驚的玩具」。但是飲水鳥到底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都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只知道飲水鳥是中國古代的玩具,也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 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三亞巡展
    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三亞巡展  百餘幅作品傳遞海洋氣息  三亞日報訊(記者 黃珍)5月13日,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巡迴展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開展,通過藝術、創意的方式帶給師生們不一樣的海洋印象,展覽將持續至5月18日。
  • 大學生發明人力洗衣機 腳踏車甩乾衣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23日報導,英國一名大學生發明了一種可由腳踏車提供動力的洗衣機,取名「滾筒車」(Spincycle),人們只需騎著腳踏車轉悠幾十分鐘就可以清洗及甩乾衣物,這名大學生希望這個小發明能為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帶來福音。
  • 中國古人發明的飲水鳥,「讓愛因斯坦也吃驚的玩具」
    ,所以飲水鳥還有一個特別的別稱,「讓愛因斯坦也吃驚的玩具」。但是飲水鳥到底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都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只知道飲水鳥是中國古代的玩具,也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在科學上,是沒有永動機的說法的,那飲水鳥,到底是以什麼原理來運作的呢?
  • 大學生申請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百科行動隊」 | 綠大青年創意實踐
    大學生申請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百科行動隊」 | 綠大青年創意實踐 2020-11-08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發明創意晾衣架 「賣」出2萬元(圖)
    同學在試「變形」衣架  劉子浩是成都理工大學大四男生,他與4名同學利用創意發明的一款晾衣架成都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劉子浩與同班4名同學發明的一款「變形」衣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5名同學將這款晾衣架取名「隨變掛」,通過衣架掛鈎旋轉,自動調節衣架兩翼伸長角度,以適應不同尺寸衣服,此外衣架上還設計有不同大小的掛鈎,無論冬天的大衣還是夏天的襯衫,都能晾曬。目前,這一設計在「2012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系列活動「艾民兒」未來設計之星比賽中,獲得了「未來設計之星大獎」,獎金1萬元。
  • 國外科學家發明「透明口罩」,解決面部解鎖問題,顛覆口罩行業
    於是一群國外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透明口罩,表示這種口罩不僅能夠解決社交場上大家認不出來誰是誰的問題,還同樣能夠解決各種電子設備的面部解鎖問題,簡直就是顛覆口罩行業。
  • 另類嘗試:創意寫作課顛覆老師學生對文學創作認知
    原標題:創意寫作課,文學還能怎麼寫? 本月底,中國第一位創意寫作博士將在上海大學畢業,從創意寫作2009年進入大學校園以來,這一直是一個另類嘗試。創意寫作顛覆了中文系老師和學生對文學創作的原有認知,而在「顛覆」的背後,還有困惑、困境同在。大學校園裡的創意寫作更像個矛盾體,曲折、生動、熱鬧,這就如同創意寫作本身。
  • 大學生發明世界最「舒服」自行車!不需要腳蹬,時速高達100km/h
    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種交通工具,像汽車、電動車、高鐵、飛機等等,都是我們的出行方式。但是在以前科技不發達,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時候,大家出行大部分都是靠自行車。還記得小時候上街或者是串親戚,都是騎自行車出門。
  • 大學生做創意禮品,把生活中的「麻煩」統統變成了「金點子」
    幾年間,他們的創意項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張巖畢業於北京農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對於創業,他最初的想法就是「賺點小錢」。他的第一桶金就是為學校的活動進行背板設計,學校按照市場價付了1000元的設計費。他坦言,大學生創業缺乏人脈資源,在他的創業過程中,很多機會來自老師的引薦,因此,他們格外珍惜。
  • 國外這款街頭小吃還真是有點創意,大塊芝士吊著烤,你怎麼看
    國外這款街頭小吃還真是有點創意,大塊芝士吊著烤,你怎麼看很多街頭小吃都是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往往都是這些特色吸引著更多的人前去購買品嘗,對於奇特的小吃就是最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不管怎麼說都是要吃一次,吃過後知道這值不值再吃一次了,
  • 還有這些腦洞大開的發明
    在熱飲中浸泡2到3個小時完全沒問題在冷飲中堅持的時間更長目前單根價格約合人民幣9分錢網友們直呼「很有創意!」2017年4月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礦泉水球它能包裹住水,無需瓶子裝被丟棄的薄膜在四到六周就會降解
  • 大連藝術學院打造「大藝至臻」大學生創新創意品牌
    央廣網大連11月29日消息(記者 賈鐵生 通訊員 楊賢東)11月28日,第五屆「大藝至臻」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大連藝術學院一號演播廳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來自全國34所高校的大學生獲獎者及青年創客們以雲匯聚的方式參加。